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槽硝酸和铝离子浓度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抛光槽硝酸和铝离子浓度测定
在抛光过程中,磷酸被不断消耗。
控制磷酸浓度最方便的方法是记录原槽液高度,经常补充磷酸,使槽液达到原来的水平。
根据经验,每添加10L 85%的磷酸应同时加入0.75L硝酸(1420kg/m3)。
硝酸浓度应保持在3.5-6.5体积%范围内,工件才能获得光亮的表面,而又不产生点腐蚀。
槽液密度须保持在1670kg/m3,因此,应随时补充蒸发的水分。
铝含量较高的旧槽液的密度可高达1750kg/m3。
一、硝酸含量
(一)、试剂制备
全部试剂都应是分析级的。
用的磷酸密度为1750kg/m3。
1、硫酸铁溶液制备
小心地向约700mL蒸馏水中加50mL浓硫酸。
冷却后,添加约250gFeSQ • 7出0,搅拌到完全溶解。
加入蒸馏水到1L,充分混匀,倒入干净,干燥且能严密密封的瓶内。
每月标定一次。
2、标准磷酸-硝酸溶液制备
由滴定管或安全吸管向500mL容量的烧瓶内加25mL 60%的硝酸,加入磷酸到500mL为止。
轻轻摇动,精心混匀,贮于阴凉处。
有效期为90d。
(二)、分析步骤
硝酸含量分析步骤如下:
(1)精确地量出5.0mL标准磷酸•硝硫溶液,倒入干燥的250mL的杯内,并加入100mL磷酸,轻轻摇动,加热到40-45C,
(2)用硫酸铁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呈稳定的黄褐色,
⑶在接近滴定终止时,溶液中会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以略带红色的褐色烟逸出。
当无烟逸出
时,滴定终止。
令A(mL)为所用的硫酸铁。
取5.0mL槽液,置于干净、干燥的250mL的杯内,按上述程序用硫酸铁滴定。
设所用硫酸铁为
B(mL)。
(三)、计算:槽液中浓度为60体积%的硝酸含量(体积%)= 5B/A
二、铝含量
取一份槽液,加入缓冲液,再添加过量的EDTA(乙二胺四醋酸二钠),使其产生AI-EDTA络合物。
未络合的过量EDTA,可用硫酸铜溶液滴定。
然后加入足量的氟化钠,使Al-EDTA络合物分解,再用标准硫酸铜溶液滴定分解的EDTA,该滴定就是测定铝的浓度.
(一)、标准溶液制备
所用的全部试剂都应是分析试剂级的。
1、0.1mol/L硫酸铜溶液制备
称取24.97gCuSO.5H2O,溶于蒸馏水,再加1-2滴浓硫酸,然后倒入1L的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1L标度处,充分混匀即得0.1mol/L硫酸铜溶液。
2. 0.1 mol/LEDTA 溶液制备
称取37.2g有2个结晶水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盐,溶于蒸馏水,然后倒入1L的容量瓶内,用蒸馏水稀释到IL,充分混匀即得O.lmol/LEDTA溶液。
3、吡啶基-偶氨酚(PAN)指示液(0.1标准量量/体积)
称取IgPAN,溶于100mL工业甲醇变性酒精中,即得a-吡啶基-偶氨苯酚指示液。
4、缓冲溶液
将500g醋酸铵溶于蒸馏水中,加20mL冰醋酸,以蒸馏水稀释到1L即得缓冲溶液。
(二) ,分析步骤
铝含量测定分析步骤如下:
(1) 用吸管吸取5.0mL槽液,置于100mL标准烧杯内,使滴管内溶液完全流尽,
(2) 用蒸馏水稀释至近100mL,充分混匀,冷却,加蒸馏水至100mL,重新混匀,
(3) 用滴管吸取上述溶液10mL,滴入600mL烧杯内,稀释到350-400mL;
(4) 加2mL缓冲液与25mL0.1mol/L的EDTA溶液。
温热后加入1.0mLPAN指示剂,
(5) 加热至沸腾,再冷却至60C,用标准0.1mol/L的硫酸铜溶液滴定。
溶液由绿色变到浅红色色时,滴定终止。
⑹加1-2g氟化钠,使Al-EDTA络合物分解,再加热至沸点,然后冷却到60C,用0.1mol/L硫酸铜溶液滴定游离的EDTA,至浅红色为终止。
设所用的0.1mol/L硫酸铜溶液为Z(mL)。
(三) 、计算:槽液中铝含量 =5.4Z(g/L)
首先抛光槽液里面含有磷酸、硫酸、硝酸,以及铝离子、铜离子和表面活性剂、
絮凝剂、去垢剂等物质;在这里主要测定槽液里面铝离子含量如方法所示,通过加过量的EDTA(乙二胺四醋酸二钠),使其产生Al-EDTA络合物。
未络合的过量EDTA,可用硫酸铜溶液滴定。
然后加入足量的氟化钠,使Al-EDTA络合物分解,再用标准
硫酸铜溶液滴定分解的EDTA。
即是一个反滴定的化学分析实验。
疑问:槽液中铝离子含量的计算公式Al=5.4Z 是怎么来的?(我的个人分析) 按照物质的量守恒,计算公式应是Al=3.6Z,然实验证明我的理解是错误的,虽然对公式
Al=5.4Z有疑问,但公式应该有它的准确性。
通过一些资料的显示:一、螯合反应时,EDTA、铜、铝之间的量比对终点颜色影响实践证明,EDTA与铜离子、铝离子之间的摩尔比为1:030.7时,终点颜色为亮紫色(这里用的也是反滴定,指示剂是用二甲酚橙,所以为亮紫色) ,颜色敏锐,服
从n EDTA= nCu + nAI
二、我希望从螯合剂的结构原理,是怎样与金属离子络合?找到答案。
因为EDTA属于六齿配位体螯合剂,而AI-EDTA属于SPtf外轨型配合物,是活性配合物, Al3+属d°型离子,其形成AlY-八面体配合物时,Al3+仍有d空轨道,有利于接受第七
