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刘乃瑞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f18301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65.png)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简介:刘心怡,生于2000年1月,汉族,河北秦皇岛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日语专业。
【校级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0299518X摘要: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是世界公认的成功典范,日本立足本国国情,在多年实践中形成了健全高效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因经验不足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课题旨在研究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成功经验,从而为改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建言献策。
关键词: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1.城市生活垃圾的内涵和特点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集贸市场垃圾、街道垃圾、公共场所垃圾、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垃圾(工业废渣及特种垃圾等危险固体废物除外)。
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目前多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各类垃圾混杂在一起,因此成分十分复杂;而且,由于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较大,因而有机废物较多,含水率高达30%~50%;另外,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仍然以煤为主要燃料,垃圾中的煤渣、砂石等无机物含量高。
1.正确有效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其引起的各类问题越发严重。
城市生活垃圾侵占大量土地,导致“垃圾围城”的恶劣生活环境,又易孳生蚊蝇,传染疾病。
其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土壤、溶入地下水,有害气体进入大气后,会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环境和农作物等造成污染,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然而,尽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城市生活垃圾在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的前提下,其实也是一种潜在的资源。
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有机物,经过焚烧后能够产生一定的热量,可应用于生产生活。
借鉴日本环保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借鉴日本环保政策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2e6ca4eb307e87101f696d6.png)
(五 )开展 多领域环境教育 "
(三)突破技术瓶颈 " 中国一方面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
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
节约和替代技术, 能量梯级利用技术, 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 链接技术, /零排放 0 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 , 回收处理 技术 ,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 尽快使 资源消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再向零增长转化 ,使污染排放量从 正增长向零增长再向负增长转化,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
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是世界上最完备的, 在立法体系上 采取了基本法统率综合法和专项法的模式 , 这是日本成为资 源循环利用率最高 ,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的最重要保证 "
日本是自上而下的制定综合性循环利用法, 然后向具体
领域推进 " 具体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层, 即 5 促进
月开始, 根据 5 绿色采购法 6, 日 本政府各机关在购买商品时,
要购买减少环境负荷的环境友好型产品 , 这 一行动对 国民消
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 6;第二层面是综合性法律,有 5 固体废弃
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 6 5 和 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 6 ;第三层面是 针对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法规 ,如 5 促进容器和包 装物分类回收法 6 !5 家用电器回收法 6 !5 食品回收法 6 !5 建筑 及材料回收法 6 !5 车辆再生法 6 !5 绿色采购法 6 ! 等 这些法律对
敷 借 日环政看境护 鉴本保 策环保
-./黔 与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的启示 .
李少华
内容摘要 :环境保 护政 策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 国策, 加强环
日本环保产业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环保产业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cf86b0052ea551810a687f1.png)
日本环保产业对中国的启示在工业化大国之中,日本的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都名列世界前茅。
但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左右,日本的环保问题也相当突出,在环保史上,震惊世界的“水俣病”、“痛痛病”等公害疾病就源发于日本。
