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二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教学(14课时)
总计第16-29课时,电教7-11课时,教学反思5-8篇
单元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学生从中可以受到奉献和帮助别人是幸福的、受人尊敬的美德,并延伸到保护弱者、保护动物等的思想情感。为配合本单元专题,口语交际安排了寻找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以及说说打算如何帮助别人的活动;读读背背里积累的是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的道理的名言。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去细细地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再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献出爱心。
7、通过朗读和学习,你对雷锋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能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四、指导背诵
1、观察诗歌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2、练习背诵:能够背诵的同学试着合上书背诵课文。
五、总结,作业
1、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
2、想一想:你以后要怎么做?
3、由各小组发出倡议,写倡议书。例如:倡议全校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帮助有困难的人。组织互助小组、帮助班级中有困难的同学和学校中有困难的同学。倡议父母一齐加入到学校的互助小组中,为了世界变得更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计18-20第课时,电教8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难点:
认读、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雷锋画像,雷锋日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出示雷锋照片及毛泽东主席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介绍雷锋事迹。
(4)“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要求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6、师生合作,采用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在读中感悟。
五、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2、在滂沱大雨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面: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萨沙又把雨衣盖在了纤弱的野蔷薇上,他们一家保护弱小的品质真令人感动,更值得赞赏的是萨沙小小年龄就具有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你想对萨沙说什么?对他们一家人说什么?先说说,再用笔写下来。
《我不是最弱小的》(3课时)
总计第21-23课时,电教9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2、交流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雷锋叔叔的故事?
3、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习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想象文章写了关于雷锋叔叔的哪些事?画出本课的生字。
2、出示生词认读。
3、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重点指导:迈、迷、迹、雷、需
4、默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然后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并抓住重点句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1)父母亲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
【这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基础。这一环节中我一方面抓住萨沙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另一方面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从中也让学生体验到萨沙的自豪、自强与自信。】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写字指导,重点:“月”字作偏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
四、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整体感知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主说话,小组交流。
2、老师示范朗读或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体会“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4、课件出示1、2节课文,男女对读并填空。
哪里需要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锋叔叔怎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为什么这样做?指导有感情朗读。(自由读、对读、指名读)
5、小组内自学课文3、4小节
6、出示第5小节,说说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雷锋叔叔在我们心了,处处都有活雷锋存在,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你们见过泉水吗?你们了解泉水吗?你们知道泉水的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呢?
二、识字学词
1、读第一自然段“你瞧,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了……”一句,认识生字“股”。“股”和“缝”可借助手势、实物或图画显示字义。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并可结 合姓氏识记“杜”字,联系学过的“鹊”识记“鹃”字。并串讲关于杜鹃花的故事。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虽然本篇课文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读懂课文内容,却不能让自己感动,不能有所体验。在教学时,让学生以文中角色的身份体验感动,充分自读,边读边思、边读边画,不但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指导朗读: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萨沙是怎么做的呢?画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指导朗读。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朗读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
三、读议课文悟情
1、把你对雷锋叔叔的感情渗入到课文朗读中,用读体现出来。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补充朗读。
2、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雷锋叔叔到底在哪?学生读书画句子。
3、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在哪里找到雷锋叔叔。
小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五、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板书设计:
5泉水
山腰 姐姐 多
平地 杜鹃花 清
果园 果树 甜
山谷 画眉鸟 美
教学反思(5):
课堂以读为本,更多地给予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让学生读中合作探究,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读中运用。教师采用不同方式帮助、指导,引领学生把书读通、读好。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泉水的奉献精神。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3课时)
3、小组合作朗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在小组里展示朗读。
4、小组派代表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并发“小书签”奖励。
5、在整体朗读过程中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
(1)“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二、观察图画,激发兴趣
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知道图上的这几个人物分别是谁吗?在这几个人中,你认为谁最弱小?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把图文结合起来,辨别出图上各人的身份,然后由“你认为谁最弱小?”、“萨沙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这两个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讨论交流:你觉得泉水怎样?喜欢他吗?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1)“叮咚,叮咚”,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口头补充句子。
六、积累运用
1、在“好词佳句”本上自愿摘抄词句。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还可仿照上述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几句话。
单元教学要求: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33个字。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片段,体会奉献的幸福感。
3、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单元教学重难点:
5、再读课题
【在学生体验人物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萨沙的心声,从而使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四、总结全文,感悟升华
1、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1、朗读感悟时,可把重点放在“感”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有所感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片段,体会奉献的幸福感。
3、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单元课时安排:
《泉水》
2课时
《雷锋叔叔,你尔和她的小猫》
2课时
《语文园地二》
4课时
板书设计: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学雷锋,做好事
教学反思(6):
“雷锋”在现代孩子的心目中已经是非常遥远的了,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那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泉水》(2课时)
总计第16、17课时,电教7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觉泉水的纯洁无私,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题质疑,诱发动机
板书课题后提问:“谁来读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题,提问“谁来读课题?”,“你重读了‘我’这个字,读出了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滋味,谁再来读?”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有的突出“不是”;有的突出“最”……通过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意在尊重学生初读课文的独特体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计第16-29课时,电教7-11课时,教学反思5-8篇
单元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学生从中可以受到奉献和帮助别人是幸福的、受人尊敬的美德,并延伸到保护弱者、保护动物等的思想情感。为配合本单元专题,口语交际安排了寻找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以及说说打算如何帮助别人的活动;读读背背里积累的是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的道理的名言。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去细细地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再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献出爱心。
7、通过朗读和学习,你对雷锋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能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四、指导背诵
1、观察诗歌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2、练习背诵:能够背诵的同学试着合上书背诵课文。
五、总结,作业
1、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
2、想一想:你以后要怎么做?
