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常用ACEI药物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 captopril
依那普利; 赖诺普利; 苯那普利; 福辛普利。
盐酸贝那普利片
19
[ACEI药动、药效学特点]:
一. ACEI药动学特点
1.活性药与前药: (1).活性药:不需激活,肝代谢;
ACEI有效的活性基团有二个 含有巯基(-SH),卡托普利; 含有羧基(-COOH),赖诺普利; 一但结合,则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 消失,达到抑制效果。
1.联合用药:与小剂量利尿药合用;
2.由于清晨血压升高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有 关;夜间血压升高与靶器官损害明显相 关,通过分析药物的谷效应和峰效应时 间,合理选择服药时间,维持血压的昼 夜节律性。
3.其他特点:
(1)明显减轻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的左心室 肥厚,优于其他药物;
(2)可纠正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其 他药物所不具备;
(BP ↓ ); 醛固酮(Ald)↓,钠水潴留↓ ,
血容量↓, BP↓ ; • 心室和血管肥厚减轻。
肾素
Ang Ⅱ
Ang Ⅱ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Ⅰ
激肽原 激肽原酶
缓激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① (激肽酶Ⅱ)
血管紧张素Ⅱ

AT1 血管收缩 醛固酮分泌
(-)
卡托普利
灭活
增加PGs 合成
血管扩张
外周阻力 水、钠潴留 增加
8.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9.连续用药无耐受性,停药后不反跳,疗效
不下降; 10.长期用药会反射性的引起肾素活性增加; 11.血钾增高(醛固酮↓,排钾↓) 。
[临床应用]:
1. 治疗高血压: (1)适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原发性及肾
性高血压; (2).可单独作为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也 可以与其他药物合用,与利尿药合用对 95%以上的患者有效;
是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构 成,主要存在体液系统,还存在于心、 血管、脑、肾等组织中,也有RAS,协 调缓激肽调节局部的生理、病理过程。
6
盐酸贝那普利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肾素、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构成, 主要存在体液系统,是重要的体液调节 系统;特别是与心血管(循环系统)关 系密切。
例2.
RAS在心脏病的治疗、预后中起重要 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作用:(1).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 荷;
( 2).防止和逆转心衰( CHF) 时 的心室肥厚并降低死亡率。
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 作用于AT1受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 型1),AT1受体被激活时, 对心房和心室产生正性肌力作用, 收缩血管,血压升高; 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钠、水潴 留,血压升高; 还有生长激素样作用:促进心肌细胞 增殖肥大,血管增生,心血管重构。
从1981年第一个口服有效的acei卡卡托普利临床应用以来托普利临床应用以来acei发展很快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治疗高血压心衰等心血管目前已成为治疗高血压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第二十四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理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肾素
Ang Ⅱ
作用于AT2受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 型2),AT2受体被激活时, 能激活缓激肽B 2受体与一氧化氮( NO ) 合成酶,促进NO 的合成,舒张血管,降低 血压;
参与促进细胞凋亡,对抗AT1受体的促心 血管增殖与重构作用。
第二节. ACEI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从1981年第一个口服有效的ACEI-卡 托普利临床应用以来, ACEI发展很快, 目前已成为治疗高血压、心衰等心血管 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ACEI对肾脏的 保护作用
• 扩张肾脏出球小动脉; • 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
压力及容积从而减少 蛋白尿; • 抑制肾小球血管间质 细胞增生及基质蛋白 积聚而减轻肾小球硬 化;
51
[不良反应]:
1. 首剂低血压:
多见于一次用药,剂量过大;
2.肾功能损害:
(1).在肾动脉阻塞、肾动脉硬化病人,由于 双侧肾血管有病变,肾血液灌注减少;ACEI 扩张肾出球小动脉,进一步降低了肾灌注压 ,加重肾缺血,肾功能下降;
