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18C下-19C下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产业⾰命对建筑和城市造成的影响:
对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恶化,⼈⼝增多,房屋紧缺,⽣活质量低下
对建筑:需要新建筑类型,
对建筑形式提出新要求,
建筑创作产⽣两种不同的倾向:
1.复古思潮
2.新功能,新技术,新形式
探索: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变化
复古思潮:
1.古典复兴:资本主义初期最早在⽂化上的⼀种思潮,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的仿古典建筑形式。

要求摈弃繁琐与陈旧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取之以简洁明快的⼿段,追求理性主义的表现,虽采⽤古典柱式构图,但趋向于简单的⼏何形体,使古典建筑具有简化、雄伟的新风格,⼒求打破传统的轮廓线。

这类建筑只是表现了资产阶级⼀时的英雄主义,实现的很少。

代表作:巴黎万神庙,巴黎星形⼴场凯旋门
英格兰银⾏,爱丁堡中学,不列颠博物馆
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柏林⽼博物馆
宾⼣法尼亚银⾏美国国会⼤厦
2.浪漫主义:产⽣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既带有反抗资本主
义制度与⼤⼯⼚⽣产的情绪,⼜夹杂消极的虚⽆主义⾊彩。

他要求发扬个性⾃由,提倡⾃然天性,⽤⼿⼯业艺术的⾃然形式反对机器制造的⼯艺品,与古典艺术抗衡。

第⼀阶段:18,60到19,30带有明显的⽥园⽣活意识,在建筑上表现为赛堡或哥特风格典型:艾尔君的库尔新府邸威尔特郡的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
第⼆阶段:19,30到70,创作潮流时期,⼜称为哥特复兴尝试以哥特建筑来解觉建筑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盾
最着名作品:英国国会⼤厦(哥特垂直式)
3.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兴起,越过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组合场各种样式,没有固定风格,语⾔混杂,但讲究⽐例权衡,追求“纯形式”的美,总体形态上并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建筑内容与形式的⽭盾没有解决。

典型作品:巴黎歌剧院,罗马的圣⼼教堂,伊曼纽尔⼆世纪念碑
新功能,新技术,新形式
⾯对资本主义城市⽭盾所提出的探索
为缓和⽇益突出的城市⽭盾统治阶级进⾏了⼀系列有⼀定探索,着名的有巴黎市中⼼的改建,新协和村,⼯业城市。

受资本主义的限制,未能解决城市的根本症结。

1.巴黎市中⼼的改建(1853年起)
⽬的:解决城市功能由于急剧变化⽽产⽣的种种尖锐⽭盾,装点帝国主义⾸都
内容:先前,⼗字形加环形路⼲道,爱丽舍⽥园⼤道为东西主轴于市中⼼和外围拓宽道路,出现古典式规格和对称的中轴线道路,设有纪念性碑柱的装饰性⼴场。

道路宽,建筑⾼度,屋顶坡度有⼀定的⽐例和规定。

在开拓12条放射路的明星⼴场四周建筑屋檐等⾼,⽴⾯形式协调统⼀。

修筑⼤⾯积公园。

改建重点:罗浮宫到-凯旋门,继承19世纪拿破仑⼤地的帝国式风格将道路,⼴场,绿地,⽔⾯,林荫道和⼤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个统⼀体。

优点:适应了因结构改变⽽产⽣的分区要求,发展了下⽔道交通系统,促进了城市现代化。

缺点:炫耀皇权,过多着眼于资本主义利益,未能解决城市平民窟问题。

2.新协和村(1817)
⽬的:消灭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提出者:欧⽂,19世纪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之⼀。