在60年代之后,日本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政策,在此催动下环保产业蓬勃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庞大体系和世界影响力的行业。
据日本环境省统计,2011年日本的环保产业产值已经占整个GDP的8%以上,在日本整体经济低迷情况下,环保产业的成长对经济起了较大的拉动作用。
中国现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阶段,产业结构类似于日本的上世纪70年代左右,但发展速度更快,正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因此,我们可以从日本的发展历程找到一些值得参考的启示,使我们的环保产业能更为快速健康地发展。
行业重点:从污染防治到资源循环、从工程主导到运营主导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日本主要经历了“工业型污染、生活型污染、碳减排问题”三个过程,相应的环保产业重点领域也随之而发生变化。
按日本环境省的产业划分,环保产业可以分为污染防治、碳减排、资源循环、自然环境保护四大领域。
在四大产业领域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污染防治行业,主要就是废水、废气和土壤污染的治理。
这一行业的发展对应于日本高速工业化时期,主要为了解决工业化所产生的公害病问题。
主要行业包括废气脱硫、废气脱硝、污水处理工程、膜材料和土壤污染治理工程等,是由工程业务作为主导的一个行业。
随着日本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从上世纪90年代起,污染防治市场就增长乏力。
虽然在21世纪,日本政府颁布了《土壤法》,促进了土壤污染治理的市场,但污染治理行业总体占比依然较低,在整个环保产业约占15%左右。
日本现在环保产业中最受关注的有两大领域,其一是资源循环行业,其产值较高,占整个环保行业的50%左右,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回收及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和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
除由于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行业产值的突然下滑以外,新世纪(37.26,0.26, 0.70%)的其他年份虽然增速不显著,但保持稳定;其二是碳减排行业因增速而受瞩目,产值占比由2000年的5%左右快速增长到2011年的20%,由于日本的经济能效已经很难有潜力可挖,行业新增产值部分主要由新能源及碳减排的相关服务行业构成。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22ade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7.png)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垃圾管理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在这个问题上,日本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启示。
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
在垃圾管理方面,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政策和措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垃圾分类与回收制度。
这些做法不仅有效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还有效利用了资源,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日本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制度。
日本将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可回收垃圾以及有害垃圾四类,要求市民将垃圾按照这四类分别投放,这种做法有助于提高垃圾的再利用率和资源回收率。
在我国,虽然也有一些城市实行了垃圾分类制度,但普及率和执行力仍然不够。
我们可以学习日本的做法,建立更为严格和全面的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
日本大力推行垃圾回收利用。
他们鼓励市民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家电产品和大件废弃物等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或回收站点,这些垃圾随后由政府组织或委托的企业进行收集和处理。
通过这些措施,日本成功实现了垃圾回收利用率较高的目标。
而在我国,由于垃圾回收处理的成本较高、市场需求不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原因,导致垃圾回收存在诸多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垃圾回收利用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回收,建立健全的垃圾回收网络和管理制度,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垃圾产生。
通过政策鼓励企业减少包装,推动使用可降解材料生产塑料制品;在餐饮行业加强环保意识,推广使用环保餐具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垃圾的产生,为垃圾处理减负。
在我国,垃圾数量不断增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过度消费和使用一次性商品,这导致了大量的垃圾产生。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推行绿色消费,倡导环保生活方式,实行减量化和循环利用的发展理念,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00b0e5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1.png)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对生活垃圾管理非常重视,并且在这方面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日本的垃圾管理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日本注重源头减量。
日本实行了分类收集制度,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非可回收物和
有害垃圾三类,并设置了相应的收集系统。
这种分类收集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垃圾的产生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在城市建设中推行垃
圾分类制度,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减少垃圾的总量。
日本重视垃圾的再利用。
在日本,可回收物被细分为多个类别,如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这些可回收物会被送往专门的处理设施进行分拣、处理和回收利用。
