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三章 海洋水体 第一节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_2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研究性学习
“海水的温度与盐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是表明海水性质的重要参数,海洋中发生的许多现象,例如海水的运动、海洋生物的分布等,都与温度和盐度的分布、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本节内容在本单元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

【课标要求】:
1、符合新课标要求,突出了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突出了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例如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突出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强调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地理课程,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2、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重于应试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乐于动手、勇于实践,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改变了课程教学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和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在地理学习评价上,更加关注师生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它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

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上更突出“重过程、重应用、生体验、重全员参与”,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选拔功能,强化了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改变了过去评价过于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情感的现象。

【学生现状】:
1.由于扩大招生,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且学生的地理基础参差不齐。

2.由于初中至高中阶段的学习衔接中有一年的知识脱节,知识遗忘率高。

经过半学期的学习虽有所改观,但还普遍认为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3、学生偏科现象突出,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平时自觉投入地理学习的时间较少,没有学习
的长远目标,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较严重,学习突击性强,学习效率低下。

4、小组协作能力有待加强,学生怕困难、学习信心不足,不够刻苦。

5、未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仍停留在机械的死记硬背,地理技能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忽视
读图、用图训练,知识理解运用能力差,缺乏学习技巧。

【教材处理与设计分析】:本课教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地球上的海洋、海水的温度和海水的盐度。

本教案将“海水的盐度”作为重点,重在考虑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这样处理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从而使教学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生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式探索性学习。

这样的课程安排,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海洋的意义、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海水盐度的概念;掌握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了解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和盐度的概念;掌握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教材难点】: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新课导入】:公元70年,古罗马的军队包围了耶路撒冷城,有个叫狄度的统帅,为了惩罚那些敢于反抗的人,准备处死几个奴隶,他下令部下将奴隶们带上镣铐,投进死海,想淹死他们,说来奇怪,这几个奴隶好像身上套了救生圈似的,就是不下沉,不一会,水流把他们送向岸边。

狄度几次命令把奴隶
们抛进死海里,结果还是漂了回来。

狄度不了解死海的秘密,还以为什么神灵在保佑,终于把他们赦免了。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答略)由此引出新课“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教学过程】:
〔师导〕:出示“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示意图,了解水体类型组成及淡水资源的重要性。

〔师导〕通过展示“水循环意图”,总结地球上海洋的意义。

〔板书〕:
地球的水库
地球上的海洋:大气主要的热源和水源
蓝色的宝库
〔承转〕:表明海水性质的两个重要参数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海洋中发生的许多现象,例如海水的运动、海洋生物的分布等,都与温度和盐度的分布、变化密切相关。

〔分析资料〕:出示“太平洋西经170度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浓度而变化的曲线”( P69图3.24)
1、写出三个观测站表层海海水的温度值;A测站、B测站、C测站。

2、图中三个观测站,请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序:。

3、表层海水的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

4、海深1000米以下的水温如何变化?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总结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及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板书〕:
水平分布:由低纬向两级递减
空间分布: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
变化小。

分布规律:
时间分布:同纬度海区,夏季高,冬季低。

〔课堂练习〕:
练习1、练习卷42题。

练习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连线:
低纬
纬度
高纬温度高
夏季
季节冬季
暖流温度低
洋流寒流
〔师导〕:现在这里有一杯海水,你如何知道这杯海水的盐度呢?
〔生答及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可设计出测定海水盐度的方法。

在此略)
〔师导〕:出示下列材料:“一百多年来,人们对海水的盐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自从1873年—1876年英国调查船‘挑战者’号进行了环球海洋调查之后,各国调查船日益增多。

然而由于各国对海水盐度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不同,其结果就难以比较。

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统一规定测定盐度的方法:将一定量的海水加盐酸使其蒸发,加氯水并在摄氏480度恒温下烘干,直到剩余的固体物质的重量不变为止,用剩余的固体物质的总量代表海水的总含盐量。

在加热过程中,其中一些化学成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例如存在于海水中的碳酸盐最终变成氧化物,溴和碘则被氯所代换,在摄氏480度高温下,有机物也被完全分解氧化。

所以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固体盐类的总量,并不等于海水的总含盐量,而是一个与它相近的结果。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国际统一的海水盐度的定义如下:在1000克海水中,将所有的碳酸盐转变为氧化物,将所有溴和碘以氯代替,并且一切有机物均已完全氧化后所含全部固体物质的重量。

”使同学们了解海水盐度的正确概念。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杯海水的盐度,那么我们如何改变这杯海水的盐度呢?现在我们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同学设计使海水盐度增加的实验;另一组同学设计使海水盐度降低的实验。

〔生答及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同学大胆设想,并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你所设计的实验操作哪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做到学以致用。

具体实验过程在此略。


〔教师结合同学们的设计板书对比小结〕:
影响盐度的因素及生产应用
使海水盐度增加的因素使海水盐度降低的因素蒸发—晒盐(了解盐场的分布规律)降水
结冰--海水淡化(课后设计海水淡化步骤)融冰
高盐洋流流入低盐洋流流入
与高盐海水混合低盐海水混合
含盐沉积物的溶解陆地淡水流入
〔课堂练习〕:“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连线:
蒸发
气候
降水盐度高