ACEI虽然抑制了Ang Ⅰ→ Ang Ⅱ, 但 是,人的心脏与组织中的糜酶旁路也可将 Ang Ⅰ→ Ang Ⅱ,∴ ACEI的抑制作用不彻 底。
56
AT1受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1; AT1受体拮抗药:在受体水平阻断RAS; 与ACEI相比较,具有作用专一的特点。
常用药物: 氯沙坦 losartan;
1. 血管紧张素Ⅱ形成减少
(Ang Ⅱ ↓ )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高 血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血 管紧张素Ⅱ是主要的效应肽。ACEI抑制 Ang Ⅰ转换为→Ang Ⅱ,使Ang Ⅱ形成↓。
Ang Ⅱ形成↓, 对AT1受体(血管紧张素 受体亚型1)的作用减弱,AT1受体被激 活减少: Ang Ⅱ↓ 主要通过血管扩张而降压
3.高肾素的患者疗效好:
肾血管性高血压,因其肾素水平高, ACEI抑 制特别强;
4.降压时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
无体位性低血压,无钠、水潴留;
5.降压同时不影响重要脏器血流,甚至可以
增加;
6.不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障碍,增 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脂、血 糖;
7.可防止和逆转高血压患者血管壁的增厚 和心肌细胞增生肥大,发挥直接及间接心 脏、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减 少并发症;
(2).减轻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肌 对抗自由基的损伤,有抗心肌缺血与保护 心肌的作用;
4.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5.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
6. 逆转心血管病理性重构:
(1).缓激肽的降解减少,活性缓激肽能激活缓 激肽B 2受体与一氧化氮( NO )合成的作用增强, 促进NO 的合成,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1.掌握: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的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
常用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的特点。 3.了解: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ACEI的化学结构与分类、 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的体内过程。
5
第一节. RAS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2).缓激肽水解灭活减少时,PGE2 和
PGI2的形成增加,扩张血管作用增强;
(3).一氧化氮( NO ) 与扩血管性前列腺素, 参与促进细胞凋亡,对抗AT1受体的促心 血管增殖与作用重构。
--- 能防止或减轻心肌肥厚与血管壁增 生、肥厚,此作用与降压无关,小剂量 即可发挥此作用。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正常心血管系统功能调节;
异常心血管系统功能调节:
例1:
肾 素 — 血 管 紧 张 素 系 统 ( RAS) , 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尤其是治疗中 起重要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其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是主要的效 应肽。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Ⅰ( Ang Ⅰ ) 转换为Ang Ⅱ,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产 生降压效应。
(2).抗心肌缺血与保护心肌; (3).逆转心室和血管肥厚,明显减轻高血 压患者常伴有的左心室肥厚,优于其他 药物; (4).降低病死率,一般用药最少6个月;
3.治疗糖尿病性肾病和其他肾病:
(1).可纠正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其他药物所不具备; (2).有保护肾脏,减轻蛋白尿作用。
(3). ACEI扩张肾出球小动脉,保存缓激 肽,保护肾小球;对双侧肾血管病变无效, 对多囊肾无效。
血管紧张素Ⅰ
激肽原 激肽原酶
缓激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① (激肽酶Ⅱ)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收缩
(-)
醛固酮分泌 卡托普利
灭活
增加PGs 合成
血管扩张
外周阻力 水、钠潴留 增加
外周阻力降低
血压升高
血压降低
3.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心肌:
(1). 减少内皮细胞形成内皮素,保护血 管内皮细胞,逆转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引 起的血管内皮损伤。
20
(2).前体药(前药): 需要激活、需转化,才能起作用; 肝代谢;
