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新同步人教必修1课件讲义精练:第二单元 诗三首 练案14[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学院/院校/高校
高中语文课程
课件·教案·讲义·检测·
20 ~ 20 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语文
专业
班级
授课教师
XXX学院教务处制
教案编写说明
一、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教案管理,特制定教案编写说明。

二、教案的编写规范
1.教师上课要有完整的教案,按照课程教案编写要求书写或以Word文档编制的纸质教案,不能以课件幻灯片的打印稿代替纸质教案。

2.从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位教师的教案,应加装统一格式的封面和首页后,每学期装订成册。

(推荐文本格式附后)
3.由于课程类型(医学、公共文化课)、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案编写的具体格式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修改,但必须包含以下主要要素:
(1)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即教学中体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章节的目标”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

(3)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是指该课程或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加强学习的知识点。

(4)教学进程组织与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

(5)课前预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先预习教材的内容及复习与该章节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以便更好理解新内容。

(6)课后实施情况及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课程概要:(课程教案首页)
练案14诗三首(2)
本练案共2页,满分36分,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

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③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C.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D.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解析】B项,“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的理解错误,“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表现的是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

2.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6分)
答:《情诗》: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表现了诗人有志不得,渴望施展才华(或诗人渴望自由,一展抱负)。

《短歌行》:①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②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③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

②纪:经营。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D)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解析】A项,全诗并未生动地描写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情景,而是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B项“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项“披衣起彷徨”分析有误,应为披上衣服起来谈笑。

4.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6分)
答: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3分)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开篇写游子月夜忧愁失眠,为什么如此忧愁,忧愁的是什么,在这四句诗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

B.第四句中,“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动作描写,表明诗中的主人公忧愁之深切。

C.“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写游子的内心独白,点出游子在明月皎洁的夜晚忧愁无眠的原因。

D.诗中的主人公因愁思太浓,在室内“揽衣起徘徊”也无法排遣,因此只好走出室外,室外皎洁的月光消解了其忧愁。

【解析】D项,“室外皎洁的月光消解了其忧愁”理解错误,从诗歌的结尾看,诗中主人公的忧愁并没有消解。

6.诗中的“明月”具有怎样的作用?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一意象。

(6分)
答:古诗中常用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的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

同时,美好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月亮,随着皎洁的月光传递给遥远的亲人。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

C.“微雨”“好风”的“微”“好”二字互文,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兴会俱佳。

D.最后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出全诗主旨。

【解析】B项,“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说法错误。

在这首诗中,鸟以有托而欣喜,诗人以“有庐”能读书而高兴。

从下文“吾亦爱吾庐”可以看出。

8.在《读山海经(其一)》一诗中,诗人描绘出哪些生活乐趣?(6分)
答: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个方面的乐趣:草木繁盛,环境清幽;隐居田园,无尘世纷扰;躬耕劳作,自食其力,顺乎自然;时鲜待客,把酒言欢;纵情想象,沉醉书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