个配体的电子对形成配位数为七的中间化合物,有利于按交换机理进行
三、0.2 % PAN指示剂溶液:将0.2克PAN (1-(2-吡啶偶氮)-2-萘酚)溶于100毫升乙醇中,当然,最好用无水乙醇,因为PAN (1-(2-吡啶偶氮)-2-萘酚)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不过不是无水乙醇也没关系,因为指示剂最终是要滴加到水溶液中去的,但乙醇浓度不可太低,太低了PAN的溶解效果会变差,可以考虑用95%的乙醇溶液。
所以由图4 分光光度法测定着色液中液中锡盐
4 . 1试剂
酒石酸溶液:50g/L
抗坏血酸溶液:20g/L
聚乙烯醇溶液:2。
5g/L
苯基荧火酮溶液:0。
3g/L
分析仪器:上海分析仪器厂生产的722数显分光光度仪,精确度0 . 0001的阻尼分析天平。
4 . 2分析步骤
取着色槽液1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2ml酒石酸溶液、2ml抗坏血酸溶液、2ml聚乙烯醇溶液,再加入去离子水10ml,摇匀,加入2。
5ml苯基荧炎酮溶液,以水定容至50ml,放置30min后在722分光光度仪上,于波长510mm 处,灵敏度“3”用2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溶液为参比,测量吸光度。
在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SN含量,再乘以换算系数1 . 8得出SNSO4盐含量。
试剂空白溶液配制:除了不加着色槽液试样,其他操作规程及加药量均按上述步骤进行;目的是为了去
除离子水及药剂中SN?含量。
SN工作曲线的绘制;移到0、2、5、10、15、20?gSn标准溶液,分别置于一组50ml容量瓶中,然
后依次补加1.9、1。
6、1。
4、1。
1、0。
5mlH2SO4 (4mol/L )溶液,加入2ml洒石酸溶液、2ml抗坏血
酸溶液,2ml聚乙烯醇溶液,再加入去离子水10ml、摇匀,加入2。
5ml苯基荧火酮溶液,以水定容至50ml、混匀,放置30min后,在722分光光度仪上于波长510min 处,灵敏度“3”用2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溶液为参比,测量听光度绘制SN工作曲线。
5 结束语
不管是常规滴定法或分光光度法都要求分析人员操作规范、细心,分析仪器稳定,使用前要预热。
遵循
化全物的反应及分析原理,也可通过操作实践,寻求出更快捷、更合理的分析方法
铝型材着色工艺已成熟,国内铝型材生产企业的着色液多半采用硫酸镍、硫酸亚锡双盐通过电解着色,生成
真黑”、古铜”、仿不锈钢”色系,改变铝型材单一的银白色,增加其装饰性。
但为了确保优良的产品质量,必
须对着色液进行严格控制,使槽液成分在工艺要求范围内,所以各企业都对槽液跟踪分析,保持着色液中镍、锡
盐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
采用常规滴定法分析,其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但由于要通过指示剂滴定达到某一色点,读数通过滴定度换算得结果,该方法人为因素影响很大。
笔者经过反复研究分析和方法论证,确认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着色液中镍、锡盐的含量。
现将两种分析方法介绍于后。
1滴定法测定着色液中镍盐
1 . 1试剂
EDTA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0.05mol/L
酒石酸溶液:30%
氟化钾溶液:20%
过氧化氢:30%
氨水:1 + 1
紫尿酸铵指示剂:0.5%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称取54g氯化铵加400ml浓氨水稀释至1000ml, (PH~10 )。
1 . 2试验步骤
取20ml着色槽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去离子水80ml、酒石酸溶液5ml、氟化钾溶液2ml、30% 过氧化氢5ml,加热煮沸,冷却;用氨水调溶液PH值至8~9 ;加入氨氯化铵缓冲溶液10ml,紫尿酸铵指示剂3~5滴,慢慢摇匀,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滴定槽液呈紫红色,读取消耗EDTA滴定溶液的体积毫升数V。
硫酸镍质量浓度:
(NISO4?6H2O ) =VX131 。
42 (g/L )
式中:V-消耗EDTA滴定溶液的体积,ML
131 . 42 —换算系数。
2滴定法测定着色液中锡盐
2 . 1试剂
碘标准溶液:0 . 1mol/L
淀粉指示剂:1%
酒石酸溶液:30%
2 . 2试验步骤
取着色槽液10ml于锥形差中,加入洒石酸溶液10ml,再加入去离子水50ml,淀粉指示3ml ;边摇
匀边用滴定管滴加碘标准溶液至色槽液呈浅蓝色;读取消耗滴定碘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数V。
硫酸亚锡含量:
