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教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卖油翁
教案A
教学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理解文言句式,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
2.揣摩关键语句,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
3.掌握实词、虚词,翻译全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4.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熟悉故事内容,理解文言句式,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
2.揣摩关键语句,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析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
在欧阳修笔下有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
二、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
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
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家,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
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
三、文本链接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文集,共153卷,附录5卷,是一部笔记小说。
四、整体感知
1.播放音频,学生听读朗读录音,感受朗读语气和节奏。
陈康肃公/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徐/以杓/酌油/沥之
2.对照注释,疏通文义,翻译课文。
(1)重点词语
善射:擅长射箭。
以:凭借,用。
自矜:自夸。
尝:曾经。
释:放下。
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微颔:微微点头。
不亦……乎:(难道)不也……吗?
忿然:气愤的样子。
精:精湛,奥妙。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安:怎么。
覆:覆盖。
徐:缓缓地。
遣:打发。
(2)词类活用
尔安敢轻.吾射!(轻,作动词用,看轻)
(3)一词多义
射: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尔安敢轻吾射.(名词,射技)
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代词,指陈射箭);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手熟的道理);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葫芦”);笑而遣之.(代词,代“卖油翁”)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射箭和酌油。
4.朗读课文,简要概括文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陈尧咨:骄傲自满、能够认识错误。
卖油翁:身怀绝技、大巧若拙。
五、课文精读
1.朗读课文,找出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的词语,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词语:射、释担、睨、微颔、忿然等等。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化:自矜——忿然——笑而遣之
陈尧咨对卖油翁前后的变化说明他已有所醒悟。
2.读了这个故事,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
道理:熟能生巧
启示:(1)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执着,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做好每一件事;
(2)“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我们做人要虚心,不能恃才自傲。
3.品味语言:下列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神情和态度?
(1)公亦以此自矜.
“矜”表现了陈尧咨扬扬自得、喜欢自我炫耀之意。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睨”展示卖油翁满不在乎的情态。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
..之
“微颔”表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表演只略微赞赏,并不觉得怎样。
(4)康肃笑.而遣之
“笑”说明陈尧咨幡然醒悟。
六、文章脉络
段一(1):陈尧咨善射。
段二(2):卖油翁善酌。
七、写作特点
1.剪裁合理。
本文的主角是卖油翁。
写陈尧咨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
因此,写陈尧咨射技之精只作概括交代,不加渲染。
主要笔墨放在酌油的现场操作,采用白描手法,细腻传神。
该略,惜墨如金;该详,泼墨如水。
一段详,一段略,略中有详,详中有略,详略交叉运用,服从于突出中心的要求。
2
教案B
教学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理解文言句式,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
2.揣摩关键语句,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
3.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之”“以”“而”的用法。
教学重点
1.熟悉故事内容,理解文言句式,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
2.揣摩关键语句,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
教学难点
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样一位老人,在欧阳修笔下,他是一位貌似平常,却又身怀绝技,他到底是谁呢?
二、作品简介,检查预习
1.作者作品简介: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
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
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
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
八大家: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
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
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
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
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本文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
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2.检查预习
咨(zī)、矜(jīn)、圃(pǔ)、睨(nì)、失(shǐ)、颔(hàn)、忿(fèn)、酌(zhuó)、沥(lì)、杓(sháo)。
3
三、文章诵读,整体感悟
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初步了解整个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疏通文义。
3.学生自学新词,发现疑难。
4.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
(1)尧咨善射;(2)尧咨自衿;(3)卖油翁微颔;(4)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5)卖油翁酌油;(6)陈尧咨笑而遣之。
课文内容的思路:(1)介绍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
(2)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射箭和酌油。
四、探讨虚词,释疑解惑
结合注解翻译课文,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探讨。
“以”、“于”、“而”、“但”、“之”、“中”等词的词性词义辨清楚。
例:轻:尔安敢轻吾射!”(轻,作动词用,看轻。
)
射:尝射于家圃(射,动词,射箭);尔安敢轻吾射(射,名词,剑术)
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之,代词,指陈射箭);但微颔之(之,代词,指陈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以我酌油知之(之,代词,指箭也是手熟的道理);以杓酌油沥之(之,代词,代“葫芦”);笑而遣之(之,代词,代“卖油翁”)
五、分析方法,感受特色
为何如此短的篇幅,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就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特色?
