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燃烧方式的锅炉热效率计算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02/c02 combustion mode have been presented,each heat lOSS and thermal efficiency of boilers for 300 MW units in one power plant under 02/c02 combustion mode be—
2.3 采用不同燃料发热值计算出的各项热损失之间 的换算[81 由于ASME标准与GB 10184—1988采用了不同
的燃料发热量,故计算得到的各项损失的相对值不同。 国内电厂一般对采用燃料低位发热量的GB 10184— 1988比较熟悉,为适应比较上的习惯,本文将燃料高 位发热量的各项损失换算成燃料低位发热值的各项热 损失,换算公式见表1。
2.2锅炉各项热损失的计算方法
(1)干烟气损失L。:
L2—100Mdfg×Hdfg,%
(2)
式中:Mdr。为锅炉出口干烟气质量,kg/J;H。fg为对应于
离开锅炉系统边界温度的烟气焓,J/kg。
(2)燃料中H。燃烧生成水而造成的损失L。:
L6—100MwH。f×(Hs。一HwR。),%
(3)
式中:M。刚为燃料中氢燃烧产生的水,kg/J;H。。为锅 炉排烟温度及压力6.894 8×lo 3 Pa下的水蒸气焓(以
Inicuilil982@163.coin
CO。燃烧技术中烟气的多次循环使得NO。的排放大 大降低。从技术经济角度来看,在火电厂分离回收并 封存CO。的各种主要潜在技术中,O。/co。燃烧技术 具有明显的优势口]。由于此燃烧方式有一部分烟气会 再循环进入炉膛而不排人大气,这将减小锅炉排烟损 失,进而影响锅炉的热效率,因此研究O。/co。气氛下 锅炉的热效率对评估富氧燃烧技术的经济性具有重要 意义。
2锅炉热效率和各项热损失
2.1锅炉热效率计算方法E6]
ASME PTC 4 1998共定义了17项热损失和7 项外来热量,其中一些数值甚小且难于测量,所以,往 往采用简化试验方法。本文采用如下简化公式来计算 锅炉高位发热值效率:
哝l一100一L2一L6一L3一L7一L4一L5一L8 (1)
式中:叩g,为锅炉效率,%;L。为干烟气损失,%;L。为 燃料中H。燃烧生成水而引起的损失,%;L。为固体或 液体燃料中的水分引起的损失,%;L,为空气中水分 引起的损失,%;L。为未燃尽碳引起的损失,%;L。为 表面辐射与对流引起的损失,%;L。为未计及热损失 (包括不能分类、难于测量和制造厂为达到所计算的效 率而留有的余量),%。
采用02/C02燃烧方式的锅炉
热效率计算与分析
阎维平,米翠丽,梁秀俊,李春燕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摘
要] 介绍了O。/co。燃烧方式的技术特点,采用ASME Mw机组锅炉在O。/co。和空气气氛下的各项热损失和锅炉热
效率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表明,采用O。/co。的富氧燃烧技术可明显提高锅炉热效
率,而且烟气中高浓度的CO。降低了分离回收CO。的成本。另外,通过对比不同氧气
浓度下的锅炉热效率,表明采用O。/co。燃烧方式时,O。的容积百分数不宜大于30%。
[关键 词] 0。/co。燃烧技术;富氧燃烧;锅炉热效率;热损失;ASME标准 [中图分类号] TK212.+4
表1燃料高位发热量损失与燃料低位发热量损失的转化
项目
干烟气热损失L。 燃料中水分引起的热 损失b
燃料中氢燃烧生成的 水引起的热损失Ls 空气中水分引起的热 损失L,
未燃尽碳损失La
表面辐射与对流引起 的损失L5
未计及热损失Ls
低位发热量热损失
L2·Qgw,y/Qd… (La·Qny M。·2 581.87)/Qd。,y
为基准),J/kg。
(5)灰渣中未燃碳引起的损失L。:
La—MUuc丽/1UCR,% (6)
Mubc一而Aar=*C瓦UCR
(7)
式中:Mm。为灰渣中未燃碳的质量百分数,%;Hu。。为存
在于灰渣中碳的发热量,取为33 727 J/kg;HHⅦ为
燃料的高位发热量,J/kg;A。,为燃料中灰分含量,%; Cu。R为灰渣平均可燃物含量,%。
图1 0:/co:燃烧技术原理
目前国内外对富氧燃烧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燃 烧机理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特性上,而对其对锅炉经济 性的影响主要侧重于考虑制氧成本。按照国际动力行 业的惯例,锅炉热效率评定均采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 会(ASME)1998年颁布的《锅炉性能试验规程》,该规 程较我国1988年颁布的《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 10184—1988)[51更细致、全面、合理。本文采用 ASME PTC 4 1998中的热损失法计算并分析空气 和富氧2种气氛下锅炉的各项热损失及锅炉热效率, 为评估该燃烧技术经济性提供依据。
(4)化学未完全燃烧损失ASME标准中的碳氢 化合物的热值系数是经过实时分析测定的,所以 ASME标准更加精确可靠。
ASME标准锅炉热效率计算方法细致、全面,在 实际试验中,可以通过协商引入不可计算损失,把燃料 低位发热量作为输入热等方法,从而实现快速、准确计 算;而GB 10184—1988计算方法简单、明了。
(2)烟气量ASME标准的烟气量主要是基于烟 气分析,计算公式简洁,但需使用精度等级较高的奥氏 仪测得排烟出口的烟气各成分含量;GB 10184—1988 基于煤质分析,从成因方面间接考虑,一般使用便携式 氧量仪和一氧化碳测量仪即可,但是需要逐一计算许 多中间量。
(3)干烟气损失 ASME标准和GB 10184—1988 的干烟气损失计算式的形式相同,但式中所用的基准 温度不同,前者将暖风器出口温度作为基准温度,而后 者选取冷空气温度作为基准温度。ASME标准规定, 与排烟损失有关的干烟气量取为锅炉出口(省煤器出 口)处的烟气量,而温度则为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温,GB 10184—1988定义的排烟损失直接由实际测量的排烟 温度与实际烟气量计算。比较而言,ASME PTC 4 1998的定义更合理些,因为空气预热器内的漏风是外 界空气直接漏到烟气侧,除了降低排烟温度外,不起任 何作用。
