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嘉陵江流域生态环保工作情况7.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川区嘉陵江流域生态环保工作情况
合川三江汇流,处在重庆上风上水。
近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强化“上游责任”,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较好地保护了这片“绿水青山”。
一是制定绿色空间规划。
全域厘清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及“四山”保护区、缙北钓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大口鲶保护区等边界,一张图叠合,依法依规管理。
规划建设三江六岸生态林、经济林、城镇生态隔离带、湿地相贯通的生态屏障。
集中建设85平方公里、85万人口的中心城区和三汇、太和等5个市级中心镇。
二是狠抓面源污染治理。
开展水环境治理,2017年以来,新建成污水处理厂27座,实现建制镇和1000人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1.6%,建制镇生活污水收集率平均达82.4%。
在城镇污水处理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6月启动了农村25户以上聚居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当年即可实现全覆盖。
扎实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禁养区、限
养区面积分别占幅员面积的13.92%和23.22%,禁养区187家畜禽养殖场(户)全部关闭搬迁,限养区实行畜禽养殖存栏总量控制。
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1%,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5.6%,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36.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全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道路两旁、城乡结合部、农村房前屋后、水面、沿河两岸及农田内滩涂无垃圾存留。
三是大力推进植树造林。
针对全区森林覆盖率仅20.9%的实际,从城市绿化、通道绿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努力将生态林、经济林、城镇景观生态林和湿地系统贯穿起来,全力建设三江六岸生态系统。
制定城镇景观带导则,在城镇和水体之间规划建设生态隔离带。
实施封育管护和补植补造,加强生态林建设。
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统一规划经济林种植,25度以上坡耕地全面退耕还建经济林。
四是全面推行河长制。
合川嘉陵江、渠江、涪江贯穿全境,有36条流长10公里以上或流经2个以上镇街或生态敏感的重要河流(区级河流)、199条镇街级河流、141座水库,水域面积达76.45平方公里,河流总流程达1647公里。
围绕“一个不低于、三个只增不减”(嘉陵江、涪江、渠江干流水质不低于来水水质或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及以上,其他河流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河流长度只增不减、河流生态基流只增不减、河库水域面积只增不
减)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全面推行河长制,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已构建行政区域河长和河流河长两大体系,制定出台了河长制总体工作方案和8个管理制度、6个管理导则。
河长巡河实现常态化,参与巡河的区级河长达95人次、镇级河长895人次、村级河长9270人次。
制定和实施“一河一策”“一库一策”,开展了以“清理污染源、清除岸边垃圾、清洁河流水质”为重点的“清河1号行动”,清理垃圾6500余吨,清淤5万余方,集中整治工业企业30多家,取缔(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14家,江河船体网箱全面取缔。
开展了南溪河等跨界河流联动治理,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以题为《七枚公章治好跨界河》相继宣传报道合川做法。
率先在全市试点“民间河长”,已招募84人,“民间河长”何波荣获第八届全国“母亲河奖”绿色卫士奖。
五是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由于三江交汇,我区控制集雨面积达15.79km2,年均过境水量710亿立方米,城区及沿江镇街防洪标准较低,2010年、2011年连续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主要从四个方面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防洪规划。
1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禁止新建一切碍洪阻洪的建筑物,10年一遇至20年一遇洪水位之间设为限制使用区。
二是大力推进防洪工程建设。
多方筹措防洪工程建设资金约20亿元,累计建成防洪护岸工程共20段,建设护岸45.44公里。
还规划
了大江大河防洪护岸9段、长28.25公里,总投资28.97亿元,防洪分摊投资17.47亿元。
三是完善非工程措施体系。
编制合川城区洪水风险图,核定标识沿江场镇“五线水位”。
依托长江委水文上游局开展三江洪水预报工作,在合川境内增设3个预报断面,大力推进水文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科学调度草街电站,实现防洪、兴利、景观相统一。
开展不同频率来水时梯级水库调度对策研究,提出需求与建议,通过市级、长江委加强嘉陵江流域水库联合调度,变被动防洪为主动防洪。
四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储备防汛抗旱抢险物资,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组建抗洪抢险综合队伍并开展日常训练和综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