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三册(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三册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诗经三首《诗经》三首[教学目标]A、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B、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C、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D、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感情。
2、背诵课文。
[教学安排] 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预习指导]一、利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正音《卫风•氓》氓:méng 蚩:chí愆:qiān将:qiāng垝:guǐ垣:yuán 筮:shì咎:jiù于:xū说:tuō陨:yǔn徂:cú汤:shāng渐:jiān罔:wáng靡:mǐ夙:sù咥:xì隰:xí泮:pàn二、诵读全诗要注意诵读节奏:本文三首诗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歌,每句两个节拍,节奏整齐[教学指导]导语:由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本单元学习重点: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古体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一、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事。
“比”:即比喻,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二、老师范读三、全班齐读课文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教案 人教版
1、《诗经》三首一、教学目的: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法,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创新能力。
3.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设想:1、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教学方法。
2、运用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
3、分析语言,体味神韵。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第一、二课时:学习《卫风·氓》【教学要点】1、了解《诗经》的相关内容。
2、诵读课文,粗通大意,概括《氓》的内容提要。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的新诗,可谓源远流长,星汉灿烂。
而《诗经》中的作品正以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情真挚充沛,风格淳朴自然,手法多种多样,语言生动优美,不愧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端。
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就已广泛流传。
孔子曾经这样极力赞美《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想纯正)’”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意为:《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和感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
)“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经》当作教本,传授不绝。
一直到今天,《诗经》所开创的文学传统和艺术特色仍在不断滋润着我们民族文艺的生长,《诗经》的许多语言仍活跃在我们民族的现代语汇中,《诗经》所表现的民族情感和思想魅力仍奔涌在我们民族的血脉里。
让我们一起去探一探《诗经》这民族诗河的清新的源头、璀璨的诗空中的耀眼明星吧。
二、《诗经》简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
人教版高二第三册《泪珠与珍珠》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第三册《泪珠与珍珠》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麻城市第一中学李静萍(此教案及公开课分获黄冈地区高中青年教师优秀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文本解读]《泪珠与珍珠》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一篇充满深情的的怀乡之作。
本文由自己少女时的记忆写起,真切的表现了那时的天真和直率,然后写老师如何点拨她理解白居易和杜甫诗句的旨意,她对人生开始有较为真切的感悟,进而结合具体事例讲述自己对人生与亲情的切身感受,事理契合交融。
文章结尾宕开一笔,借说“观音流泪”和“耶稣滴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崇尚与追求。
学习本文重在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境界,另外文章巧妙引用古文增加表达效果的技巧也应细细揣摩。
[教学设想及其依据]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解惑,在诵读中领悟,在美读中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鉴赏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背诵课文中引用的名言、诗句;揣摩文句透出的细腻率真的情感,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
2、情感态度:感受“泪”的深刻含义,热爱生活,体验人间真情,努力编制一个“爱”的世界。
3、过程方法:采用诵读法阅读鉴赏文本,具体过程是:朗读感受→研读揣摩→美读欣赏→创读交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学习一篇自读课文,即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所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泪珠与珍珠》(课件1:板书课题)2、明确目标:鉴赏这一单元的散文,注意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2)同学们可以这样自读:①自己喜欢的妙词佳句用横线划出细细品味;②筛选出重要信息,找出关键词句、线索句、中心句;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点评。
2、互动交流,师生点评。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诗经》人教版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诗经》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三册第一单元《诗经》二. 学习目标:1. 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和其现实主义的风格。
2. 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 理解三首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三. 学习方法: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四. 介绍《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②孔子删诗说。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游褒禅山记》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三册第五单元《游褒禅山记》二. 学习目的:1. 了解借游记抒发议论的写法。
2. 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3. 掌握“各”、“极”、“观”、“求”、“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
三. 学习方法:以前我们学过《小石潭记》、《登泰山记》、《醉翁亭记》……这些游记的共同的侧重点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议论,注意记游实际上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大都是写生活的典范散文。
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均是由生活而感,由感而成文。
我们应体会王安石是如何抒写自己的旅游感受的。
四. 简介作者及课文: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68),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人。
仁宗庆历进士。
嘉祜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6年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但因新法遭保守派反对,终被罢相。
卒谥文。
他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
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
他的作品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课文简述: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浏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
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深的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项脊轩志》幻灯课件
妣,母亲。
归,旧指女子出嫁。
3、妪每谓余曰 6、吾妻归宁
每,常常。
归宁,出嫁的 女子回家省亲。
下课啦!