内容:将城市作为⼀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产环境进⾏研究。

在⽅案中,居民⼈数300-2000⼈,耕地⾯积没⼈0.4HM2,采⽤近似于正⽅的长⽅形布局,村中央四栋长的居民房屋围城长⽅形,院内设⾷堂,幼⼉园,⼩学。

⼤院空地种植树⽊供运动散步⽤,公共⾷堂供⾷,篱笆围绕村庄,村边⼯⼚,村外耕地和牧地,篱内种果树。

特点:⽣产消费⾃给⾃⾜,共同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财产共有。

影响后来的理论规划,如“⽥园城市”“卫星城市”
缺点:不可能存在的社会主义城市最终失败。

3.⽥园城市(19世纪末)
准备:揭⽰⼯业化条件下的城市与居住条件之间的⽭盾及⼤城市与接触⾃然之间的⽭盾,提出⽥园城市。

⽬的:使城乡⽣活相互吸引,共同结合,产⽣⾼效能、⾼活跃的城市⽣活,环境优美的乡村景⾊,产⽣⼈类的新希望,新⽣活,新变化。

内容:(霍华德的明⽇的⽥园城市)城市由同⼼圆组成,分为市中⼼,居住区,⼯业仓库和地铁地带。

6条放射⼤道由圆⼼出发,将城市分为6个等分⾯积。

提出以母城为核⼼,围绕母城发展⼦城的卫星城市理论,城市周围保留⼴阔绿带,母⼦之间以铁路联系。

优点:对城乡关系、城市结构、城市经济、城市环境、城市⾯貌提出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建⽴起重要作⽤,成为现代英国卫星城镇的理论基
础。

缺点:⼈⼝未达到原规划数,未解决⼤伦敦⼯业与⼈⼝的疏散问题
4.⼯业城市(1989)
⽬的:从⼤⼯业发展需要出发
内容:加尼埃的规划⽅案与1901年提出,1904年完成详图。

对功能分区,城市交通,住宅群组做出精辟的分析。

中央市中⼼,⽣活居住区为长条形,医疗中⼼位于北边上坡向阳,⼯业区位于居住区东南,绿带隔离各区间,⽕车站在⼯业区附近,铁路⼲线深⼊城市内部。

交通⽅⾯,设快速⼲道和供飞机起飞的实验性场地。

特点:重视规划的灵活性先进的钢筋混凝⼟结构,形式新颖
5.带形城市(19世纪末)
内容:索⾥亚提出从核⼼向外扩展城市形态过时,提出城市发展应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使其接近⾃然,便利交通。

理论:宽的道路作为城市的脊椎,限制城市宽度,长度⽆限,沿道路脊椎布置铁路运输线地下⼯程管线。

优点:链接马德⾥和彼得堡,多⽅延伸成三⾓形⽹络体系。

6.美国的⽅格形城市(18、19世纪)
内容:对全国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城市做机械的⽅格形道路划分(⼀般把街坊划分为长⽅形)。

缩⼩街区⾯积、增加道路长度,增加临街⾯。

华盛顿和旧⾦⼭采⽤放射加⽅格道路体系给城市交通与建筑布局带来不便。

缺点:⼈⼝暴涨,不适应城市的发展
优点:对⼈⼝与城市规模的增长有⼀定的预见性,适应了⼤城市发展的速度。

19C下-20C初新建筑的探求
欧洲:
1.艺术⼯艺美术运动:19C起源于英国,以莫⾥斯⼯⼚为中⼼,赞扬⼿⼯艺制品的艺术效果、制作者与成品的情感交流与⾃然材料的美,主张到郊区建造“⽥园式”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充满怀念乡村⽣活,向往⾃然的浪漫主义情绪。