这种再利用
的做法不仅减少了废物的数量,还节约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我国应该加强对可回收物的
回收利用,建立规范的回收体系,鼓励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回收工作中来。
日本重视有害垃圾的处理。
日本将有害垃圾分为多个类别,如电池、废油、旧药品等,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收集和处理。
这样可以避免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我
国应该设立专门的有害垃圾收集点,加强对有害垃圾的收集和处理,规范化有害垃圾的处
置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日本的生活垃圾管理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我们应该加大对生活垃圾管
理工作的重视,加强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加强废物的再利用
和有害垃圾的处理工作,推广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日本农业环保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农业环保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3716e9b51e79b896802260f.png)
日本农业环保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日本的农业发展基础与我国相似: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力低下,主要是以家庭为基础、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型的农业经营方式;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日本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农产品产量虽然大幅度提高,但是农药残留、农产品品质降低、水质恶化等问题相继出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危机;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被提出后,日本及时制定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使农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日本农业环保政策的演变历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和坏境污染问题时对现有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入反思而提出的发展理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遵循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高速增长型发展模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农药、化肥、农用地膜等残留物污染、牲畜粪尿污染等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日本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按照其演变历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政策主要以提高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农业环境污染没有受到重视。
二战后日本大量使用了以石油为原料的化肥和农药制品,虽然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但是农业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这个时期的环境保护政策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的排污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噪音规则法》等。
1961年颁布的《农业基本法》是以提高衣业劳动生产率、保护农业为目标的法律,并没有涉及农业环境问题。
《农业基本法》在改善农业牛产条件,减小工农业收入差别,提高粮食供给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也导致了农产品品质下降、农药残留、水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农产品供求状况的改变、环境污染对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环境政策的影响,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在日本逐渐得到重视。
国外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6b6daf1aaea998fcd220e38.png)
国外面源污染控制的政策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我国的水污染日益严峻,其中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和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本文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面源污染的控制政策进行分析,从而给我国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前言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面源污染对水体造成的恶劣影响已不容忽视,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源污染又叫做非点源污染,主要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其中农业面源污染是其主要形式。
其具有分散性、多样性、随机性以及边界难确定性等特征,且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涉及范围广、控制难度大,是目前水体污染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点源污染和城镇生活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将成为我国水污染的主要矛盾。
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技术层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仍缺少并缺乏鼓励和推动农民采纳有效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政策框架和配套制度。