(L6·Qgw,y H。,·22 608.72)/Qd,,.,
L7·Q㈣y/Qd。,y L4·Qgw,y/Qd… L5·Qgw,y/Qd… L8·Qgw,y/Qd…
3 GB 10184—1988E53与ASME标准‘6]

的比较
(1)燃料发热量 ASME标准锅炉的热损失法热 效率计算采用高位发热量作为燃料的输入热量;GB 10184—1988沿用前苏联的模式,采用低位发热量计 算锅炉热效率。
4 计算实例
对某电厂1台1 025 t/h锅炉,采用ASME PTC 4一1998分别计算其在空气气氛和O。/co。气氛下 (O。与CO。容积配比为30%/70%)的锅炉热效率,同 时还计算出了O。容积百分比为21%和40%两种情况 下的锅炉热效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两种气氛下选用相同的煤种,煤种成分为:C。。一 36.28%,S。,一0.35%,H。。一2.64%,O。,一10.11%, N。,一0.63%,A。,一17.89%,Ma,一32.1%,Q dw',一 13 290 l【J/kg,Q。,一14 572.14 kJ/kg。两种气氛下 测试的原始数据如表2所示。
ing calculated by adopting method stiplated in ASME PTC4—1 9 9 8,and compared with that in air at
mosphere condi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efficiency of boiler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using the 02/c02 combustion mode,and the high C02 concentration in flue gas can reduce the cost for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364(2009)06—0020~04
EDOI编号] 10.3969/j.issn.1002—3364.2009.06.020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0F THERMAL EFFICIENCY FOR BOILERS ADOPTING 02/c02 CoMBUSTIoN MODE
0℃液态水为基准),J/kg;HwR。为基准温度TR。(25
。C)下的水焓,J/kg。
(3)燃料中水分造成的损失L。:
L3—100Mw×(Hs.一HwR。),%
(4)
式中:Mw为燃料中的水分质量百分数,%。
(4)空气中水分引起的损失L,:
L7—100dk×L。×Hw,%
式中:dt为空气湿度,kg/kg干空气;L。为干空气质 热 量,kg/J;Hw为锅炉排烟温度下的水蒸气焓(以25。C
30%in usi’ng the 02/c02 combustion mode.
Key words:02/c02 combustion technology;oxygen—enriched combustion;heat loss;ASME standard
烟气再循环的富氧燃烧技术是用空气分离获得的 纯氧和一部分锅炉排烟构成的混合气代替空气作为燃 烧时的氧化剂,以提高排烟中的CO。浓度,因此富氧 燃烧技术也称为O。/co。燃烧技术,或空气分离/烟气
YAN Wei—ping,MI Cui—li,LIANG Xu—jtin,LI Chun—yan
College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 071003,Hebei Province,PRC
(6)表面辐射和对流引起的热损失L。。表面辐射
万方数据
和对流引起的热损失是锅炉的散热损失,ASME PTC 4—1998根据传热学的原理规定了比较准确、但也很 繁琐的方法,要求测量锅炉性能试验边界内所有向外 散热的外表面的实际面积、各表面积局部的壁面温度、 环境温度和环境空气流速,并计算局部辐射对流放热 系数[7]。因此,实施ASME PTC 4—1998时,确定锅 炉散热损失是最复杂、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内容,本文对 散热损失的计算将直接采用锅炉出厂时的设计值。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C02.In addition,through comparison of boiler thermal efficiency under dif—
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it shows that the volume percentage of oxygen should not greater than
再循环技术。O。/co。燃烧方式更适合于煤的燃烧。 经干燥脱水后烟气中CO。的浓度可达95%以上,在液 化处理以CO。为主的烟气时,SO。同时也被液化回 收,可省去烟气脱硫设备El 2]。与空气气氛相比,O。/
能基础研究~热麴耀避。二O
作者简介
O九
寨繁豢鬻蓁冀心 E—mail ; 万方数据
阎维平(1955一),男,汉族,北京人,1992年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现为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师,从事高效低污染煤燃烧理论、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电站锅炉煤粉燃烧技术和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1 O:/co:燃烧方式的技术特点
0。/co。燃烧方式通过循环烟气来调节燃烧温 度,同时循环烟气又替代空气中的N。来携带热量以 保持锅炉的传热和热效率,其原理如图1所示。与传 统燃烧方式不同,O。/co。燃烧技术具有以下特点[4]: (1)在0。/co。气氛下,为了获得与空气气氛相似的绝 热火焰温度,气氛中的氧浓度需高达30%;(2)高浓度 CO。的存在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辐射特性,锅炉的辐 射换热与空气气氛有较大差异;(3)大比例的烟气循环 使得锅炉的排烟量减少75%左右,锅炉排烟热损失大 大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