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一))-2022-2023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常考易错检测卷(一)-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吆喝.(he)拧.螺丝(níng)黏.稠(nián)稚.嫩(zhì)
B.哗.笑(huá)寨.子(zhài)放肆.(sì)爱憎.(zèng)
C.渺.小(miǎo)纽.扣(niǔ)祷.告(dǎo)玷.污(zhān)
D.湛.蓝(zhàn)停泊.(bó)发怔.发傻(zhèng)痴.迷(ch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慈详奔赴姆指半信半疑B.眷恋由衷引荐养尊处优
C.屏障露陷吓唬自相茅盾D.镌刻瑕想锻练一声不吭
3.下列各项中,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青半紫。

(素)B.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

(四)C.十兄弟力量大,什么困难都不怕。

(克)D.格外大方。

(回)
4.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是()
A.金文B.甲骨文C.楷书D.小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家都注意卫生,全校同学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B.我带了课本、笔、纸等文具,按时到校。

C.我一定听取大家的意见,改正缺点。

D.铃声被我的思路打断了。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B.那个持弹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

(动作描写)
C.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D.“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语言描写)
7.理解“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正确的选项是:()
A.(我)在这白天里便放声高歌,开怀痛饮,想着正好趁着青春年少时启程返乡。

B.(我)在这白天里便放声高歌,开怀痛饮,想着正好趁着明媚的春天启程返乡。

C.(我)在这白天里便播放歌曲,开怀痛饮,想着正好趁着明媚的春天启程返乡。

D.(我)在这白天里便放声高歌,开怀痛饮,想着约上年青的朋友一起启程返乡。

二、填空题
8.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三、语言表达
12.变幻自如,按要求改写句子。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曾到过将近三十多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修改病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伯承蓝色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疑。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能说会道,口语交际。

人不知不觉就长大了,童年的记忆伴随着人的一生,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本故事书。

请尝试着把兰兰和妈妈的对话补充完整。

兰兰:妈妈,你小时候最喜欢玩什么玩具呢?
妈妈:我小时候最喜欢放风筝,总是自己做风筝,做好风筝和小伙伴一起到村头去放。

兰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

兰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4.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

15.给文中加点字解释意思
弗.:__________陷.:__________
16.“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6.习作表达
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亲近、或陌生,你一定有印象特别深刻的。

请你把这些挥之不去的人或事,写下来。

习作要求:
(1)题目自拟。

先想一想自己要写谁,再想想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把要写的内容梳理一下(2)写的时候,做到语句通顺,段落连贯有序,重点部分写具体,能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人。

参考答案:
1.D
【详解】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

A.拧螺丝(níng)——nǐng。

B.爱憎(zèng)——zēng。

C.玷污(zhān)——diàn。

D.读音正确。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A.慈详——慈祥:形容善良、和蔼、安详的样子,多用于老人。

姆指——拇指:手和脚的第一个指头。

B.正确。

C.露陷——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

自相茅盾——自相矛盾: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抵触。

D.瑕想——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锻练——锻炼: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了猜字谜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谜面含义的基础上作答。

A.“半青”,就是“青”的上半部;“半紫”,就是“紫”的下半部,组合在一起就是“素”字了。

本项谜底正确。

B.“三面有墙一面空”这个说的是“口”少一笔,“一个小孩”是“儿”,组合在一起是“匹”字,不是“四”。

本项谜底错误。

C.“十个兄弟”就是“十”字和“兄”字,“十”和“兄”就组成了“克”字。

本项谜底正确。

D.“格”代表的是一个方格,“口”就是一方框,“大方”也代表是另一个方框,合成来就是“回”字了。

本项谜底正确。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国学常识的识记。

小篆我国最早的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

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

选D。

5.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前后矛盾;“健康”与“疾病”矛盾;去掉“疾病”。

B.归类不当;“课本”不属于文具;应去掉。

C.没有语病。

D.主次颠倒;“被”换成“把”。

故答案选C。

6.D
【详解】此题考查运用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成功的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在D选项中:“主席想”可知,该句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心理描写。

7.B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句子出自盛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的景物。

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故该句的意思是:(我)在这白天里便放声高歌,开怀痛饮,想着正好趁着明媚的春天启程返乡。

选B。

8.妒忌慈祥摔跤师傅策略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
声调。

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妒忌、慈祥、摔跤、师傅”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9.欲试谋策一声眼快机算养尊神机妙算他从小养尊处优,不知道劳动人民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四字词语。

