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硅对高浓湿法磷酸脱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法磷酸因氟含量(质量分数,下同)过高,无法进一步应用,因此湿法磷酸脱氟净化具有重要的意
义[1]。

由含有大量铝的磷矿石制备的湿法磷酸,其中所含的氟大部分以氟化铝配合物的形式存在,如AlF 2+,[AlF 4·H 2O]-,[AlF 5·5H 2O]2-等,
该类络合物在低温时能够稳定存在,难以破坏。

目前应用比较多的脱氟方法有化学沉淀法、真空浓缩法、汽提法、吹气法等[2],除化学沉淀法之外,其余几种方法均要在高温下完成脱氟。

同时,为提高脱氟率,往往根据酸中成分加入脱氟助剂,目前最常见的脱氟助剂为二氧化
硅(SiO 2)[3]。

实际生产中,上述几种方法均需高温,
不仅能耗高、设备要求高,同时高温所带来的酸质量分数增加
也会进一步加大设备的腐蚀。

本文选用一种新型纳米SiO 2,在90℃下脱氟率即可达到72%,同时探讨了反应温度、添加量、反应时间及酸质量分数对脱氟率的影响。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1.1.1仪器
PF-2-01氟离子电极,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8s-1磁力搅拌器,常州国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HH 数显恒温水浴锅、JJ-1定时电动搅拌器,江苏金坛市金城国胜实验仪器厂;ACO5503海利鼓气泵,广东海利集团有限公司;SB-1.8-4电热板,上海松平电炉有限公司。

1.1.2
试剂与原料
盐酸(1+1),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
司。

硝酸(1+10),试剂级;氢氧化钠溶液(w =20%)、
柠檬酸、柠檬酸钠,分析纯: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

溴甲酚绿,分析纯,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EROSIL 200纳米SiO 2(比表面积为200m 2
/g ,
平均粒径为12nm ),赢创工业集团。

硅藻土(比表面积为
65m 2/g ,
平均粒径为106nm ),铜陵某化工厂。

硅酸,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

原料酸为铜陵某化工厂湿法磷酸,w (P 2O 5)=50%,w (F)=1.23%。

由溴甲酚绿配制的质量分数为0.1%的溴甲酚绿指示液;由柠檬酸和柠檬酸钠配制的pH=5.5~6.0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

1.2分析方法
氟含量的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参照
GB 3149—2004《食品添加剂磷酸》进行测定。

1.3实验原理
在溶解铝含量为0.8%~2.2%的湿法磷酸中加入
SiO 2,
发生以下反应:2AlF 2++4H +=2Al 3++2H 2F 2(1)2H 2F 2+SiO 2=SiF 4+2H 2O
(2)
SiF 4+2Al 3+=2AlF 2++SiO 2+4H +
(3)从3个反应式可以看出,(1)和(2)为正反应,
(3)为逆反应。

随着反应中SiF 4(可能以SiF 62-的形式存在)的增加,平衡向反应(3)的右侧移动,形成铝配
合物,阻止氟的去除。

当向反应容器中鼓入空气,不断带走SiF 4时,平衡向反应(1)和(2)的右侧移动,
纳米二氧化硅对高浓湿法磷酸脱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潘建
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化学工业集团
(安徽铜陵244000)


探讨不同活性的二氧化硅及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湿法磷酸脱氟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纳米二氧化硅的脱氟率最高;最佳反应时间为3h ,最佳反应温度为90℃,磷酸的脱氟率达到71.5%。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湿法磷酸
脱氟率
中图分类号
TQ 126.35
作者简介:潘建

1964年出生
本科
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项目规划、化工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工作
Vol.43No.4Apr.2018
上海化工
Shanghai Chemical Industry
24··
有利于氟的脱除。

2结果与讨论
2.1不同活性SiO 2对脱氟率的影响
称取500g w (P 2O 5)=50%,w (F )=1.23%的原料
酸加入到1000mL 特制容器内,加入剂量比的不同
类型活性SiO 2,
水浴锅90℃恒温反应,利用鼓气泵不断鼓入空气,反应3h (采用直径为5cm 的磁力
搅拌器以350r/min 的速率搅拌,下同)后测氟含量,计算脱氟率φ和P ,F 质量比n ,实验结果由表1所
示。

φ=
(x 1-x 2)/x 1(1)
n =m (P 2O 5)/m (F)
(2)
其中:x 1和x 2分别表示脱氟前和脱氟后磷酸中的氟含量。

从表1可以看出,
加入活性SiO 2可以促进氟的脱除,SiO 2活性越大,
脱氟率越高。

纳米SiO 2的脱氟效果最佳,可能是因为纳米SiO 2的比表面积达到
200m 2/g ,
远远大于硅藻土和硅酸的比表面积,增加了反应中活性硅与溶液中氟的接触面,平衡不断右
移,促使SiF 4溢出,从而增加了脱氟率。

2.2纳米SiO 2的加入量对脱氟率的影响
称取500g w (P 2O 5)=50%,w (F )=1.23%的原料酸加入到1000mL 特制容器内,以含氟量为计算依
据,加入不同量的纳米SiO 2(平均粒径为12nm ),水浴锅90℃恒温反应,利用鼓气泵不断鼓入空气,
反应3h 后测氟含量,计算脱氟率φ和P ,F 质量比n (参考公式1和2),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随着纳米SiO 2用量的增加,脱氟率不断增加,
这可能是因为增大了固液接触面,
平衡不断右移。

