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大自然中的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小苗和大树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1.3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1.4 教学步骤(1) 展示不同阶段的植物生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理解和想法。
(3) 总结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小苗的成长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小苗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小苗从种子到成熟植物的成长过程。
2.3 教学方法观察图片,讨论小苗的成长过程。
2.4 教学步骤(1) 展示小苗成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苗成长的观察和理解。
第三章:大树的壮丽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大树的特点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大树的特点和价值。
3.3 教学方法观察图片,讨论大树的特点和价值。
3.4 教学步骤(1) 展示大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树的欣赏和理解。
(3) 总结大树的特点和价值。
第四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4.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4.2 教学内容编写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4.3 教学方法编写对话,讨论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关系。
4.4 教学步骤(1) 展示小苗和大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它们之间的对话。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苗与大树关系的理解和想法。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理解。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5.3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5.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理解和想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篇1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
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
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
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学习目标】1、能借助字典认识三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学习重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感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
齐读课题。
提问:如果真的让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那么你认为他们会说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地说(不会时,老师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如:大树教育小树苗要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地与风霜雨雪作斗争等)(设计图图:培养口头表达力和想象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中的小树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了解小苗和大树的成长过程,认识到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主题。
2.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认识到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并学会面对。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对故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故事课件或图书。
2. 学生用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 教学卡片(小苗、大树、阳光、雨露等)。
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布置,以自然为主题,可放置一些植物、图片等。
2. 学生座位排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出示小苗和大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b. 学生分享对小苗和大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认识。
2. 自主阅读:a. 学生自主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阅读中的疑问。
3. 集体讨论: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讨论小苗和大树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讨论如何面对成长中的困难。
4. 深入分析: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如小苗代表自己,大树代表父母或老师等。
b.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并学会面对。
5. 总结提升:a. 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强调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学生绘制一幅以“我与大树共成长”为主题的手抄报。
2. 家长参与评价:请家长观察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填写评价表。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小苗和大树的对话2. 课程年级:一年级3.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展示一颗小苗和一棵大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关系吗?”(2)学生阅读课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对话中的语气和表情。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小苗,你会和大树说什么?2.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谁能告诉我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关系?”(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苗和大树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对话?”(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4)学生分组进行对话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对话创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复述课文,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小苗和大树的对话》2. 图片:小苗和大树的图片3. 角色扮演道具:小苗和大树的玩偶五、教学建议1.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角色扮演环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适当添加个人理解。
3. 在对话创作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指导。
4. 课后,教师可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进行类似的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扩展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颗植物,如花朵、草丛等,模仿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创作一段植物之间的对话。
2. 展示环节:每组选代表进行对话表演,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对话小组。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了解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内容理解。
2. 分析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3. 讨论如何关爱生态环境,保护植物。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小苗与大树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如何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行动。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文本。
2.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讨论卡片或海报纸。
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谈谈他们对植物的了解。
2. 阅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
第二课时:1. 深入学习课文,分析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2. 小组讨论:如何关爱生态环境,保护植物。
第三课时: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第四课时:1. 学生分享家庭作业成果,互相交流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
第五课时:1. 组织一次校园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植物的过程。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小苗与大树的具体生长情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关爱生态环境的方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让学生理解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
3.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关爱生态环境,提出具体的保护植物的方法。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了解大树和小苗之间的对话内容,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故事文本。
2.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中大树和小苗的对话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3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正确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4.2 阅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对话内容。
4.3 理解故事: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4 应用练习: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运用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问题思考和回答的情况。
5.2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的词汇运用和句子结构的准确性。
5.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中的表达能力和对故事主题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材料:《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故事文本。
图片或实物展示自然环境。
6.2 教具:投影仪或白板。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第七章:教学预习7.1 学生预习内容:让学生预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故事文本,提前了解故事情节。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5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本文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篇一《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上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鼓励学生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如“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等等,这些内容简约,重点突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