谜语:衣锦还乡 (打明代一散 文大家)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 年),字熙甫,号震川, 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 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 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 三史(《史记》《汉书》 《后汉书》,加《三国 志》称“四史”),但 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 后8次考进士落第。
• 于是迁居到嘉定 (今上海市)安 亭江上,讲学20 余年,学生颇多, 称之为“震川先 生”。他直到60 岁才中进士当县 令。
• 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 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 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 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 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 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 病故。
1506年 1岁)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 5岁)开始读书 1513年 8岁)丧母 1528年 23岁)娶妻魏氏 1533年 28岁)丧妻 1540年 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1565年 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1568年 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1570年 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1571年 66岁)病逝
• 轩,小屋,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 宗追远之意;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也有这样的解释,归有光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要博取 功名,光宗耀祖。
从项脊两字字面理解,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 脊梁。
• 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学习重点
一、知人论文,体味作者的感情 二、训练语感,学习文言字词句
狭小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之《病梅馆记》说课稿-人教版第三册
《病梅馆记》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病梅馆记》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文言文。
大纲对高中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学习要求如下: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病梅馆记》是一篇晚清时代的散文,“托物言志”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针砭时弊,呼唤个性解放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强调,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特点及所教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中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2。
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和课改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理解重要的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掌握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如何“托物言志”。
掌握“托物言志"的特点.(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现象的愤恨之情及其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感情.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学生探讨人才观。
3。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针对性的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据此原则,我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①理解文言词语及相关的特殊语法现象。
②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①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寓意.②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学生探讨人才观。
二、说教法 :教自读课,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关键。
教师既不能“主”而不“导”,又不能“导"而不“主”,要恰当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地指导、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
因此本人根据本课的特点采用了以下方法: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2课: 湘夫人 课件
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
放眼远眺呵使我发愁。
秋风阵阵啊柔弱细长,
洞庭波涌啊落叶飘扬。
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纵目远望。
我与佳人约会啊今晚张设罗帐。 鸟儿啊为何聚集在水草之中?
第 一 段
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
芙蓉如面柳如眉
等 待 期 盼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①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 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