国外学者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国内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设计以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国外主要的面源污染控制政策及其实践(1)美国1.立法管理美国早在1972 年《联邦水污染控制法》首次明确提出控制面源污染,倡导以土地利用方式合理化为基础“最佳管理实践” (BMPs)。
1977年的《清洁水法》进一步强调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性。
1979年美国XX局提出了排污权交易法一一点源-面源排污交易法,为解决面源污染提供了有效途径及法律保障。
198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清洁水法》(修正案) ,建立了控制面源污染的国家计划,水资源保护法更加完善。
2.鼓励农民采用环境友好的替代技术美国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上对农民没有或只有很少补贴,主要是鼓励农民自愿采用环境友好的替代技术。
因此,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的替代技术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首选。
比如,美国采用先进的生物环境控制工程技术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治理。
日本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日本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f617d48a8956bec0975e3a6.png)
200 ) 5 10
所 有 者 、 理者 或 占有 者 。 地 所 有 者必 须 委 托 调查 机 构 对土 管 土 壤 是否 受 到 污 染 进 行 调 查 .并 且 要将 调查 机构 出具 所 有调 ‘ 的 查结 果 报 告 给 都 道 府 县 知 事 。 为 了 保 障土 壤 调 查结 果 的 客观
第
瓣
周 刊
日本 土 壤 污 染 防 治 制 对 我 国 的 借 鉴 作 用 度
高丽 丽
( 东大学 法学院, 东 济南 山 山
摘 要 :日本 《 土壤 污 染 对 策 法 》 土壤 污 染 的 修 复 整 治 对 作 了详 细 的规 定 而 对 日本 的 土壤 污 染防 治 工作 起 到 了 大 从 的作 用 。 目前 我 国 土壤 污 染防 治 方 面的 法律 制 度 还 不健 全 , 加 之土 壤 污 染形 式 _趋 严 峻 , 需加 强 对 土 壤 污 染 防 治 的 立 法 。 日 急 文章 从 日本《 壤 污 染 对 策 法 》 立 法 背景 入 手 介 绍 了该 法的 土 的 主要 内容 , 而提 出 了其 对 我 国土 壤 污 染防 治的 借鉴 意 义 。 进 关 键 词 :日本 《 壤 污 染 对 策 》 土 壤 污染 防治 制 度 借 土
2 世 纪 中后 期 , 着 经 济 的‘ 速 发 展 , 业 化 进程 加 快 , O 随 高 工 加上 过 分 地 追求 经 济效 益 而 忽 略环 境 的 保 护 ,许 多 国家 和 地 区都 先 后 出现 了一 系列 土 壤 污 染 事件 。 日本 《 壤 污染 对 策 法 》 土 的立 法 背 景 在 日本 , 9 5 至  ̄ 7 年 发 生 的“ ’5年 1 2 1 9 痛痛 病 ” 件 . 是 由于 事 就 冶 炼玉矿 企业 等 排放 韵 含 有 镉 的废 水 污 染 了河 流 , 岸 居 民使 两 用受 蔼 染 的河1 溉农 田 , 使 土 壤 中的 含 镉 量 明 显 超 高 , 水灌 致 土 壤受 到镉 枵染 . 作 物 质 量受 损 . 而 给 人们 的生 命 、 农 进 健康 和财 产造 成 了巨 大 的威 胁 和严 重 的 损 害 。痛 痛病 ” “ 事件 使 日本 政府 开 始 认 识 到 土壤 环 境保 护 的重 要性 , 直接 促 使 日本政 府 出台 了 系列 保 护 土壤 、 环境 , 防治 公 害 的法 律 法 规 和政 策 。 在 城 市 土 地 的 开 发 和利 用 过 程 中 ,随 着 1 7 年 国家 试 验 91 研究 机 关 迁 址 土 壤 污 染 事 件 及 1 7 年旧 本 东 京 都江 东 区 的六 95 价 铬糟 染 事 件 等 的 发 生 , 市 用 地 的土 壤 污 染 状 况 逐 渐 恶 化 , 城 引 起 了 日本 政 府 对 土 壤 污 染 问题 的高 度 重 视 。 由于 17 年 制 90 定 的 《 用 地 土壤 污染 防 止法 》 要 针 对 的 是农 业 用地 的 土壤 农 主 污染 防 治 问题 . 不适 用 于 工业 用 地 产 生 的土 壤 污 染 , 此 日本 因 政 府 加 紧 了对 工 业 用 地 土 壤 污 染 防 治 的 立 法 进 程 ,想借 此 改 善 土 壤 污 染 日益 恶 化 的 趋势 。 这种 背 景 下 ,0 2 5 9日, 在 2 0 年 月2 日本 国会 公布 了主 要 用 来 规 制 城 市 用 地 土 壤 污 染 的 《 壤 污 土 染 对 策 法 》 2 0 年 2 1 日正 式 施 行 。 法 对城 市用 地 土 壤 污 ,0 3 月 5 该 染 的防 治 问题 做 出 了详 细 而 具 体 的规 定 , 污染 的调 查 、 染 从 污 地 的使 用 限制 、 染治 理 措施 、 理 义 务 人 和 相 关 法 律 责 任 等 污 治 方 面 设 定 了一 整 套 比较 完 善 的土 壤 污 染 治 理 制 度 ,成 为 当 前 日本 防 治 土壤 污染 方 面 的 主 要法 律 。 二 日本 《 土壤 污 染 对 策 法》 本 内容 介 绍 基 2 0 年 颁 布 的 《 壤 污 染 对 策 法 》 日本 进 行 土 壤 污 染 防 02 土 是 治 的主 要 法 律 依 据 。: 法 的立 法 目的 主要 是 对 于那 些 已经 发 该 生 的土 壤 污 染 场址 ,掌 握该 片 土壤 中特 定 有 害 物 质 的污 染 状 况 , 通 过 实施 二 系 列 防 止 危 害 人 体 的 相 关 措 施 , 护 公 众 健 并 保 康, 以及 预 防土 壤 污 染 给 人 体 健 康 造 成 的 损 害 。 《 壤 污 染 对 土 策 法 》 有 8 4 条 , 含 一 般 条 款 、 壤 污染 状 况 调 查 、 定 共 章 2 包 土 指 污染 区域 、 土壤 污 染 致 使 健 康 被 损 害 的 防 止 措 施 、 派 调 查 机 委 构 、 派促 进 法 律 实 体 及 其他 相 关 规 定 等 内 容 。 委 ( ) 壤 污 染 状 况调 查 。 一 土 土 壤 污 染 调 查 的 目的 是 为 了 掌握 土壤 污染 的有 无 , 因此 该 法并 不 是 要 求 所 有 的工 矿 企 业 用 地 都 必 须 进 行 污 染 调 查 , 而是 只要 求 那 些 存 在 污 染 可 能 性 高 的 用 地 进行 污染 调 查 。为 了 明确 掌 握 土 壤 污 染 状 况 ,该 法 规定 对存 在 污染 可 能性 之 土 地 必 须 进 行 土 壤 调 查 ,调 查 的 对 象 和 时 机 包 括 两 种 类 型 : 第 当有 害 物 质 使用 特 定 设 施 废 止 时 , 进 行 土 壤 调 查 , 应 以确 定 土壤 是 否 遭 受 污 染 : 二 , 壤 中 含 有 特 定有 害物 质 造 成 了 第 土 土 壤 污染 , 且会 影 响人 体 健 康 者 , 由地 方政 府 ( 、 、 、 知 都 道 府 县 事 ) 令 土 地所 有 人 进 行 调 查 。 壤 调查 的义 务 主 体 是 土地 的 命 土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80e5f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6.png)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合理有效地处理生活垃圾,不仅关乎城市环境的美观整洁,更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这方面,日本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榜样。