缺点:向往过去,主张回到⼿⼯艺时代,不合时宜
代表作:韦布的红屋,不加粉饰,摒弃传统的贴⾯装饰,表象材料本⾝的质感。

2.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始于⽐利时布鲁塞尔,创始⼈是费尔德。

主张建筑的形式应具有时代特征,并与其⽣产⼿段⼀致,反对历史样式,意欲创造适应⼯业精神的装饰⽅法。

在绘画和装饰上喜⽤⾃然界⽣长繁盛的草⽊形状的线条。

,并⼤量应⽤铁构件。

代表作:奥太的布鲁塞尔都领路12号住宅费尔德的德国魏玛艺术学院慕尼⿊建造的埃尔维拉照相馆慕尼⿊剧院达姆施塔特(德国)
英国建筑师麦⾦托什的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
西班⽛建筑师⾼迪的巴塞罗那的⽶拉公寓
缺点:局限于艺术形式和装饰⼿法,只是⼀新的形式反对传统形式,未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

3.维也纳学派:受新艺术运动影响,产⽣于奥地利,以⽡格纳为⾸,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的重演,并对现有建筑形式进⾏净化,使之回到最基本的起点,从⽽创造新形式。

代表作:⽡格纳的维也纳地下铁路通道维也纳储蓄银⾏
4.分离派:1897年由维也纳学派产⽣,主张与过去决裂,建筑造型简洁,常是⼤⽚的光墙和简单的⽴⽅体,局部集中装饰,装饰主题常⽤直线,使建筑主题⾛向简洁。

代表⼈物:奥尔布⾥希的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霍夫曼的布鲁塞尔史道克莱公馆
洛斯的斯坦纳住宅(认为装饰就是罪恶,预告了功能主义)。

荷兰的贝尔拉格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
芬兰的⽼沙⾥宁的赫尔⾟基⽕车站
美国:
5.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创始⼈:詹尼⽬的:在有限的市中⼼内建造尽可能多的⾯积,⾼层建筑开始出现。

重要贡献是在⼯程技术上创造了⾼层⾦属框架结构和箱型基础,在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和适⽤的独特风格。

代表作:詹尼的第⼀莱特尔⼤厦(砖墙和铁梁柱混合结构)
1885-1887 理查森的芝加哥马歇尔菲尔德百货批发商店
1891年,伯纳姆和鲁特的莫娜德诺克⼤厦和卡⽪托⼤厦
1890-1894年,伯纳姆和鲁特的⾥莱斯⼤厦(公认的芝加哥学派代表)
霍拉伯德语罗希的马凯特⼤厦沙利⽂的百货公司⼤厦
6.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特点是在造型上⼒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在布局上与⼤⾃然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个整体,草原⽤以表⽰他的住宅设计与美国中部⼀望⽆际的⼤草原结合之意。

平⾯常做⼗字形,以壁炉为中⼼,起居室、书房、餐厅围绕壁炉布置,卧室位于楼上。

室内空间尽量做到既分割⼜联成⼀⽚,并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净⾼。

体积的构图形式室层⾼较低,出檐⽐较⼤,室
内光线⽐较黯淡。

体积构图是⾼低不同的墙垣,坡度平缓的屋⾯,深远的挑檐和层层叠叠三⽔平阳台与花台组成的⽔平线条,以垂直的烟囱统⼀起来,打破单调的⽔平线条。

外部材料上质地以及深⾊的⽊框架和⽩⾊粉墙形成强烈对⽐。

形成以横线条为主的构图,舒展安定,既具有美国建筑的传统风格,⼜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很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候和地⼴⼈稀的特点。

代表作:1902年赖特在芝加哥设计的威利茨住宅
1907年罗伯茨住宅 1908年罗⽐住宅 (P44-45)
德国:
7.德意志制造联盟:创新、使功能技术和艺术结合,提⾼⼯业制品质量,认定建筑必须和⼯业结合,建筑造型简洁,摈弃任何附加的装饰。

代表作:1909年,贝伦斯的德国通⽤电⽓公司透平机车间
1911年,格罗⽪乌斯和迈尔的法古斯⼯⼚
1914年,格罗⽪乌斯设计的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其他:
8.表现主义: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意⼤利,后流⾏与欧美。