☆艺术特色:
一、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写的是神界的爱情
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
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 ;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情味悠深的语言。
☆楚辞开启的创作母题: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 推进 •悲秋 •士不遇
•忠怨——忠君爱国, 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身影,让我们联想到屈原:
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 景,让我们联想到屈原:
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
湘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
身影,让我们联想到屈原:
屈“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
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 求,让我们联想到屈原:
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 求,让我们联想到屈原:
第 三 段
第三段
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 景。(极度思念产生幻听、幻想) 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 门廊、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 物色华丽,情调欢快,充分显现出湘君对 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鸟何萃兮萍中,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
举 世 皆 浊 而 我 独 清 ,
高二语文第三册 《六国论》 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六国论》二. 学习目的:1. 通过指导性阅读,巩固掌握学过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对比的方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在通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古文阅读的鉴赏能力。
2. 学习本文中例证、对比、分层、引用等论证方法。
学习本文极有分寸的论证语言。
3. 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案”的论题的本意。
三. 学习方法:初步概括《过秦论》与《六国论》两篇文章的异同点,以及比较苏氏父子二人的文章,从而对文言文的赏析有一定的粗略掌握。
四. 作者介绍: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
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其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雄壮,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
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著作有《嘉祐集》。
五. 时代背景:苏洵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世。
北宋中叶以来,我国境内东北的契丹和西北的西夏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逐渐强大,成为北宋王朝的严重威胁。
1004年,辽(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道州城下,威胁宋都。
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军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于已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丝绢二十万匹。
1042年,宋又在辽要挟割十县土地的情况下,应允每年增纳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1044年,宋又与西夏签约,每年纳白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叶三万斤。
高二语文第三册 第六单元《五人墓碑记》人教版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五人墓碑记》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三册第六单元《五人墓碑记》二. 学习目标1. 了解明末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及苏州市民反阉党的暴动。
2. 了解古代文体——墓志的写法。
3. 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法,请指出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清、议论。
4. 文章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
(五人与缙绅之比,五人与大阉之比)5. 文章正气贯通,多用反诘句,请注意朗读、背诵。
三. 学习方法注重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学习与积累,同时明确夹叙夹议的特点,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
从学法上看,一定要认真预习,借助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意,归纳总结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四. 作者介绍张溥(1602—1641年),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
故《明史》记有张溥“七录七焚”的读书佳话,后来他把自己的书斋更名为“七录斋”。
张溥认真习书,右手握笔的手指都长起了厚厚的老茧;冬天手冻裂了应用热水浸暖后继续再练,从不间断。
正由于他的刻苦用功,所以日后终于成为一个大学问家。
张溥在短暂的一生中将毕生的精力与才智贡献给我国古代的学术研究,编书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堪称明代文坛巨匠。
张溥所生活的崇祯朝是明代政治上最腐败的时代,张溥在一生中始终投身于反对阉党、宦官腐朽势力的斗争,这种精神在他所写的《五人墓碑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篇著名的散文是为了纪念反对魏忠贤阉党统治进行不屈斗争遇害的颜佩韦等五人而写的,张溥敢于反对专权,挺身而出毅然撰文作碑,扬正斥邪,正气凛然,表现了他的崇高气节,几百年来深为后人称颂。