跃跃欲试:形容心情激动,急于想试一试。

出谋划策:意思是制定计谋策略。

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手疾眼快:动作迅速,眼光敏锐。

形容做事机警、反应快,动作敏捷。

神机妙算:神机:灵巧的心思达到神奇的程度。

算:策划计谋。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

形容善于估计形势发展,决定策略。

养尊处优:处于尊贵的地位,享受优裕的生活(多含贬义)。

(1)通过句意,我们可知“诸葛亮心思灵敏,有巧妙地计谋”,因此补充“神机妙算”。

(2)通过词语解释,我们可知“养尊处优”指的是尊贵的地位,享受优裕的生活(多含贬义)。

比如:猫儿雪球在我家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今天却意想不到地失踪了,真是莫名其妙。

10.柳公权颜真卿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最为出色。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晋代人,他7岁开始练习书法,后在秦汉书法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风格,作品平和自然,奇逸豪放,是承前启后的书法家。

欧阳询是唐代人,受晋代王羲之的影响,他吸收了北朝碑刻和其他唐代书法家的长处,形成了“险劲”而“平稳”的书法风格。

颜真卿也是唐代人,书法刚健有力,气势雄伟,富于创新。

柳公权是唐代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作品受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影响较大,风格清瘦、秀丽。

苏轼是宋代大文学家,学问渊博,书法苍劲、豪放。

他不固守于前代书法家的章法,主张“书无常法”,同时还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才能使书法有长进。

11.多行不义必自毙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三国演义罗贯中曹雪芹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豆蔻而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诗歌默写,有谚语,有名著,有名言警句,有歇后语。

(1)多行不义。

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意思:意思是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2)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出自《三国演义》的歇后语,比喻轻而易举或微不足道的事情。

(3)出自四大名著里的文化常识,《草船借箭》出自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

《红
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4)“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出自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5)这道题是文学常识的拓展与延伸:“豆蔻年华”出自杜牧的七言绝句《赠别》。

“而立之年”出自《论语.为政》。

女子十三四岁叫作豆蔻年华,人到了三十岁就是而立之年了。

(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12.每个战士的血肉之躯都是父母所生。

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我曾到过三十多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眼睛里闪过惊疑。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以及修改病句。

(1)本题主要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本句把“哪”改为“每”,删去“不”,问号变为句号。

即:每个战士的血肉之躯都是父母所生。

(2)本题主要考查改为转述句。

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标点符号要作相应改变,即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引语中,“我”改为“他”,“他”改为“诸葛亮”。

即: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3)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

语义矛盾,“将近”或“多”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了缩句。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去掉修饰语“蓝色的”“一丝”即可。

即:眼睛里闪过惊疑。

13.风筝还需要自己做吗?那我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风筝吧。

【详解】考查了情景对话。

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

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根据题干提供的的具体情境完成对话。

兰兰:妈妈,你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妈妈:我小时候最喜欢自己做风筝,做好风筝和小伙伴一起到村头去放。

兰兰:这样呀,还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做风筝?
妈妈: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

兰兰:我也想像妈妈一样,制作一个漂亮的风筝。

14.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15.不刺破16.因为他把“矛”和“盾”的作用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17.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坚固。

18.我们说话、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不要让自己的言行前后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解析】14.本题考查寓言故事。

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

《自相矛盾》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

该成语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

15.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意思。

“其人弗能应也。

”意为“那个人不能回答”,故“弗”是不能的意思。

“物莫能陷也”意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故“陷”是刺破的意思。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那人不能回答是因为他夸耀任何矛都无法刺穿自己的盾,又夸耀自己的矛能刺穿所有的盾,最后遭到别人质疑,无法自圆其说,故回答不上来。

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可针对“矛”和“盾”的产品特点,用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体现“矛”的锋利和“盾”的坚固。

18.本题考查寓言故事的道理。

文中的商人过于夸大自己的产品,而被路人质疑,最终无法自圆其说。

这说明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

【点睛】参考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19.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20.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21.机智、勇敢、武艺超群从文中“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这句话可以看出武松的机智。

“我却怕甚么”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和武艺超群。

【解析】19.考查词语解释。

联系上文“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

请勿自误”
可知这是提醒客商过冈一定要遵守两点,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20.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划线部分“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

请勿自误。

”我们可以知道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过往景阳冈:①于巳、午、未三个时辰;②结伙成队过冈。