本文将就日本的生活垃圾管理经验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生活垃圾管理的现状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域狭小,资源有限,因此垃圾处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日本的生活垃圾管理从源头分类、投放、收运、再利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在日本,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物品、大型废弃物等几个类别。
日本的城市居民必须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后,按照预定的投放时间和地点放置在指定地点,专门的清运车辆会定时按时进行收集和清运。
而废弃物经过专门的处理后,得到了高效的资源再利用,剩余的垃圾则进行有效、安全的处理。
1、建立全民参与的分类投放制度日本在生活垃圾管理上实行了源头分类的制度,将生活垃圾进行有序分类,居民必须按照规定将垃圾分类投放。
通过全民参与的分类投放,有效地减少了垃圾的数量,为资源再利用和处理提供了便利。
这对于我国来说,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投放制度很有借鉴意义。
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树立“绿色生活,从我做起”的理念,促进居民自觉地参与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数量。
2、探索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日本在生活垃圾管理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尤其在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日本将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物品进行分类处理,有效地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我国,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但与日本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们可以从日本生活垃圾管理中学习借鉴,加大对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完善资源回收系统和再利用设施,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效率,为我国的垃圾资源化利用树立更高的标杆。
3、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日本通过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日本环境保护政策
![日本环境保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ef26e2acfc789eb172dc8f6.png)
日本的环保产业
综观日本的污染防治产业发展,自60 年代开启防污设备的制造至今,日本 的成就颇为可观。例如发展大型焚化 炉,用以回收工业废弃物。水污染防 治领域则开发工业废水处理设备,能 够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有丙烯腈的 废水,使其有害程度降至最低。
为防治空气污染,日本采用超高烟囱与 大型集尘器,对空气品质的改善效果卓 著。住友造船、三井造船、神户制钢、 三菱重工、荏原制作所等,都是此中佼 佼者,且这些企业所生产的污染防治设 备,不但可供日本国内市场所需,甚至 还能销往国外。日本污染防治产业发展 至今,其技术已属一流。
4、特别土地改良,治理土壤污染。 、特别土地改良,治理土壤污染。 到1986年,已查出的污染地区累计为126 个,面积为7030公顷。通过对受污染的 土地,实施了排土、添土、转换水源等 治理污染的特别土地改良活动。已经完 全落实治理措施的土地面积有3540公顷, 占被污染地区面积的50.4%。
5、加强用水管理,预防水体污染 、加强用水管理,
6、重视环境研究,增加环保实力 、重视环境研究,
日本的农业环境研究工作,科研人员不仅负 责研究、解决具体的环保技术问题,还负责 对政府制定环保政策提出建议及理论根据。 在政府方面,国家财政支出大量经费用于环 保研究开发,而且通过法规认定“自然环境 保全法人”,以保护自然环境,允许这种公 益法人把具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土地买下来加 以管理。此外,还开发“国民环境基金”活 动,即通过募捐使广大国民自愿参加环境保 护活动。
环境产业的兴起
企业对污染防治的设备有所 需求,且投资经费逐年增加, 日本环保企业 那么在市场供需平衡的经济 原则下,自然促进了污染防 治产业的兴起。根据日本产 业机械公会所属之“产业公 害部会”资料显示,制造污 染防治设备的新兴业者,在 相关生产上的投资额,平均 每年以20%的比率增长。
日本环境保护政策的历史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环境保护政策的历史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6d6467f8e9951e79b8927ab.png)
一
、
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态度变化 ,不断采取政策措施加大保护环境 的 年代 以后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成为一种制度 ,日本政府将公 力度 ,日本的环境 问题得 以改善 ,进入2 世纪9 年代 以后 ,面对 众权益 以法律 的形式制度化 ,将公众参与的程序纳入政府决策过 0 0 着新的环保 形势 , 日本的环境保护政策更加全面细致 ,从主要防 程 中。这样 ,公众便可以更加有效的监督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 止公害的发生转变到环保与节能结合的双重考虑 , 且更加注重社 工作 ,促进 国家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 。 会的道德教育和发挥全 民的作用 ,进入2世纪 以来, 日本提出了 ( )2 世纪 9 年代 1 二 0 0 建设 “ 循环型社会 ”的国家战略 , 日本政府 的环境保护进入到了 自高速增长暴露出严重 的公害 问题后, 日本政府通过强有力 个全新 的时期。 的法律措施 ,控制了公害的蔓延和扩大 ,但是到了9 年代 以后 , 0 ( 一)战后高速增 长时期 日本环境保护还存在许多老问题 ,而且 出现了一些新 的问题 ,政 二战后, 日本奉行经济增长第~主义理念 ,推行的国家战略 府在制定和完善环保法规的基 础上 ,继续重视企业 和国民环保的 是 “ 经济立国”战略,希望 日本在所有方面都为经济发展服务 。 积极 性,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 。 在这个过程 中,特别 是推进重化工业化 过程 中,产 生了骇人听 日本在 经历 了高 速增长 阶段 后 ,经济 发展进 入了城市 化阶 闻的 “ 公害”事件。根据 16 年8 日本制定 的 ( 害对策基本 段 、生 活大国化 阶段 ,消费主义 盛行。人 口过 密带来 的交通拥 97 月 ( 公 法 ,所谓公害即 “ 由于事业活动及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对环境 堵 、噪音过大和大气和水质污染 问题 ,大量 的一次性消费造成生 的侵害 ,由大气污染、水质污染 、噪声 、振动、地面沉降 、恶臭 活垃圾大量增加 ,焚烧垃圾产生大量的废气造成 了环境荷尔蒙等 等造成人的生命及健康受损害 ,或人 的舒适生活受 阻碍”。其 中 问题对环境产生 了破坏作用。此时 ,地球环境 问题成为一个全球
