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22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戚 (qī)
寡(guǎ)
+ 畔(pàn)
夫(fú)
+ 重要字词
委:放弃
畔:同“判”,背叛
+ 四、通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 (一)学生有节奏的朗读全文 + (二)点出重点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翻译文意。 + 如: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
+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 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 夫(fú ):句首发语词
+ 翻译: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 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 攻打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 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 讨论,这一层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 明确: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了 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天时不如地 利”强调了“地利”的重要性。
+ 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 第一课时小结
+ 1、本堂课大家要掌握所讲的重点字词的音 和意
+ 2、清楚本文的论点
+谢谢
+ 二、作者简介
+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㑇人,战 国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 物之一。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 大师,也称“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本文选自 《公孙丑下》。《孟子》与《论语》《大 学》《中庸》合称四书。
+ 三、生僻字讲解
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 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 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 这句话摆出观点,总理全文,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 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八年级 2021年11月18日
+ 教学目标: + 1、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
论证思路。 + 2、懂得战争中“人和”的重要作用 + 3、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 + 重难点: +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
+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篇气势恢宏的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 (学生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深层次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什 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