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治疗每日唤醒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治疗每日唤醒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12-10T13:49:47.4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1期供稿作者:魏莉莉
[导读] 机械通气时镇静剂的使用能有效减轻患者因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带来的焦虑、紧张和生理不适感受。
魏莉莉(义乌市中医医院浙江义乌 322000)
【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治疗每日唤醒的护理。
方法 ICU机械通气患者48例选用咪达唑仑或丙泊酚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镇静治疗,期间,实施每日唤醒计划,重点做好唤醒期间的病人病情观察、安全护理、机械通气护理、心理护理等,防止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
结果 48例患者均达到了镇静目标(Ramsay评分为3-4分),每日镇静唤醒期间未发生严重护理意外事件。
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治疗后,做好每日唤醒护理,对防止护理意外和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机械通气镇静唤醒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282-02 机械通气时镇静剂的使用能有效减轻患者因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带来的焦虑、紧张和生理不适感受。
可提高人机协调性,使机械通气达到最佳效果,还能降低患者计划外拔管率。
但深度镇静可导致患者咳嗽和排痰能力的减弱、呼吸抑制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和造成撤机困难;长时间镇静药物的应用还可出现药物蓄积、药效延长、药物依赖和戒断症状[1]。
我院ICU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对机械通气患者同时采取镇静治疗的病人,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61.07岁;均经口气管插管;其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20例、肺部感染伴呼衰7例、脑卒中术后6例、冠心病伴心衰5例,多发伤4例、中毒3例、MODS 2例、癫痫持续状态1例;
1.2 治疗方法 48例患者均实施镇静治疗,选用咪达唑仑或丙泊酚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
在镇静治疗24小时后,每日上午8时开始中断镇静剂的使用,直至患者能被唤醒,并完成一些简单的指令性动作(如点头、睁眼、握拳等),或患者逐渐表现出不适或躁动。
对意识状况本来就差,无法达到完全清醒的患者,只要患者出现生命体征的明显变化,如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或不自主运动增加时,即算达到唤醒目的[2]。
然后遵医嘱行脱机评估或撤机训练或继续镇静治疗,护士每30分钟进行镇静程度评估,逐步调整药物剂量达到镇静目标(Ramsay评分3-4分)。
唤醒疗法每日一次,每次1-2小时,均选在日间进行。
同时做好停用镇静剂做唤醒疗法期间加强安全护理和心理护理,以防护理意外的发生。
1.3 镇静评分标准采用Ramsay评分[3]:l分:病人焦虑、躁动不安;2分:病人配合,有定向力、安静;3分:病人对指令有反应;4分: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敏捷;5分: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6分:嗜睡,无任何反应。
1.4 结果 48例患者均达到了镇静目标(Ramsay评分为3-4分),每日镇静唤醒期间,未发生严重护理意外事件,患者使用镇静治疗有效率为100%。
其中29例成功撤机改鼻导管吸氧,12例通过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逐步撤机,7例撤机困难行气管切开继续机械通气治疗。
唤醒期间由于患者躁动不安,发生计划外拔除胃管1例,拔除中心静脉置管1例,经处理后,均未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在唤醒期间,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指导病人采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表达自身感受及需求,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尽可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2.2 唤醒护理
2.2.1 唤醒期间的观察①镇静深度的观察停用镇静剂后每30分钟,进行一次Ramsay镇静评分。
②唤醒期间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肢体感觉和运动能力的评估。
血压、心率的波动大于达到镇静目标状态下的20%及患者是否发生躁动(非医护操作相关,定义为患者无意识的剧烈肢体或躯干运动)。
③观察停用镇静剂到病人达到唤醒目标所需要的时间。
④唤醒过程中,呼吸机的参数变化及人机对抗情况。
⑤撤机训练期间患者的自主呼吸及咳嗽、排痰能力的评估。
2.2.2 安全护理唤醒期间,病人多会再次出现躁动,易发生计划外拔管及坠床等意外事件。
所以,唤醒期间护士要加强巡视,评估引起病人躁动不安的原因,必要时双上肢予保护性约束、正确使用护栏。
评估各种管道的连接是否紧密,保证管道通畅,固定合理、安全。
唤醒期间可引起呼吸机人机对抗,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要防止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及时通知医生调整呼吸机的模式及参数,防止呼吸肌疲劳。
2.3 机械通气护理保证呼吸机的正常运转,注意观察呼吸机的辅助呼吸是否与患者的主动呼吸相协调,观察停用镇静药后患者呼吸动力学方面的变化,如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呼气阻力等变化。
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尤其是出现人机对抗时,要积极寻找原因。
在排除呼吸机故障、过度紧张、痰潴留、气管导管位置不当等因素有关因素后,报告医生处理。
2.4 人工气道管理包括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加强湿化,胸部物理治疗,按需吸痰等。
2.5 一般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帮助患者每两小时变化体位,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废用性病变。
肢体的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3 小结
每日唤醒可缩短病人机械通气及ICU的留治时间[4],还可减少镇静剂的使用的剂量和时间,从而避免大剂量使用镇静药物可能产生的呼吸抑制、低血压、药物依赖和戒断症状。
但每日唤醒也可以引起计划外拔管、人机对抗等不良后果。
在每日唤醒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密切进行病情观察和安全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消除医疗纠纷隐患,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许继之.镇静-遗忘治疗在危重病中的应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4):265-268.
[2] Wittbrodt ET.Daily interruption of continuous sedation[J].Pharmacotherapy,2005,25(5):3-7.
[3]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1.
[4] 陆春香,黄建萍,陈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5,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