先介绍人物,在熟悉人物基础上叙述,宾主分明,繁简得当。
特色:(1)剪裁合理。
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了合理的详略处理。
主角是卖油翁,写陈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
因此,写陈射技之精只作概括交代,不加渲染。
主要笔墨放在酌油的现场操作,采用白描手法,细腻传神。
该略,惜墨如金;该详,泼墨如水。
细部清晰,动作、神态:手艺和议论,均写得精确。
一段详,一段略,略中有详,详中有略,详略交叉运用,服从于突出中心的要求。
(这是由于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中现象烂熟于心。
)
(2)对比鲜明。
课文始终把两个人对比着写。
六、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朗读课文,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陈尧咨――自矜――忿然――笑遣
卖油翁――微颔――笑答――酌油熟能生巧
明确:陈尧咨队卖油翁的态度变化是:自矜――忿然――笑而遣之,陈尧咨对卖油翁前后的变化说明他已有所醒悟。
2.思考:下列词语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神情和态度?
公亦以此自矜;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
4
之;康肃笑而遣之。
明确:“矜”表现了陈尧咨扬扬自得、喜欢自我炫耀之意。
“睨”展示卖油翁满不在乎的情态。
“微颔”表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表演只略微赞赏,并不怎样。
“笑”说明陈尧咨幡然悔悟
3.根据上面的分析,让学生总结文中两位人物形象。
陈尧咨:善射—“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骄傲不可一世
卖油翁:酌油不湿钱口“睨”“微颔” ——超然不自傲
七、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归纳中心。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及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的前后变化,睨觉得陈尧咨从中悟出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个故事对我们学好文化知识有什么启示?
明确:前问学生讨论后回答:“熟能生巧”,后问自由回答。
2.链接生活。
说说生活中学习中“熟能生巧”的例子,并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小结:我们反对玩物丧志,雕虫小技,卖油翁是在职业技巧上熟能生巧,我们也要在真正需要熟能生巧的地方苦练基本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做有为的年轻一代,肯于吃苦,终究会取得成绩的。
5
写作抓住细节
教案A、B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如何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掌握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3.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提高写作水平;
4.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会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2.感悟细节,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
3.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写作
米开朗琪罗是世界上杰出的艺术大师,据说他无论雕刻还是绘画,速度都很慢,总是花许多时间,在那里沉思、推敲、琢磨,力求完美。
有一次,友人拜访米开朗琪罗,见他正为一尊雕像做最后的修饰,过了一些日子,友人再来拜访,看见他还在修饰那尊雕像,友人说:“我看你的工作一点都没有进展,你的动作太慢了。
”米开朗琪罗说:“我花许多的时间在整修雕像,例如让他的眼睛更有神,肤色更亮丽,某部分肌肉更有活力。
”友人说:“这些多是一些小细节啊。
”米开朗琪罗说:“不错,这些都是一些小细节,不过把所有的小细节都处理妥当,雕像就变得完美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任何完美都是细节上的完美组合而成的。
雕刻需要雕琢细节,作文同样需要描写细节。
二、文题展示
1.读一读上个单元你写的作文,看看是否做到了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2.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
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尴尬,甚至是难堪。
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3.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的故事。
从家里找一张你喜欢的照片,
6
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写作指导
1.细节描写及作用。
(1)概念: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之为细节描写。
(2)作用: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进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环境氛围。
2.细节描写分类。
(1)肖像描写。
指对人物身材、容貌、服饰以及表情等典型特征的细微刻画。
(2)动作细节。
动作细节可以是一连串个性化的动作,也可以是某一个典型化的动作,还可以是一组对比性的描写。
(3)语言细节。
主要指那些既能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同时又能触动读者或读者心灵的特殊话语。
(4)景物细节。
指在特定时空下,对那些能够对人物形象或作品主题有特殊表现意义的景物进行的细节描写。
3.写好细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细节描写必须典型。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要能抓住典型细节,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比如,鲁迅在《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
(2)细节描写必须生动。
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
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
写人是这样,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同时巧妙运用修辞。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3)细节描写必须表现中心。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
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
(4)细节描写必须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
7
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
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
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达。
(5)细节描写必须凝练。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四、思路点拨
1.比较品读,感悟方法(学生讨论)
既然细节描写能使人物鲜活起来,那么,怎样把这些细节形诸于笔,让它们形象可感呢?接下来一起欣赏几个经典片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得生动,富有感染力的。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摘自朱自清《背影》
(2)只见他很艰难地爬过铁道,买来几个橘子。
我的眼泪很快流下来了,爸爸真是太好了,看着爸爸的背影,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们比较一下,这两段文字表达同样的场景,效果有没有不同呢?
