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计划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自治区和市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推进我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化发展,提升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市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委《关于组织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南发改环资〔2012〕59号)的要求,结合我园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园区现状和发展基础
(一)园区概况
1、历史沿革
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是由原市大沙田经济开发区和邕宁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于2007年3月整合成立的省级开发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建设的园区,是“南北钦防”经济开放带及市“南部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荣获“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区”、“全国乡镇科技园区”、“广西乡镇企业示园”等荣誉称号。

2、区位优势
园区位于广西首府市的南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市城市发展“向南拓展、重点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发展战略和打造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交流中心、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域,是市重点向南发展及五象新区的主战场,园区的市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国际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等都是自
治区重点建设的园区,也是通往市、市、市的门户,路网发达、交通便利——桂海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湘桂铁路、南防铁路穿境而过,环城高速路横贯开发区北部。

开发区距离市中心仅5公里。

向西,距机场约30公里,距中越边境(友谊关)100多公里;向南,距港约60公里,港153公里,149公里。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国际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的封关运行,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将逐步成为企业拓展东盟市场的一个中转站,对开发区发展物流等相关产业将起到强有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大桥、五象大道、银海大道已经竣工通车,玉洞大道、平乐大道等重大道路基础设施即将完工或相继开工建设,这些道路的建成进一步拉进了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与市中心城区的距离,使开发区已有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3、管辖围
园区管辖面积约55.264平方公里,主要包括:1.国家发改委核准的A、B、C地块面积共2.654平方公里;2.原市大沙田经济开发区和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成区约10平方公里;3.城区委托管理的市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29.11平方公里;4.城区委托管理的太安龙象工业集中区13.5平方公里。

4、规划定位
园区的规划定位:依托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出口加工区,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建设成为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重点发展制药、有色金属深加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进那马组团建设,建设现代宜居城市新组团。

加快建设太安龙象工业集中区。

(二)经济发展和产业基础
我园区坚持以工业为主导,以重点项目为龙头,促进相同产业或关联企业集聚,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已从初期的食品、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向技术密集型的科技、电子、化工、医药等高科技领域发展,逐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建材、制药、机械、轻工、食品、饲料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群,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有色金属加工业:主要以氧化锑及关联产品生产企业为主。

截至截止2011年底,已引进广西松日有色金属、广西华锑化工、广西日星金属化工等4家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6.63亿元,占开发区规模企业总产值的29.82%,同比增长246.74%;完成税收2152万元,占开发区税收比重的15.35%,同比增长108.78%。

制药工业:主要以中成药提取,中药深加工、西药生产企业为主。

截止2011年底,已引进广西千珍制药、广西万寿堂药业、广弘制药等18家制药企业,其中规模企业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0.22亿元,占开发区规模企业总产值的11.45%,同比下降2.76%;完成税收1175.82万元,占开发区税收比重的8.39%,同比下降66.75%。

机械制造业:主要以糖机设备生产、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主。

截止2011年底,已引进广西盛誉糖机制造有限责任
公司、广西凯源铁塔等20家机械制造企业,其中规模企业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9.2亿元,占开发区规模企业总产值的10.30%,同比增长19.02%;完成税收1232.12万元,占开发区税收比重的8.79%,同比增长120.04%。

建材工业:主要以钢材深加工、林产品加工和水泥制品生产、建材化工产品生产企业为主。

截止2011年底,已引进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市钢管厂、市嘉大混凝土等33家建材企业,其中规模企业1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9.48亿元,占开发区规模企业总产值的10.62%,同比下降27.91%;完成税收4371.40万元,占开发区税收比重的31.18%,同比增长34.28%。

轻工业:主要以日用品生产、包装印刷、制衣等企业为主。

截止2011年底,已引进龙昌日用品工业()、嘉道包装、华威制衣等61家轻工产业企业,其中规模企业1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53亿元,占开发区规模企业总产值的5.07%,同比增长2.72%;完成税收536.77万元,占开发区税收比重的3.83%。

