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二学期江苏省泰州市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江苏省泰州市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江苏省泰州市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命题人:杨荣寿(省泰州中学)袁忠(省靖江高中)赵长河(省兴化中学)
统稿人:戴寄琏(泰兴市教研室)王书月(姜堰市教研室)张本良(省泰州中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瞭望(liào)夙愿(sù)肇事(zhào)坚如磐石(pán)B.罡风(gāng)孝悌(tì)濒临(pín)豁然开朗(huò)C.栈道(zhàn)炽热(chì)伺候(cì)兢兢业业(jīng)
D.灰烬(jìn)哺育(bǔ)彩笺(jiān)白雪皑皑(á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缔造冲刷事过境迁不可思义
B.针贬陷阱雷霆万钧贻笑大方
C.搭讪菁华庸人自忧峨冠博带
D.赊账恫吓销声匿迹垂头耷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阅读这些唐诗、宋词和唐宋古文,可以从中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马背民族文化
日本人对马背民族可谓情有独钟,先有徐福带三千童男
童女去日本的传说,后有江上波夫的《骑马民族国家》。
江上波夫认为:日本民族是由亚洲大陆草原民族入侵日本,征服土著倭人而形成的。
两种观点其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强调了马背民族所具有的强悍、凶猛和勇敢。
秦
王吞并六国统一海内,其势如日中天,便梦想他的帝国
千秋万代永不衰竭。
他寻求长生不老药,既希望自身生
命永存不朽,也希望他的帝国永存不朽。
秦本身是由西
北荒原的羯部落兴起的,得夷狄之力而勇冠群雄。
可以
推想,徐福带去的三千秦地男女意味着什么。
从另一种
意义上讲,徐福确实是找长生不老药去了,他没有骗秦
始皇:皇帝的帝国一定要灭亡,那就把他的威风带到海
外去吧。
秦亡了,它的赫赫军威一半埋在地下,陪伴他
们伟大的皇帝,另一半被徐福带到异国。
中原地界不再
有一丝一毫秦王的气息。
秦王和他的帝国是为史家所忌讳的,是暴戾的象征,一
旦提及,总是虎狼相称,好像与文质彬彬的中华无缘。
中原人一直把胡人称为狼种,胡人国王也就是狼主。
胡
人也认为自己是野狼所生,他们崇拜狼的凶猛与强悍。
万里荒漠,狼是生命的象征,是一种力和阳刚之美。
猛
士荆轲的匕首太短了,他虽有天下第一剑的美名,可他
的天下仅限于黄河下游一带;过了潼关,连杀人不眨眼
的秦舞阳都吓得尿裤子,你可以推想六国的军队,在秦
国虎狼之师面前是如何颤栗如何发抖的。
白起王翦的长
剑轻轻一挥,就是斩首八万、二十万。
在中原人眼里这
未免过于残酷,对西戎之地的胡人来说,这却是一种生
命的奇观,六国之师怎能不败呢?
秦王朝所信奉的法家之术成了历朝皇帝驾驭臣民的帝王术,皇帝们是不信儒家那套的。
外儒家,内法家,用二
元文化,其结果便是宫廷政治的残酷和全民文化的虚伪。
秦王朝真正的勇猛和强悍则后继无人。
日本人的幸运就在于:他们得到了秦朝最健康最有生机
的部分,遣唐使来中国时大唐正处兴盛时期,绝无腐败
的气息,更无污染的可能。
当中国腐朽不堪的时候,他
们已经毛丰羽满,开始以倭寇入侵,继而西化改革,始终处于主动求新的状态。
按江上波夫的高见,日本民族不但融合秦人唐人的文化,也融入了亚洲大陆草原民族的精悍之血,其强悍刚烈就可想而知了。
他们对儒学的吸收也很高明:只学王阳明的王学,不学朱熹那一套。
朱熹二程这些宋朝哲学家,其学说的精髓是把狼变成绵羊,正好喂蒙古人的马队。
王阳明的学说关键在“格其心之物”,在个人意志、心学方面便很容易与武士的道行融为一体。
他所在的明王朝依然崇尚朱熹那一套,明与宋如出一辙,一样的繁荣又一样的糜烂。
马背民族所鄙视的软弱胆小懒惰,在中原文化传统中往往是一种深孚众望的美德。
人们走向成功不是因为勇猛和才干,往往是因为平庸。
一位拙劣的骑手,是不喜欢让他的坐骑成为骏马的;一个积弱的民族,一个血气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他长个子。
7.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民间流传的关于徐福的传说,表明日本民族主动地寻找自己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
B.江上波夫的观点,实质是强调中国古代马背民族的强悍、凶猛和勇敢之气,表现了他内心残忍嗜杀的武士道精神。
C.秦王朝的勇猛和强悍后继无人,是因为统治者利用帝
王之术作为精神统治的工具,磨灭了中原人身上的凶悍
勇猛之气。
D.文章结尾“长个子”这句话虽然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刚强、勇敢的民族精神的热切期望,但读后让人生出一
些淡淡的忧虑,不免悲观失落。
8.对文意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早先民间徐福的传说到当代学者的论著,日本人对勇猛精神的推崇是一脉相承的。
B.秦王朝吞并六国,统一海内,勇猛和强悍是其兴盛强大的重要原因。
C.秦后的宋、明等朝衰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皇帝们不信奉儒家,独尊帝王术。
D.日本民族在学习、接受外部文化时是善于“拿来”的,他们善于选择精华,为己所用。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的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剖析日本和中国民族文化上的渊源关系,揭示了民族兴衰的原因。
在作者看来,强悍凶猛和勇敢之
气对一个民族的兴衰至关重要,日本具有这种民族气质,中国人正好没有这种气质。
B.作者有对马背民族文化的由衷赞美,也有对中原文化传统的深刻批判,有着很强的反思色彩。
通过古今中外
的纵向比较揭示主题,思路开阔。
C.作者认为,日本民族兴起的关键在于对秦人唐人文化特别是儒学的合理吸收,而中国在历史上衰落,最主要
原因是统治者实行外儒家内法家二元文化政策。
D.同为儒学,但明代王阳明与宋朝朱熹二程的学说可以说分别带有“狼性”与“羊性”的因素,前者强调意志、心性,后者则带来驯顺、软弱。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江天一传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
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
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
所知。
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
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
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
将抵徽,徽人
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帓首,黑
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
犹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
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
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
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遂筑
丛山关。
已而清师攻绩谿,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谿,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
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有知天一者,欲释之。
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第Ⅱ卷(114分)
四、(21分)
13.翻译下列句子(9分)
(1)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
(3分)
译文: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去见阿炳
李木生
我宁愿走向黑暗,去与你相见。
即使让我白发如雪,我
也愿意。
只要我能与你生在同时,亲耳听一次从你手指
尖淌出的《二泉映月》。
但是,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了。
甚至连你当年生活的细节,也都早已被时间的水流无情地冲走了、淹没了。
阿
炳兄弟,你可知道,一颗悲苦的心是怎样地想念你吗?
