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山中访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山中访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篇目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
这
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浓烈的情感。
学习这些文章,使学
生从中既能得到语文的滋养,又能得到美的陶冶,从而激发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
教学时
应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品位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文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诗意的绘景。
二、学生心理分析
导语设计:以一组鲜花图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让学生自由发表观后感受,引起学生对自
然美的注意和欣赏.此设计直接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然后由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
高烛照红妆"的佳句引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出示题目.
初一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美的感触多停留在较感性肤浅的层面上,特别是如何通过文字
来表达景物的美及领略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方面,理解还不够深刻。
因此,通过教学
让学生理解景物之美以及景中蕴情的写法,是教师教学中应注重的。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
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三、教学目标
积极贯彻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力求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沟通和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结合教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圆柱各部
分的名称是什么?都有什么特征?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初中一年级的语法课,具体语法为Modal Verb.接下来我会从教
材分析,教材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首先
是我对教材分析的阐述。
1、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1)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
提问法:为了在讲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想本领,进步对漫笔团体的掌握本领,
我们设计了多少个题目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明白的底子上增强影象。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3)初步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品位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感受文中的童心童趣。
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大胆描述自己的感悟。
整理学生队列,安排见习生,学生在音乐《找朋友》的节奏中进行准备活动和热身运动。
达到课程的初始要求,使学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身体处于课程要求的生理兴奋状态。
五、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中意境及蕴涵的感情;
2、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学法:
初步尝试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基本模式为:自读课文——提问——讨论——自答——教师补充。
七、教学程序
1、速读全文,标示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推荐喜爱的语句和段落,简略说明喜欢理由,教师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3、问题研讨:
课的教学特点是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认识规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使知识由直观到抽象,深入浅出。
(一)、你觉得学习本文还有哪些问题不曾弄懂?(字词句的含义,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均可)
过程:
(1)确定四人小组,自选组长,由组长组织交流,所提问题能互答则互答。
课的教学特点是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认识规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使知识由直观到抽象,深入浅出。
(2)每组推荐一个问题,写在纸片上,交给老师。
(3)教师把问题稍作归纳,引导学生自答,教师补充自己的看法。
(二)以“我学会了-------------”为话题,写出本文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内容、结构、语言、写作手法、修辞等)
《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因为这一课包含有两首古诗,需要两课时进行教学,所以,我在这儿,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只能简单谈谈《题西林壁》这一首古诗的说课。
过程:
(1)引导学生细细品位欣赏,并写在研读随写卡上。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放在投影仪上展示)
4、教师作为平等一员发表自己的看法。
5、布置作业:继续完成问题研讨(二),要求学生把自己学习本文的收获记录下来,进行“反省”训练,提高学生的反省认知水平,以达到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目的。
强调“四自”,即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