饲料工业:主要以饲料生产企业为主。

截止2011年底,已引进正大畜牧、广西百洋饲料集团、鸿牌饲料科技等15家企业,其中规模企业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9.24亿元,占开发区规模企业总产值的32.75%,同比增长18.33%;完成税收1993.19万元,占开发区税收比重的14.22%,同比增长12.51%。

(三)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
近年来,开发区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主要表现在:
1、科教兴区战略深入实施。

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科技服务能力持续提高。

全面实施企业产品创新工程、科技兴企工程、中药现代化科技工程、制造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农业科技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设完善“良庆开发区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服务平台,广泛组织开展科技周、科普日、等科普活动,全民创新意识、科技素质明显提高。

2、公共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社区初级卫生保健规划通过自治区考核验收,卫生基础设施继续完善,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指标围,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要健康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3、就业和再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全面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总体上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抓好创业创建型城市工作,落实就业扶助政策,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取得良好成效。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2011年,开发区围共有各类职业介绍所4个,就业服务机构69个,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6个。

2011年,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新增就业人数4250人,实现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15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00人。

4、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社会保险基本实现政策全覆盖,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将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和大学生逐步纳入社会保障围。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有效改善。

5、人民生活切实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家庭财产普遍增多。

“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08%,2010年达到15583元,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

6、水利、能源、交通、旅游、城建、社会事业等领域系列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平乐大道、玉洞大道、银海大道拓宽工程、堤路园工程、五象新区核心区1、3、6号路以及广西体育中心、广西区政协会馆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其中,大桥、广西体育中心主体工程、国际物流园一期工程、银海大道拓宽工程一期主干道已竣工使用。

电力、电信、供气、供排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南北贯通的交通枢纽主框架初步形成。

(四)园区与周边区域的关联
我园区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南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毗邻,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等方面与周边各园区存在很大的关联性。

在产业发展上,我园充分依托保税物流中心这一窗口,大力发展出口加工、钢材物流、制药等外向型产业,涌现了龙昌日用品工业()、华威制衣、钢材交易市场、广西万寿堂药业等一批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

同时加强了周边区域产业的关联,着力构建循环产业链,引进了市鼎宏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大型综合性车厢加工制造项目、凯源铁塔钢结构加工项目等一批与周边区域相关联的项目,为提升我园区产业链关联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平乐大道、银海大道、五象大道延等主要干道把我园区与周边园区连接起来,共同构成了方便的交通网络,正在筹划中的园区服务平台建设则为今后与其他园区之间信息的共享提供了途径。

(五)资源和环境现状
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
2007年,开发区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974吨标准煤,2008年为0.846吨,2009年为0.696吨,2010年为0.5846吨,4年间,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13.14%、17.73%、16%,每年均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工业节能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市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2、污染物排放
“十一五”期间,我开发区累计完成化学需氧量(COD)减排项目5个,减排量993.2吨;完成二氧化硫(SO2)减排项目8个,减排量795.1 吨,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化学需氧量(COD)250吨、二氧化硫(SO2)300吨的减排任务。

3、污染源数量和分布
园区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区域市政基础工程(征地或借地、地面开挖布线)和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拆迁、打桩、施工、设备安装)等。

(1)水污染源
①施工机械及露天机械产生的污油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的污水。

②露天堆放的建筑材料、废弃物被雨水冲刷或淋溶产生的污染。

③雨水对地面冲刷形成的径流。

④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洒落产生的污染。

⑤临时生活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

(2)大气污染源
①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引起的扬尘及燃油尾气污染物;
②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和扬尘;
③建筑施工场地裸露地表的由风吹起的扬尘;
④临时生活设施产生的废气。

