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级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
化学试题
分值:100分时间: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Cl:35.5 S:32 Cu:64 Mn:55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56分)1.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
A. 氧化物:CO2、NO、SO2、H2O
B. 碱:NaOH、KOH、Ba(OH)2、Na2CO3
C. 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
D. 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Al2O3
2.高一入学体检时,小明体检的血液化验单中,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体检指标。
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
甘油三酯0.52 mmol/L
总胆固醇 4.27 mmol/L
C.质量分数D.摩尔质量
3.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
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
D.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4.2010年11月,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成功召开,其中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再次让世人感叹焰火的魅力,这应用到了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的相关知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 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
5.下列有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态HCl、固体氯化钠均不导电,所以二者均为非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二者均为电解质
C.蔗糖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是非电解质
D.铜、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6.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
这种做法的化学原因是( )
A.胶体的电泳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D.胶体的聚沉
7.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Na2CO3<NaHCO3
B.相同浓度的水溶液的碱性不同,Na2CO3>NaHCO3
C.向等浓度的二者的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盐酸,开始反应时放出气泡的速率不同,Na2CO3大于NaHCO3
D.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不能相互转化
8.欲配制100 mL 1.0 mol/L 的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
①将14.2 g Na2SO4溶于100 mL水中
②将32.2 g Na2SO4·10 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
③将20 mL 5.0 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B.金属钠加入到CuSO4溶液中:2Na+Cu2+===Cu+2Na+
C.铁跟稀盐酸反应:Fe+2H+===Fe2++H2↑
D.碳酸氢钙溶液跟足量烧碱溶液反应:
Ca2++HCO-3+OH-===CaCO3↓+H2O
10.现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是Fe、HCl(稀)、NaOH(溶液)、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的反应关系及反应类型如下:则物质C为( )
A .Fe
B .HCl(稀)
C .NaOH(溶液)
D .AgNO 3(溶液)
11.在反应2KMnO 4+16HCl===2KCl +2MnCl 2+5Cl 2↑+8H 2O 中,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是2∶5
B. 被氧化的HCl 占参加反应HCl 总分子数的58
C. KMnO 4只有一部分发生还原反应
D. KMnO 4与HCl 恰好分别完全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12.有下列三个反应:①Cl 2+FeI 2===FeCl 2+I 2;
②2Fe 2++Br 2===2Fe 3++2Br -
; ③Co 2O 3+6HCl===2CoCl 2+Cl 2↑+3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 2、Fe 3+
、CoCl 2
B .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 2>Fe 3+
>Co 2O 3
C .在反应③中,当1 mol Co 2O 3参加反应时,2 mol HCl 被氧化
D .可以推理得到Cl 2+FeBr 2===FeCl 2+Br 2
13.已知下列物质在酸性溶液中氧化KI 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Fe 3+ → Fe 2+;MnO -
4 → Mn 2+;Cl 2 → 2Cl -
;HNO 2 → NO 。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 ,得到I 2最多的是( )
A. Fe 3+
B. MnO -
4 C. Cl 2 D. HNO 2
14.下图所示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教材知识设计的能说明Na 2CO 3与
NaHCO 3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为NaHCO3,乙为Na2CO3
B.要证明NaHCO3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放置沾有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C.整个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D.加热不久就能看到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2分,共44分)
15.(12分)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
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属于盐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如图中某种物质M的水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需要回答
具体操作方法)。
16. (12分)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
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
(3)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2分)根据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回答
下列问题:
(1)还原剂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还原产物是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
(2)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3)当有2 mol HNO3被还原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个。
18.(8分)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
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
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
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
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
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2017 级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
化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B. 3.D. 4.B. 5.C. 6.D. 7.B. 8.B. 9.C. 10.A.
11.B. 12.C. 13.B. 14.D.
二、非选择题
15. (12分)
(1) A C B D
(2) ① FeCl3②丁达尔效应
16. (12分)
(1) D A
(2) B 萃取(或萃取分液)
(3) 直形冷凝管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17. (12分)
(1) Cu NO HNO3Cu(NO3)2
(2) 2∶3
(3) 3.612×1024(或6N A)
18.(8分)
(1) 防止Na2O2受潮(只要回答出Na2O2中不能有水即可)
(2) 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
(3) 二氧化碳只有在有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