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序号22 授课章节
名称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2
教时计划 3 第 2 教时授课形式新授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1.了解傅斯年,学习蔡元培先生呕心沥血培育学生品行的君子品格,亲身实践自由平等思想的大儒精神,推行学术自由不畏强权的改革家气魄。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学习采用语言描写好侧面烘托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重点字词、语句的内容,领悟其深刻含义;了解蔡元培先生人格中蕴含的中西方文化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进一步体会蔡元培先生的人格魅力,并向蔡元
培先生学习。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完成《综合拓展教程》同步练习
教学后记
蔡元培先生之所以能够赢得世人敬仰,因为先生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
结合文本的三件小事,如果是我们,我们会怎么做?和先生的差距在哪里?我们应该学到先什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共写了四件事。
待人上:三件事。
第一件事:写先生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的行为。
第二件事:写先生批评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
第三件事:写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除“西洋鬼子”。
接物上:一件事。
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二、组织教学
复习回顾:
检查《拓展教程》字词部分。
回顾傅斯年、蔡元培相关知识。
傅斯年为何敬仰蔡元培先生?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其敬仰之处,文章结尾以两句话点明: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己难,兼备尤不可觏。
文章所写蔡元培的事迹中,这个主题贯穿始终)
文中我所敬仰的蔡元培是怎样一个人,试作概括。
(课文是从两大方面来写蔡元培的,即待人和接物。
待人方面写他宽以容众,严词责人;接物方面写他能恕能严。
)
课文新授:
一、他是这样一个人
(一)阅读课文,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写蔡元培的几件事,分别加以复述。
共写了四件事。
待人上:三件事。
第一件事:写先生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的行为。
第二件事:写先生批评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
第三件事:写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除“西洋鬼子”。
接物上:一件事。
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
(二)再次阅读课文,小组讨论,仔细品味与我有关的几件事,完成下表。
三件小事先生的主张先生的理由先生的人格魅力我得到的教益
匿名揭帖
‚讨伐‛同
学
不合做人的
道理
方法不正当
品行不磊落
宽而有度的教育
家风范光明磊落
的君子品行
从此做事,决不匿
名,决不推自己责
任
阻止性情荒
谬的学生前
来拜访
待人应宽,
多看优点既
往不咎
《论语》上
的几句话
以发展眼光看学
生;言行一致,胸
襟开阔
要以圣言引领行
动,心口一致,宽
以待人
‚我‛信口
开河驱除
‚西洋鬼
子‛
夸夸其谈要
不得
除非你作大
将
尊崇自由平等博
爱思想,实践儒家
‚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精神
不要夸夸其谈
(教师详细分析第一件事情,学生尝试分析第二、三件事,得出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小结:
这三件都写的是蔡元培与学生的关系,从中能看出蔡元培怎样的教育态度?怎样的待
人原则?
————明确: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并且受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明确:宽以容众,严词责人
资料理解:
1、那时候的柏林,因为大学水平高,也因为消费水平低,中国人云集于此,甚至英美等地的中国留学生也纷纷前来。
比如,朱家骅、陈寅恪、赵元任、毛子水、姚从吾、俞大维、徐志摩、金岳霖、周炳琳、段锡鹏等等。
傅斯年和他的密友罗家伦也在其中。
真可谓群贤毕至,蔚盛一时。
有一次,老校长蔡元培来到了德国,各方人物咸来问候。
傅斯年和罗家伦等同游波茨坦的无愁宫。
行经一处房间时,傅斯年沉迷于欣赏伏尔泰的雕像,因此落后了。
人们把他找回人群后,蔡元培问罗家伦说傅在看什么呢?罗家伦信口胡诌道:"孟真(傅斯年)对伏尔泰深深鞠一躬,口中念念有词,原来是李义山的'词客有灵应识我,霸主无才应怜君'。
"傅斯年气得要上前来揍罗家伦,罗家伦笑着躲到了蔡元培边上,蔡元培也不禁失笑,这一笑,傅斯年骨子里的幽默就恢复过来了,众人哈哈大笑。
2、怎样理解‚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
●引此话来表明其处世观————看别人的进步而不纠结于人的过去。
这一点可见先生的高见卓识,亦可见先生对儒家思想的亲身实践。
互乡难于言,童子见,门人惑。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
译文:互乡这地方的人难于跟他们交谈,一个互乡的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疑惑。
孔子说:‚我只赞许他的进步,而不赞许他的退步,这样做有哪点过分呢!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抓住不放。
‛孔子的教育平等主张在于他的‚有教无类‛,他的‚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不仅如此,还囊括那些知错能改、知错想改的人,当然对于这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互乡之人自然也不再话下,虽然可能面临着弟子们的不解,社会人的疑惑,但对于孔子而言,是绝不会因为舆论而放弃任何一次广施教育的机会。
孔子的教育智慧不仅在此,更重要的就是他的‚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我想这就如同我们的积极教育,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与其进,不与其退‛。
如果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是一片土壤的话,你播种了智慧的种子,杂草便无处丛生。
我们常常讲要‚以学生为本‛,其实根本所在就是尊重,尊重学生的特点,尊重他的优点,尊重他的性格,包括尊重他的缺点。
孔子与子夏的故事里,也许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跟孔子学语言修辞的子夏,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吝啬。
知生莫如师,孔子深知子夏这一毛病,于是就刻意为他遮掩。
一次孔子出门,碰上下雨,而子夏有伞,孔子却不去向子夏借伞,孔子说:‚子夏有这个小毛病,若向他接伞,借,他心里不痛快;不借,不是把他的缺点暴露给众人了吗?如果能掩盖别人的缺点,我淋点雨算什么呢?‛忙于纠错的教育是忙碌的,辛苦的,有时甚至是心酸的,因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是无法避免的,纠正是赶不上的。
如果能够避免,如果能够让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也许那些错误就变得微不足道了,或者只是孩子成长时的一点点噪音,不会影响那和谐的跳动音律了。
3、怎样理解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除‚西洋鬼子‛的‚不耐烦‛和‚声色俱厉‛?
明确:对于一向中正平和,很少板脸的蔡元培先生而言,这个责备是非常严厉的。
作者信口开河的话————‚我们国家整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彝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
之’。
‛——————
是一个弱国小民自欺欺人异想天开的傻话,这番话也折射出可怕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想————极端的不合理的爱国主义,由于对自己民族的过分热爱,导致对他民族怀有恶意和仇恨,是一种偏激的情绪,蔡元培先生一声棒喝,其意不仅纠正作者信口开河的轻率,且批评了这种民族沙文主义思想,这在当时中国思想界是极其罕见的,既体现了先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修养,也体现其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精神。
二、你有当年傅斯年的经历吗?和大家说一说吧!
作业:完成《综合拓展教程》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