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模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2019·东莞模拟)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用活性炭除臭
B . 用石墨制金刚石
C . 用稀盐酸除水垢
D . 用葡萄酿葡萄酒
2. (2分) (2019九上·惠安期中)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 . 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 . 因为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的光,可以制作荧光灯
C . 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 . 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3. (2分)(2013·资阳)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我们生存环境保护的是()
A . 鼓励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B . 发展“低碳经济”,减小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
C . 严禁焚烧桔杆,降低空气中PM2.5的浓度
D . 用化工厂未“达标”排放的废水灌溉农田
4. (2分) (2018·丹东模拟)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铁丝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 . 将人体呼出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成红色
5. (2分) (2017九上·衡阳期中) 右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 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B . 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C . 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D . 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6.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 洗涤试管
B . 检查气密性
C . 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原瓶
D . 塞紧橡皮塞
7. (2分)(2016·漳州) 祖国文化灿烂辉煌.有关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理解错误的是()
A . 蚕“丝”是天然纤维
B . “蜡炬成灰”只发生化学变化
C . “泪”指液态蜡
D . “灰”是指蜡燃烧产生的CO2等物质
8. (2分) (2016九上·正定开学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
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
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体积的氧气.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9. (2分)(2017·唐山模拟) 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 . 水能分解
B . 纸不是可燃物
C . 没有和氧气接触
D . 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10. (2分) (2015九上·抚顺期末)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 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C . 物质世界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可利用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制造新物质
D .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1. (2分) (2017九上·利川期中)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 .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C .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D .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12. (2分)(2020·宝应模拟)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 铁
B . 干冰
C . 氯化钠
D . 氮气
13. (2分) (2016九上·番禺月考) 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正确的说法是()
A .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纯净物
B . 冰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C . 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D . 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14. (2分) (2015八上·青冈县期末) 天气转冷,人们喜欢吃火锅,火锅中的漏勺起到的作用是()
A . 沉淀
B . 过滤
C . 吸附
D . 蒸馏
15. (2分) (2017九上·吉安期中)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A .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应向下
B . 进入试管的导气管口应露出胶塞少许
C . 装药品的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D .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的口部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2分)
16. (3分) (2018八下·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两条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金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贵金属,有金黄色金属光泽,密度大,延展性好,而且金非常稳定,与大多数物质都不发生反应,常用来加工首饰。
信息二:金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非常稀少,它的化学符号是Au,原子序数是79,相对原子质量是197.00.
(1)根据信息一:找出金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条)
物理性质: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
(2)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质子数是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
17. (3分) (2016九上·监利期中) 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 3
个氢离子________;
(2)氧化铁中铁元素显正三价________;
(3)碳酸钠中的阴离子________;
(4)保持铜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
18. (3分) (2017九上·文安期末)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 H 氢
2 He 氦
3 Li 锂
4 Be
铍
5 B
硼
6 C
碳
7 N
氮
8 O
氧
9 F
氟
10 Ne
氖
11 Na
钠12 Mg
镁
13 Al
铝
14 Si
硅
15 P
磷
16 S
硫
17 Cl
氯
18 Ar
氩
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
(2)所表示的粒子符号为________,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
(3)由原子序数为8和13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写化学式).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________.
19. (3分)(2017·兰陵模拟) 如图是干电池的截面示意图,废旧电池也是资源,将其回收利用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棒(主要成分是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________性;
(2)将电池填充物(MnO2、C及NH4Cl的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可得到NH4Cl溶液.NH4Cl还可用作化肥使用,属于化肥中的________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3)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回收废旧电池的重要意义是.
A . 节约金属资源
B . 增加金属产量
C . 减少环境污染.
三、实验题 (共1题;共2分)
20. (2分)(2017·重庆模拟) 已知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剂,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Na2O2反应放出O2 ,供给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CO2=2Na2CO3+O2。
某同学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装置①中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若用加热NaHCO3固体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选填图二中字母)。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________,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为收集纯净干燥的O2,装置③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装置④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⑤中收集方法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排水集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真空袋收集法
(4)当观察到装置②中________时应停止通CO2。
(5)此外,过氧化钠也能与水迅速而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氧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若用此反应制取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选填图二中字母)。
四、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2分)
21. (2分) (2019九上·梁子湖期末) 某活动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黑色粉末A可能是什么呢?
(1)(进行猜想)(I)小明认为黑色粉末A全部是铁粉。
(Ⅱ)小华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
(Ⅲ)小华提出了猜想①和猜想②,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余下的一个猜想。
猜想①: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四氧化三铁(Fe3O4)组成;
猜想②: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氧化亚铁(FeO)组成;
猜想③:黑色粉末A由________组成
(2)(査阅资料)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物全部溶于水,其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并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探究)
(3)(反思评价)小娟认为方案②和方案③中得出的结论都错误,其理由是________。
(得出结论)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可生成猜想③。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2分)
16-1、
16-2、
17-1、
17-2、
17-3、
17-4、
18-1、
18-2、
18-3、
18-4、
19-1、
19-2、
19-3、
三、实验题 (共1题;共2分)
20-1、
20-2、
20-3、
20-4、
20-5、
四、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2分)
21-1、
21-2、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