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九册一二单元教材分析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我们爱你,中国
相关资料
桂林山水
杭州西湖
1 我们爱你,中国
相关资料
黄山
庐山
长江
黄河
1 我们爱你,中国
相关资料
景 德 镇 瓷 器
江南丝绸
1 我们爱你,中国
相关资料:
傣家竹楼
布达拉宫
1 我们爱你,中国
相关资料
1 我们爱你,中国
(1)文化遗产部分
长城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5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 教学建议:读中学写
1 理解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2 抓住重点景点的特点。
5 记金华的双龙洞
如:理解“孔隙”的特点和写法。
1 孔隙的特点:狭窄、低矮。 2 是怎样写出孔隙特点的?
①“通过写船窄表现了孔隙狭窄的特点”。 (借写乙物写出甲物的特点) ②“通过写感受写出了孔隙低矮的特点”。 (通过写感受写出事物的特点)
5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 教学建议:读中学写
4、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
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 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 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 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 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 非常清晰。
5 记金华的双龙洞
2 拐杖
一 教材特点 1 老题材写出了新意。
第三,“新”在立意上。 “三新”:选材新、立意新、角度新。 文章不仅赞扬关爱他人的品质,而是重在表
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美好感情。
2 拐杖
一 教材特点 2 叙述事件与心理描写紧密结合。 3 全文以拐杖为线索。
2 拐杖
二 重点要求。
1 了解故事梗概,说说主要内容。 2 理解小姑娘关爱他人的品质,理解“我”
4 课文通过写(
)写出了孔隙( )的特点。
通过写( )写出了孔隙( )的特点。
5 结合《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说说写游记需要 注意什麽?
金华双龙洞的背景资料:
双龙洞位于金华山双龙风景区中心,是整个 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象征,洞形成于约一 亿年前,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的做法和感受,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 的美好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围绕“我”的做法,写一段阅读体会。
2 拐杖
三 教学建议 读为基础
1 抓小姑娘的表现,体会其品质。 2 理解 “我”的做法和感受,体会人与人之间相
互理解的美好情感。
2 拐杖
三 教学建议 读为基础
(1)抓“我”心理活动及变化,体会“我”的感 受。 疑惑——恍然大悟——不安
的农家小院。
第二单元
4 习作:
(1)片段:仿照 “孔隙”写法,把一个意思写 具体。
(2)大作文:按照参观或游览顺序写一篇作文。 5 其他 (1)顿号和逗号的用法,给人物对话加标点。 (2)易读错字正音、形近字的辨析、根据意思
写成语、摘录指定语句等。
5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课文特点:
1 按游览顺序写,各段内容衔接紧密、自然。 2 选择有特点、印象深的景点具体描写。 3 “孔隙”特点突出、写法独特。 4 语言朴实,用词准确。
龙门石窟
大足石刻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敦煌莫高窟
苏州古典园林 明清皇家陵寝 都江堰——青城 北京故宫
1 我们爱你,中国
(1)文化遗产部分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
1 我们爱你,中国
(2)自然遗产部分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
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 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 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 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 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写得太形象,太具体了!
5 记金华的双龙洞
如果只写“自以为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也可以,但还要具体写“从后脑到肩背,到臀 部,到脚跟”,真是让你感受到使劲在往下贴, 往下够,生怕高出一点来。一个“贴”字,形 象准确,这些,都是在写自己的感受,写感受 不光是为了写感受,而是为了表现孔隙“狭窄、 低矮”的特点。这些都要让孩子感悟到,它比 抓孔隙的特点还要费功夫,但是,功夫费的有 用。
(一)初级阶段
1、面批法 2、示范法
(二)中级阶段
1、小组批改法 2、冷冻修改法
(三)高级阶段
预作卡
从小到大,你一定经历了许许多多 的事情,高兴的、难过的、后悔的、有 趣的……从众多事情中,筛选出自己感 受最深的记录下来。
要求: 1.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 3.题目自定。
预作卡
5 记金华的双龙洞
具体说: ①“通过写船窄表现了孔隙狭窄的特点”。
主要是这句(文):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 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 样小的小船。 通过写船的宽窄度,写出了洞的宽 窄度。如果我们进一步归纳的话,就是借写乙物 写出甲物的特点。这种写法,这样说好像很陌生, 其实不难。
5 记金华的双龙洞
5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 教学建议:读中学写 3、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
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
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 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 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 鼻子。”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 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 反映出来。
语文实践活动 1
4 创设交际情境。
“向家乡来的亲友介绍” “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
5 交际性:
(1)提问——解说。 (2)评议说得怎样。
习作: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
重点要求:
1 写清楚事情的过,重点部分写具体。 2 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心情等,表
