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传-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拓展提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传-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拓展提优(含答案)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拓展提优
1. 下面是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折射与反射的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2. 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利用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利用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
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
15 cm和20 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
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
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凸透镜是L1,则小明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则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则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则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4. 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10 cm,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 cm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把光屏向
(填“上”或“下”)调;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填“60 - 70”或“大于
70”)cm范围内移动;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
蜡烛在45 cm处时,移动光屏,(填
“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5. 如图是小磊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
知,他是(填“近视”或“远视”)
眼;近视眼镜的镜片,其中心厚度比边
缘,这种镜片对光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6. 通过一个透镜观察一张印有字母的纸的情
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
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
像,纸到透镜的距离(填“大于二
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
“等于一倍焦距”或“小于一倍焦距”),
此透镜对光线起(填“会聚”或“发
散”)作用.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焦
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
处不动,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
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20 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
立、的实像.要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蜡烛应向(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8. 如图所示,一条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CC′
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入射于平面镜上的N点(平面镜与主光轴平行),经平面镜反射后与主光轴CC′相交于B点,过N点作平面镜的法线,与主光轴CC′相学交于A 点,O点为凸透镜的光心.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前和折射后的光路图.
9. 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的折射程度可能是不相
同的,即不同凸透镜的焦距不一定相同,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雷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到下表中.
(1)如图甲所示是他第一次测量透镜焦距的
情景,此透镜的焦距为cm.
(2)请你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由1、2次的
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是.
(3)小雷又进行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若
其像成在光屏的左上角,如图乙所示,应
将凸透镜向(填“右下”“左上”
“右上”或“左下”)调节,使像成在光
屏的中央;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光屏应
向(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强化闯关】
1. 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他介
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2. 如图甲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
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 )
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4. 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
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5. 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
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
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 cm刻度线处,保持
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
烛焰像
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 cm刻度线处,保持
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
都得不到清晰的烛焰像
6. 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
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
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
B.图乙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
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
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
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7. 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
用
B.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照相机镜头二倍
焦距以内的位置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
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
实像
8. 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
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9. 小玉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蜡烛、凸透
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个特点制成的.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10.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
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填“照
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
的是(填“放大”“缩小”或“等
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
的距离应大于.要使屏幕上的
像大些,人应离镜头(填“远”或
“近”)些.
11. 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
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
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
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
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
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的硬币是一个变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
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
射角是αB,则αBαC.
12. 如图所示,透镜的焦点与杯中水面的中心
点重合.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入盛水的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画出这束光线的光路图.
13. 根据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
(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依次固
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
高度.
(2)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
画出烛焰上的S点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
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
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S′.
(3)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
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
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
是.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14.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当发光的
小灯泡放在40 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
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
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
(2)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烛焰
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
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填
“放大”“等大”或“缩小”).
(3)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
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
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
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填
“近视”或“远视”).
15.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
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高为3 cm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
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
像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
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
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
列中.
(1)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
v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
时,.
(2)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
L像与u/v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
时,.
(3)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①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
距变化量△u与像距变化量△v的大小
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
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
、u+v的变化情况,距u变化时,L
像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
参考答案
1. D
2. C
3. B
4. 上60 – 70 不能
5. 近视薄发散
6. 凸 实 大于二倍焦距 会聚
7. 缩小 右 右
8. 如图所示
.
9. (1)10
(2)材料、截面直径相同时,凸透镜凸起程度
越大,焦距越小
(3)右下 远离
【强化闯关】
1. B
2. B
3. D
4. D
5. D
6. D
7. D
8. 靠近 增大
9. 倒立 放大 投影仪 能
10. 凸 照相机 缩小 2f 近
11. (1)浅 (2)=
12. 如图所示.
13. (1)光屏(1分) (2)如图所示(3分)
(3)B(2分)
14. (1)10(1分) (2)放大(1分) (3)右(1分) (4)凹(1分) 近视(1分)
15. (1)焦距不变,像距随物距减小而增大(2分)
(2)同一发光体的像高L像与v/u成正比(2分)
(3)①同一发光体过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时,Δu>Δv(或物距变化得比像距快)(2分)
②同一发光体过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u
越大;当成缩小实像时,u+v随u 越小,L
像
的增大而减小(或当像比物小时,u+v
随u的增大而减小);当成放大实像时,u+v
随u的增大而增大(或当像比物大时,u+v
随u的增大而增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