日本治理环境污染的启示(推荐阅读)
![日本治理环境污染的启示(推荐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85e1f0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c.png)
日本治理环境污染的启示(推荐阅读)第一篇:日本治理环境污染的启示日本治理环境污染的启示日本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日本,将复兴经济摆在了优先位置。
由于片面发展经济,环保意识薄弱,使得以工业集中的地区为中心,出现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正常生活的环境公害污染,成为污染问题渐露端倪的时期。
比较突出的公害问题有大气污染、SO2废气引起的哮喘,水质污染等,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水银中毒”、“骨痛症”等。
以上述污染问题处理为契机,为保护大气、水质,日本政府于1958年制定了《公共水域水质保全法》和《工厂排污规制法》,1962年制定了《烟尘排放规制法》等,正式拉开了日本全国性环境保护的序幕。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日本经济飞速成长时期,也是污染问题日益显著化、社会化的时期,日本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特别重视环境立法工作,强调通过依法治理环境问题。
在此期间,日本先后出台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音规制法》、《水质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恶臭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环保法律,基本形成了环境法规体系,为治理环境问题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与此同时,他们还不断加强环境管理体制,在特定事业所设立了“防治公害专职管理者”。
随着各项相关法令的制定、环境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大规模环保设备投资等努力,环境治理初见成效。
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公害问题趋于终结。
但随之而来的二次石油危机、以及经济增长的停滞,又使各个企业面临了新的挑战,环境治理也出现了新的课题,资源问题与地球温室效应成为日本人普遍关心的公共环境问题。
1972年,日本出台了以节省能源为追求的《节能法》。
日本的造纸业也通过污染治理发展成为环保型绿色产业。
今天的日本,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山青水绿、市容整洁,充分显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巨大成效。
环境问题可以通过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关键是要政策到位,措施有力。
日本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主要做法及给我国的启示
![日本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主要做法及给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3920ad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1.png)
日本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主要做法及给我国的启示杨世琦;赵解春;杨正礼【摘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关键.近年来,日本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做法包括采用水稻缓控释肥及水稻育苗箱全量一次施肥技术、智能化农业机械、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创建农田灌排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发展,成立日本全国农业合作协会联合会等.通过学习日本经验,我国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宜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推广及应用、重视农业机械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功效、构建完善的农田灌排体系、重视农业的产业化和专业化发展问题、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期刊名称】《上海农业科技》【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4页(P29-31,46)【关键词】日本;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主要做法;启示【作者】杨世琦;赵解春;杨正礼【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日本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最早起步于1990年,截至目前,通过先后调整政府法规、化肥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机械、农作制度、农田渠系与农业教育等,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即在国家层面上基本建成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体系,化肥农药施用量降低与利用效率提高同时稳步推进,水体环境污染治理逐渐达标,农产品质量获得较大改善,有机农业或绿色农业生产模式推广到千家万户。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国家高度重视,如:在“十一五”的国家重大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家科技部在重点流域或区域(如巢湖、洱海、淮河、黄河、辽河等),设置了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科研项目;在“十二五”“十三五”的国家重大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中,对松花江、海河等流域增补了研究课题。