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笔酣畅,气势磅礴,被收入《古文观止》;这块著名的碑石至今还巍然屹立在苏州虎丘山麓。
张溥在历史上更为巨大的贡献是组织了以他为领袖的文人进步社团——复社。
高二语文上册《归去来兮辞》 人教版第三册
精选版ppt
8
全文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1):表示辞官归 田的决心.
第二部分(2.3):写作者回 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
25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再见
精选版ppt
26
精选版ppt
27
有人认为:结尾一句“聊乘 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请谈 谈你的看法。
精选版ppt
28
陶渊明以旷达的心境和超然态度对
待生死天命。此句是诗人对“归去
来兮”哲理性归结。“不为五斗米
折腰,乐夫天命”是他追求的最高
境界。 结合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正是他
积极人生的表现。官场的庸俗污浊使
他难以保存社会理想和人格价值;田
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精选版ppt
21
课堂小结
“虽托楚声,而 无其忧怨切蹙 之病”,表现 淡远潇洒的文 风。
安贫乐道,超
然物外的处世
精选版ppt22来自 练习一指出下列句子的古今词义 觉今是而昨非 悦亲戚之情话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策扶老以流憩 园日涉以城趣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善万物之得时 携幼入室 眄庭柯以怡颜
题解
回去吧
归去来兮 辞
回去
语气助 词
精选版ppt
5
我不能为 五斗米, 折腰向乡 里小人! ——《宋 史 陶潜 传》)
精选版ppt
6
课文朗读
先听录音,后学生齐读
❖要求: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节奏、感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借黛玉之眼领略了那个极度奢华、富贵的贾府,小说中很多细节和环境描写都以小见大地为我们层层揭开了贾府的神秘面纱,一幅贾府的巨大图景已经打开。
这节课我们将重点来分析王熙凤人物形象和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复习回顾】1,回顾介绍《红楼梦》和其作者曹雪芹。
学生发言后,老师给予补充;2. 自然环境:外观宏伟、布局精妙、陈设华贵环境特点富贵尊荣,等级森严社会环境:服饰精美、礼仪繁琐一、认真阅读王熙凤出场这一段,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刻画王熙凤的形象?通过这些描写方法,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形象特点?明确:作者主要是通过语言、外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在以下方面:(1)语言方面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迎接远客!”——豪爽喜乐提问:为什么大家都准时来迎接黛玉进府而偏偏王熙凤来晚了呢?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能说会道,做事圆滑3)“妹妹几岁了?……也只管告诉我。
”——地位尊贵,对林黛玉表现出热情关心,看出她十分精通为人处世之道。
4)“这倒是我先料着了……我已预备下了——主要从两方面看,一个是她办事圆滑,有着机智的头脑,无论是否准备了,先这么说着。
第二个方面,是她想事情很周到。
(2)外貌描写1)“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服装华丽,地位尊贵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丹凤眼,柳叶眉本是美人的标志,然而作者却将它们加以修饰,三角眼和吊梢眉。
三角眼:刻薄奸诈;吊梢眉:刁钻3)“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美丽,泼辣(3)动作描写:凤姐的出场很不寻常,她是被众人拥进来的,试问什么样的人有这样的待遇?地位高,作者只简单一笔就让我们见识了王熙凤在家族中的地位,是一个呼云唤雨式的人物。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册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1、於嗟鳩兮/於嗟女兮2、猶可說也/不可說也3、隰則有泮4、與子同澤5、愛而不見6、自牧歸荑7、說怪女美8、來吾道夫先路也9、箱簾六七十10、終老不復取11、蒲葦紉如絲12、契闊淡讌13、列缺霹靂14、鈿頭銀擊節碎15一尊還酹江月16、暴霜露17、暴秦之欲無厭18、當與秦相較19、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爾其無忘乃父之志20、長樂王回深父21、至莫夜月明22、斂貲財以送其行23、亦曷故哉24、須臾成五采25、少圜二、古今異義1、春與秋其代序2、昔三後之純粹兮3、汝豈得自由4、可憐體無比5、小子無所畏,何敢肋婦語6、何乃太區區/感君區區懷7、便利此月內8、千萬不復全9、多謝後世人10、複得返自然11、失向來之煙霞12、明年秋13、淒淒不似向前聲14、便可白公姥/奉事循公姥/勤心養公姥15、晝夜勤作息16、我有親父兄17、逼迫兼弟兄18、其實百倍/其實亦百倍15、思厥先祖父16、可謂智力孤危19、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20、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1、豈非人事哉22、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23、空中而多竅24、牆往往而是25、吾社之行為士先者26、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27、吳之民方痛心焉28、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29、多平方30、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一詞多義】爾蔔爾筮縣令遣媒來自我徂爾便言多令才/豈合令郎君/有此令郎君為詩雲爾/始爾未為久莫令事不舉/令母在後單君爾妾亦然/諾諾複爾爾何意致不厚/何敢助婦語/何言複來還/作計何不量始適還家門隱隱何甸甸處分適兄意汝今何罪過適得府君書舉動自專由謝家來貴門/謝家事夫婿莫令事不舉阿母謝媒人舉手長勞勞多謝後世人舉言謂新婦/舉謂阿妹舉身赴清池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反信讒而怒雲青青兮欲雨煙濤微茫信難求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因自度此由寒水自碧不見複關/既見常日稀/黃泉下相見花自飄零水自流愛而不見多情自古傷離別/自胡馬窺江去後君既若見錄/府吏見丁寧漸見愁煎迫千載誰堪伯仲間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