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七下第13课行为与责任试题教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第十三课行为与责任
考点与预向
1.考点概要: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他律与自律。

2.中考预向:中考常以案例为载体,考查违法的四种行为。

同时留意自律方面的考查。

思维导图
学以致用
1.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依据所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违宪行为(违反的是宪法)、行政违法行为(违反的是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民事法律法规)和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刑法)。

3.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担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违法者都要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代价。

一旦违法犯罪,最终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4.遵遵守法律律,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至少的要求,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底线。

养成遵遵守法律律的习惯,我们才能开心地享有法律所供应的平安和便利,在法律的爱护下华蜜生活、欢乐成长。

5.他律是指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迫接受的。

自律是指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束自己。

6.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

7.要做到自律就要:在一个人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状况下,我们都应当做到“慎独”。

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

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外部的规则逐步转化为内心的自觉要求。

【例题1】(2024·百色中考)“扫扫二维码,共享新生活”。

共享商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遭到
一些人为损毁;运用者也有可能陷入扫码陷阱,造成财产损失。

“共享新生活”要求我们 ( )
①远离网络,当心陷阱②学会“慎独”,留意修养③加强防范,谨防网骗④拒绝共享,自我约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自律。

在“共享新生活”中,有利也有弊,我们要提高辨别实力和抗诱惑实力,加强自我防范,在没有他律的状况下,我们更要遵守道德规范,②③正确。

①④说法太肯定,解除。

【答案】B
【例题2】(2024·百色中考改编)初中文化的钟某抵制不住境外敌对势力的金钱诱惑,按对方指令搜集报送中国军用机场和有关部队的状况,非法获利10余万元人民币,被人民法院以“为境外刺探、非法供应国家隐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

钟某“为境外刺探、非法供应国家隐私”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相关学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信息的实力,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实力。

难度不大。

依据所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分别应当担当:违宪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钟某为境外刺探、非法供应国家隐私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或严峻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答案】刑事违法行为(或严峻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易错易混警示
★留意区分四种违法行为。

违宪行为违反的是宪法;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受行政制裁;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民事法律法规,担当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也称为犯罪,违反的是刑法,受刑罚惩罚。

考点过关
1.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在独处的时候我们更要遵守道德规范。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状况下,我们都应当做到C
①心中有规则②他律③慎独④心中有纪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4年8月,孙某在高铁上霸坐别人位置,以“起不来”为由,无理取闹,被处治安罚款200元,信息记入铁路征信体系。

孙某的行为 C
A.没有违反规则,是维护自己正值利益的行为
B.只是违反了道德规范,不应当受到惩罚
C.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D.违反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
3.小明爸爸在送小明上学途中,为赶时间闯红灯,受到扣 3 分以及 200元罚款的惩罚。

这种行为的性质及惩罚方式是B
A.不道德的行为舆论指责
B.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制裁
C.民事违法行为民事惩罚
D.刑事违法行为刑事惩罚
4.违法行为是指C
A.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B.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行为
C.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D.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5.下列行为属于他律的是D
A.出租车司机小王将乘客遗忘在车上的钱物交到公司并设法找寻失主
B.小林坚持熬炼身体
C.小强在上网时发觉不健康的网页马上关闭
D.小亮被妈妈从网吧找寻回家
6.初中生小华对学习不感爱好,常常和“挚友”出入网吧和嬉戏厅,后来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甚至偷拿、敲诈同学的钱物、砸坏路灯等。

无视父母、老师的劝说。

在借同学钱不得时对同学拳打脚踢致其重伤,最终还将其衣兜里的钱全部抢走,结果小华被人民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

(1)小华哪些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哪些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答:行政违法行为:偷拿、敲诈同学的钱物、砸坏路灯。

刑事违法行为:抢劫。

(2)违法的后果是怎样的?
答:①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担当相应的法律责任,违法者都要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代价;②一旦违法犯罪,最终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单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则,不能成方圆。

”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是C
A.相互监督
B.和谐相处
C.遵守规则
D.敬重乡规民约
2.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就没有有序的交通;社会没有规则,就有可能陷入混乱;国际性的沟通与合作没有规则,就没有良好的秩序。

这告知我们B
①生活规则可有可无②生活须要秩序③规则来自秩序④秩序来自规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平安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受到法律的爱护。

在我国,法律是B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的③靠社会舆论起作用的④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从实施和保障来看,法律是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明施的,它的强制性表现A
①对违法行为的制裁②对合法行为的爱护③只对犯罪行为加以惩处④对公民一切权益的爱护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治安管理惩罚法维护治安秩序;劳动法爱护着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义务教化法为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化供应了保障。

