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体育《踩高跷》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体育《踩高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高跷的起源和发展,知道高跷的基本玩法。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勇敢、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
1. 高跷的起源和发展
2. 高跷的基本玩法
3. 高跷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高跷的基本玩法,培养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2. 教学难点:幼儿在踩高跷过程中能够保持平衡,顺利完成各种动作。
四、教学准备:
1. 物质准备:高跷、安全垫、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跃、跑步等。
b. 引导幼儿感受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 教学基本知识(5分钟):
a. 教师向幼儿介绍高跷的起源和发展。
b. 讲解高跷的基本玩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0分钟):
a. 教师示范高跷的玩法,引导幼儿模仿。
b. 幼儿分组进行高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c. 组织幼儿进行高跷比赛,鼓励互相鼓励、合作。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
a. 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b. 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c. 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发生意外事故。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指导。
六、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高跷基本玩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评价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评价幼儿对安全注意事项的遵守程度。
七、教学延伸:
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增进亲子
关系。
2. 组织幼儿参观高跷制作的过程,让幼儿了解高跷的制作方法和工艺。
3. 开展高跷创意比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独特的高跷形象。
八、教学反思:
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幼儿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九、安全注意事项:
1. 确保高跷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幼儿发生意外事故。
2. 教师在活动中要加强监护,防止幼儿摔倒或碰撞。
3. 教育幼儿遵守活动规则,不要在活动中追逐打闹。
十、教学计划:
1. 下一节活动内容:学习高跷的进阶玩法,如转身、跳跃等。
2. 教学方法:分组练习,教师示范,幼儿模仿,互相交流心得。
3. 教学目标:提高幼儿的高跷技能,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
十一、家园共育:
1. 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学习高跷的情况。
2. 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练习高跷,增进亲子关系。
3. 家长参与幼儿的高跷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十二、教学案例:
1. 案例一:一名幼儿在初次尝试高跷时,因为害怕而拒绝参与。
教师耐心引导,鼓励幼儿克服恐惧,最终幼儿成功掌握了高跷玩法。
2. 案例二:在团队合作环节,一名幼儿总是独自玩耍,不与其他幼儿合作。
教师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意识。
十三、教学策略:
1. 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给予个别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2. 创设有趣的高跷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采用正面激励评价,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十四、教学资源:
1. 网络资源:查找高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2. 图书资源:收集关于高跷的图书,让幼儿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3. 视频资源:观看高跷表演视频,提高幼儿对高跷的兴趣。
十五、教学总结:
1. 教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 幼儿分享自己在学习高跷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总结经验。
3. 整理教学资料,归档保存,以便日后参考。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踩高跷》的教案,包括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评价、延伸、反思、安全注意事项、教学计划、家园共育、教学案例、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以及教学
总结等环节。
全文的重点是让幼儿掌握高跷的基本玩法,培养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难点是幼儿在踩高跷过程中能够保持平衡,顺利完成各种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