載笑載言/言笑晏晏/何言複來還/言談大有緣/自言本是京城女舉言謂新婦/便言多令才/主簿通語言/舉言謂阿妹/理實如兄言/何意出此言/勿違今日言/感斯人言謂言無罪過/謂言無誓違體無咎言言既遂矣/靜言思之凡六百一十六言為仲卿母所遣十七為君婦/君既為府吏/君家婦難為/黃泉共為友/時時為安慰/遣丞為媒人/自名為鴛鴦為詩雲爾/因為長句非為織作遲阿母為汝求/為君翻作《琵琶行》/念橋邊紅藥,年看知為誰生始爾未為入慎勿為婦死初為《霓裳》後《六么》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會不相許於今無會因/俱會大道口/渠永無緣幸複得此婦/終老不復取/勿複重紛紜/視曆複開書/勿複怨鬼神/千萬不復全紅羅複鬥便複在旦夕便可白公姥/便可速遣之/槌床便磊怒/便可作婚姻/不得便相許/淚落便如瀉/便作旦夕間便言多令才相見常日稀/六合正相應/黃泉下相見//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仰頭相向鳴兒已薄祿相誓不相隔卿及時相遣歸/久久莫相忘/嬉戲莫相忘好自相扶將不必相迎取/誓天不相負會不相從許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登即相許和不得便相許故作不良計/廣故數言欲亡小姑始扶床/年始十*/始適還家門大人故嫌遲始爾未為久知是故人來故遣來貴門何意致不厚/何意出此言夫惟靈修之故也吾意久懷忿/恐不任我意君安與項伯有故處分適兄意及時相遣歸/為仲卿母所遣/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仍更被驅遣/今日被驅遣縣令遣媒來/尋遣丞請還/遣丞為媒人/故遣來貴門十七遣汝嫁相去複幾許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去三十年/自胡馬窺江支後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此去經年/大江東去仙之人兮列如麻古來萬事東流水遂命酒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命曰《琵琶行》凡六百一十六言/名屬教坊第一部/一曲紅綃不知數/莫辭更坐彈一曲/一弦一柱思華年/出師一表真名世小樓一夜聽春雨琵琶聲停欲語遲/小弦切切如私語滿座重聞皆掩泣今夜聞君琵琶語座中泣下誰最多又重之修能風流總被除數雨打風吹去鄒忌修八尺有餘(廉頗)被甲上馬修守戰之具與贏而不助五國也與戰勝而得者/與戰敗而亡者/當與秦相較/莫能與之爭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與爾三矢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戰敗而亡/存亡之理/發趨於亡/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以荊卿為計邯鄲為郡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獨其為文猶可識於人為可譏六國破滅/破滅之道也/終繼五國遷滅/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薪不盡,火不滅非兵不利終繼五國遷滅而秦兵又至矣惜其用武而不終也斯用兵之效也較秦之所得/與戰而得者/然後得一夕安寢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此言得之而無物以相之誠不得已/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夫夷以近/險以遠往往有得/此餘之所得也由山以上五六裏/不隨以止也得雙石於潭上/自以為得之矣/自以為得其實遊褒禪山記/石鐘山記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而記遊者甚眾/來而記之者已少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臨川王某記而告以成功餘是以記之盛以錦囊至莫夜月明其意氣之盛故莫能知故方其盛也盛衰之理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或曰······硿硿焉或未易量微波入焉/如樂作焉以地事秦/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始速禍焉故曰弊在賂秦也/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夫夷以近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悲夫古書之不存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有穴窈然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然視其左右先妣撫之甚厚兒之成,則可乎頃之,持地象笏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必複之全之辟病之館以貯之軒東故嘗為廚/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庭中通南北為一餘既為此志不能得日/以當南日/日影反照餘稍為修葺貓畫虎日過午已昏/日上庭中始為籬,已為牆一日,大母過餘曰/他日汝當用吾社之行為士先者之/如在昨日/是日為之聲義/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誰為哀者借書滿架/讀書軒中/吾家讀書久不效吾妻來歸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日過午已昏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人往,從軒前過嫗,先大母婢也/先妣撫之甚厚一日,大母過餘以當南日/崖限當道者/僻不當道者又北向,不能得日他日汝當用之軒凡四遭火,得不焚/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然五人之當刑也封/人皆得以隸使之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慷慨得志之徒當其南北分者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吾社之行為士先者非常之謀難於猝發斂貲財以送其行而又有剪發杜門其辱人賤行發其志士之悲哉輕重固何如哉周公之逮所由使也斯固百世之遇也人皆得以隸使之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死而湮沒不足道者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扼腕墓道/道皆砌石為磴/道有天門/崖限當道者/道中迷霧冰滑/觀道中石刻/僻不當道者道少半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今所經中嶺及山巔餘始循以人及既上回視日觀以西峰/自唐顯慶以來皆不及往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詞類活用】1、名詞活用1其黃而隕2自名秦羅敷3槌床便大怒4謝家事夫婿5交廣市鮭珍6頭上玳瑁光7府吏馬在前8新婦車在後9遂命酒10才下眉頭,卻上心頭11紅藕香殘玉簟秋12出師一表真名世13天氣晚來秋14樓船夜雪瓜洲渡15孔雀東南飛16勤心養公姥17手巾掩口啼18卿當日勝貴19聞舟中夜彈琵琶者20大江東去,浪淘盡21赤壁懷古/京口北固亭懷古22檣櫓灰飛煙滅23樓船夜雪瓜洲渡24日割月削25一夫夜呼26負而前驅27倉皇東出28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29事不目見耳聞