河流少
暖流盐度低
洋流寒流
〔承转〕:我们已经分析了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知道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是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假设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请你结合全球大气环流和降水带的分布规律,描绘出全球海洋表面盐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学生活动〕:(略)
〔师导〕:分小组展示代表性示意图,并简要分析,肯定成绩。

〔承转〕:请同学们将代表性示意图与教材:P70图3.25“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相比较,总结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并就差异处进行分析。

规律分析如下: 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应从掌握课本的曲线图入手,并将影响盐度和温度的诸因素对照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规律,要将理解掌握的难点重点内容溶于一幅图中,提高学习效率。

课本中盐度分布曲线图,它是一幅典型的马鞍形曲线,两个鞍峰正好在南北纬30度附近,说明此处是全球盐度高值区。

而鞍部处于赤道附近,说明是全球盐度的低值区,但又不是最低值,只是相对于南北副热带地区而言比较低。

上述曲线变化说明世界大洋盐度分布规律是从南北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高纬递减。

从曲线的南北半球中高纬度看有比较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南北半球的盐度曲线并不是以赤道呈对称分布.
差异分析如下:
例1.从世界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南纬60度比北纬60度的地方平均盐度高0.2%左右,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北纬60度的地方陆地面积大,河流淡水注入海洋的多, 南纬60 度附近海域广阔,西风强大,蒸发量大)
评析:要根据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以及南北纬60度的地方气温高低、降水多少、洋流性质、海陆分布等原理来分析.
第一个原理: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气候因素,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的海区,盐度稍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海区,盐度稍高。

其中海水蒸发量的大小又与海面气温、海域面积以及海面空气流动状况关系密切。

气温高蒸发快,表面积大蒸发快,表面空气流动快蒸发也容易。

其次是地表径流入海多少因素,河流淡水入海多的海区盐度偏低。

再则,和洋流的性质有关。

第二个原理:如果只从太阳辐射因素来考虑的话,南北纬60度地方的全年平均气温相差不大。

第三个原理:南北纬60度的地方同处在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此相遇,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东风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造成了极锋降水。

南纬60度的海域比北纬60度宽广,上升气流水汽量多,因此造成的降水比北纬60度的地方多。

第四个原理:北纬60度的地方大部分是陆地,而南纬60度地方几乎全为海洋,而且西风强盛。

例2.低纬度盐度最低处位置偏向北半球的原因。

(参考答案:北半球陆地面积广阔,多淡水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也可由同学们自行比较后找出差异并尝试分析原因。


〔生答〕:(略)
〔师导〕:世界各大洋的平均盐度为 3.5%,但在不同的海区,影响海水盐度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海区、不同季节海水盐度的高低是不一样的。

出示全球各大洋海水盐度的分布示意图,请同学们找出世界盐度最高及最低的区域并分析其原因。

〔生答及学生活动〕:(略)
〔师导〕:
思考1、请同学们思考海水盐度差的影响及开发利用。

(提示:可从海水运动、海洋生物的分布、盐度差的利用等方面思考。


思考2、了解海水的盐度还有什么用途?
〔出示材料、抛砖引玉〕
《中国海洋报》国际版 2003年2月21日
观测海水盐度可预测厄尔尼诺现象:美国计划发发射观测全球海水盐度卫星
新华社伦敦消息: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观测太平洋海水盐度变化,可以提前一年预测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每隔3年~7年发生一次,在它发生的年份,赤道太平洋东部表面海水变暖,澳大利亚和南亚气候干旱,季风减弱,南美沿岸则雨水激增。

科学家目前尚不清楚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时间间隔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这就加大了厄尔尼诺现象的预测难度。

据近日英国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太平洋表面海水热容量和密度变化是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根源。

此前研究曾根据卫星测得的水温数据估计海水密度,但忽视了另一个影响密度的因素,即海水盐度。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1980年~1995年间太平洋海水的数据,研究海水盐度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

他们发现,如果太平洋西部表面海水盐度较低,6个月之后则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而赤道两边的表面海水盐度较高,则12个月之后该海域的海水会变暖。

科学家说,这些结果表明,赤道两边较冷、盐度较高的海水下沉,然后西部温暖、盐度低的海水向东扩散,引起厄尔尼诺现象。

美国宇航局计划于2006年~2007年间发射观测全球海水盐度的卫星,这将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厄尔尼诺现象。

〔生答〕:(略)
〔课堂练习〕
1、大气的主要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海洋辐射
D、大气辐射
2、有关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相同
B、冬季表层海水温度较深层海水温度低
C、纬度相同的海区水温相同
D、同一海区夏季水温比冬季高
3、下列关于海水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
C、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在赤道附近
D、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海区盐度高
4、不是形成波罗的海盐度最低的原因有: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波罗的海处在赤道附近
C、波罗的海海域封闭
D、有多条河流的淡水注入
【课堂小结】: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地球上广阔的海洋将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资源、能源和生存空间,但不幸的是各个海区正在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共同共保护我们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