这篇课文,我采用大讨论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围绕主题,结合课文来讨论:“闲书闲吗?”这个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不错,学生都能结合小苗与季先生的对话,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
不够的地方是对古文积累这一块,对谈话内容未作出恰当的引导,从学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对这个超难任务的无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篇二下面是第一我整理的小学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
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
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了解大树的成长过程和小苗的努力。
2. 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 帮助幼儿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 讨论大树的成长过程和小苗的努力。
3. 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长。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故事和实践活动,了解大树的成长过程和小苗的努力。
难点:帮助幼儿在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故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讨论法:引导幼儿讨论大树的成长过程和小苗的努力。
3. 观察法:组织幼儿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长。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 图片:大树、小苗、阳光、水分、肥料等。
3. 观察工具:放大镜、笔记本等。
4. 实践活动材料:种子、花盆、土壤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故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引导幼儿关注小苗和大树的生长过程。
2. 新课:讲解大树的成长过程和小苗的努力,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幼儿理解。
3. 讨论:组织幼儿讨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植物生长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长,记录观察结果。
5. 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总结大树的成长过程和小苗的努力。
七、教学反思:八、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2. 家长协助幼儿,了解所观察植物的生长需求,如阳光、水分、肥料等。
九、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
2. 实践活动:评价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幼儿回家后的观察记录和家长的协助程度。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植物种植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5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5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能概括说出季老先生和“苗苗”提出读书问题的见解。
3、能组织语言用一段话语说出自己对读书的感受学习重点: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出小苗和大树对读书的见解。
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识字读通课文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生: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很吸引人,怎么吸引你们了。
生:小苗和大树其实都是指人。
生:小苗是指文中的小姑娘,名字叫苗苗,大树是指季羡林。
师(出示课文插图)季羡林爷爷是怎样的一棵大树呢?生:(读课件上的文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
师:他们在1999年8月21日北京大学季羡林家有一番特别有意义的对话。
我们同桌之间一人读季羡林的话一人读小苗的画,相互检查有没有把每个字音读通顺。
(同学之间相互读课文)师:检查这些字的认读(出示课件)水浒传、绿林好汉、嗯、三侠五义、彭公案二、自主学习,交流概括见解(一)静心自主学习师:全文就围绕读书的话题展开真诚的对话。
在对话中对读书都有自己的见解。
分别是怎样的见解呢?需要静下心来才能捕捉到。
.学生静静读书10分钟,老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二)引导交流概括1、-突破难点----关于读闲书师:我们交流交流。
生:季老先生的看法是应该多读一点闲书。
自己小时候看的三本闲书是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的。
师:我们继续补充。
为什么主张看闲书呢?生:因为看闲书对于作文能力提高特别有帮助。
师:季羡林爷爷的见解容易明白,那苗苗的见解呢?生:喜欢读闲书,也认为多读课外书能帮助提高作文能力。
2、其他观点生:苗苗说自己偏科,只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等。
季老先生的看法是喜欢语文是一件好事,但是仅仅喜欢语文是不够的。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认识到大树与小苗之间的对话所传达的寓意。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大树与小苗的对话,感悟其中的道理。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3.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学材料准备故事课件、讨论卡片等教学材料。
4.2 教学环境创设一个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准备相应的教学场地。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大自然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导入新课。
5.2 讲述故事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5.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大树与小苗的对话所传达的寓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5.4 分享感悟每组选代表分享自己的感悟,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5.5 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5.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6.2 学生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7.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以及他们的学习需求。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了解大树与小苗之间的互动和成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内容解析。
2. 大树与小苗的成长过程分析。
3.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大树与小苗的成长过程。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大树与小苗之间的互动关系。
2. 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大树与小苗的成长过程。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如种植植物,体会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文本材料。
2. 准备相关大树和小苗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种植植物的工具和种子。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大树和小苗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生命。
2. 课文阅读: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 内容解析: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大树与小苗的成长过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种植植物,体验生命的成长过程。
八、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强调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
九、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其成长过程。
十、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3. 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篇」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对话,感受大树对小苗的关爱与指导。
2.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对话,体会大树对小苗的关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对话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小苗和大树的道具3.课堂讨论话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小苗和大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故事背景。
(二)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小苗和大树之间的情感。
3.教师提问:小苗和大树分别代表了什么?它们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什么?(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假如你是小苗,你会怎么回应大树的建议?假如你是大树,你会给小苗提出哪些成长建议?3.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让其他学生感受故事情节。
(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讨论话题:你们认为保护环境重要吗?为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的故事,编写一篇关于小苗和大树的日记。
2.画一幅小苗和大树对话的画,展示给大家。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小苗和大树之间的对话,体会大树对小苗的关爱。
教师:同学们,假如你们就是小苗,当大树告诉你们“要挺直腰杆,勇敢面对风雨”,你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A:我会想,大树说得对,我要像大树一样坚强。
教师:很好,那如果大树说“不要焦急,慢慢吸收养分,你会长得更快”,你们又会有什么感受?学生B:我会觉得大树很懂我,它让我不要急功近利,要踏踏实实地成长。
通过这样的对话,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小苗的角色,体会到大树的建议不仅是关爱,也是成长的智慧。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优秀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6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6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觉自身的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最新6篇),假如能帮助到您,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内容】《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人教版新教材五班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第2课(需一个课时)。
【教材分析】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同学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同学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知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同学。
