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年人的孤独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毕业设计(论文)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设计)
课题名称论城市老年人的孤独问题
分校名称马鞍山电视(网络)大学
年级名称 2009春。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专) 。
学生姓名黄正琴,
指导教师赵芳,
2011年 12 月 11日
目录
论文摘要 (1)
一、城市老年人孤独的目的 (1)
二、研究城市老年人孤独的意义 (2)
三、敬老,尊老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5)
四、城市老年人孤独的调查研究 (7)
参考文献 (9)
论城市老年人的孤独问题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孤独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空巢老人,离退休老人,离异,以及迁居老人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的孤独问题从中找出老年人孤独的联系。
关键词: 老年人的孤独空巢老人离退休老人离异老人迁居老人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本世纪最重要的国情之一,它将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带来重大影响。
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老年人的精神心理状况如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正向或负向地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城市老年人的影响力又远远的高于农村老年人。
原因在于城市老年人多是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他们在退休前曾从事过各行各业的工作,因而他们相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更能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经验继续积极地参加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研究城市老年人孤独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深刻的意义。
城市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和精神心理状况既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尺标之一,也是影响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同时,城市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和精神心理状况也会对各项老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而研究这个课题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研究城市老年人孤独的目的
随着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老年人的孤独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1990年第40界世界卫生组织哥本哈根会议首次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观点,即“在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如果绝大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状态,那么社会发展就不会受到过度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其中“健康”的含义不仅包括了身体健康,同时也包括了心理健康。
而在心理健康中,老年人孤独问题又是最为重要的。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中,由于老年人孤独问题而引发的自杀事件是越来越多了。
是什么诱发了老年人孤独问题的产生,而这个问题又与老年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何关系呢?因而,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在于能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造成老年孤独的原因,如何从社会角色方面来解决老年人的孤独问题。
让老年人的孤独问题得以缓解,从而让老年人的生活真正的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众所周知,建设和谐社会与实现小康是我国在本世纪的主要发展目标。
1、实现这个发展目标,老年人与其他群体的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剧,代际间的和谐是社会各个群体间和谐关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小到家庭内部,大到国家社会,都要在维持代际和谐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发展。
2、老年人是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群体。
一方面,老年人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经验继续积极地参加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老年人在家庭、社区、社会中通过分担
家务劳动、参与社区组织等方式发挥着积极的协调与稳定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
3、老年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大量贡献。
他们有着和其他人群一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
他们的经济状况、精神心理状况以及与社会的和谐状况是衡量和谐社会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研究城市老年人孤独的意义
(一)、从国家角度来看
众所周知,建设和谐社会与实现小康是我国在本世纪的主要发展目标。
1、实现这个发展目标,老年人与其他群体的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剧,代际间的和谐是社会各个群体间和谐关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小到家庭内部,大到国家社会,都要在维持代际和谐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发展。
2、老年人是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群体。
一方面,老年人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经验继续积极地参加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老年人在家庭、社区、社会中通过分担家务劳动、参与社区组织等方式发挥着积极的协调与稳定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
3、老年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大量贡献。
他们有着和其他人群一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
他们的经济状况、精神心理状况以及与社会的和谐状况是衡量和谐社会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研究老年人的孤独问题,有助于和谐家庭的建立,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从城市空巢老年人来看
随着家庭成员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区空巢老人逐年增多。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关爱老人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社会各界予以充分肯定。
但是,空巢老人特别是高龄空巢老人在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政府和市场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社会力量尤其是社会志愿服务进行帮扶。
我区现有总人口29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8万,占总人口的13.2%。
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3万老人为空巢老人(其中,困难空巢老人约1400人)。
