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能力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3分×20=60分)
上图为某地区的平面图,下图为上图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为上图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

据此回答1~5题。

1.根据表中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
①亚热带 ②温带 ③季风气候 ④大陆性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 )
①夏季降水 ②春季降水 ③深层地下水 ④冰川融水
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①④
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③臭氧层空洞 ③中上游地区沙尘暴
增加 ④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
①温度下降 ②温度升高 ③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④过量抽取地
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
①增加移民 ②控制人口数量 ③扩大耕地面积 ④保育天然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在海陆间水循环中,受人类影响最大最剧烈的环节
是 ( )
A.海洋水的蒸发 B.大气的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地下径流
7.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
①外流河 ②夏季风 ③没有登陆的台风 ④内流区的高山冰雪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8~11题。

8.若AB线是3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9.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印度洋 D.南太平洋
10.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是( )
①风海流 ②暖流 ③寒流 ④补偿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
③④
11.若AB线是30°纬线,且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则丙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
A.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B.日本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C.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
D.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下图中①航线用了37天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图中②航线仅用了20天。

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图中③航线比哥伦布航行大西洋早了整整半个世纪。

回答12~13题。

12.从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
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 ( )
A.第一次航程长
B.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动力
C.1492年哥伦布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D.1493年哥伦布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
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洋流L1、L2的流向可能是 ( )
①L1向东流,L2向东流 ②L1向西流,L2向西流 ③L1向东流,L2
向西流 ④L1向西流,L2向东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5.假若L1、L2流向相同,那么 ( )
①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 ②北京昼长夜短 ③夏威夷高压强盛 
④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淡水资源供应紧张。

据此回答16~17题。

16.黄河流域出现淡水危机的原因有( )
①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 ②黄河流域
春旱严重,夏季暴雨,秋冬干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③黄河流域人口剧增,下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剧增,水体污染严重 ④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砂量大,淡水利用受到影响,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7.解决黄河流域淡水危机的措施有( )
①中游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实行清水入河 ②建立蓄水工程或跨
流域调水工作 ③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限制耗水量大、水污染严
重的工业发展 ④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合理用水 ⑤加强黄河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位于中亚的威海,原面积大于6.0×104Km2,到2000年只有4000Km2。

据此回答18~20题。

18.咸海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围湖造田
B.大量引用流入咸海的河水灌溉土地,流入咸海的水量日趋减少C.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D.位于干旱地区,森林植被破坏,沙漠化的现象加剧
19.关于流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的叙述,正确的
是 ( )
A.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B.属于内流河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以湖泊水补给为主
20.有关咸海面积减小后的环境变化,叙述正确的
是 ( )
A.调节气候的功能增强
B.咸海附近地区耕地面积扩大
C.对咸海地区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否则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将日趋恶化D.降水多,蒸发旺盛
二、综合题(40分)
21.读下图,回答问题。

(8分)
(1)若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数字__表示陆地,数字__表示海洋,字母代表的环节分别是:B_____,C_____。

(2)若为北半球洋流模式图,该模式分布于______纬度。

太平洋中D洋流的名称是______,该洋流与______交汇形成了著名的______渔场。

22.下图中,图①是图②环流中所取的某一海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根据图①所给信息,在图②中绘出环流中各洋流的流向,并写出甲、乙、丙、丁洋流的名称。

甲_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丁_______。

(2)图②中A处是______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②中洋流甲若继续向高纬流动,到达地沿岸形成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_气候。

23.读下图,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4分)
2002年5月15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青岛港出发,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访问了10个国家(地区),历时4个多月,总航程3万多海里。

(1)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的国家和地区中,领土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有____________。

(2)舰艇编队横跨印度洋北部时一路(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迎风逆水
(3)舰艇编队7月21日16时(当地区时)在西经32°35′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

此后由大西洋经过_______(运河或海峡)进入太平洋返回。

24.读下图,结合资料,问答下列问题。

(9分)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严重阻碍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

(1)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中,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全世界有许多地区因水而引发冲突,其中最典型的是______地区。

(2)世界上惟一的城市岛国是_______(填图上数字代号),该国位于______气候类型区,它也被列为最缺水国家之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海所处的地理纬度虽然与许多最缺水的国家相近,但就水资源数量而言,上海并不缺水,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地区受________环流的影响。

然而,现在上海却已成为____型缺水城市。

解决上海的水资源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项选
择) ( )
A.海水淡化
B.大力开采地下水
C.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
D.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来水的水质
E.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25.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
多的盐尘,所以该地区的沙尘暴破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C 5.C 6.D 7.A 8.B 9.A 10.C 
11.D 12.D 13.D 14.B 15.D 16.B 17.C 18.B 19.B 20.C
二、综合题
21.(1)① ② 蒸发 水汽输送
(2)中高 千岛寒流 日本暖流 北海道
22.(1)顺时针 北大西洋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
(2)纽芬兰 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3)温带海洋性
23.(1)秘鲁、法属波利尼西亚
(2)D
(3)7月22日2时 巴拿马运河
24.(1)干旱 绝大部分国家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受下沉气流控制)和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来自内陆 中东(或西亚、北非)
(2)④ 热带雨林 经济发达,地狭人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水资源不敷需要
(3)季风 水质 CDE
25.(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 气温(温度)
(2)风(风力)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

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时,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