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10课《火山和地震》表格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展示数据资料】减少伤亡
时间非常宝贵,不要小看任何一秒。根据统计,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伤亡率就会减少。小朋友可以想想,这3秒钟,列车员可能就把高铁停下来了,车停下来。
(二)地震逃生措施
1. 地震预警为我们获取了更多的逃生时间,当我们有着十秒,60秒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来保护自己呢?
2. 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了解下。
(3)图三:栅栏断开,岩层断裂且滑动错位
Q:某个部分错位了,怎么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滑动
(4)图四:地表断裂且抬升,一侧整体抬升,不规整断裂
Q:你觉得大地怎么运动会产生这个现象?(提示一侧升高)
8.科学家们面对这些现象也做出了很多猜测,并尝试通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来做出更进一步的解释。我们也一起来尝试体验下这些模拟实验。
(一)探究地震的成因
1. 【过渡】是的,地震从古至今都对人们都造成了重大的打击!有的地方似乎总容易发生,有的地方似乎一直都很平静,但也可能不经意间也会产生地震......为了应对地震带来的这些危害,人们太想弄清楚地震是怎么一回事了,是怎么产生的。后来的人们还真的通过地震后的一些蛛丝马迹上有了一些发现。你们想看看吗?
7.【互动】
如果只有3秒,1,2,3 就这么长,我们就找到桌肚下面躲起来,保护自己;如果我们有60秒的时间,我们可以适度疏散,立刻转移到操场空旷的地方。
四、课后拓展思考
1. 现在我们知道地震是怎么形成以及相关避震知识,杨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进一步去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
(1)南京会不会发生大地震?
(2)比较火山和地震的不同和相同。
【视频】地震时的场景
2.这里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晃动,坠落,海啸,倒塌)
(学生可以根据描述的具体现象指出是地震。如:大地强烈震动,开裂;人站立不稳,身体晃动,物品都跳跃或摇晃起来,直至失去平衡,坠落或倾倒;墙体摇动,高空坠物,天花板掉下,海啸,房屋倒塌)
3.是的!物体摇晃,高空坠落,公路、建筑物被破坏,引发海啸和火灾。这里地震了!
教学
重点
了解地震的重要特征、破坏能力和成因,知道逃生方法。
教 学
难 点
模拟地震,了解地震成因。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即学生分组材料一组
分组材料:多层百洁布(三层)、木片(三合板)、厚泡沫板,珍珠棉












一、交流地震时的现象及危害
(一)视频导入,交流地震时的现象及危害。
1. 这里有一段视频,是用固定的监控摄像头记录下来的,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这里发生了什么?
15.小朋友对地震都有了一些认识,我们再通过视频来了解下地震的产生。
【视频】地震成因
16.【小结】地球内部物质不断运动而产生的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使岩层弯曲、变形,变形厉害了就会产生急剧的破裂、错动,使大地强烈震动,形成地震。
三、人们应对地震的措施
(一)地震预警
1.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了,是不是我们可以掌控地震,能像天气预报那样提前预报地震?
4.依次介绍震级和烈度
(1)【图片】震级等级表
震级我们经常听到,表示的地震的能量大小。
(2)【图片】烈度等级表
烈度反映地震对地面、建筑物破坏程度。我们可以查阅中国地震烈度表,看到11度对应的破坏状况的描述,这和我们刚刚看到视频里11度的情形是否一致?烈度既跟震级有关,还跟震源深度有关,震源距地表越近,破坏性就越大。
6.【追问】你觉得这样的运动是怎样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还会伴随着强烈的震动,而不是平缓的。(聚焦到每个图片的猜测)
7.【交流且板书】图片,用箭头表示表示受力的方向,如向中间表示挤压
(1)图一:岩层形成褶皱
Q:地下岩层什么样的运动会产生这个现象?(S:挤压)
(2)图二:地表断裂,有裂缝
Q:地下如何运动会产生这个现象?(S:挤压后断裂——不一定有裂缝,不是远离,有可能是堆起来的 S:拉伸后的断裂——裂缝更大)
【板书标题】地震
4.地震发生时,会造成像刚刚视频里看到的情形,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沉重打击!