(SnSO2 ) =VX10.74 (g/L )式中:V—消耗碘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数
10 . 74 —换算系数
3分光光度法测定着色液中镍盐
3 . 1试剂
盐酸(HCL ): 1 + 1
硝酸(HNO3 ): 1 + 1
酒石酸钾钠溶液:300g/L
氢氧化钠溶液:200g/L
硫酸铵溶液:100g/L
丁二肟溶液:10g/L
EDTA (乙二胺四已酸二钠溶液):50g/L
分析仪器:上海分析仪器厂生产的722数显分光光度仪,精确度0。
0001的阻尼分析天平。
3 . 2分析步骤
取20ml着色槽液于200ml烧杯中,加入2mlHCL (1 + 1 )及HNO3 (1 + 1 ) 2ml摇匀,加热至槽
液沉淀物完全溶解,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过滤于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从中分
取10ml试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5ml酒石酸钾钠溶液及2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去离子水20ml、摇匀, 再用5ml移液管分取2ml硫酸铵溶液、2ml 丁二肟溶液、2mlEDTA 溶液,以水定容,摇匀,20min后,在
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NI含量,再乘以换算系数2。
7得出NISO4盐含量。
试剂空白溶液配制:除了不加着色槽液试样,其他操作规程及加药量均按上述步骤进行;目的是为了去
除离子水及药剂中NI?含量。
NI工作曲线的绘制:移到0、5、10、15、20、25、30、35、40mg Ni标准溶液,分别置于一组50ml
容量瓶中,加入5ml洒石酸钾钠溶液及2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去离子水20ml、摇匀,再用5ml移液管分取
2ml,硫酸铵溶液2ml 丁二肟溶液,2mlEDTA 溶液,以水定容,摇匀,20min后,在722分光光度仪上于波长530mm 处,灵敏度“3”当,用2cm吸收池以不加NI标准溶液试剂空白溶液为参比测量吸光度,绘制NI工作曲线。
如果操作环境改变或药剂使用完重配时可重新绘制工作曲线,分析技术员尽量自己绘制自己用的工作曲
线,这样可以减少分析技术员之间的操作误差。
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工业硫酸钴中钴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适用于工业硫酸钴中质量分数为65%〜75%的钴含量的测定。
2原理
在含有酒石酸的稀乙酸溶液中,。
02+被NO「氧化成Co3+,并形成不溶于乙酸的K3 C O(NQ)6沉淀。
过滤,烘干,称量。
3试剂
3.1盐酸,p约1.19 g/mL,分析纯
3.2硝酸,p约1.42 g/mL,分析纯
3.3硫酸,p约1.84 g/mL,分析纯
3.4酒石酸,分析纯
3.5氢氧化钾,100g/L,优级纯
3.6亚硝酸钾,500g/L,分析纯
3.7冰乙酸,分析纯
3.8亚硝酸钾洗液
称30g亚硝酸钾溶于水中,加8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lOOOmL,混匀。
3.9乙醇,分析纯。
3.10丙酮,分析纯。
4操作步骤
4.1试料量
称取两份约0.500g试样,精确至O.OOOIg。
4.2空白试验
随同试样做空白试验。
4.3试样处理
将试料置于400mL烧杯中,加水20mL,摇动使试料溶解完全,低温加热浓缩至体积约3mL,加入5mL硫酸, 加热至冒尽硫酸白烟取下,冷却,用少量水淋洗表面皿及杯壁,加60mL水溶盐,加热至煮沸,取下,冷
却。
4.4沉淀分离
加入约2g酒石酸,搅匀。
用氢氧化钾溶液(100g/L )中和至生成少量氢氧化物沉淀,并用冰乙酸中和至
氢氧化物沉淀恰好溶解并过量8mL加热近沸,取下,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70mL亚硝酸钾溶液(500g/L),
充分搅拌后,在水浴上保温0.5h,取下,冷却,放置4h以上。
用已称至恒量的玻璃砂板漏洞,减压,过滤。
用硝酸钾洗涤液,洗涤5次,用乙醇洗涤15次,最后用丙酮洗涤1次。
4.5测量
将坩埚连同沉淀移入预先升至150C烘箱中烘1.5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再烘干, 称量,直至恒量。
5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钴的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式中:W Co—钴的质量分数,%
m n测得亚硝酸钴钾的质量,g;
m—空白值的质量,g;
m—试料量,g。
6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1所列允许差•
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