把我的心捻作你的二胡之弦,如泣如诉地拉奏吧,那上面,正颤栗着与你心的合鸣啊!
饥饿。
连衣服也难遮体了。
还有寒冷和寒冷中无妻无后
的孤独。
北风,雪,破败的道观中的凄清的长夜。
更有疾病频频
袭来,一只眼睛瞎了,又一只眼睛也瞎了,双重的黑暗,无理地降临在你的壮年。
活着,竟是这样的艰难与无趣吗?人,竟会这样的无依无助吗?天亮了又能怎样呢?
炎凉的世态不是与这黑暗的夜晚一样冷漠吗?而且天亮了,被欺凌的人的尊严,更会羞辱在光天化日之下。
绝望,比双重的黑暗还要沉重地压迫在你敏感的心头。
或许,你想到了死。
但是,黑夜惊诧了,它突然看见绝望的手握住了那把破
旧的二胡,已经被冷风舔僵的手指,困难但却沉稳地放
在了那两股静默的弦上。
弓,悄然拉动。
把人世间的痛苦与悲愤,还有哀怨与忧伤,尽情地作一
次倾倒吧。
它呜咽着,从一个流浪艺人的悲凉的心田里流出,流向
无锡的大街小巷,流向一个又一个也是充满着痛苦与忧
伤的心灵。
只要是满含悲辛的心灵,哪怕漂泊在天涯海角,也能听懂它,立刻与它相通,并让或干涸或冰封的
心灵之泉水重新喷流,从而汇聚成浩淼的湖泊。
这是善
良但却因此承受着悲剧之痛的心灵自然存在的泉水啊,
只要它流动着,让痛苦与痛苦相融,痛苦便会升华为一
种博大的抚慰与深沉悠长的感动,从而涵养出一种至善
至美的高贵的心性。
这是中国百姓的痛苦与悲愤、哀怨与忧伤,这是一个中
国流浪艺人的痛苦与悲愤、哀怨与忧伤。
它呜咽着,从
无锡小城的街巷间流向一个又一个无依无靠的心田。
仅仅是这些吗?不,不,我分明看见,带着追寻与向往、渴望与呼唤,一个饱受命运欺侮的人挺起胸膛,一颗痛
苦的灵魂,点燃在黑夜里……
原来黑夜是可以变作燃烧的炭的,缕缕暖意,怯怯地,
但却是坚决地弥散开来。
还有光明,动情的光明,羞涩地,又是慷慨地叩动一扇又一扇被漆黑抵紧的心扉。
当
然还有爱,爱的欢乐,由清清的溪水和着亮亮的月光,
酿成甘洌的酒。
冻结的心在缕缕暖意中苏醒,被黑暗魇
住的梦,也长出月光样的翅膀,向着光明飞翔。
叹息与呻吟,都在爱的阳光下化作赞美与歌唱,花儿笑了,鸟鸣蝶舞着,痛苦透了的人生,沐浴在欢乐之中。
于是,冰封的中国有春水蜿蜒;半轮明月,穿透浓重的云层,照临冷酷的人间。
阿炳兄弟,在你与泪水一起涨潮的乐曲中,我还分明听到这深沉的感激。
你在感激什么呢?是感激上帝赐予你的神弦,还是感激那位女性、那位在你失明之后一直陪伴你到死的女性?不然,你的乐曲声中,怎能如此地充满着女性的柔情与美丽呢?她看见了你,她就来了,与你为伴,也与你的一切痛苦与灾难为伴。
寡言、贫穷、疾病、世人的白眼、甚至脏与丑陋,她都宽容地收下。
她只把胳膊连同女性的温存和她的生命伸给你,平静地说:咱们往前走。
你与你的女人,不仅让我见识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还让我领略了博大胸怀的壮丽与锦绣。
狭小的心胸,一块小坷垃就会让其堵塞窒息。
只有博大、宽厚的胸怀,才能容纳众多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而人生的美丽与否,恰恰就在其一望无际、丰富多彩上。
如果人生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话,那就看谁能在自己生命的旅程上创造并为后人留下更多更高的山峰和更多更大的湖泊与森林,尤其是不易磨损的精神上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走进《二
泉映月》,湖泊与森林层层环绕着的,正是一座直插云天的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