为认真做好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工作,切实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保健、心理抚慰、应急救助、法律援助、文体活动等志愿服务。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从空巢老人迫切需要、又能办得到的志愿服务入手,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奉献一片爱心、参与志愿服务、温暖空巢老人。
1、生活照料。
组织邻里低龄老年志愿者,经常到高龄空巢老人家敲门问候,了解老人需求,提供帮助做饭、打扫卫生以及帮助购物、陪同就医等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对生活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空巢老人,除提供必要生活照料志愿服务外,积极开展政策咨询、倡导慈善援助和社会捐助等志愿服务,努力改善空巢老人生活条件;每逢节假日,组织青年志愿者到老人家里探望,陪老人过节,让空巢老人享受儿女般的亲情
2、心理抚慰。
组织招募一批具有心理学知识的志愿者特别是老年大学等相关单位的老年志愿者等,不定期的为精神寂寞和有心理疾患的空巢老人开展精神关怀服务,经常陪老人聊天交流,给老人讲故事、读书读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空巢老人解开心结,快乐生活。
定期在社区组织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讲座、报告会、讨论会,帮助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摆脱孤独寂寞,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状态。
3、应急救助。
依托社区居委会,成立应急救助志愿服务队,强化应急知识培训,设立应急热线电话,在老人急病、急需时提供应急救助服务。
开展应急知识讲座,宣传各类应急处置知识,为老人提供应急救助服务。
4、健康保健。
依托医疗机构招募一批医务人员或退休医师,定期开展老年健康保健知识讲座、保健咨询和义诊等志愿服务。
建立社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信息档案(如健康状况、生活方式、体检情况等),依托社区医务室每半月一次电话或登门问讯老人的健康情况,并为老人提供成本价格的医疗服务。
5、法律援助。
招募一批法律工作者或退休司法干部,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提高老人的法律意识。
积极开展司法援助,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使涉老纠纷得到依法调处和解决。
6、文体健身。
依托社区文体活动场所、老年人学校等平台,招募一批有文体特长的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适宜老年人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敬老,尊老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67亿,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80后”成长历程,关注经济发展、城市变革时,我们的目光是否错过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后”、“80后”的双亲,是数目不断增长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城乡各处静静地生活,数着日子盼儿女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的问候;因为孤单,面临着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现状已成为我们无法避开的社会命题。
马鞍山市雨山区雨田社区创新服务理念,把帮扶孤寡和空巢老人作为一项重要的志愿服务内容,用一条条“平安红丝带”为独居老人架起“平安之桥”,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
近日,家住雨田社区的叶兴隆大爷很高兴,因为社区专门针对独居(空巢)老人推出的“一对一”帮扶为他了却了“后顾之忧”。
“年纪大了,儿女又不在身边,遇上什么急事,我就会把这条红丝带悬挂于门前或窗口,看到红丝带,社区干部、志愿者就会及时上门帮助排忧解难。
”
叶兴隆口中所说的“红丝带”,便是雨田社区为辖区内的70多位空巢老人专门制作的“平安红丝带”。
叶师傅的老伴几年前去世了,因为工作忙,子女平时也不在他身边,叶老长期独自生活。
为了避免老人在生活中出现意外以及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社区为他送来“平安红丝带”,让他感到很安心、欣慰。
像叶师傅这样的独居老人,在雨田社区还有十多户,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社区除了送上平安红丝带外,平时还采取“一天一个电话,一周一次上门服务,一月一次唠嗑聚会”的“三个一”方式,让他们彻底从精神上摆脱孤独,更好地融入社会。
雨田社区是马鞍山市的老社区,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200多名,其中70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人就有70多名。
社区的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孤寡老人的生活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困难,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信息不能迅速被社区得知。
为了保障老人们能够在家中安享晚年,社区创新服务理念,想出了用“红丝带”作为平安标志的点子。
他们买来红绸布制作成红丝带分发到社区老人们的手中,并与老人们约定:有了急事、难事,在窗口或门上挂出红丝带,志愿者会立即采取救助措施。
“平安红丝带”为独居老人架起“平安之桥”。
首先,社区先对辖区内的老人情况进行摸底,为需要重点关照的老人建立联系卡,上面有社区干部的工作电话和宅电、火警电话、治安电话、120电话等。
其次,组建社区志愿队,为每一位空巢老人在本栋楼内寻找“一对一”志愿帮扶对象。
他们可以为孤寡老人提供随叫随到的便捷服务,这些热心的邻居们还能够通过“平安红丝带”来判断老人家是否平安。
最美不过夕阳红。
对于走过风雨人生的空巢老人们,志愿者们的一点关心、一份爱心、一片诚心,足以使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从而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在秦步成的带动下,寻找红丝带并给予邻居及时救助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退休的老年人,很多年轻人也都争着要加入呢。
受过救助的不少老人更是积极地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他们表示要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这种帮助关怀。
红丝带看上去分量很轻,但在居民的心中分量却很重,它一头连着空巢、独居老人,一头连着好心邻居和爱心志愿者,起到了沟通邻里、和谐社会的作用,有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而对于红丝带志愿者来说,生命,因追求和谐更添光彩。
有一天,你我也会老,可能也会成为空巢老人中的一员。
尊老爱老,既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请伸出关爱的手,陪他们一起走,在他们老了孤单了的时候,远离困苦和忧愁。
四城市老年人孤独的调查理论假设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1863—1931)首次将角色这一概念借用到社会心理学中,认为个人是各种角色的总和,它代表队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
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诸多方面的影响常常不能顺利实现,这就
产生了角色障碍。
角色障碍主要分为: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冲突、角色失败等。
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扮演社会角色的同时,难免会产生角色障碍。
老年人也不例外,不少老年人正经历着社会角色这一过程,而此时就容易产生角色障碍,而角色障碍与老年人的孤独问题有何关系呢?又该如何从角色障碍这一方面来解决老年人的孤独问题呢?基于这样的关系,本研究的假设为:角色障碍是导致老年人孤独问题的原因之一。
而城市老年人的类型有许多中,如独居老人,离退休老人等。
我们课题根据调查对象的类型及其所面临的孤独问题来求证:角色障碍与老年人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永策主编:《中国社会信息》,北京:山东工商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2001年5月2张践主编:《公共关系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