第(1)段文字摘自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这里写父亲为“我”买橘子,让“我”路上解渴。
买橘子其实是一件平常的事,在朱自清笔下却是那么感人。
从这段话中我们有没有悟出什么表现细节描写的方法呢?(精用典型动词。
)
动作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真实可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空洞的表白。
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
(3)父亲弯着身子,走到一个小店。
进了店门,父亲说:“老板,换两张大钞票。
”接着,把手伸进口袋,拿出一大把钱,放到柜台上,当着老板的面,几分的,几角的,半天才凑足了20块钱。
(4)父亲佝偻着身子,慢慢地朝前面一个小店走去。
进了店门,父亲堆着满脸的笑:“老板,生意好!请帮帮忙,换两张大钞票。
”笑着说着,贴满膏药的手伸进夹衣口袋,抖抖索索地摸出一大把钱,摊到柜台上,当着老板的面,几分的,几角的,半天才凑足了20块钱。
——摘自《山路弯弯》同样的场景,为什么会有所不同呢?
这是《山路弯弯》中最精彩的细节,是全文中的亮点,作者屏弃了程式化的生活琐事,选择了父亲到小店里为“我”换大钞票的细节,用细腻的笔墨具体生动地刻画了父亲的神态、语言、动作,至此,一个纯朴厚道、充满爱心的父亲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表现细节描写的方法是:巧用修饰语,描写生动。
8
巧用修饰语是塑造人物形象,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好的作品能感人肺腑,它是功不可没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
(5)母亲曾经有过一头浓密的黑发,柔软、亮洁、光泽,由于一生辛劳,捧出所有的心血,奉献最纯洁的母爱,来抚育我们成长,所以未老先衰,四十几岁,头发开始花白。
先是两鬓染霜,后来是额前飘白,就像春天黛青的远山里悄然冒出一抹残雪,一丝丝,一缕缕垂在饱经风霜的脸上,再后来脑前脑后全沾满了白发,白得让我们儿女们心疼。
——摘自冯瑞祥《母亲的白发》巧妙地运用修辞,对事物加以淡妆浓抹,能使语言增亮增色,提高文章品味,给人以美感。
小结: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
下课之后大家可以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探索,相信同学们一定可以超越自我。
2.修改习作
对上次习作进行修改自评。
提示:(1)修改时,注意一些能够表现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的描写。
(2)将修改后的作文与原作比较一下,感受改后的优点。
同学们,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一个片段的组合,更是点滴亲情的凝聚,作文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生活中的细节,让我们擦亮眼睛,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去描摹去刻画,再现原汁原味的生活,让亲情的细节之花在生命中绽放,在笔尖永驻芳华。
五、佳作示范
范文一:
语文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
平时学习顶呱呱的同学都放心地翻着考卷,得意扬扬地看着自己的好成绩,有的人还骄傲地对别人说:“啊啊,我考得比你好。
”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都埋着头,不用说了,一定考得很差。
那些有点小聪明的同学也不用担心,因为他们都考九十分以上。
(有条理地描述了考试成绩出来时同学们的心情。
)
拿着考卷,我没有一下就翻开,我不敢看分数,我怕会考得很差。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边为自己祈祷,一边打开试卷。
我睁开眼睛,看见的是我一直想要得到的分数,这个让我盼了很久的一百分,今天它终于落到我的手中了。