(3)噪声振动污染源
①车辆行驶时产生的交通噪声及施工机械产生的机械噪声和振动。

②加夯加固地基产生的噪声和振动。

(4)固体废弃物
①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②拆迁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土建过程中产生的渣土。

根据良庆经济开发区核定区总体规划方案,良庆经济开放区核定区A区功能主要为居住、商业等;B区以商贸物流、机械制造、食品等污染均较轻的产业为主,同时布局少量精细化工、冶炼及金属加工等三类企业;C区现有已建、在建及筹建的产业主要以物流、日用品生产、木材加工、机电产品加工等污染均较轻的二类工业为主。

综上所述,A区无工业废气产生,B区产生的工业废气主要为冶炼、食品、精细化工等企业燃油、燃煤锅炉产生的烟尘及二氧化硫;C 区主要的工业废气为木材加工企业加工工序过程中产生的木屑、粉尘等。

4、环保投入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了广西华劲集团股份纸业分公司除尘脱硫、烟气在线监测等废气治理工程项目、良庆冠桂糖业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广西百大丝绸集团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技改供
热系统项目、广西万寿堂药业日处理200吨的废水处理设施项目、广西万利来工贸有限责公司和市浙联茧丝绸日处理1000吨的污水处理项目等污染治理项目,极大的改善了开发区的环境水平。

二、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循环化改造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总量还比较小,产业集聚度还比较低。

2010年,开发区GDP为36.62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2.0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92.7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9%,财政收入为1.2344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0.41%。

在产业发展方面,目前产业种类还比较繁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极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由此可见,开发区的经济基础依然薄弱,产业布局不够合理,要实现跨越发展任务极其艰巨。

2、新增项目不多,发展后劲不足。

开发区新投产、在建和储备的项目不多,特别是缺乏工业大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开工,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3、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偏高,扶持企业力度不够,竞争力减退。

开发区工业用地起拍价约为25.6万元/亩,加上相关税费后接近30万元/亩,价格偏高;同时,由于城区财政目前还是“吃饭财政”,难以对入区企业给予有力扶持。

因此,与周边开发区相比,良庆经开区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压力加大,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4、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压力加大,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
出。

战略性资源日显不足。

我园区能源、矿产资源对外依赖度高,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水、土地、矿产、能源、人力等战略性资源不足与经济加快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业发展受土地、人才和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的制约明显趋紧。

同时,由于城区经济增长中存在开发利用量大、资源利用率不高、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观方面的因素,导致经济发展和资源能源供给的矛盾加剧。

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

当前良庆区新型工业化还处于概念性布局阶段,在“十二五”及其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城区工业发展仍主要依靠饲料、建材等传统资源型工业推动,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节能减排任务不断加重,环境保护压力依然巨大,生态形势十分严峻。

5、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我园区污水处理厂尚未建立,管网建设不配套,辖区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尚未能进入污水厂进行处理。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缓慢,无法引进有实力、有市场的大中型企业进驻,发挥产业积聚效应、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块状经济的基础条件还没有完成成熟。

(二)循环化改造的重要意义
1、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开发区已经严重受到土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存量、构建增量,有效引
导园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园区迈入创新驱动、自主增长的发展轨道,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

2、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能够突破资源约束瓶颈,提高资源产出率。

园区是能源资源消耗的集中区域,也是节约潜力较大的区域。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通过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构建企业部、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生产过程耦合和多联产,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的物耗、水耗和能耗,改变粗放的能源资源利用方式,切实提高园区的资源产出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对于提高园区资源产出率,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产业园区是生产的集中区域,也是各类污染物集中产生或排放的区域。

由于园区的一些企业对环保不够重视,投入力度低,污染物不能不按规定处理,对园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而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减量、全过程控制,实现园区废物“零排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入园后集中生产的环境负荷,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区域环境风险,减少园区与周边居民的环境纠纷,促进当地社会和谐稳定。