但SiO 2量增大到1.3倍后,
脱氟率逐步降低,这可能是因为SiO 2致密性较好,
导致SiF 4较难溢出,影响了脱氟率的提升,同时过多添加助剂也增加后续工作
量,并增加助剂消耗,产生不利影响,因此1倍的SiO 2加入量较为适宜。

2.3反应时间对脱氟率的影响
称取500g w (P 2O 5)=50%,w (F )=1.23%的原料
酸加入到1000mL 特制容器内,加入纳米SiO 2,
水浴锅90℃恒温反应,利用鼓气泵不断鼓入空气,
反应0~9h ,反应过程中取样测磷酸的氟含量,计算脱氟率φ和P ,F 质量比n ,
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发现,
反应在3h 后基本达到平衡,增加反应时间,脱氟率仍有提升,但上升幅度已趋于平缓,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氟含量的降低、Al 3+含量的
增加,反应速率减小,SiF 4的生成速率减小,最终达到平衡。

考虑工业生产的需要,选择3h 为反应时
间。

2.4反应温度对脱氟率的影响
称取500g w (P 2O 5)=50%,w (F )=1.23%的原料酸加入到1000mL 特制容器内,加入纳米SiO 2,
水浴锅内恒温反应,利用鼓气泵不断鼓入空气,反应
3h 后测磷酸的氟含量,并计算脱氟率φ和P ,F 质量比n ,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反应温度为50℃时,脱氟率仅为11.4%,当温度提升到90℃后,脱氟率为71.5%,可见温度对脱氟率的影响较大。

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反应为吸
表1
不同活性SiO
对脱氟率的影响
表2纳米SiO
的加入量对脱氟率的影响
表3
反应时间对脱氟率的影响潘建:纳米二氧化硅对高浓湿法磷酸脱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第4期
25··
阿科玛联合赫氏研发航空航天业热塑性复合材料解决方案
阿科玛与赫氏签署战略合作,结合赫氏在碳纤维领域与阿科玛在聚醚酮酮领域的专识,共同研发航空航天业热塑
性复合材料解决方案。

该战略合作旨在研发碳纤维增强热塑带,用于生产未来飞行器的相关轻
质部件。

此类新型复合材料除了具备轻质的特性,还将为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的客户降低成本,提高生产速度。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Nano-silica on Defluorination Rate of Concentrated Wet-Process
Phosphoric Acid
PAN Jian
Abstract: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ctive silica and its dosage,reac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defluorination rate
of wet -process phosphoric acid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fluorination rate with nano -silica as defluorinating agent was the highest,the optimum reaction time was 3h,the optimum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90℃.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he defluorination rate of phosphoric acid reached 72%.
Key words:Nano-silica;Wet-process phosphoric acid;Defluorination rate
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右移;另一方面,温度的提高有利于SiF 4的挥发,进一步增大脱氟率。

但随温度
的进一步升高,脱氟效果提升不大,因此,90℃的处理温度较为理想。

2.5P 2O 5含量对脱氟率的影响
称取500g 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的P 2O 5和F 的原料酸加入到1000mL 特制容器内,加入纳米SiO 2,水浴锅内恒温90℃反应,利用鼓气泵不断鼓入空
气,反应3h 后测磷酸的氟含量,
并计算脱氟率φ和P ,F 质量比n ,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w (P 2O 5)=40%的湿法磷酸几乎没
有脱氟效果,脱氟率仅为4.6%,当w (P 2O 5)增加到
50%后,
脱氟率大幅提升到71.5%。

磷酸质量分数低时,氟逸出量较小,当酸质量分数提高后,逸出量增加[4]。

本方法中,
氟以SiF 4的形式逸出,增加酸的质量分数可以增大氟的逸出量。

在工业生产中,建议选用50%为最佳酸质量分数;若酸的质量分数过大,
一方面浓缩增加能耗,另一方面使酸的黏度增加,加大后续操作难度。

3结论
选用新型的纳米SiO 2代替普通SiO 2,在磷酸的
w (P 2O 5)≥50%时,90℃下反应3h ,
湿法磷酸脱氟率达到71.5%,P ,F 质量比为143。

与浓缩法和汽提法
等传统方法,以及添加普通SiO 2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降低了能耗,同时减小了脱氟过程中酸质量分数增加造成的设备腐蚀,对实际生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1][2][3][4]
张海燕,明大增,吉晓玲,等.浅析湿法磷酸脱氟反应原理[J].无机盐工业,2015,47(1):9-12.
丁得承,王畅.湿法磷酸的脱氟技术[J].磷肥与复肥,2010,25(6):29-32.
丁一刚,张奇,龙秉文,等.二氧化硅对湿法磷酸中液相氟的脱除[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5,37(6):5-9.黄平,李军,尤彩霞.净化精制磷酸深度脱氟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8,40(11):44-46.
收稿日期:2017年12月
表4
反应时间对脱氟率的影响
表5
P
含量对脱氟率的影响上海化工
第43卷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