许多ACEI为前药,如福辛普利等含有磷 酸酯(-POO-R),需转化为含磷酸基(POOH)的福辛普利酸,才能起作用。 2.消除途径:大多数主要经肾排泄,少数
经肝、肾双重途径排泄。 3.消除半衰期:长短不一。
二. ACEI药效学特点:
(3)保护肾脏,抗蛋白尿作用。
如: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苯那普 利能增加肾血流,改善肾功能。
[ACEI药理作用]:
一.基本作用与作用机制:
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 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
抑制整体RAS的Ang Ⅱ,初期降压机制; 因Ang Ⅱ对肾小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具有负反馈
调节→长期用药会反射性的引起肾素活性增加
注:AT2受体被激活时, 能激活缓激肽B 2受体与一氧化氮( NO )合成酶, 促进NO 的合成,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抑制局部RAS的Ang Ⅱ,长期降压机制; 因ACEI与局部和组织中的ACE的结合较持久。24 Nhomakorabea25
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 作用于AT1受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 型1),AT1受体被激活时, 对心房和心室产生正性肌力作用, 收缩血管,血压升高; 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钠、水潴 留,血压升高; 还有生长激素样作用:促进心肌细胞 增殖肥大,血管增生,心血管重构。
颉沙坦; 伊白沙坦; 坎替沙坦 。
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 作用于AT1受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亚型1),AT1受体被激活时, 对心房和心室产生正性肌力作用, 收缩血管,血压升高; 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钠、水潴 留,血压升高; 还有生长激素样作用:促进心肌细胞 增殖肥大,血管增生,心血管重构。
2
3
内容提要
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能阻止血管紧张素 Ⅱ (AngⅡ)的生成,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充血性 心衰和糖尿病性肾病,其主要不良反应是干咳和首剂 低血压。
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选择性阻断AngⅡ和AT1结合, 主要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无干咳,不良反应较少。
4
教学基本要求
(2).缓激肽水解灭活减少时,PGE2 和 PGI2的形成增加,扩张血管作用增强; (3).一氧化氮( NO ) 与扩血管性前列腺素,参
与促进细胞凋亡,对抗AT1受体的促心血管增殖 与作用重构。
∴ 缓激肽的降解减少,促进细胞凋亡,心室和 血管肥厚减轻;
二 .作用特点: 1.作用特点:强、持久; 2.降压作用与体内的钠盐平衡有关, 可排出因醛 固酮增多而引起的钠、水潴留,减少血容量, 可以增强利尿药的降压作用;
AT1受体拮抗药 [药理作用]: 1. AT1受体被阻滞后,
(1).Ang Ⅱ 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受到抑制; 醛固酮的释放
则→ 血管扩张 → 血压下降; 血容量减少
(2).阻滞Ang Ⅱ 引起的左心室肥厚;
3. AT1受体被阻滞后,反馈性的使血浆肾素增加, Ang Ⅱ血浓度增加, → AT2受体被激活增加;
41
(3).是伴有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左心室 肥厚、左心功能障碍及AMI的高血压患者
的首选药物;
(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脂、 血糖;)
(4).与利尿药以及β受体阻断药合用,治疗 重型或顽固性高血压效果好;
(5).各药之间差异主要是结构的差异引起 的。
45
46
2.顽固性心力衰竭与AMI: (1).血管扩张,使心脏前、后负荷减轻;
(2).停药后常可恢复;
52
3.育龄妇女慎用: (1).因可使胎儿畸形,妊娠高血压绝对禁 用, (2).可从乳汁分泌,哺乳妇女忌用; (3).育龄妇女尽量慎用。
4.高钾血症: (1).长期用药会反射性的引起肾素活
性增加; (2). 血钾增高(醛固酮↓,排钾↓)。
5.咳嗽: ACEI→缓激肽等炎性介质灭活↓→则相对
性的活性↑→引起支气管痉挛→病人干咳无痰; 6.血管神经性水肿:
于缓激肽等有关,停药后可恢复; 7.低血糖:
ACEI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 8.味觉障碍:与缺锌有关,补锌即可。
第三节. AT1受体拮抗药
AT1受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1; AT1受体拮抗药:在受体水平阻断RAS; 与ACEI相比较,具有作用专一的特点。
外周阻力降低
血压升高 心肌肥厚等
血压降低
2.增加 缓激肽活性
形成
扩血管性前列腺素
即:减少缓激肽的降解:
(1) . 由于抑制了ACE(激肽酶Ⅱ ),缓激
肽被水解灭活减少,减少缓激肽的降解, 使有活性的缓激肽增多:
活性缓激肽能激活缓激肽B 2受体与一氧 化氮( NO )合酶,促进NO 的合成舒张血 管,降低血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