30義不賂秦31函梁君臣之首32抑本其成敗之跡33內外多置小門34使不上漏35雨澤*36東犬西吠/汶水西流37前辟四窗38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39濟水東流40垣牆周庭41乳二世42去今之墓而葬焉43其疾病而死44緹騎按劍而前45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46買五人之脰而函之47日上,正赤如丹48榮於身後2、動詞活用1逆以煎我懷2栗深林兮驚層癲3使我不得開心顏4萬裏悲秋常作客5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6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7李牧連卻之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9雖大風浪不能鳴也10而僕之11安能屈豪傑之流12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夭其稚枝13必複之全之14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3、形容詞活用1多情自古傷離別2纖雲弄巧3紛吾既有此內美兮4寒蟬淒切5空山新雨後6艱難苦恨繁霜鬢7鏡中衰鬢已先斑8蘭芝慚阿母9商人重利輕別離10足以榮汝身11便利此月內12智勇多困於所溺13而告以成功14不能獨完15惜其用武而不終也16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17火尚足以明也18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19借書滿架20激昂大義21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21山多石,少土23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24不能容於遠近25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26縱之順之27必複之全之4、數詞活用二三其德【文言句式】1、非為織作遲2、本長安倡女3、秋以為期4、恐嚇信年歲之不吾與5、誓天不相負6、君既若見錄7、肇錫餘以嘉名8、自縊於庭樹/仁宦於臺閣9、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轉徒於江湖間10、(吾)與子同袍11、開荒(於)南野際/狗吠(於)深巷中,雞鳴(於)桑樹顛/送客(於)湓浦口/謫居臥病(於)潯陽城12、問其人,本(是)長安倡女13、使(之)快彈數曲14、都門帳飲(我)無緒15、今宵酒醒(於)何處16、銀漢迢迢(織女)暗度17、為仲卿母所遣18、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19、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0、主人下馬客在船工2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22、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斯用兵之效也23、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塚也24、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25、趙嘗五戰於秦26、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27、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28、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29、而大聲發於水上/又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谷中者/得雙石於潭上30、古之人不餘欺也31、石之鏗然有聲者32、舉(之)以予人33、是故燕雖(為)小國而後亡34、至丹以荊卿(刺秦王)為計35、有志矣,不隨(之)為止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之)以怠36、而卒(於)之/有碑僕(於)道37、(吾)與爾三矢38、盛(之)錦囊,負(之)而前驅/而告(之)以成功39、及凱旋而納之(於廟)40、今以鐘磬置(於)水中/磔磔(於)雲霄間/有大石當(於)中流/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於)絕壁之下41、故莫能知(之)42、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43、淚牧以讒誅44、而智勇多困於所溺45、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46、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嫗,先大母婢也/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47、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48、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49、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50、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51、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雞棲於廳/嘗居於此52、其制稍異於前53、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且立石於其墓之門54、匹夫之有重於社稷55、誰為哀者56、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57、明月(照)半牆58、垣牆(於)周庭/餘自束發讀書(於)軒中59、亦以(之)明死生之大60、哭聲震動(於)天地/斷頭置(於)城上61、(松)生(於)石罅/(餘)與子潁坐(於)日觀亭62、(見)蒼山負雪/複循西穀(走)63、軒凡四遭火,得不焚64、激於義而死焉者也/不能容於遠近65、予猶記周公之被逮66、亭東自足下皆支漫【文學常識】1、《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高二语文《登泰山记》《病梅馆记》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登泰山记》《病梅馆记》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三册第六单元《登泰山记》《病梅馆记》二. 学习目的1. 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2. 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 学习方法:1. 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2. 体会本文详略恰当的特点;侧面烘托的手法。
四. 作者介绍:《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