(二)简要提出震级和烈度——科学的描述方式
1. 关于这场地震,科学家们也进行了评估,我们一起来看看此次地震的信息。
2. 【展示】地震信息
这是发生在2011年日本的一场地震。
3.这次的灾情简介,你们都看懂了吗?有不明白的吗?
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与内部
第10课《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火山和地震
课时
2.2
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和阅读,学会描述地震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2.乐于通过实验模拟地震地表的变化,意识到导致地震的力量来自地壳的运动。
3.通过相关避震资料(逃生指导视频、逃生口诀和地震预警),初步了解科学避震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于生活中。
9.【实验操作】
(1)挤压多层海绵,观察“岩层”褶皱的产生。
(2)掰断木片,体验“岩层”断裂的感觉,观察“地表物体”的变化。
(3)用不同方向的力挤压泡沫板,观察“岩层”断裂移位的现象。
(4)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珍珠棉,观察“地球板块”的错动、抬升。
【材料】百洁布,木板,泡沫板(一块),珍珠棉(2块)
【要求】1. 利用材料模拟岩层变化;2.说一说发生的变化和感受。
5.我们可以看到这场地震的震级和烈度都很高,所以这场地震的破坏力是很大的!这是一场大地震!
二、分析交流地震的成因
1. 我们中国也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你知道我们国家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地震?
(学生: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九寨沟地震,今年5月发生在云南的地震)
2.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地震。大地震造成的危害可真不小!担不担心?担心什么?
【视频】逃生方法介绍
4.【互动:学生手势表示】
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小朋友的做法正确吗?哪些是正确的地震自救的办法,错误的办法是什么?
5.【展示】逃生口诀
这里还有个逃生口诀,小组开火车读,记牢逃生自救的方法,在今后面对地震时能更加沉着冷静,找到活命三角区。
6.如果是在这个教室里,我们突然接受到预警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办?
10.【汇报交流】(边汇报边现场演示变化的现象)
你们觉得这四种模型分别解释了图片中的哪一种地形的变化?
感受到什么?看到了什么?(聚焦在真实情况下岩层和地表物体的变化)
11.有什么困惑?
12.【提问】这三种情况是不是都感受到震动了?——挤压百洁布,为什么没有产生剧烈的震动的感觉?——岩层软硬不同(软的更容易弯曲,硬的更易断裂)——所以你认为形成褶皱的岩石是怎样的?软的?硬的?
13.现在有谁可以再说说,你认为地震的时候地下发生了什么?
14.我们发现岩层也是像他们这样,地壳岩石层在力的作用下会形成褶皱;褶皱进一步弯曲就会折断,形成断裂;断裂两边进一步位置错动,形成断层。褶皱的形成是非常缓慢的,而褶皱断裂、错动却往往发生于瞬间。而力量瞬间释放完成,带来的影响就会从这个位置传递到其他地方。
2. 【图片】地震时地质变化的现象
你瞧,这是地震后地表岩石层的情形。它们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岩层褶皱,地表裂开,地面断裂滑动错位,地面断裂抬升)
3.恩,这些坚硬的岩石层竟然形成褶皱,甚至断裂了.....这地下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会把岩层变成这个样子?4.源自道是有妖魔鬼怪或者是动物在地下动?
5.那你推测地下发生了什么?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地表岩石层发生这样的变化?(岩层运动:岩层被挤压、断开、受力滑动)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会发生大地震,大地震的发生也是有条件的,南京具备发生大地震的条件吗?火山和地震都是地质灾害,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或不同呢?)
2.希望小朋友课后去研究,杨老师也等待你们的探究结果。




教学反思
2. 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地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地震发生的规律,地震预报依旧还在探索中。但我们发现地震预警很有效果。科学家们研究了一条预警机制。
3. 【视频】预警片段
我们的生活中就会用到这样的一种方式。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等各种途径,发布预警信号。
2.可能你会觉得视频里的10秒钟太短,有什么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