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二年级下
册数教学设计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认读字音。

⑵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帮学生理解词义时,可以简化为: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感悟
1、自读课文。

2、感悟上面提示的问题。

3、选择一则细读体会。

三、小组合作讨论
1、同选一则寓言的一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3、小组代表综合同学意见,整理讲稿。

四、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
1、看图讲述寓言故事。

2、读课文中带讽刺性的词句。

3、体会寓意:
五、朗读比赛,大胆质疑
1、两组比赛朗读。

2、质疑。

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2
【课前透视】
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

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观察谈话:
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2、解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

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

“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

“二则”就是二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

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寓言的常识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话平台〗
学习《揠苗助长》
一、初读
1、读题思考:
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
这里读“zhang”。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
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

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游戏巩固识字:
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强调自读自学,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

通过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
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
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如:
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
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理解“终于,
筋疲力尽”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
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

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
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
心情和表现。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
样初步体会寓意。

三、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
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
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
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你还知道什么寓言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

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问题设置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融合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
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

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
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

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

2、启发交流:
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关注基础知识,实现自然引入。

二、初读
1、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⑵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3、启发思考:
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学生自读汇报为主,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读
1、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结合着学生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基础和课文内容短小,语言平实的特点,充分放手。

引导学生根据读文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指导,有效地培养了学
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促进
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结组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

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
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

如: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

”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
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
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
这个人做得对吗
合作读书,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提高了学习效益。

互动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读氛围,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加深了对寓意的感悟。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
1、讨论:
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
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
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下页更多"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