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潍坊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一模试卷(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A.金(南)宋和议
B.辽(北)宋和议
C.夏宋和议
D.金灭辽
2.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
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宋金和议
D.南宋灭亡
3.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里的“匈奴”指代的是()
A.女真统治者B.突厥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
4.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A.苏轼
B.关汉卿
C.辛弃疾
D.李清照
5.下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
该画的作者是()
A.吴道子B.赵孟頫C.阎立本D.张择端
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这句词的作者曾在郾城大败金军,他是A.辛弃疾
B.苏东坡
C.李清照
D.岳飞
7.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8.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纥
B.回族
C.藏族
D.蒙古族
9.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10.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杨国忠
11.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12.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
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理藩院
13.一位学者评论他所处的朝代,认为当时地方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各州的“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
”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宋朝D.唐朝
14.“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在我国的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A.忽必烈B.成吉思汗C.耶律阿保机D.完颜阿骨打
15.制作示意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面示意图中的空框内应填入的时期名称是( )
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三国时期D.五代十国
16.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西夏B.建立元朝C.统一蒙古D.定都大都
17.“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该历法的主要功能是()
A.用于占卜B.观察天象C.指导农事D.辅助政治
18.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将诗中的“大散关”作为分界线中的一端的两个政权是 ( )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D.南宋与金
19.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观察如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党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21.中文歌剧《马可·波罗》曾在意大利热那亚的歌剧院演出,它取材于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自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往返中国的传奇经历。
这一事件发生于我国的
A.汉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22.“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足球)。
”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D.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23.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4.岳飞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
某电视台想拍摄一部反映他生平的纪录片,如果请你当导演,下列情景中不可能使用的是
A.训练岳家军排兵布阵
B.在郾城大败金军
C.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D.根据《宋金对峙图》安排战术
25.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③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
④造船业世界领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141年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故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故A符合题意;辽(北)宋和议
、夏宋和议、金灭辽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郭靖和杨康、勿忘国耻”可知,当时的国耻是指靖康之变。
结合所学可知,1126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宗室等三千多人北去,并掠走宫廷仪仗、典籍、乐器以及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
此事被称为靖康之变。
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郭靖和杨康、勿忘国耻”是解题的关键,当时的国耻是指靖康之变。
3.A
解析:A
【解析】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知,它体现了岳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报仇雪耻的坚定信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的著名将领,他口中的“匈奴”指的是女真统治者,也就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理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涵义,还要和岳飞所处
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因为岳飞是南宋抗金的著名将领,他口中的“匈奴”指的是女真统治者。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
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郊饮马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赵孟頫的代表作。
画面是江南初秋时节,放牧人赶着一群马到岸边饮水的情景。
故本题应选B项。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郾城大败金军”,结合所学可知,1140年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大将兀术,取得了郾城大捷,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迫使金军后撤,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故D符合题意;辛弃疾、苏东坡、李清照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目材料可知,题目诗句叙述了宋代的春节,在当时称“元旦”,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C。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期,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
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藏、畏吾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口,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尤其是宋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加快,逐渐超过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南宋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人民的尊敬,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被后人唾弃。
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的是秦桧。
故C符合题意;赵高、李林甫、杨国忠与题干无关,故ABD 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1.C
解析:C
【解析】
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本质上反映出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BD说法明显错误;A没有看到本质。
故选C。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市舶司,B项符合题意;A是古代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设立的机构,如唐朝设立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C是元朝中央机构,管辖西藏地区,D是清朝负责少数民族和外交事务的机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可知,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宋朝。
为了巩固统治,北宋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任知州;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大部分收缴中央。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9 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建立了蒙古政权,排除;C项建立了辽政权,排除;D项建立了金政权,排除。
故选A。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故D符合题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三国时期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6.C
解析: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中后期,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我国是以农业立国,因此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功能是指导农事,C 选项符合题意。
占卜、观察天象及辅助政治与二十四节气无关,AB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准确把握,由于我国是以农业立国,因此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功能是指导农事。
18.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南宋统治杀害岳飞后,宋金达成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9.B
解析: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北宋毕昇;改进造纸术的是东汉的蔡伦;宋代出现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所以①③属于宋代的成就,故选B。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项族建立的是夏国,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
④是银川,故D正确,ABC排除。
故选D。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
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波罗行记》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宋元时期,随着城市市民阶层形成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他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日益形成规模,娱乐项目也越来越多。
据“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3.D
解析: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深,建立北宋;宋太祖即位后,采用宰相赵普建议,实行“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兵权,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宋太祖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
①②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隋炀帝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③错误,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
2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1141年,南宋与金和议,形成了宋金对峙局面,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因此D项中所述情景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
故选D。
2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胡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造船业技术先进世界领先。
①②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