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模式对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信念模式对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5-10-08T17:12:28.04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作者:秦云山
[导读] 桂林市人民医院北门社区中心广西桂林冠心病(CHD)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冠脉血管狭窄、阻塞致心肌供血障碍而引起的心脏病。
秦云山桂林市人民医院北门社区中心广西桂林 541001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于健康教育过程中对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方法:研究140 例社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价。
结果:健康信念模式实施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社区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
冠心病(CHD)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冠脉血管狭窄、阻塞致心肌供血障碍而引起的心脏病。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从人们健康信念形成的角度出发,解释影响人们采取健康行为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式。
[1-2]本院社区工作人员2013年8月以来对来北门社区就诊并建立档案的140名冠心病患者运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08月—2015年07月在本社区医院就诊并建立档案的冠心病患者140例。
入选标准:①符合《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确诊;②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Ⅲ级;③意识清晰,能进行正常的语言及文字沟通;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②智能及意识障碍者。
1.2 研究方法将选取的1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其定期举办关于冠心病自我管理的知识讲座,每月一次、进行入户干预,2 次/月,30分钟/次,并为患者发放《健康行为记录卡》,要求每日填写,记录其自我管理行为,入户时查看并与患者讨论,干预时间共计6 个月。
1.3 实验组通过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措施:1.3.1 让患者知觉到易感性重点给患者讲解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疾病转归的过程中,有诸多的影响因素,但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有5 类:致病性危险因素、条件性危险因素、促发性危险因素、斑块负荷作为危险因素、易感性危险因素.目的是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存在或者潜在的健康问题有患某种疾病的可能,包括对医生诊断的信任和再次患病可能性的认识。
1.3.2 让患者知觉到严重性重点为患者讲解促发性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长期工作紧张、肥胖、不良的饮食结构、高血压、高脂血症、久坐缺乏运动、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状态,如果不加以控制或者改善,将导致疾病加重,并可能诱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目的是让患者认识到自身所患疾病对自己身体带来危害的严重程度,包括冠心病引起的心脏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等不良的临床后果以及不良的社会后果。
1.3.3 让患者知觉到益处重点讲解冠心病也属于一种生活方式病,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依赖医生、药物、护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为此,告知患者只要了解了发病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改变原有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完全可以较好地控制疾病的进展。
目的是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让其相信采取健康行为能降低患病率或者减轻疾病的程度.1.3.4 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主要通过某项护理措施的实施与患者配合,用取得的良好效果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参与健康恢复过程的意愿大大增强,对自身所患疾病的康复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做到善于寻找可借助的力量,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1.3.5 进一步提供修正因素主要将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运动康复、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具有良效的方法传授给患者,让其去记忆、感受、并与以往进行比较,从而为良好生活方式建立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更多行为契机[3]。
1.3.6 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对照组病人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常规冠心病日常管理服务,包括健康教育讲座、疾病相关知识咨询,每三个月进行1次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全部资料用EXCEL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 软件系统对各项进行统计分析。
对全部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见表1):由表1 可见,干预前两组患者在不良嗜好管理、生活管理、症状管理、疾病知识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急救管理、情绪认知管理七个维度及自我管理总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均衡可比;干预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及自我管理总分,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说明干预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X ± S)
3 讨论3.1本研究通过健康信念模式的实施,系统地、连续地、有针对性地强化干预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以此显著改善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3.2本研究结果证明,通过健康信念模式的实施,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均显著提高,可有效地降低和控制导致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患者树立正确的知-信-行模式的建立。
3.3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健康信念模式的实施,患者的自觉健康责任意识和维护促进健康的自觉行为增强,更好的理解了社区冠心病继续治疗和维持治疗的必要性,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4.小结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长期生活在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干预的基本
形式[4],运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促进社区冠心病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从而控制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5]参考文献:[1] 赵晋,金瑞华,郑洁.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7A):1981-1982.[2]殷少华,杨文君.健康信念模式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4B):1055-1056.[3]蒋华,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究.2012.07(9.21)[4]黄敬亨主编.健康教育学[M].第3 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05.[5]孔淑贞,蒋文慧,李小妹,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4)作者简介:秦云山,女,汉族,出生于1976 年12 月,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社区护理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