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公正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打开了渐渐深入的交流。
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育中西贯穿、古今贯穿、文理贯穿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这些不但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
【学情分析】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多而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艰深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放手让同学自学,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1、认得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紧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理念】阅读是同学个体化行为,所以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略读课中老师更应放手一些,要借助阅读提示,围绕课文重难点,提出一两个思考问题,让同学在自由读中积极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理解课文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获得自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同学谈谈自身最爱好的作家。
2、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知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
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相互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4、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多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目标:1.2.3. 认识本课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与学习的启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齐读课题。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与学习的启示。
齐读教学目标。
师:目标都清楚了,有信心完成吗?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目标清楚了,请同学们接读课文。
要求:读的同学读准字音,声音洪亮听的同学如发现问题,请及时举手纠正。
1.2. 生接读课文,师板书易错字,指名后进生读。
检测:指名读易错字。
第二次“先学后教” 三、师:课文字音大家都读准了,现在我们来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指导一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指谁和谁的对话?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2.季羡林老先生对读书有什么建议?、生自学。
、交流1. 苗苗与季羡林老先生的对话。
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道路上刚刚起1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先生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2. 季老先生对读书的建议:多看闲书。
要三贯通。
多背古诗文。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这篇课文在写法上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生思考。
、交流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
师小结一般的访谈录都要在前面标明时间、地点、采访对象。
五.当堂训练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多看闲书做到三贯通多背古诗文教学反思:第三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品质。
(3)培养学生尊敬长辈、乐于助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品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小苗与大树对话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环保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植物。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口头练习。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4. 角色扮演(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课文内容。
(2)表演结束后,让学生分享感受和体会。
5. 拓展延伸(1)展示相关环保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2)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6. 总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小苗”、“大树”等词语,了解小苗和大树的成长过程。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小苗和大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小苗是如何长大的吗?大树又是如何成长的呢?”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指正错别字。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讲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小苗和大树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苗和大树的成长过程中的积极品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小苗和大树的成长过程中体现了哪些积极品质?”2. 朗读与背诵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
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纸张和彩笔制作小苗和大树的成长过程的手工作品。
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生命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小苗和大树的成长过程,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珍惜生命和保护环境。
2. 拓展作业: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成长过程,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小苗与大树之间的对话。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小苗与大树的生长过程及其对话的含义。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含义,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文章中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小苗和大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生长过程。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到的关于小苗和大树的知识。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析讨论:(1)分组讨论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对话所传达的道理。
4. 朗读练习:(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
5. 应用拓展:(1)学生运用生字词编写小苗与大树对话的续编故事。
(2)选取学生作品进行分享和评价。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讲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含义。
2. 家长协助孩子用生字词编写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第二天向老师汇报。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针对学生的反馈,下次课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案4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案4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布置学生列出自身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质疑问难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明确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身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利用,培养能力。
1.把自身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向大家介绍自身喜欢的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和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
2.板书课题并齐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和大树分别是指谁?
3.交流搜集的有关季羡林老先生的资料。
4.自读课文前阅读提示,明确问题: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5.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是一篇访谈录)
二、合作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PPT出示:生字词(水浒传、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起码、滚瓜烂熟、能文能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古文观止、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闲书)
3.指名说说苗苗采访了哪些问题。
4.再读课文,只读季老的话,看看季老对这些问题的见解。
5.边梳理边抓重点句子读。
生说师板书:多看闲书、能文能理、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
三、品读体验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
交流预设: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季老以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以及询问苗苗如何写好文章来阐明自己主张读闲书。
)
②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③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2)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
“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
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
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
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
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
②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3)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
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
②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阅读
苗苗与季羡林先生的对话给了我们一些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要多看课外书,要努力成为“三贯通”人才,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只有这样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主题丛书《一缕书香》之《谈读书》:
自由读老舍的《谈读书》:说说本文谈了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是否有借鉴意义?
五、巩固延伸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多看
偏科三贯通
学习外语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