3、由各小组发出倡议,写倡议书。例如:倡议全校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帮助有困难的人。组织互助小组、帮助班级中有困难的同学和学校中有困难的同学。倡议父母一齐加入到学校的互助小组中,为了世界变得更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计18-20第课时,电教8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难点:
认读、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雷锋画像,雷锋日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出示雷锋照片及毛泽东主席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介绍雷锋事迹。
(4)“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要求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6、师生合作,采用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在读中感悟。
五、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2、在滂沱大雨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面: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萨沙又把雨衣盖在了纤弱的野蔷薇上,他们一家保护弱小的品质真令人感动,更值得赞赏的是萨沙小小年龄就具有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你想对萨沙说什么?对他们一家人说什么?先说说,再用笔写下来。
《我不是最弱小的》(3课时)
总计第21-23课时,电教9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2、交流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雷锋叔叔的故事?
3、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习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想象文章写了关于雷锋叔叔的哪些事?画出本课的生字。
2、出示生词认读。
3、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重点指导:迈、迷、迹、雷、需
4、默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然后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并抓住重点句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1)父母亲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
【这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基础。这一环节中我一方面抓住萨沙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另一方面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从中也让学生体验到萨沙的自豪、自强与自信。】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写字指导,重点:“月”字作偏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
四、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整体感知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主说话,小组交流。
2、老师示范朗读或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体会“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4、课件出示1、2节课文,男女对读并填空。
哪里需要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锋叔叔怎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为什么这样做?指导有感情朗读。(自由读、对读、指名读)
5、小组内自学课文3、4小节
6、出示第5小节,说说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雷锋叔叔在我们心了,处处都有活雷锋存在,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你们见过泉水吗?你们了解泉水吗?你们知道泉水的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呢?
二、识字学词
1、读第一自然段“你瞧,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了……”一句,认识生字“股”。“股”和“缝”可借助手势、实物或图画显示字义。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并可结 合姓氏识记“杜”字,联系学过的“鹊”识记“鹃”字。并串讲关于杜鹃花的故事。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虽然本篇课文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读懂课文内容,却不能让自己感动,不能有所体验。在教学时,让学生以文中角色的身份体验感动,充分自读,边读边思、边读边画,不但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指导朗读: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萨沙是怎么做的呢?画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指导朗读。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朗读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
三、读议课文悟情
1、把你对雷锋叔叔的感情渗入到课文朗读中,用读体现出来。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补充朗读。
2、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雷锋叔叔到底在哪?学生读书画句子。
3、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在哪里找到雷锋叔叔。
小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五、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板书设计:
5泉水
山腰 姐姐 多
平地 杜鹃花 清
果园 果树 甜
山谷 画眉鸟 美
教学反思(5):
课堂以读为本,更多地给予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让学生读中合作探究,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读中运用。教师采用不同方式帮助、指导,引领学生把书读通、读好。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泉水的奉献精神。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3课时)
3、小组合作朗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在小组里展示朗读。
4、小组派代表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并发“小书签”奖励。
5、在整体朗读过程中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
(1)“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二、观察图画,激发兴趣
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知道图上的这几个人物分别是谁吗?在这几个人中,你认为谁最弱小?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把图文结合起来,辨别出图上各人的身份,然后由“你认为谁最弱小?”、“萨沙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这两个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讨论交流:你觉得泉水怎样?喜欢他吗?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1)“叮咚,叮咚”,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口头补充句子。
六、积累运用
1、在“好词佳句”本上自愿摘抄词句。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还可仿照上述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几句话。
单元教学要求: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33个字。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片段,体会奉献的幸福感。
3、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单元教学重难点:
5、再读课题
【在学生体验人物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萨沙的心声,从而使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四、总结全文,感悟升华
1、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1、朗读感悟时,可把重点放在“感”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有所感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片段,体会奉献的幸福感。
3、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单元课时安排:
《泉水》
2课时
《雷锋叔叔,你尔和她的小猫》
2课时
《语文园地二》
4课时
板书设计: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学雷锋,做好事
教学反思(6):
“雷锋”在现代孩子的心目中已经是非常遥远的了,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那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泉水》(2课时)
总计第16、17课时,电教7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觉泉水的纯洁无私,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题质疑,诱发动机
板书课题后提问:“谁来读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题,提问“谁来读课题?”,“你重读了‘我’这个字,读出了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滋味,谁再来读?”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有的突出“不是”;有的突出“最”……通过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意在尊重学生初读课文的独特体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