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
应用
摘要:目的:对急诊护理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为了提升急诊护理管理质量,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的效果比较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未实施PDCA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对象分别为实施管理期间的急诊患者,共80例。
结果:经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结果之间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P <0.05)。
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取得显著管理效果,改善科室内护理水平。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模式;急诊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引言:急诊科室是医院治疗中的重点科室之一,其中的患者病情比较复杂,且发病速度非常快,患者通常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同时急诊科室中患者的疾病类型也比较多,因此急诊科室一般面临着比较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
而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质量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只有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才可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1]。
而PDCA循环管理是近年来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护理管理措施,该管理措施的应用在临床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全面性的管理体系。
该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将管理工作阶段化来提升管理效果,本文就PDCA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是研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作为分界,实施前和实施后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比较后通过表1显示其对比结果。
1.2方法
1.2.1 P(计划)。
在管理模式开始实施前,首先需要制定相应计划,组织科室内护理人员为PDCA循环管理模式小组,小组组长为护士长,并对科室内的实际工作要求对小组成员进行责任划分,因此科室内小组共分为护理安全组、护理文书组以及基础护理组和护理管理组等。
各个分组都需要设立一个组长对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设立护理管理目标和计划,最后制定考核指标。
然后统计其他分组的计划以及指标,各个小组长对最终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1.2.2 D(实施)。
①首先需要定期在科室内进行管理技巧的分享和探讨,可以邀请其他科室或病区的护士长或护师进行讲解,介绍自身的管理经验,并由急诊科室中的护理人员提出相应问题,然后由护士长进行解答,各个小组成员对讲解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学习[2]。
②专业培训。
急诊科室中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因此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定期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和平台,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护理整体素质,以急诊科室内的重点护理操作内容作为培训的主题,以专业的培训工作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将科室内整体护理水平进行提升。
③合理排班。
对护理人员的班次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根据护理人员个人需求以及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班次的调节,多为护理人员增加休息的时间,使护理人员的排班更加弹性化,确保科室内24小时都有护理人员值班,并在排班时注重护士的新老搭配,合理的分配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护理时间[3]。
④完善科室管理制度。
将科室内的急诊相关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并完善抢救流程以及转运流程等等,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性,改善其预后。
1.2.3 C(检查)。
每月都需要对科室内的护理管理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人员为各组组长和护士长,发现问题要及时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
1.2.4 A(整改)。
在将护理工作进行整改后,需要在下一个循环中进行应用。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为对比依据。
1.4统计学处理
为了提升研究的准确性,统计学处理是非常必要的步骤之一,本次研究采用
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 22.0来进行数据处理,在进行分析处理后,会对计量和计
数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分别是±标准差和n(%);其次对数据进行检验会采用
t和X2进行。
经对比后,组间差异较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视为(P<0.05)。
2 结果
2.1表1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情况。
表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x±s,n,%)
组别例数年龄跨
度(岁)
平均年
龄(岁)
性别(例)
男女
观察组4019~7543.56±1
0.42
2317
对照组4020~7444.36±1
1.15
2218
X2/t 值
0.626
4
0.5548
P值>
0.05
>0.05 2.2表2为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情况。
表 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x±s)
组别例数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4097.56±5.16对照组4091.16±4.23 t值7.5164
P值<0.05
2.3表3为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
表 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例数非常满
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
度
观察组4023
(57.50)
16
(40.00)
1
(2.50)
39
(97.50)
对照组4019
(47.50)
14
(35.00)
7
(17.50)
33
(82.50)
X2值10.418
7
P值<0.05
3 讨论
急诊科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科室之一,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较危急且病情非常
复杂,需要马上为患者进行治疗才可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并改善其预后,同时,在患者治疗期间,合理的护理干预也是对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一旦护理水平较低就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不仅如此,随着
医疗水平的提升,人们也对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的护理措施已经无法
满足当前人们的护理需求,这就需要在护理期间采取更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对护理
干预质量进行提升。
而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近年来的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就这一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后发现,观察组
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室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护理水平,提升急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玉霞,崔海丽,徐萍.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价值[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0):188+196.
[2]杨萍英. 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世
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2):249.
[3]谢丽娜.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儿童医院急诊安全管理屏障构建及护理不
良事件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9):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