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 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中国自主研发的 “暗剑”无人机,时速可超过2马赫.在某次试飞测试中,起飞前沿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过程中连续经过两段均为120m 的测试距离,用时分别为2s 和l s ,则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是 A .20m/s 2 B .40m/s 2 C .60m/s 2 D .80m/s 2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 B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也为零 C .加速度很小时,速度可以很大 D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3.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
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4.如图所示,一个重200N 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受到大小为10N 、方向向左的水平力作用,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 .大小是10N ,方向向左
B .大小是20N ,方向向左
C .大小是20N ,方向向右
D .大小是10N ,方向向右
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
A 33
mg B .12mg 3
mg C .
12mg 和1
2
mg μ D 3
和12mg 6.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t =时速度大小为1m/s ,方向向西;在2s t =时速度大小为5m/s ,方向向东.则在此过程中该物体的加速度( )
A.大小为2
2m/s,方向向东B.大小为2
2m/s,方向向西
C.大小为2
3m/s,方向向西
3m/s,方向向东D.大小为2
7.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0~10s内的位移是10m,那么在10s~20s内的位移是()
A.20m B.30m C.40m D.60m
8.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减速滑动.若已知物体在第1秒内位移为8.0 m,在第3秒内位移为0.5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3.75 m/s2
B.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3.75 m/s2
C.物体在第0.5秒末速度一定为4.0 m/s
D.物体在第2.5秒末速度一定为0.5 m/s
9.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以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库伦D.焦耳
10.现有八个描述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②路程;③时间;④瞬时速度;⑤平均速度;⑥速率;⑦速度变化量;⑧加速度.全部是矢量的组合是()
A.①②④⑤⑥B.①⑤⑥⑦⑧C.④⑤⑥⑦⑧D.①④⑤⑦⑧11.下列物理量中,不是矢量的是( )
A.路程 B.位移 C.瞬时速度 D.加速度
1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标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
B.质量、路程、速率、温度
C.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
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
13.如图为一个做直线运动物体的v-t图象,则
A.0~3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3~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2 s和4s时刻的速度方向相反
D.第3s时刻物体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14.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s内的位移恰为它在最后1s内位移的三分之一,则高度为(10m/s2)()
A.15m B.20m C.11.25m D.31.25m
15.下列情况中的物体,能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卫星绕地球运行规律时的卫星
B.研究做花样滑冰动作时的运动员
C.研究地球自转规律时的地球
D.研究通过一座铁路桥时间时的火车
16.如图所示,足球迎面撞上运动员的脸部,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由于运动员的脸部形变,它对运动员脸部产生弹力
B.发生撞击时,足球的形变越明显说明产生弹力越大
C.由于足球的形变,它对运动员脸部产生弹力
D.足球与运动员脸部之间产生弹力的前提是它们相互接触
17.去年,李世石的人机对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解说围棋的棋盘如图所示.棋盘竖直放置.棋盘和棋子都是磁性材料制成,能吸在棋盘上,不计棋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棋子共受三个力作用
B.棋子对棋盘的压力大小等于其所受重力的大小
C.磁性越强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D.减小棋子的质量,棋子所受到的摩擦力减小
18.如图所示,某次特技表演中七架战机保持“固定队列”在天空飞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某飞机为参考系,其它飞机是静止的
B.以飞行员为参考系,广场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C.以某飞行员为参考系,其他飞行员是运动的
D.以广场上的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竖直向上运动的
19.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均属于矢量的是()
A.路程和位移
B.速度和时间
C.质量和长度
D.力和加速度
20.如图,给物体一个初速度后,物体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

在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物体受到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B.受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C.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D.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
二、多选题
21.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实验测得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根据图象可求出()
A.物体的初速率v0=3m/s
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
C.取不同的倾角θ,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的最小值x小=1.44m
D.当某次θ=300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不会沿斜面下滑
2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三角形斜劈P和Q叠放在一起后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分别推P和Q,它们均静止不动,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P与Q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Q与地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C.Q对P的支持力可能大于mg
D.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一定等于(M+m)g
23.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5s钟内分别经过A、B两根电杆,己知A、B电杆相距50m,车经过电杆B时的速率是15m/s,则
()
A .经过A 杆时的速率是5m/s
B .车的加速度是21.5m/s
C .A 、O 间距离是6.25m
D .车从出发到B 所用的时间是9s .
24.如图甲所示为倾斜的传送带,正以恒定的速度v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的倾角为
37,一物块以初速度0v 从传送带的底部冲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运动,物块到传送带頂
端的速度恰好为零,其运动的v-t 图象如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2
10/g m s =,
370.6,370.8sin cos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传送带的速度为4m/s
B .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为32m
C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D .物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一直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反
25.如图所示是一支旅行用的牙膏,该牙膏的外壳是由铝薄皮做的,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 .牙膏被挤出来是因为牙膏受到手的作用力
C .该牙膏皮被挤压后发生的形变为非弹性形变
D .挤牙膏时手对牙膏皮的作用力与牙膏皮对手的作用力二力平衡
三、实验题
26.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将橡皮筋改为劲度系数为400N/m 的轻质弹簧AA ´,将弹簧的一端A ´固定在竖直墙面上。

