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shǎnɡ xī)]文天祥过零丁洋
(1) [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yuánwén)及赏析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dàchén)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下面一起去欣赏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吧!
作品(zuòpǐn)原文
《过零丁洋》⑴南宋(nán sònɡ) 文天祥
辛苦遭逢⑵起一经,干戈⑶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⑷,身世浮沉雨打萍⑸。

惶恐滩⑹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8)照汗青(9)。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沉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作品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创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文学赏析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
(2) [文天祥过零丁洋]过零丁洋文天祥事迹
引导语: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忆身世。

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下面是有关这首诗的知识信息,与大家分享学习。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全文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过零丁洋对照翻译:
辛苦遭逢起一经,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干戈寥落四周星。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过零丁洋鉴赏一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

一二句诗人回忆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防止,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那么是身陷敌手的文天祥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表达,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过零丁洋鉴赏二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忆身世。

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开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
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

全诗风格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过零丁洋后世影响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

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阔民众。

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外乡,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鼓励民族情愫的呐喊。

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3) [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过零丁洋》作者为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

表现了诗人文天祥的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全诗如下: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

文天祥断然拒绝。

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作者首先回想了自己的一生:由刻苦读书进入仕途,到戎马干戈为国征战。

第二句中的“寥落〞,说明了南宋末抗元斗争的局势,渗透着作者的惋惜和痛心。

投降派苟且偷安,主战派寥寥无几,文
天祥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才屡遭惨败,宋王朝危在旦夕。

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沉痛地抒写了“干戈寥落〞中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国家已像风中柳絮,个人更像雨中浮萍,亡国孤臣,风雨飘摇。

接着作者具体描述:“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作者以两次激战为背景,巧妙借用地名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

作者的所“说〞所“叹〞,不只是个人的不幸和愁苦,而且更饱含着剧烈的亡国之痛。

最后,作者从沉郁悲哀转为昂扬壮烈,以高亢的笔调、磅礴的气势,说明了自己在生死关头的毅然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慨和高风亮节。

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市)沉着就义。

这两句诗成了后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内容总结
(1)[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
(1) [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2)〞“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3)末二句那么是身陷敌手的文天祥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4)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
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