日本“邻避”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邻避”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0ab0be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a.png)
日本“邻避”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对中国的启示李琳;刘海东;赵旭瑞
【期刊名称】《世界环境》
【年(卷),期】2018(0)6
【摘要】当前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形势严峻,一些地区因“邻避”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已干扰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影响民生基础设施建设。
“邻避”设施的建设与周边公众的生产生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加强“邻避”冲突化解,国际社会普遍将公众参与作为化解冲突的重要手段,将公众意见、利益诉求与政府公共事务相结合,增强“邻避”设施建设和推进的公平性和可接受性。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历由垃圾处理设施引发的“邻避”问题,经过探索实践,逐步明确了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了公众全方位参与决策、监督、执法和法律救济的制度。
【总页数】4页(P40-43)
【作者】李琳;刘海东;赵旭瑞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日本琵琶湖治理对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启示 [J], 蒋蕾蕾
2.中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 [J], 戴小海;王浙锋
3.日本琵琶湖治理对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启示 [J], 蒋蕾蕾
4.日本邻避运动中公众参与制度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J], 谈萧;付建萍
5.日本邻避运动中公众参与制度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J], 谈萧;付建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4 年第 2 期
日本环境省自 2010 年 3 月起要求地方政府将 PM2. 5 列入不间断监测的污染物名单中,以便对 PM2. 5 的组分 进行分析及制定相应的防污措施,预计在 2013 年年底 左右建成 PM2. 5 的不间断监测体系[3]。另外,日本政府 确立了使用过滤法来作为测量 PM2. 5 质量的标准测量方 法以及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等价性[3]。在 2011 年 7 月, 日本环境省制定了 PM2. 5 的成分分析方法来研究各种前 体对大气中 PM2. 5 的贡献比例[3]。 2. 2 工业污染防治
参考日本的大气管理经验,应将空气质量达标作为 管理工作的核心和目标。把 PM2. 5 及其相关前体物的总 量减排作为质量改善的重要手段,建立面向空气质量的 管理模式。应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PM2. 5 污染特征、污染程度,制定分区分阶段 PM2. 5 浓度限期 达标管理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 PM2. 5 治理,构建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3. 2 强化移动源污染控制
为减少机动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除制定法律法 规外,日本 环 境 省 还 采 取 了 一 系 列 非 强 制 性 措 施, 如[5]: ①积极促进新型低污染车辆的审核通过; ②加速 老型高污染车辆的淘汰与尽量减少这些车辆的使用; ③ 向公众宣传并推广环保驾驶方法,如避免突然加速,匀 速行驶,使用发动机制动,少使用空调,注意道路交通 信息等; ④向公众宣传车辆正确的维护保养方法,如注 意尾气过 滤 器 的 清 洗 与 更 换,选 择 适 当 的 发 动 机 润 滑 油,保持适当的轮胎压力; ⑤推广政府与企业、企业与 企业之间的合作,以促进联合运输,减少运输车辆的使 用及尽量避免空车返回; ⑥向企业宣传推广高效运输模 式,减少运输频次,尽量避免选择拥堵路段作为行驶路 线,标准化产品包装以便于装卸; ⑦促进运输模式多样 化,如推广 铁 路 运 输 与 航 路 运 输, 以 减 少 对 环 境 的 污 染; ⑧推广并鼓励低污染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 车、步行; ⑨鼓励政府与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运 输货物,以提高运输效率。 2. 4 大力推行煤炭清洁利用技术
2 日本颗粒物污染防治措施及成效
日本的颗 粒 物 污 染 防 治 措 施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四 个 方面: 2. 1 强化环境监测
日本的空气质量监测主要由地方政府执行。监测站 分为道路监测站( roadside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stations, 简称 RAPMSs,日语为自動車排出ガス測定局) 与一般 监测 站 ( ambient air pollutions monitoring stations,简 称 APMSs,日 语 为 一 般 環 境 大 気 測 定 局 ) 两 种[3]。截 至 2009 年 3 月底,日本境内已有 438 个道路监测站与 1549 个一般 监 测 站[3]。并 且, 监 测 数 据 会 由 日 本 环 境 省 (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日语为環境省) 在网上统一 公布[3]。
日本不同时期的环境政策也体现在其对颗粒物浓度 水平的要求上: 在 1973 年制定的悬浮颗粒物(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标准为小时平均值不得超过 0. 20mg / m3 ,并且小时平均值的日平均值不得超过 0. 10mg / m3 ; 在 2009 年 制 定 的 PM2. 5 标 准 为 年 平 均 值 不 得 超 过 15. 0μg / m3 ,并且在指定监测站的日平均浓度每年须有 98% 以上小 于 等 于 35μg / m3 ,这 相 当 于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空气质量准则》 第三阶段的水平[3]。
在日本,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工厂与机动车。
作者简介: 刘乃瑞,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规划
刘乃瑞 等: 日本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55·