不可伸长的细线OA 、OB 、OC ,分别固定在弹簧的A 端和弹簧秤甲、乙的挂钩上,其中O 为OA 、OB 、OC 三段细线的结点,如图1所示,弹簧秤读数是否需要估读___(填“是”或“否”);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弹簧AA ´伸长1.00cm 不变,若OA 、OC 间夹角为90°,弹簧秤乙的读数是___N (如图2所示),则弹簧秤甲的读数为___N 。

27.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
(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__. (2)打第四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 1=__m/s .
28.关于“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 拉到位置O . (1)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 .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B .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 点的位置允许变动
C .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D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一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2)从图可读得弹簧秤B 的示数为______N .
(3)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______(填“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分力与合力.
(4)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1F 和2F ,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 ,两力的合力用F 表示,1F 、2F 与F 的夹角分别为1θ和2θ,下列关于1F 、2F 、F 、
1θ、2θ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 .14N F =
B .12N F =
C .145θ=︒
D .12θθ<
29.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甲中与B 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 N . (2)图乙中一定沿着OA 方向的力是______ (选填“F ”或“F ′”) (3)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 A .两细绳必须等长
B .弹簧秤、细绳、橡皮筋都应与木板平行
C .两次拉伸橡皮条,只要使橡皮条伸长到相同长度即可
D .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
30.(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 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同一次实验中,O 点位置允许变动
B 、实验中,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与木板保持平行
C 、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 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 、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 点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F 是用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是通过实验测得的合力,则哪个实验结果是符合实验事实的_________?(填“甲”或“乙”)
四、解答题
31.汽车在公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所示),以提醒后面驾车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小轿车因故障停车,后面有一小轿车以72km/h 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30m 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6s ,制动后最大加速度为24m/s .求: (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最短时间;
(2)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
32.一辆汽车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S 内经过相距24m 的A 和B 两点,汽车经过A 点时的速度为10m /s ,如图所示,求:
(1)汽车的加速度.
(2)A 点与出发点O 间的距离.
33.NBA 球赛中,篮球以010/v m s =的速度水平撞击篮板,撞击后以8/v m s =的速度反向弹回,球与篮板接触的时间0.1t s =,求:
()1篮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变化量;
()2篮球与篮板撞击过程中水平方向的平均加速度.
34.一矿井深125m ,在井口每隔一段时间落下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g =10m/s 2) (1)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时间间隔为多少? (2)这时第三个小球和第五个小球相距为多少?
35.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用一水平力F 推一质量为m =10 kg 的物体,欲使物体沿斜面匀速运动,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试求F 的大小.(sin 37°=0.6,cos 37°=0.8)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段的平均速度11120m /s 60m /s 2
x v t =
==;第二段的平均速度22120
m /s 120m /s 1
x v t =
==,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则()22
211212060
m /s 40m /s 1
1.5
2
v v a t t --=
=
=+,故选B.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则速度增大,故A 错误.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加速度很小,速度可能很大,比如以较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很大,加速度为零.故C 正确.根据a= v
t
知,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还与时间有关.故D 错误.故选C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在本题中作者和山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而作者认为自己静止不动,从而“看山恰似走来迎”,故此现象选择的参考系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但实际上船是运动的,所谓是“船行”选择的参考系是河岸、山或者地球上相对地球静止不动的其它物体,故A 正确.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物体相对于地面向右运动,则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大小
f =μF N =0.1×200N=20N 。

A .大小是10N ,方向向左,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大小是20N ,方向向左,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
C .大小是20N ,方向向右,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大小是10N ,方向向右,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物体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作出受力图如图所示。