21.考查人物性格。

这段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武松看到冈下的告示之后“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

”一眼就看出了商家其中的意图,体现了他机智、聪明。

即使有大虫也没有拦住他的去路,从他的言语中“我却怕甚么!”动作“横拖着梢棒,便上冈子来”可以看出他的勇敢,也从侧面写出了他的武艺不凡。

22.一抹白一抹紫23.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24.黄灿灿无边无际的蓝静25.“我”伫立欣赏,陶醉在青海湖的质朴美中。

【解析】22.本题考查词语仿写,注意认真分析例词的结构形式。

观察可知,“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的结构为“一抹+颜色”即可,学生据此写出两个词语即可,答案不唯一。

如:一抹红、一抹青等。

23.本题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阅读可知,“草滩上那几匹漫步的牦牛,分外悠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牦牛”人格化。

学生用上该手法写出表达合理的句子即可,答案不唯一。

如: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

24.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原文分析。

结合“我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可知,作者抓住草滩的绿茵茵、油菜花的黄灿灿、湖水的无边无际的蓝等特点,采用静态描写,描绘出了那画一般的美。

25.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注意认真阅读段落分析。

结合“我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等内容可知,该段写了“我”伫立欣赏,陶醉在青海湖的质朴美中。

学生围绕此作答即可。

26.例文:
我家的大厨
我的姥爷,面颊因为长时间做饭,被烟熏得发红,一双大手粗糙又有力。

家里每个人的
手艺都比不上他,是我家的大厨。

他做的很多菜都很美味,但要说最好的,肯定是他做了四十多年的炖大菜。

炖大菜是我姥爷家的传统菜,就是把白菜、五花肉、粉条、豆腐放在一起炖,有点像东北的大乱炖。

姥爷穿上围裙,撸起袖子,从锅里把洗净煮好的猪肉块盛出,放在菜板上,拿起菜刀给猪肉块“分身”。

姥爷右手拿刀,左手呈拱桥状,大拇指和其他手指的指尖扶住肉,关节顶着刀面,不让刀“咬”到手。

他熟练地切着,当当的声音富有节奏,不快不慢,姥爷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十分从容。

不一会肉块就“分身”成了十几片薄厚均匀,大小差不多的肉片。

姥爷用手一“赶”,把肉片“赶”到刀面上,用手扶着肉片,“空运”到盘子上方,又用手一划,肉片就像滑滑梯一样滑倒了盘子里。

不久,白菜也切好了。

姥爷慢慢扭动炉灶上的旋钮,先热热锅,接着拿起油壶往锅里到油,等油热后,姥爷把盘子里的肉倒入油锅中,“滋啦”一声,锅中的油好想不太喜欢新来的肉,都“飞”了起来。

吓得我蹿出了厨房,而姥爷只是微微歪了歪头,继续煸炒。

不久后姥爷又往锅中倒入白菜,放入盐、酱油等调料。

把火调成中火,到入高汤,加入粉条和豆腐,菜香味四溢,馋的我口水都流了出来。

接下来,姥爷又把火调成了小火,“怎么总是来回调火啊?”我问道,“小火收收汁,增些鲜味,更好吃。

”姥爷笑呵呵地回答道。

十多分钟后,炖大菜做好了,姥爷把菜盛到盘子里,端上桌来。

炖大菜中的肉肥瘦相间,夹一块在嘴里细细的嚼,满嘴肉香;白菜油亮亮的,一股诱人的酱香;粉条也是亮亮的,缠绵耐嚼,十分筋道;豆腐更是入口即化,QQ弹弹。

妈妈说:“这白菜入味了,味道不错。

”姥姥说:“这粉条劲道有力,不软绵绵的。

”而我则就着炖大菜吃了一碗大米饭。

全家人都对这道菜拍手说好。

姥爷真是个厉害的大厨!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习作。

本次习作要求写挥之不去的人或事。

在我们身边有形形色色的人,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特点一定是不同的。

有特点的人可以是:有高尚的品质的人,也可以是有缺点的,调皮的淘气的人,有特长的人、能干的人,也可以是有某种习惯的人,还可以是幽默风趣的人等。

每个人的特点都不少,今天我们要选一个人最突出的特点来写。

要想写出人物特点,就要选择典型事例,将人物在事例中的表现写出来。

要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出人物最突出的特点。

开头:开门见山,写出自己要写的人。

中间:介绍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写清起因、经过、结果。

结尾:总结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