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一职工子女中学高一物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一职工子女中
学高一物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多选)水平绳AO与另一绳B′O结于O点,O点悬挂一个重物,如图所示,现将B′O 绳用BO绳代替,O点的空间位置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O绳中拉力减小B.B′O绳中拉力大于BO绳中拉力
C.AO绳中拉力增大D.B′O绳中拉力小于BO绳中拉力
参考答案:
AB
2. (单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相比,有( )
A.两者均受恒力作用
B.两者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
C.两者均做匀速曲线运动
D.上述三种说法都正确
参考答案:
B
解:A、匀速圆周运动受到合外力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方向时刻改变,是变力,故A 错误;
B、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平抛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也不变,故B 正确;
C、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故C错误.故选:B
3.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
C.能不能被看成质点,要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而定
D.高速运动的物体可以被看做质点,低速运动的物体不可被看做质点
参考答案:
C
【考点】质点的认识.
【分析】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就可以当作质点,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解答】解:AB、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就可以当作质点,故质量小、体积小的物体有时却不能当作质点,如原子核很小,但在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等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故AB错误;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故C正确;
D、能否看成质点与速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4. (单选)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垂直于倾斜天花板平面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木块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B.若推力F逐渐增大,木块将可能滑动
C.木块受天花板的摩擦力会随推力F的增大而增大
D.木块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参考答案:
D
5. 物体做平抛运动时,保持恒定不变的物理量是()
A. 速度
B. 重力势能
C. 动能
D. 机械能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L,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4中的O、A、B、C所示,原点O 为抛出点,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_____(用L、g表示)。
参考答案:
7.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秒打一次点。
某同学在做打点计时器实验时,获得如下两条纸带:
图1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说明小车做运动,图2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说明小车做运动。
参考答案:
0.02 匀速直线加速直线
8. 如图所示,有两条黑、白毛巾交替折叠地放在地面上,白毛巾的中部用线与墙壁连接,黑毛巾的中部用线拉住.设线均水平,若每条毛巾的质量均为m,毛巾之间及毛巾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欲将黑、白毛巾分离开来,则将黑毛巾匀速拉出需加的水平力为.
参考答案:
5μmg.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动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根据受力分析,分别对白毛巾,黑毛巾进行力的分析,由公式f=μmg与平衡条件,即可求解.
【解答】解:根据受力平衡,则有黑毛巾匀速拉出时,黑毛巾有四个面受到摩擦力,平衡时
F=f1+f2+f3+f4=μ?mg+μmg+μmg+μ2mg=5μmg,
故答案为:5μmg.
9. 信号弹以100m/s的速度竖直向上射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在最初2s内它上升的高度为__________m,经过__________s落回原地。
参考答案:
180,20.
10. 质量为的木块在与水平面夹角为的推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
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种表达式为和。
参考答案:
;
11.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上滑行,经过最低点的速度为v,物体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它在最低点时加速度大小为,受到的摩擦
力大小为.
参考答案:
,.
【考点】向心力;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分析】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求出最低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支持力的大小,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求出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物体在最低点的加速度大小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N﹣mg=m,解得N=mg+m,
则摩擦力的大小f=μN=.
故答案为:,.
12. (4分)一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初速度为30m/s,当它的位移为25m时,经历的时间为 ________s和___________s。
(g=10m/s2)
参考答案:
1;5
13. 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
②改变木板的倾角,以重力的一个分力平衡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
③用细线将木板上的小车通过一个定滑轮与悬吊的砂桶相连
④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测出x、x1、x2(如图乙所示),查得打点周期为T.
实验还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探究结果的表达式是。
参考答案:
小车的质量M、砂及砂桶的质量m。
mgx=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形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球的线速度必定小于B球的线速度
B.A球的角速度必定小于B球的角速度
C.A球的运动周期必定小于B球的运动周期
D.A球对筒壁的压力必定大于B球对筒壁的压力
参考答案:
B
15. 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
g取10 m/s2,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3)0~10 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参考答案:
(1)u=0.2,(2)F=6N,(3)46m
试题分析:(1)由题中图象知,t=6 s时撤去外力F,此后6~10 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其加速度为
又因为
联立得μ=0.2。
(2)由题中图象知0~6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其加速度大小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2
联立得,水平推力F=6 N。
(3)设0~10 s内物体的位移为x,则
x=x1+x2=×(2+8)×6 m+×8×4 m=46 m。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及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属于中档题。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为0.4m处,水平固定一根长直光滑杆,在杆上P点固定一定滑轮,滑轮可绕水平轴无摩擦转动,在P点的右边,杆上套有一质量
m=2kg小球A。
半径R=0.3m的光滑半圆形细轨道,竖直地固定在地面上,其圆心O在P点的正下方,在轨道上套有一质量也为m=2kg的小球B。
用一条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通过定滑轮将两小球连接起来。
杆和半圆形轨道在同一竖直面内,两小球均可看作质点,且不计滑轮大小的影响,g取10m/s2。
现给小球A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55N。
求:
(1)把小球B从地面拉到P点正下方C点过程中,力F做的功;
(2)把小球B从地面拉到P点正下方C点过程中,重力对小球B做的功;
(3)把小球B从地面拉到P点正下方C点时,A小球速度的大小;
(4)把小球B从地面拉到P点正下方C点时,小球B速度的大小;
(5)小球B被拉到离地多高时与小球A速度大小相等。
参考答案:
17. 在冬天,高为h=1.25m的平台上,覆盖了一层冰,一乘雪橇的滑雪爱好者,从距平台边缘s=24m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平台边缘滑去,如图所示,当他滑离平台
即将着地时的瞬间,其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45°,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
求:
(1)滑雪者着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是多大;
(2)若平台上的冰面与雪橇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05,则滑雪者的初速度是多大?
参考答案:
1)把滑雪爱好者着地时的速度vt分解为如图所示的v0、vy两个分量
由
解得t=0.5s (2分)
则 vy=gt=5m/s
又vy=v0tan45°
解得 v0=5m/s (2分)
着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x= v0t=2.5m (2分)
(2)滑雪者在平台上滑动时,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而减速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2分)
解得:v=7m/s
即滑雪者的初速度为7m/s。
(2分)
18. 15.两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之比M1:M2=1:2,轨道半径之比r1:r2=3:1,求:
(1)线速度之比?
(2)角速度之比?
(3)向心加速度之比?
参考答案:
(1) 1 :(2) 1 :(3) 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