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纵横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葛文婷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0031)
=摘要>经济的发展史由不同历史时期的主导产业发展而带动的,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就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针对主导产业的选择,本文主要对选择基准和选择方法进行一定的阐述评价,同时介绍了主导产业选择的一种新兴的、较好的选择方法)))DEA方法=关键词>主导产业;DEA
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历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是由多个主导产业部门的率先发展带动起来的,主导产业的增长及其所带动的其他部门的增长,构成了整个经济增长的强大基石和动力。
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与其相伴的技术进步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因素,是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可见准确的的选择、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主导产业的定义
主导产业最先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罗斯托在其经典著作5经济成长阶段6一书中提到的,罗斯托将其定义为/革新创造的可能或利用新的有利可图或至今未开发的资源的可能,将造成很高的增长率并带动这一经济中其他方面的扩充力量0,从罗斯托的定义中不难看出主导产业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具有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第二,具有大大超出国民经济总增长率的持续高速增长的部门增长率;第三,主导产业对其他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广泛的影响: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瞻效应。
从以上特征中不难看出一国或地区的主导产业通常都是成熟产业或较为成熟的新兴产业。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历来是主导产业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因为选择必然需要依据,需要基准。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s中期)))1990s初。
这一时期在欧洲一体化快速复兴的刺激下,冷战缓和直至结束的有利国际环境中,区域主义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
在新古典贸易主义作为产业理论基础的背景下,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经济学家和他们关于选择基准的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基准,罗斯托的扩散效应基准,赫希曼的产业关联效应基准,筱原三代平提出的两基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我国学者周振华针对我国短缺经济的现状提出了三基准: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和瓶颈效应基准。
第二阶段:1990s。
传统的区域主义逐步向新区域主义过渡,区域更加注重一体化的/纵深层次0,涉及到贸易领域、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并扩展到政治领域的合作,区域经贸安排也开始突破传统的地域概念。
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的是钱纳里、鲁滨逊、塞尔奎因提出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主导产业的选择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工业化前期主要是轻型的产业结构,此时应该以农业、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做主导;到了工业化中期主要是重型化产业结构,此时
应该以电力、钢铁、机械制造业等资金密集型产业做主导;工业化后期应该以汽车、家用电器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以及微电子技术、信息、航天、生物、新能源、材料做主导产业。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
这一时期新区域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合作已经渗透到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人本主义思想广泛受到重视,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成为了新的产业理论的基础,这一时期代表性的学者包括了查恩斯
D EA有效基准,波特提出的钻石理论基准,此外还有可持续
发展基准、人力资本匹配基准、就业功能基准、SSM基准等。
从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发展过程来看,具有鲜明的特点:1.在理论上,由部门主导产业转向区域主导产业群和主导产业链,强调区域特性、产业组织生产方式对主导产业的重要性;2.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由单一工业部门扩展到区域各个产业部门的综合;3.对区域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4.产业环境从封闭到开放,关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5.主导产业的选择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和人本主义。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确定后,就是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具体的选择工作。
我国目前使用的主导产业定量选择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参数模型方法,这种方法实质是运用参数模型计算有效边界,然后用观察点到有效边界的某种距离来确定决策单元的运作效率。
它的主要缺点是研究者难以摆脱主管的对有效边界的函数类型和模型随机结构的预先假设,因此结果缺乏客观性。
此外样本数量较少时,研究者会陷入两难境地:复杂的模型拟合效果更好,但包含更多的参数,无法计算;简单模型的参数较少,可以全部估计,但模型可能失真,结果失去意义。
这类方法以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为代表。
另一类就是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这个方法的主要思想和上述参数方法类似,但是
D EA可以避免参数模型带来的缺点,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必事先
人为地对有效边界做任何假设,完全以数据为依据,更具有客观性,因而已被广泛应用许多方面,主要是公共领域的绩效评估,近年来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中也开始运用。
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涉及到不同的选取指标,同时选择方法随着统计科学、计量经济学科的发展而应该有所发展,DEA方法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公共领域的绩效评估,主导产业是DEA的另外一个运用,它的最大优点是降低主观随意性,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评判的客观性,计算简单,可操作性强,但是尽管如此,该方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对数据要求较高,过分依赖数学工具有可能会忽视一些重要因素,因此选择出来的主导产业还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等加以调节。
=参考文献>
[1]叶安宁.国内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2]茹少峰,田真.基于DEA模型的陕西省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2009(3).
[3]张小平.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及实证研究.2008(1),现代商贸工业.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