四、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1、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5年来各级共投入?亿元资金到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片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近年来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片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得到提升,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投资者纷至沓来,为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供电设施:有大沙田220KV变电站和玉洞110KV 变电站供电。

(2)供水设施:有日供10万m3的大沙田水厂,DN300-DN800给水管供水。

(3)通信网络设施:辖区各种通信网络基本延伸到各工业集中区和规划片区。

开发区距离市中心比较近,随着城市建成区的逐渐外扩,通信网络将更加畅通。

(4)生活配套设施:辖区学校、医院、公共活动和娱乐场所比较齐全。

(5)道路交通设施:现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辖区的交通干线有环城高速公路、南北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五象大道等道路及湘桂铁路复线,银海大道扩建工程、平乐大道即将完工,玉洞大道、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园一、二号路等道路也进入了施工中期,片区小街小巷的改造基本完成。

2、园区已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园区的已具有较好的工业经济基础。

截止2010年底,开发区已累计引进项目578个,实际投入192亿元,入园企业达326家,其中工业企业203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4家。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36.62亿元,同比增长15%;全部工业总产值100.58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9.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7亿元,同比增长33.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43亿元,同比增长41.60%;完成财政收入1.2344亿元,同比增长35.34%;实际到位资26.49亿元,同比增长25.54%;合同引进资52.45亿元,同比增长22.78%;直接利用外资(广西全口径)2553万美元,同比增长16.05%;直接利用外资(商务部全口径)2503万美元,同比增长13.77%。

园区所具有的经济基础将为下一步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提供了经济支撑。

3、循环化改造已经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是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大力实施《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初步建立节能减排考核监督和目标责任制,主要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2872吨标煤,年均下降11.78%。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削减,周边地表水、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八尺江、板幕河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完成园区29.56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创建任务。

二是宜居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通过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工程”,完成旧城风貌改造与新建城区主要大道亮化工程。

竣工广西万利来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市浙联茧丝绸的污水处理工程,新开工太安龙象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广西万寿堂药业、广西锦莹制药污水治理工程。

园区围大兴植树绿化、育林育草热潮。

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应用节能新技术,增加节能降耗的投入。

根据园区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节能工作要求,鼓励和组织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在节能减排方面增加投入,努力降低能耗。

对年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要求每年实施1项以上节能减排的技改项目,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也鼓励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其中丰林公司相继投资3000万元对现有锅炉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将原来用煤作原料改为全部用企业生产木质剩余物为燃料,年节标煤14500多吨。

平乐水泥公司和金钢水泥公司也分别对收尘系统等进行技改,增加了相应的除尘设备,达到节能和减少粉尘排放的目的。

除重点耗能企业外,其他企业也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如百大丝绸集团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热水)回收自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万利来工贸、万寿堂药业等企业对锅炉进行改造,由原来的烧煤改为烧稻壳、木皮等废弃物。

通过实施节能技术项目,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能耗逐年降低。

(二)制约因素
经过几年的建设,建材、饲料、制药、有色金属等产业逐步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一些企业技术装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较高为发展循环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循环型产业链条初步建立。

但也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一是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循环经济的科学涵及其建设机制与保障措施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是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缺乏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共
性和关键技术,三是重点产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数量有限,工业园区尚未形成循环型产业链条,制约了生产工艺的更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四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循环化改造的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针对开发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抓住产业集群性低、龙头企业少这一制约开发区发展的主要矛盾,围绕“强一壮二提三”产业发展方针,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强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发展抓项目为突破口,探索循环工业为主体,循环社会为补充的循环经济体系,在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废物利用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取得突破,走出一条符合良庆经济开发区实际的科学发展的成功路子。

紧紧抓住自治区、丝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构建良庆经济开发区园区经济发展网络,并以“重点行业、重点循环链、重点功能区域及试点企业”为重点,在试点企业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对从源头至末端的循环经济链的进行调查,变单纯的恢复治理生态环境为经营生态环境,全面推进良庆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