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央电大财务管理考试名词解释考点总结小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央电大财务管理名词解释考点
名词解释
1、财务重整:是指对陷入财务危机,但仍有转机和重建价值的企业根据一事实上程序进行重新整顿,使企业得以维持和复兴的做法。

这是对已到破产界限的企业的抢救措施。

通过这种抢救,濒临破产的企业中的一部分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摆脱破产的境地。

2、现金预算:是指基于现金管理目标,运用一定的方法,依托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在充分调查分析各种现金支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合理预测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现金收支状况,并对预期差异采取相应对策的活动
3、投资组合:是指投资者为提高投资收益水平,弱化投资风险,而将各种性质不同的投资有机组合在一起的过程。

主要有投资风险等级组合、时间组合、不同收益形式组合、不同性质对象组合、不同性质权益组合等方式。

4、已获利息倍数: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债务利息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

5.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1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6.互斥投资也称不相容投资,是指采纳或放弃某一投资,会显著影响其他投资的投资类型。

比如项目甲和项目乙,你可以选择其中之一,也可以同时放弃,惟独不能同时采纳。

互斥投资是投资按其项目间的关系分类的其中一种,它与独立投资、互补投资相对应。

7.转换成本企业无论是用现金购人有价证券还是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交易费用,即转换成本,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实物交割手续费等.
8.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变动引起有价证券市价下跌,从而使投资者承担损失的风险。

9.无差异点分析法是一种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方法,也称为EBIT—EPS法,它利用税后净资产收益率无差异点(股份公司则为每股净收益)的分析来选
择和确定负债与权益间的比例或数量关系。

根据税
后净资产收益率无差异点,可分析判断在追加筹资
量的条件下,应选择何种方式来进行资本筹资,并
合理安排和调整资本结构。

10.资本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集和使用
资金,往往要付出代价。

企业的这种为筹措和使用
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即资本成本。

在这里,资本特指
由债权人和股东提供的长期资金来源,包括长期负
债与股权资本。

资本成本包括筹资费用和使用费用
两部分。

11零息债券零息债券又称纯贴现债券,是一种只支
付终值的债券
12、保险储备保险储备是企业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
发生而建立的预防性库存,保险储备一般不得动用。

13.收支预算法收支预算法就是将预算期内可能发
生的一切现金收支项目分类列入现金预算表内,以
确定收支差异,采取适当财务对策的方法。

收支预
算法意味着:在编制现金预算时,凡涉及现金流动
的事项均应纳入预算,而不论这些项目是属于资本
性还是收益性的。

14、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运用、收回及分配
等一系列行为。

其中资金的运用及收回又称为投资。

从整体上讲,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
日常资金营运活动、分配活动。

15、股权资本。

股权资本是企业依法筹集并长期拥
有、自主支配的资金。

我国企业股权资本,主要包
括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等内容,可分别划入实收资本(或股本)和留存收益
两大类。

它是出资者投入企业的资产及其权益准备,
是一种高成本、低风险资本。

16、筹资规模。

筹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筹
资总额。

它的特征是:层次性、筹资规模与资产占
用的对应性、时间性。

17、抵押借款。

抵押借款是企业用抵押品为抵押向
银行借款。

抵押品可以是不动产、机器设备等实物
资产,也可以是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企业到期
不能还本付息时,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权处置抵押品,
以保证其贷款安全。

18、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由出租人(租赁公司)
按照承租人(承租企业)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并在
契约或合同规定的较长时期内提供给承租人使用的
信用业务。

它通过融物来达到融资的目的,是现代
租赁的主要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集和
使用资金,往往要付出代价。

企业的这种为筹措和
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即资本成本。

在这里,资本
特指由债权人和股东提供的长期资金来源,包括长
期负债与股权资本。

资本成本包括筹资费用和使用
费用两部分。

19、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是指由于
债务筹资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债的可能性。

股权资
本属于企业长期占用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
力,从而其偿债风险也不存在。

而债务资金(本)则
需要还本付息,所以筹资风险是针对债务资金偿付
而言的。

20、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
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当债务资本比率较高时,
投资者系将负担较多的债务成本,并经受较多的负
债作用所引起的收益变动的冲击,从而加大财务风
险;反之,当债务资本比率较低时,财务风险就小。

21、证券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遭
受损失或达不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

它可以分为两
类,即经济风险和心理风险。

证券投资所要考虑的
风险主要是经济风险。

22、先决投资是指只有先进行该项目投资后,才能
使其后或同时进行的一起或多起投资得以实现收益
的投资。

其风险收益主要是由自身的风险收益决定
的。

23、营业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其
寿命周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的数量。

营业现金流量一般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

如果一个投资项目的年销售收入等于营业现金收
入,付现成本(指不包括折旧的成本)等于营业现
金支出,那么,年营业现金净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每年净现金流量(NCF)=每年营业收入-付现成本
-所得税或每年净现金流量(NCF)=净利润+折旧。

24、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
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
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
能。

25、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
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
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26、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
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


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
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
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
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
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
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
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

(又称“扒粪
运动”)
27、爱德华·伯尼斯:使公共关系由一种活动、一
种社会现象变为一门科学的杰出人物是爱德华·伯
奈斯。

他从1923年出版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公众
舆论之凝结》,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
使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方法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
理论体系。

他强调组织应该在确切了解自己的公众
的基础上来进行组织的传播工作;通过“投公众所
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由于伯奈斯将公共关系引
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

28、全员公关: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
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

其意义在于
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
好公关工作。

29.交际型公关:交际型公关,以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

30.进攻型公关:进攻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磨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取的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

31.媒介关系:叫做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等的关系。

这种关系含有双重人格关系:其一,大众传播是社会组织与其他公众信息沟通的“中介”环节;其二,大众传播本身也是社会组织的目标公众。

保持与媒体的良好关系为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

32.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从传播方式的角度看,记者招待会介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属于一种“两极传播方式”。

其直接形式是会议,属于人际传播,但参加会议的记者又都是代表某个新闻机构,他们可以把在记者招待会上获得的信息拿到自己的媒介上去发表,使组织的信息转变成了大众传播。

33.劝说:劝说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地影响公众接受组织的观点,或促使公众主动地采取某种行动。

34.公关危机:是指由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种种因素,严重损害了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使组织陷入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并处于发展危机之下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

这种状态如果不迅速改变,就会影响到组织的生存,所以称之为公关危机。

35.危机公关:是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

具体讲,就是任何社会组织,为了解决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改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措施。

36.企业使命:所谓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的分工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

企业使命回答了企业“干什么”的问题,是构成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

企业使命也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树立了崇高使命感的企业,才能不断创造新成就,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

37.公关礼仪:公关礼仪是礼仪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社会组织极其成员在与公众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礼节、礼貌、仪式等的总称。

38.4C’S理论:4C’S理论它主张研究消费者欲望与需求;研究消费者为此而付出的成本;考虑给予消费者方便;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交流。

39.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40.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评价资料,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41.防御型公关:防御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可能出现不协调,或者已经出现了不协调,为了防患于未然,组织提前采取或及时采取的以防为主的措施。

42.员工关系:员工关系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员、工人、管理干部。

43.理念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实际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信条、经营战略、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文化、企业性格和座右铭的一体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