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龚自珍,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散文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他反对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
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
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
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仍然为保守势力所不容。
所以他一直遭受排挤打击。
在北京辗转10年,都是做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回乡。
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有功焉。
”写作背景简介——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
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
本文写于1839年,是作者辞官南归之后寓居江苏昆山时所作。
五.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1. 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高二语文 22.五人墓碑记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教材梳理文题解读碑文和碑记都是为纪念死者、刻在墓碑上的一种文体。
碑文刻在墓碑的正面,一般有序文,有铭词。
碑记刻在墓碑的背面,多有序而无铭。
本文是一篇碑记。
它属于古代文体中的杂体,叙述死者生平事迹,抒发作者哀悼之情,表达某种思想和感受,故往往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五人墓碑记》是一篇墓碑记。
这种文体,通常是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出身、经历、生卒、年寿及其子孙的大概情况。
如果按照这种文体的一般写法,那就容易写得平淡无奇,立意不高。
作者突破了一般程式,大胆地取舍,立足于历史斗争的高度,突出赞颂苏州民众,特别是五位义士反抗阉党的斗争精神,深刻阐发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重大意义,对这场抗暴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实际上为这场斗争作了个总结,这就是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作者作品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人。
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
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
张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
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在文学上,针对当时士大夫空疏不学的弊病,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同时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各为有用”。
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
曾编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著有《七录斋集》等。
本文作于魏忠贤“投缳道路”(1627年冬)之后,当是崇祯元年(1628),当时他 26岁。
背景纵览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
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
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多次爆发了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灯下漫笔(节 选)
14 漫话清高
14 漫话清高
15 巴尔扎克葬词
15 巴尔扎克葬词
16 短文两篇
16 短文两篇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17 六国论
17 六国论
18 游褒禅山记
18 游褒禅山记
19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20 石钟山记
20 石钟山记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21 项脊轩志
21 项脊轩志
22 五人墓碑记
22 五人墓碑记
23 登泰山记
23 登泰山记
24 病梅馆记
24 病梅馆记
综合性学习 山水与文化
综合性学习 山水 与文化
文言常用句式
文言常用句式
写作、口语交际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议论要有理有据
第一单元 议论要 有理有据
综合性学习 解意象,品诗 歌
其他古诗词读背篇章
其他古诗词读背篇 章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9 记念刘和珍君
9 记念刘和珍君
10 故都的秋
10 故都的秋
11 道士塔
11 道士塔
12 泪珠和珍珠
12 泪珠和珍珠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 赏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13 灯下漫笔(节选)
3 孔雀东南飞(并序)
3 孔雀东南飞(并 序)
4 汉魏晋诗三首
4 汉魏晋诗三首
其他古诗读背篇章
其他古诗读背篇章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5 梦游天姥吟留别
5 梦游天姥吟留别
6 琵琶行(并序)
6 琵琶行(并序)
7 近体诗六首
7 近体诗六首
8 词七首
8 词七首
综合性学习 解意象,品诗歌
2020
高二语文第三册(人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注意:该课本不在《2020年义 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 录》,不是现行版本。
注意:该课本不在《2020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 录》,不是现行版本。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1 《诗经》三首
1 《诗经》三首
2 离骚(节选)
2 离骚(节选)
第二单元 议论要有条有理
第二单元 议论要 有条有理
第三单元 诗歌
第三单元 诗歌
第四单元 散文
第四单元 散文
第五单元 自由写作实践
第五单元 自由写 作实践
附录 中国文学鉴赏
附录 中国文学鉴 赏
20世纪中国文学概述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