现出自己的“感动”。 3 写后修改。
关于修改:
1 复习学过的6种修改符号。 5册第6单元:删去、增加、修改(更换) 6册第3单元:词语移到指定位置、 前后词语互换位置、原字词保留。
2 读第三题:认识两种修改符号。 后移两格 左右内容互换,中间词语不动 3 做第四题:先自己修改,再交流订正。
语文实践活动 1
介绍具有北京特色的工艺品或小吃:
1 要提前布置任务,选择内容。 2 收集、选择材料。 3 重点要求:说清楚,说明白。
误会3:下车时,“我”拄着拐杖装瘸,让小姑娘继 续认为“我”是残疾人。
2 拐杖
一 教材特点
1 老题材写出了新意。 第二,“新”在几处“出人意料”。
2 拐杖
(1)小姑娘给“我”这样的正常人让座。 (2) 为了保护小姑娘的爱心,“我”提前三站下
车。 (3) 为了保护小姑娘的爱心,“我”下车装瘸. (4) 再次上车时把拐杖提得高高的。
个性题目
事件起因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最感动的 地方 真心感受
①题目 ②题目
③题目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第二单元
5 记金华的双龙洞 6 颐和园 7*乡下人家 8*慕田峪观云海 语文实践活动2
写景篇
第二单元
单元重点任务:
1 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2 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3 口语交际:介绍家乡一处风景名胜或一个独具特色
重点要求及建议:
1 充分自读,讲述这个故事。 2 感受森林警察严格执法、关爱动物的品质。 3 既要尊重学生的合理看法,又要注意引导和点
拨。
4* 森 林 警 察
参考练习:
1 简答:文中的森林警察可敬在什么地方? 2 写一段自己的阅读感受。 3 把课文第二自然段改写成人物对话。
语文实践活动 1
第三、四题,学习使用修改符号。
这种写法在我们生活当中常用,即,借助 于熟悉的事物来表现不熟悉的事物,这样比较 让人容易理解,而且很形象,很具体。我们在 平常作文当中其实也经常这样写,比如写天很 热,我不说天热,我写那狗张着嘴,吐着舌头 喘气。实际上,借写狗的状态表现天热。
5 记金华的双龙洞
②“通过写感受写出了孔隙低矮的特点”。 (通过写感受写出事物的特点) 主要是这句(文):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
先通过这两个细节谈自己对作者的看法、评价, 再扩展到“我们应该怎样做”。
参考练习题
1 查字典,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不悦 酷热 汗流浃背 恍然大悟 婉言谢绝 扶老携幼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文中的小姑娘或“我” 的看法。
3*书面回答讨论题。(见上)
3* 北 京 老 人
一 课文特点
1 以小见大(平凡的小事,高尚的品格)。 2 叙述事件与描写感受结合。 3 语言幽默。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课改实验教材第九册
一至二单元教材教法介绍
第一单元
1、我们爱你,中国 2、拐杖 3*北京老人 4*森林警察 语文实践活动1
叙事抒情篇
第一单元
单元重点要求:
1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有 感情地朗读。 2 了解事件梗概(课文主要内容)。 3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4 就课文内容或其中某个问题发表看法。 5 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6 口语交际:介绍北京的一种特色工艺品或小吃。 7 习作: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读写结合:
1 重点要求: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2 可使用“孔隙”一段的一种或两种方法。 3 不局限于课后的两个内容。如:
天气真热呀! 风(雨)真大呀! 车上人真多呀!
参考练习题:
1 查字典,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2 按照游览顺序把作者游览的景点排列出来。
3 分别用一两个词语写出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3)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重部分
泰山风景名胜 庐山风景名胜区 武夷山
黄山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乐山大佛
2拐 杖
一 教材特点
1 老题材写出了新意。 第一,“新”在故事中的几个误会。出人意料又合 情合理,使故事一波三折。
2拐 杖
误会1:小姑娘以为“我”腿有残疾,为“我” 让座。
误会2:“我”以为小姑娘认为“我”怀了孕或 是看错了人。
1 我们爱你,中国
一 重点要求:
1 了解诗歌的内容。即“是从哪几方面歌颂伟大 祖国的?”
2 有感情朗读,背诵1—4小节。 3 理解并积累词语。
1 我们爱你,中国
二 教学建议: 读为基础
在教学中,应该准备由“解读祖国”入手, 以“读”为经,以“悟”为纬,读悟结合,引领 学生在读悟文本中走进文本,升华主题。教学过 程分三步:一、解读————我眼中的祖国。二、 聆听————我读懂的祖国。三、倾诉———— 我心中的祖国。
(2)抓“我”的动作及变化,体会“我”为什么 这样做。 拿——拄——提
2 拐杖
三 教学建议 读为基础
讨论题: “让座”原本是个很俗的写作材料,课
文为什么写得不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 拐杖
读中学写:写阅读感受。
(1)要先审题,弄懂题目要求。 (2)结合课文理解两个“为什么”。
为什么一拐一拐地走出车门? 为什么把拐杖提得高高的,快速上了下一趟车? (3)写感受的思路:
3* 北 京 老 人
二 教学要求
1 概括出北京老人做的两件事,理解北京老人 关爱他人的品质。 2 体会“我”的感受,体会“我”对北京老人 的赞美、敬重之情。 3 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
3* 北 京 老 人
三 教学注意
1 朗读的语速慢些。 2 关于摘录句子。 教师指导——养成习惯——熟读记忆
3* 北 京 老 人
读中学写
在教学《北京老人》一课时,可紧紧抓住 重点句“那个美丽的秋日,冷风吹的感觉也是 如此的惬意。”展开教学。
让学生真正体会“衬托”的作用。
参考练习
1 解释词语
惬意 徘徊 要旨 未及 不会因为事小而不为
2 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3 作者写这两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4* 森 林 警 察
2 前两小节分别表现了祖国什么特点? 3 按原文填空(前4小节)。 4*造句:“当……,……依然……”
“当……,……早已……”
5*专题实践活动或习作:《我的祖国……》
1 我们爱你,中国
相关资料:
桂林的水清澈明净,山峰各具情态,可谓 是奇峰罗列,用“清奇俊秀”来形容桂林的山 水是极为贴切的。杭州的西湖名闻天下,风景 秀丽可人,古人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 浓抹总相宜”的美誉。黄山的云海、庐山的云 雾,缥缥缈缈,犹如仙境一般,令人神往。长 江、黄河更是一泻千里、气势恢宏,波澜壮阔。
1、我们爱你,中国
1 认真准备,收集资料。 2 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每小 节的主要内容。如: 这首诗歌是从哪几方面歌颂伟大祖国的? 第1小节是从哪方面歌颂祖国的? 第2小节主要歌颂了祖国( )。
参考练习
1 查字典,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盎然春色 银装素裹 醇美 巍峨 绚丽 缥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