工厂的国家排污标准由环境省制定,但各县有权在自己 的辖区内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污标准[4]。县政府与大城市 的市政府有责任保障排污标准的执行[4]。任何人新建工 厂都需要向当地政府上报拟使用的设备[4]。若当地政府 认为其所用设备不能达到排污标准,将会通知工厂负责 人并要求其修改计划[4]。所有正在运行的工厂都有义务 根据环境省的技术要求测量并记录污染物的排放量[4]。 若当地政府发现其排污量经常超标,将会要求工厂负责 人采取措施改进生产工艺[4]。
日本的洁净煤技术开发从内容上分为 2 部分: 一是 提高热效率,降低废气排放,如流化床燃烧、煤气化联 合循环发电及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发电技术等; 二是进 行煤炭燃烧前后净化,包括燃前处理、燃烧过程中及燃 后烟道气的脱硫脱氮、煤炭的有效利用等[6]。
在日本煤炭开发利用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日 本政府、行业组织和煤炭消费企业都发挥了各自的重要 作用[7]。政府负责组织制定战略规划,设立专门机构实 施政府决策,以及投入资金进行煤炭技术的研究开发; 行业组织( 指日本煤炭能源中心) 对煤炭战略的实施起 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 电力及钢铁等煤炭消费企业发挥 了重要的主体支撑作用[7]。
针对机动车尾气造成的颗粒物污染,日本环境省于 2002 年将颗粒物浓度限值加入到了机动车与其他类型 发动机( 如建筑用机械) 的尾气排放标准中,并联合其 他相关省厅来保障这些标准得以顺利执行[5]。另外,为 削减机动车氮氧化物与颗粒物排放总量,同时也出于对 国家削减颗粒物污染速度的不满,东京、埼玉等机动车 密集区于 2003 年出台了更为严苛的法令来控制柴油卡 车与客车尾气造成的颗粒物污染[5]。不能满足尾气排放 标准的机 动 车 必 须 安 装 特 殊 的 过 滤 器,否 则 禁 止 上 路[5]。
大气污染物中的悬浮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 的负面影 响,从 而 受 到 各 国 政 府 及 有 关 部 门 的 高 度 重 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 PM2. 5 ( 细颗粒物) 对人体的 影响尤为严重,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短期影响,如肺 功能抑制、气管刺激等,还会造成长期影响,如加剧糖 尿病、心脏病等 代 谢 性 疾 病[1]。2013 年 年 初,我 国 中 东部多地遭遇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1 月内全国共 出现了 4 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涉及到 30 个省 ( 区、市) ,这也引起了我国政府及普通民众对大气颗粒 物污染的高度重视[1]。二战后日本专注发展经济,忽视 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曾经极其严重,但其通过采取一系 列治理措施,将自身由 “公害先进国家” 转变为举世公 认的环保先进国家。通过对日本的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 进行研究,将 对 我 国 的 颗 粒 物 污 染 防 治 提 供 有 益 的 借鉴。
2005 0. 027 0. 031
2006 0. 026 0. 03
2007 0. 024 0. 027
2008 0. 02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026
3. 3 推行煤炭清洁利用技术 日本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深刻意识到煤炭
作为常规能源资源及其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的重要 性,并因此大力推行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使其在利用煤 炭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在相当长的时 期内,煤炭将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处于不可替代的重 要地位,重视和发展洁净煤技术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 重要内在要求。因此,我国应当大力推行煤炭清洁利用 技术,首先,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其次,要通过制定 更为严格的环保、节能法规和标准促进市场向有利开发 利用洁净煤的方向转变。
年份 RAPMSs APMSs
图 1 日本空气质量监测站测量的悬浮颗粒物浓度达标比例[8]
1974 0. 058 0. 162
表 1 日本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 mg / m3 ) [8]
1980 0. 042 0. 053
1990 0. 037 0. 05
2000 0. 031 0. 04
经过多年的治理,日本空气质量有明显提升,表 1 与图 1 显示了日本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随年份的变 化。图 1 中的纵轴为不同监测站( RAPMSs 与 APMSs) 所 测量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的达标比例。
3 对我国的启示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日本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 的成绩有目共睹。其在颗粒物污染防治方面所做的工作 对我国尤其有启示意义: 3. 1 建立空气质量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志豪,崔燕平. PM2. 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 [J]. 环境科技第 26 卷第 4 期,2013.
[2] 汤天滋. 中日环境政策及环境管理制度比较研究. 现代日本经济,2007. [3] 大気汚染物質排 出 量 総 合 調 査 ( 平 成 20 年 度 実 績) . 応 用 技 術 株 式 会 社,
2014 年第 2 期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o. 2,2014
日本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分析 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刘乃瑞 燕 丽 杨金田 贺晋瑜 汪旭颖
(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 100012)
【摘要】 总结了日本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的历程、措施及效果。通过借鉴日本的经验,对我国在颗粒物污染防治方面 有三点启示: 建立空气质量管理模式,强化移动源污染控制,推行煤炭清洁利用技术。 【关键词】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 日本; 启示 中图分类号: X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288X( 2014) 02 - 0054 -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