将重力沿斜面方向及垂直斜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则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摩擦力
1sin302f F mg mg =︒=
支持力
3cos30N F mg =︒=
故选D 。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向东为正方向,则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得:
25m/s 1m/s 3m/s 2s
v a t ∆--=
==∆(), 表示方向向东. 故选C .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2
12x at =知,物体在10s 内的位移与20s 内的位移之比为1:4,则0-10s 内的位移与10-20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所以10-20s 内的位移为30m 。

A .20m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30m ,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
C .40m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60m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故选B 。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BC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第1s 内的位移为:
x 1=v 0t +
12at 2=8.0m 第3s 内的位移为:
x 3-x 2=(v 0+2a )t +
12at 2=0.5m 代入数据得:
v 0=9.875m/s ,a =-3.75m/s 2
得:
v 3=v 0+at =-1.375m/s
说明在3s 前物体已经停止。

0.5s 末的速度等于第1s 内平均速度,为8m/s ,则从0.5s 末开始到停止的时间为 v a
,则2s 后运动的时间为: 8 1.5 1.5v a a
-=- 采用逆向思维得,2s 后到停止的位移为:
218 1.50.5m 2a a
-=() 解得:a =4m/s 2.故B 正确, AC 错误。

D .从0.5s 末开始到停止的时间为
8s 2s 4
v t a '=
== 则2.5s 末的速度为零。

故D 错误。

9.A
解析:A
【分析】
【详解】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亚里士多德理论内部存在矛盾,通过铜球从斜面滚下的实验,运用数学演算,得到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创了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故A正确,BCD错误
10.D
解析:D
【解析】
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它们都是矢量;路程、时间、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它们是标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瞬时速度和位移都是矢量。

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路程是标量,故不是矢量的是路程,故选A.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时间是标量,选项A错误;
B.质量、路程、速率、温度都是标量,选项B正确;
C.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都是矢量,选项C错误;
D.位移、加速度是矢量,路程、时间是标量,选项D错误;
故选B.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说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A、03s
~物体的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B、36s
内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速度一直沿正方向,方向没有变化,C、由图看出,在09s
故CD错误.
1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物体在第1s 内的位移
h =12
gt 2=5m 物体在最后1s 内的位移为15m ,由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
212
gt 总-12g (t 总-1)2=15m 解得
t 总=2s
则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H =
212
gt 总=20m 故选B 。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体能作为质点的条件: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

【详解】
A .将卫星看作质点,并不会影响我们研究其绕地球的转动,故A 项正确。

B .花样滑冰关注的是肢体动作的变化与协调,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B 项错误。

C .研究地球自转,关注的是地球各个点的运动,不可以将其视为质点,故C 项错误。

D .过铁路桥的火车,因为火车长度相对于桥不能忽略,不可以看成质点,故D 错误。

故选A 。

【点睛】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

16.A
解析:A
【解析】A 项:运动员的脸部形变,则运动员的脸对足球产生弹力,故A 错误; B 项:发生撞击时,足球的形变越明显说明产生弹力越大,故B 正确;
C 项: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可知: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形变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的力的作用,故C 正确;
D 项:由C 分析可知D 正确。

点晴:本题考查弹力产生的条件即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形变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叫作弹力。

17.D
解析:D
【解析】小棋子受到重力G、棋盘面的吸引力F、弹力N和静摩擦力f,共四个力作用,故A错误.棋子对棋盘的压力大小与重力无关,故B错误;根据竖直方向上二力平衡知:
f=G,即摩擦力与磁性强弱无关,故C错误.根据竖直方向上二力平衡知:f=G,减小棋子的质量,棋子所受的摩擦力减小,故D正确.故选D.
18.A
解析:A
【解析】
以某飞机为参考系,其它飞机的位置相对不变动,是静止的,故A正确;以飞行员为参考系,飞行员看到广场上的观众向后掠过,故B错误;七飞机以非常一致的飞行姿态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飞机编队保持队形不变,所以以某飞行员为参考系,其他飞行员是静止的,故C错误;以广场上的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运动的物体也可以作为参考系,但不能选被研究物体本身,参考系的选择情况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也不同,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故A错误;
B.速度是矢量,时间是标量,故B错误;
C.质量和长度都是标量,故C错误;
D.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矢量和标量的明显区别是矢量有方向,而标量没有方向,两者的运算法则也不同.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关键要按照顺序找力,要找受到的力,每个力都要能找到受力物体,有时还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受到的力。