种种法律的制定,体现了D
A.法律保障公共平安
B.法律爱护劳动者
C.法律为少年儿童保驾护航
D.法律保障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6.对于社会中一些比较特别的群体,国家制定了特地的法律对其合法权益进行爱护。

特地为爱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是C
A.婚姻法
B.义务教化法
C.未成年人爱护法
D.民法
7.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依据所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D
①违反纪律的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民事违法行为④刑事违法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对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至少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底线,这指的是B
A.社会公德
B.遵遵守法律律
C.职业道德
D.家庭美德
9.俗话,没有规则,不成方圆。

这里的规则包括了A
①校规②法律③道德④人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4年9月11日下午两点多,某列车上乘警接到举报。

有一名男性乘客在列车上抽烟,看法蛮横,还动手打人。

随后,该男子被移交铁路警方处理,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5天,罚款500元的惩罚。

这说明C
A.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B.我国的社会规则没有什么用处
C.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将受到惩罚
D.维护机动车上的秩序只是乘警的责任
11.“滴滴出行”将上海的拥堵排名从去年的第8名降为当前的第18名,“高德地图”将上海列为“中国公交都市排行榜”首位,成为最相宜公交出行的城市。

交通规则给上海城市建设带来重要影响,说明A
①日常生活须要规则②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须要规则③我们在学校可以不用遵守规则④遵守规则是大人的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闻名游泳运动员、奥运冠军孙杨因无证驾驶触犯国家法律,被杭州市交警部门罚款2 000元,行政留7天。

这表明C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对明星具有特别的约束力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
D.法律是人们做事的唯一标准
13.下面的表格说明B
A.生活完全依靠于法律
B.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它伴随人生的整个过程
C.没有法律的生活不是生活
D.法律比生活更重要
14.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担当相应的A
A.法律责任
B.道德责任
C.教化责任
D.财产责任
15.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为了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某市公安局联合有关部门依法开展专项行动,对全市各中小学周边的网吧市场进行整治,关停了部分黑网吧。

这说明C
①平安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保障②法律爱护着我们的食品平安③法律爱护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特别群体
④生活离不开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16.2024年8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级法院公开宣判湖南省委原常委、宣扬部原部长张文雄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被告人张文雄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00万元;对张文雄受贿所得财物和不能说明来源的财产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不足部分接着追缴。

(1)这一案例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答: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除此之外,我国法律还有哪些特征?
答: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17.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需具备的一种意识。

规则意识有三个层次,它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学问。

比如说,不偷不盗、爱国遵守法律、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惜环境、讲究卫生、遵守学校纪律、敬重师长等。

(1)依据材料说说调整我们行为的规则有什么作用?
答:保证社会生活的有序、平安、和谐和文明。

(2)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小应当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答:我们从小就要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养成遵守各种规则的习惯。

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能更好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三、材料分析题
18.2024年4月10日,据《大河报》报道,4月3日16时左右,网民郭某在微信群发布消息称:因为吃瓜,十三名男女感染H7N9病毒死亡。

之后,该信息被大量不明真相的网友转发,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引发不良社会后果。

据查郭某在其他微信群看到关于外地H7N9的信息,为了让本地的西瓜能便宜点,将地点改成河南省商丘市后散布至其微信群。

目前,郭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夏邑县公安局行政拘留十日。

(1)运用纪律、法律和自由的关系学问,对郭某的行为进行评析。

答: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

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我们就不行能有真正的自由。

郭某无视网络规则,超越法律界限,最终也
失去了自己的自由。

(2)从郭某虚构事实在网上传播而受到行政拘留的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担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3)请你结合材料,说说遵遵守法律律对我们的意义。

答:遵遵守法律律,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至少的要求,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底线。

养成遵遵守法律律的习惯,我们才能开心地享有法律所供应的平安和便利,在法律的爱护下华蜜生活、欢乐成长。

四、实践探究题
19.近段时间以来,高铁霸座事务不断发生。

2024年8月21日和9月19日,高铁霸座男女孙某和周某为了各自私利而做出的恶劣行为遭网友们纷纷指责,也受到了有关部门“罚款200元,被限购火车票180天”的惩罚。

某中学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就此类事务绽开探讨,请你参加探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说说规则与秩序有什么关系?
答:秩序来自规则。

(2)结合材料,谈谈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之间有何因果联系?
答: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担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要依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依法处理,必要时赐予法律制裁,让违法者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代价。

(3)请你分别从他律和自律的角度,说明一旦我们违反了规则,会有怎样的结果?
答:他律角度:违反了规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处。

自律角度:一旦违反规则,我们首先面对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的良心会质疑、指责乃至指责我们的错误行为。

(4)在生活中,霸座问题越来越严峻,作为社会的一员,请你为解决霸座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比如:①国家制定更详细的相关制度;②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③公民个人提高自身道德素养;④发挥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作用;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