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喉科如何治疗鼻腔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耳鼻喉科如何治疗鼻腔出血鼻腔出血,又称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在中医耳鼻喉科中,
对于鼻腔出血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鼻腔出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外感风热燥邪,侵犯肺卫,导致肺经热盛,灼伤鼻络,从而引起出血。
其次,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逆犯肺,也可能导致鼻出血。
再者,饮
食不节,过食辛辣炙煿之品,损伤脾胃,导致脾胃积热,胃火上炎,
迫血妄行。
此外,久病体虚,气不摄血,血溢脉外,也可出现鼻出血。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候,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肺经热盛型的鼻出血,患者往往表现为鼻中出血,点滴而出,
色鲜红,鼻腔干燥、灼热,伴有咳嗽、咳痰、口干、咽痛等症状。
治
疗时以疏风清热、凉血止血为原则。
常用的方剂有桑菊饮加减,其中
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清热;桔梗、杏仁、芦根宣肺止咳;连翘、甘
草清热解毒;再加入丹皮、赤芍、白茅根等凉血止血之品。
对于胃火炽盛型的鼻出血,患者鼻血量大,色深红,口渴引饮,口臭,胃脘灼痛,大便干结。
治疗应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为主。
玉女
煎是常用方剂,方中石膏、知母清胃泻火;麦冬、生地滋阴清热;牛
膝引血下行;同时可加入大黄、栀子、黄芩等增强清热泻火之力,再
配凉血止血的侧柏叶、茜草等。
对于肝火上炎型的鼻出血,患者常表现为鼻出血突然发作,量多色红,伴有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烦躁易怒等症状。
治疗宜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常用的方剂为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中龙胆草、黄芩、
栀子清肝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柴胡疏肝解郁;再加入丹皮、赤芍、槐花等凉血止血之药。
对于气血亏虚型的鼻出血,患者鼻血渗渗而出,色淡红,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
治疗需益气摄血,常用的方剂是归
脾汤加减。
方中黄芪、白术、人参、炙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
补血养心;酸枣仁、茯神、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同时加入
阿胶、仙鹤草、棕榈炭等止血之品。
除了内服中药方剂,中医耳鼻喉科还有一些外治法用于治疗鼻出血。
比如,冷敷法,用冷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鼻部,通过收缩血
管来止血。
还有鼻腔填塞法,用消毒的纱布、棉花等填塞鼻腔,压迫
出血部位止血。
但这种方法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以免造成损伤。
在针灸治疗方面,常用的穴位有上星、迎香、合谷、少商等。
通过
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达到止血的目的。
此外,中医还强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调理。
要保持鼻腔湿润,避
免用手挖鼻,戒除烟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注意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
总之,中医耳鼻喉科治疗鼻腔出血,是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辨证
论治,采用内服中药、外治法、针灸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并注重患者
的日常调理,以达到止血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鼻
出血量大、频繁发作或经过常规治疗无效,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以排除其他严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