【详解】
物体受到撞击力后在惯性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并不受冲力的作用,所以对物体受力分析,重力竖直向下,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和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求解力学问题的一个关键,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全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常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①明确研究对
象,亦即是确定我们是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②隔离物体分析;亦即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并将这些力一一画在受力图上,在画支持力、压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时容易出错,要熟记: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垂直,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着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③分析受力的顺序:一重、二弹、三摩擦,沿接触面或点逐个去找。

有时根据概念或条件与判断。

二、多选题
21.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当 时


当时,


设斜面倾角为时,沿斜面上升的最大位移达最小
联立得
所以
故A 错误,BC 正确;
D .当某次θ=300时
解析: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当=90θ︒ 时a g =

2012v ax =

06m/s v ==
当0θ=︒时,a g μ'=

2022v a x '=

202
0.752v gx μ== 设斜面倾角为θ时,沿斜面上升的最大位移达最小
1sin cos a g g θμθ=+
201
2v x a = 联立得
220
2(sin cos )v x g g θμθ==+ 所以
min 1.44m x =
故A 错误,BC 正确;
D .当某次θ=300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根据
sin 30cos30mg mg μ︒<︒
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将不会沿斜面下滑,故D 正确。

故选BCD 。

22.CD
【解析】
【分析】
先对两个物体P 、Q 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再对物体P 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物体m 对物体M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详解】
BD 、先对P
解析:CD
【解析】
【分析】
力;再对物体P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物体m对物体M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详解】
BD、先对P、Q整体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m)g、支持力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如图所示:
对于整体,由于两个推力的合力刚好为零,故整体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N=(M+m)g;故B错误,D正确;
AC、再对物体P受力分析,受重力mg、已知的推力F、斜面体Q对P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大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如下图:
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小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如下图:
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为零,如下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运用正交分解法,可以得到:N′=mgcosθ+Fsinθ,
故P与Q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Q对P的支持力可能大于mg,故A错误,C正确;
故选:CD。

【点睛】
然后再对物体P 受力分析,再次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出各个力的情况
23.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已知点间的时间,位移,末速度,由和,代入数据解得: , ,故A 正确,B 错误;
C.已知的初速度,加速度,末速度,由,解得:,故C 正确;
D.已知间的末速度
解析: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已知AB 点间的时间,位移,末速度,由0v v at =+和2012x v t at =+
,代入数据解得:5m/s A v = ,22m/s a = ,故A 正确,B 错误;
C .已知OA 的初速度,加速度,末速度,由2012x v t at =+
,解得: 6.25OA m =,故C 正确;
D .已知OA 间的末速度了,又知道加速度,故可以求得时间 2.5A v t s a
=
=,故OB 总时间为7.5s ,故D 正确. 24.AB
【解析】
由图乙知,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后(在t=2s 时刻),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物块继续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图象可知传送带的速度为4m/s .故A
解析:AB
【解析】
由图乙知,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后(在t=2s 时刻),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物块继续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图象可知传送带的速度为4m/s .故A 正确.物块上升的位移大小等于v-t 图象所包围的面积大小,为2444223222
x m +⨯=⨯+=,所以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为32m ,故B 正确.0-2s 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24410/2v a m s t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3737mgsin mgcos ma μ︒+︒=,解得0.5μ=,故C 错误.在0-2s 内物块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物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反.2-4s 内,物块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物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同.故D 错误.故选AB .
【点睛】刚开始时,物块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向上做减速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相等以后,物体所受摩擦力改为向上,继续向上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根据图象的“面积”求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动摩擦因数.根据图象分析物块的运动情况,判断摩擦力方向.
25.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牙膏盖上的条纹增大了牙膏盖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便于拧开牙膏盖,A 正确;
B .牙膏被挤出来是因为牙膏外壳发生形变,即受到牙膏外壳的作用力将牙膏挤出,B 错
解析: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牙膏盖上的条纹增大了牙膏盖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便于拧开牙膏盖,A 正确;
B .牙膏被挤出来是因为牙膏外壳发生形变,即受到牙膏外壳的作用力将牙膏挤出,B 错误;
C .该牙膏皮被挤压后不再恢复原状,所以发生的形变为非弹性形变,C 正确;
D .挤牙膏时手对牙膏皮的作用力与牙膏皮对手的作用力互为相互作用力,不是二力平衡,D 错误。

故选AC 。

三、实验题
26.是 3.00 5.00
【解析】
【分析】
由题中“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可知,本题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数据处理可分析本题。

【详解】
[1] 弹簧秤读数是需要估读的,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2]由图可知,弹簧秤乙的读数是3.00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