我惊喜若狂,我等不及了,真想立刻回家告诉家人,他们一定会很开心的。
我越想越开心,恨不得用高速移动的魔法马上回家。
(先是“忐忑不安”,后是“开心”,前后心情的对比准确到位,这是好成绩带来的直接反应,真实具体。
)
语文考了一百分,这比我得到了五千块的压岁钱还高兴。
(这种真实情感的表达值得大家学习。
)
范文二:
照片里的故事
我的家里,有一张古老的黑白照片。
上面有三个小孩和我的外公外婆。
这大概是三四十年前的照片,边角已经破损了,画面早已泛黄了。
三四十年的岁月,经过无数次迁
9
移,无数次风风雨雨,无数个春夏秋冬,还能完整地保存下来,真是一个奇迹。
照片上,外公依然那么严肃,如同一位国王,大权在握,审视着自己的国家;旁边是他的妻子,也就是我的外婆,外婆微笑着,似乎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希望,那双清澈的双目,像月下深深的潭水;那三个小孩分别是我的姨妈、妈妈与舅舅。
舅舅还是个小婴儿,正依偎在外婆怀里;妈妈和姨妈站在前面。
后面则是金黄的稻田,这虽是一张朴素的黑白照片,但却展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家。
照片上的外婆很端庄,也非常年轻漂亮。
我太震惊了,现在的外婆脸上满是皱纹,饱经风霜。
外婆那乌黑亮丽的头发,现在也变得黯淡无光,剩下的只是一根根、一缕缕的银丝。
外婆那丰润饱满的嘴唇,现在变得干瘪;外婆那双温柔、纤细的手,现在变得粗糙了。
变了,一切都变了,外婆的美丽容颜随着时光的消逝改变着,但那对儿女无私的爱则是随着岁月的延伸而愈加浓厚。
作为一个妻子,外婆是个好的贤内助。
爷爷从前在县里工作,平时很忙。
外婆就在心血和汗水中疲惫不堪地撑起了这个家。
她不光要照顾三个儿女的衣食住行,还要辛苦地工作。
作为一个母亲,外婆是个好妈妈。
在冬天,外婆怕自己的儿女受凉,三更时,借着微弱的烛光缝衣服,做棉袄,从不觉得辛苦。
每当自己的孩子生病,外婆总要背着他,小跑快跑几里路,给孩子看医生。
外婆为自己的孩子付出太多了!是什么让她如此情愿地为儿女付出这么多?也许唯有一个字可以解释,那便是爱。
我尊敬照片上这个女人,不,这个伟大的母亲,我的外婆。
10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教案A、B
教学目标
1.了解“圈点”“批注”的基本知识及关注点;
2.掌握圈点批注题的做题思路,学会进行圈点批注。
教学重难点
通过《骆驼祥子》,体会“圈点”“批注”的思路,学会进行圈点批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导入:点题型。
设计意图:直接点明要讲授的内容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上走进主题,做到心中有数。
同学们,近年来,中考越来越重视考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类常见题型:圈点批注题。
二、必备回顾
1.常用的圈点符号。
(1)直线“——”:画在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下,用以批注时注音或解词。
(2)圈字码①②③:用来标示自然段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
(3)波浪线“”: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
(4)圈点“······”:标在文中的重点词或优美词语下面。
(5)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可以批注疑问。
(6)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可以畅言所感。
(7)分隔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可以附注层次大意。
2.“批”即批语,也指评语,如在文章旁边写上段落、层次大意,用叙述、说明、议论的方式,对思想内容、观点见解、表达方式、作者思路、遣词炼句等加以评论,或提出质疑,或进行鉴赏。
“注”,就是注释,如对难字生词、文章背景、作者材料、人物典故、风土人情等等加以解释或提示。
“批注”就是把批语和注释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