高血压的科普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高血压”
某上市公司的小王,今年刚刚过了37岁的生日就好事连连:因小王工作努力,为公司争取到了梦寐以求一桩大生意;同时公司也顺利地在香港上市;公司除了奖励小王一笔不菲的红包,还派他去香港任办事处主任;这不这几天小王春风得意、红光满面的吃请和请吃;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昨天夜里他却因“脑出血”住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作为他的朋友和医生,我立即去医院看他;
他的主管医生告诉我们,小王的病情经过抢救,目前已得到控制,但很可能会有后遗症,会出现肢体偏瘫;望着哭成泪人的小王妻子,我第一个反应是:小王根本没有听我这个医生朋友的忠告;
在4年前一次朋友聚会上,小王告诉我,他经常出现眼球发涨、头晕目眩,去医院做了检查,我告诉他血压156/98mmHg,要注意监测,根据检查结果我会制定出适合他的治疗方案;但小王认为他的父母血压都不高,加上自己经常加班,应酬也多,但自己年轻抗一抗也就会好的;又听说吃了降压药会影响某些功能,而且会“终身依赖”,所以并没有把我的话放在心上,偷偷的跑了,加之他要“奋斗”和“进步”,再也没有去医院看病;4年没见他,正为他的成功高兴,谁知“乐极生悲”,却发生了悲剧;
现有的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发病率为7.7%;到了本世纪初,迅速上升到
势仍会继续延续,短时期内不太可能出现逆转;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在今后的15年中将增长50%;
因为没有明显的症状,高血压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尽管早期不容易被发现,但它却并不因此减少对机体的伤害;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从血压110/75毫米汞柱起,随着
血压升高,心血管病的发生几率就会增高;此外,血压长期过高,还会带来诸如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失明及慢性等恶果,直接缩短病人的寿命,更不用谈他们的生命质量会如何了;
在这里我给大家普及一下高血压的知识:首先什么是血压:通常指动脉血压,是动脉内的血液对于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含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当心脏收缩时,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数值;舒张压:当心脏舒张时,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的数值;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都高于正常、或是其中一种高于正常,都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那么高血压又是如何定义的 1正常血压的定义:凡18岁以上的成年人,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mmHg
2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3正常血压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 舒张压85-89mmHg,这个高值范围,虽然还不属于高血压水平,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比正常人高;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1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舒张
压>90mmHg;2如果病人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物,不管现在的血压水平多少,仍属于高血压范畴;
诊断高血压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在医院医生会建议您做一些相应的检查,比如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心脏超声检查、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等等,做这些检查的目的是:1证实血压确实是长期升高不是偶然升高;2观察血压升高的程度;3排除继发性高血压;4明确是否有“靶器官”损害;5了解高血压病人是否有其他影响预后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脂、糖尿病等;
高血压都有哪些危害性呢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2特别是冠心病和脑中风发病的危险因素;3高血压的并发症:心肌梗塞、心脏肥大、心功能损害、肾功能衰竭、眼底变化和脑中风等;4高血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心肌梗塞、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脑中风和猝死;
我们如果把人群分成不同的年龄组,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死亡率也会相应增高:以男性30-39岁年龄组为例1血压在130/90mmHg时,相应死亡的危险性增加1.4倍;2血压在140/95mmHg时,相应死亡的危险性增加2.5倍;3血压在150/100mmHg时,相应死亡的危险性增加5倍;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听到许多人都这样讲:我不胖,我有贫血,我不可能得高血压等等;我来告诉大家高血压发病都有哪些因素呢1肥胖:身高体重指数>25为超重;>30为肥胖身高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2高盐饮食:饮食中盐钠的摄入量和血压有显着相关性;高钠饮食是中国人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3饮酒;4除了以上三大因素之外,高血压的发生还与吸烟、遗传种族、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口服避孕药物有关;
高血压的危害性如此之大,我们平常要注意1高血压患者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特别是早期和轻度高血压病人,常常被忽略,不容易引起患者本人和医生的警惕;2高血压的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整个头部持续的闷痛、钝痛;3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人至少应每年测量一次血压;
高血压之所以称为“杀手”,是因为它的并发症:高血压的并发症包括心脏肥大,心功能衰竭、脑中风、肾功能减退以及视网膜病变等等;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高血压可以引起各种类型的脑中风,高血压是引起脑中风最直接的原因;高血压可以引起慢性能脏损害;而肾功能减退又会加重高血压的持续发展;
高血压的后果是导致病残和死亡,所以,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治疗高血压要降低到什么水平1为了比较好的保护各个靶器官,血压应降到正常水平;即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2对于合并有糖尿病,蛋白尿或者肾功能异常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应该降得更低些, 即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小王的悲剧告诉我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各种应酬也在增多,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等接踵而至;而我们也忽略了饮食健康,忘记了运动和自我减压;文化知识虽然得以提高,卫生保健知识却极度匮乏,物质富足却丢了健康;
因此,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坚持适量体力活动;合理膳食,适当限制钠盐及脂肪摄入,增加蔬菜与水果摄入;节制饮酒;保持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心理平衡;
合理膳食应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低盐、低脂、低甜食、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适量高蛋白饮食;做好膳食平衡,保持理想体重;
增加体力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楼、登山、球类、健身操等有氧代谢运动,运动应以个人的年龄和体质为基础;
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肾等器官损害;资料分析表明,血压越高,心肌梗死、中风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越高;国内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降压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增厚患者,可明显减轻或阻抑劲动脉病变,有利于预防中风;降压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患者眼底病变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降压治疗可减轻或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预防心脏病发生;
全面考虑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全面达到治疗目标;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疗法与药物疗法;高血压的基本化验检查是需要的;要做出全面评估及危险分层;高血压的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首先要分清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大多数继发性高血压是可能治愈的;高血压治疗决策,不仅看血压水平,而且要根据危险因素心脑血管损害、临床并存疾病等综合评估,根据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非药物疗法主要为“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而某些降压器具及游医“偏方”,因没有科学研究证据,故疗效不可靠;降压治疗的血压控制目标是: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小于140/90毫米汞柱;老年患者收缩压小于150毫米汞柱;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高危患者小于130/80毫米汞柱;
合理选择、长期坚持、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是持续平稳有效降压的基本保证;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需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合理选择降压
药;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维持降压时间长、服用方便、价格合理是理想的降压药;高血压患者应按医嘱有规律地服用药,长期有效平稳降压,有利于心脑血管的保护;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门诊复查,建议城市患者每月一次,农村患者每3月至少一次;全面评估后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人人参与,共同行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治疗率为25%,控制率仅为6%,处在极低水平;我国有1.1亿人不知道自己已患有高血压,1.2亿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正规使用降压药治疗,1.5亿的高血压患者没达到降压目标;每个人都有权懂得防治高血压的基本知识,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告诉其他人;加强宣传教育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抓起;青少年应作传播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使者;动员您身边的每一个人,普及高血压健康知识,提高保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