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专项训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专项训练题
选择题
1、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青丝染了霜烟,心事褪了红颜。

(《如懿传》主题曲《梅香如故》)(对比)
B.此生,如纸般薄命。

(《延禧宫略》主题曲《雪落下的声音》)(比喻)
C.爱恋依,爱恋依,愿今生常相随。

(《西游记》插曲《女儿情》)(反复)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主题曲《知否知否》)(借代)
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

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A项,前半句“青丝染了霜烟”用了比喻,将白发比作“霜”;后半句“心事褪了红颜”用了拟人和夸张,心事使容颜衰老,没有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A。

2、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令、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

B.词中描写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深秋争相蓬勃发展,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这是情景交融的写法。

C.上阕一个“看”字引领了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的各种景色。

D.“独立寒秋”中的“寒秋”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的秋天,也暗指当时的政治气候,含义深刻。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也暗指当时的政治气候,含义深刻”错误。

分析颇有牵强附会之感,“寒秋”联系全词来看,是写词人登上橘子州头、远望湘江秋景是在深秋。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放号.(hào)怒涌.关怀备.至蜂涌.而至
B.号.叫(hào)晴.景青.山绿水晴.天霹雳
C.号.令(hào)洪.涛宏.福齐天宽宏.大度
D.号.角(hào)律.吕谈笑风生.相辅相成.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

A.“蜂涌而至”错,应为“蜂拥而至”。

B.“号叫(hào)”错,应为“号(háo)叫”。

C.“宏福齐天”错,应为“洪福齐天”。

故选D。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话”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这让香雪感到委屈——替凤娇委屈,也替台儿沟委屈。

写到山村少女心里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地得到幸福。

B.“火车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等这一系列的语言,预示着社会变革的趋势,其主题思想融入了改革开放
的时代精神,具有生命的活力。

C.别的姑娘注意的是别人头上的“金圈圈”和“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却是车厢里的“皮书包”,凸显了香雪追求进取。

D.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前人们对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渴望。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D.“改革开放前”错误。

本文描写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喜悦。

5、毛泽东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是指什么?()
A.为之倾倒B.舍生取义C.屈身于人D.忍辱负重
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大意是“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这里的“折腰”是“倾倒,躬着腰侍候”之意,意思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故选A。

6、下列诗句,跟下图意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拨泥寻笋脉,扫地引蕉阴。

B.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

C.漫天自成幕,扫地不用帚。

D.竹院逢僧话,山门扫地迎。

答案:B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以及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图,看清图上所有内容,特别是人物动作、表情和相关文字。

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分析选项所给句子的异同点,辨析比较出最佳答案。

画中一人正在用认真扫帚清扫地上的叶子等垃圾,其身后是装垃圾的簸箕。

A项“扫地引蕉阴”这一目的,图中没有内容可证明,故排除A;
C项,“扫地不用帚”与图中内容相矛盾,故排除C;
D项,“竹院逢僧话,山门扫地迎”中的“僧”和“山门”从画中看不出,故排除D。

故选B。

小提示: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画,常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或歌颂可批评的主题。

漫画题解答的前提是细看画面构成,明确画面指向,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包括人物的神情,不可遗漏。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表程度,极)
B.峥嵘
..岁月稠(不平凡、不寻常)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
..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
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粪土
..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表鄙视)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怅: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

句意是“面对这茫茫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

故选B。

8、以下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词人选择了湘江秋天几个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色彩鲜明。

B.《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借石砾滑坡这一形象,写出“我”攀爬到这一高度的艰难,暗指其在生活困境中的身心遭遇,从而更加突出他坚持的态度。

C.《百合花》中“他背的枪筒里……又多了一枝野菊花”,“野菊花”这一细节表现了小通讯员对自然及生活的热爱,讴歌人性的美好,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

D.《哦,香雪》,在香雪下火车归来时,作者站在香雪的视角描写了山间景物,有柔和的风、明净的月亮、像金铃铛的核桃叶等,意在表现自然的静美,从而衬托香雪的纯洁。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D.选项陈述错误点有二:一是“意在表现自然的静美”有误,自然的静美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二是“衬托香雪的纯洁”,理解不全面,不到位,这段环境描写,主要意图应在烘托出香雪得到铅笔盒后喜悦的心情。

故选D。

课内阅读
9、请分别写出几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沁园春·长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表现了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

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
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表达主宰国家命运,以天下为
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雄心壮志。

《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诗中概括了诗集所表现的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

诗人将自己比做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
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

尽管是“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但是即使是“直到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在所不惜。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
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
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

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
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
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
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10、阅读《哦,香雪》第二层(从“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样厉害”到“也有人替香雪分辩”),分析以下语句反映的
台儿沟女孩们的性格特点。

姑娘们与火车上的人做生意,有了火车,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凤娇:与“北京话”做买卖,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很满足。

“北京话”给她捎回一捆挂面、两条纱巾时她一定抽出一斤挂面还给他。

香雪:“洁如水晶的眼睛”“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
只说:“你看着给吧。

”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配乐诗朗诵”和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

答案:对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

山村女孩的淳朴与自尊。

未经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

单纯善良,追求上进,向往现代文明。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时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出文章情节;然后在具体情节中分析形象特点,分析时从人
物身份、职业,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以及作者倾向和他人评价入手,准确全面地理解人物特点;最后选
择准确的词语,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很满足”,凤娇对“北京话”有好感,她故意不让“北京话”有付钱的机会,
其实是为了营造一种“送礼”给心上人的感觉,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北京话”的喜爱,但她并不明说出来,因为
她“又没想过跟他走。

可她愿意对他好”,她深知自己只是小山村里的姑娘,与列车服务员“北京话”是两个世界
的人,这份爱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能如此含蓄地表达。

“‘北京话’给她捎回一捆挂面、两条纱巾时她一定抽出一斤挂面还给他”,结合后文“她觉得,只有这样才对得起
和他的交往,她愿意这种交往和一般的做买卖有区别”可见,她是为了不让自己与“北京话”的一切行为都与利
益挂钩,而是希望这中间蕴含着一种“交情”,这种交往不是用钱买来的,尽管她是用鸡蛋在和“北京话”交换这
些东西,但她仍希望能在这段关系中保有一些纯洁无瑕的友情,这反映出山村女孩与人交往时的淳朴,以及
渴望受到他人尊重的自尊。

“洁如水晶的眼睛”“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都强调了她的纯洁无瑕,反映出山村女孩那种不受世俗
污染的清纯、纯洁。

“你看着给吧”体现出她对人的无限信任,反映出她的单纯善良,“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配乐
诗朗诵’和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香雪所打听的都是跟学习相关的内容,可见她热爱学习,追求上进;她渴望
能够离开这个闭塞的台儿沟,到外面的世界去,去更广阔的天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向往现代文明。

1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
或雄峻。

B.“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
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C.词的上阕“看”字,总领全词,上阕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和下阕风华正茂的“少年学子图”,都由“看”引领
而出。

D.全词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

在这里,胸怀
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赏析意象和情感态度,领会诗歌意境的能力。

C.“词的上阕‘看’字,总领全词……下阕风华正茂的‘少年学子图’,都由‘看’引领而出”赏析错误。

“看”字总领上阕;下阕由“忆”引出风华正茂的“少年学子图”。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