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反对客观,模仿⾃然。

代表作:1919-1920的门德尔松的爱因斯坦的天⽂台
9.未来主义:起源于意⼤利,主张与艺术决裂,把艺术纳⼊速度、暴⼒和战争组成的现代世界中。

代表作:意⼤利未来主义者盛泰利亚的⽴体交通。

10.风格派和构成主义派:1917年,起源于荷兰。

在建筑造型上,⼆者同
样运⽤建筑最基本的要素来造型,⼿法上,风格派讲究部分与整体平衡,构成派则显得⽐较唐突。

且他们都热衷于⼏何形体、空间和⾊彩的构图效果。

代表⼈物:蒙德⾥安,范-陶斯堡,范顿吉罗,奥德,⾥特福德尔
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碑⾥特福尔德的荷兰乌德勒⽀住宅
建筑技术的进展
特点:把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加以完善并推⼴使⽤。

例⼦:⾼层钢结构技术的改进和推⼴钢筋混凝⼟结构的应⽤
新的建筑材料:铝材,不锈钢,搪瓷,玻璃,塑料,玻璃纤维等等
法国对钢筋混凝⼟的使⽤
典型:
1984年博多在巴黎建造的蒙马尔特教堂(第⼀个⽤钢筋混凝⼟建造的教堂)
1903年,佩雷的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
1905年,佩雷的庞泰路车库
1919年,佩雷的埃斯德尔服装⼯⼚
1901-1904年,加尼埃的假想⼯业城市中央车站⽅案
1916年,弗雷西内的奥利飞船库
1910年,马亚尔的第⼀座⽆梁楼盖的仓库
新建筑运动⾛向⾼潮-----现代建筑派诞⽣
1.背景:建筑师们对于建筑何去何从做过很多⽅⾯的努⼒,但是他们的观点并未形成体系,也没有产⽣⼀批有实际影响⼒的建筑。

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彻底暴露了社会及建筑中的⽭盾。

⼀批年轻的建筑师提出⽐较系统和彻底的建筑改⾰主张,把新建筑运动推向⾼潮,形成现代建筑派。

2.建筑派的组成:欧洲先锋派(功能主义派,理性主义派,现代主义派,欧洲现
代建筑派与国际现代建筑派)
代表:德国的格罗⽪乌斯,密斯范德罗,法国的勒柯布西耶
有机建筑派代表:美国的赖特
芬兰的阿尔⽡阿尔托,建筑观点上赞成欧洲现代建筑派,设计⼿法倾向于有机派
3.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现代主义)建筑观点与⽅法:
(1)重视建筑的使⽤功能,并以此作为设计出发点,提⾼设计的科学性,注重使⽤时的⽅便和效率
(2)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3)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最⾼
(4)主张创新,反对套⽤旧的建筑形式与内容的样式,强调形式与内容的⼀致,⾃由处理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

(5)认为建筑空间⽐平⾯⽴⾯更重要
(6)废弃表⽪的建筑装饰
现代建筑派代表(⼈物的思想,作品分析)
格罗⽪厄斯与“包豪斯”学派
建筑理论:
1.建筑要随着时代发展,主张创造时代的新建筑,反对形式的追求“风格”特征
2.强调现代⼯业发展对建筑的影响,主张⽤⼯业化⽅法供应住房的机构
3.坚决同建筑界的复古思潮进⾏论战,反对模仿和停滞不前
4.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法上,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同时注重建筑对⼈精神要素的满⾜
作品分析:
法古斯⼯⼚(和A迈尔合作)
特点:
1.平⾯布置和体型采⽤⾮对称构图
2.平屋顶没有挑檐
3.墙⾯⽆⽀柱,⼤⾯积玻璃窗和⾦属板做墙,改变砖⽯墙的沉重形象,墙⾯简洁整齐
4.玻璃窗嵌放在外⽪上,增加墙⾯轻巧感
5.转⾓部位,取消⾓柱,玻璃和⾦属连续转过去
包豪斯
1.设计教学特点:
(1)在设计中强调⾃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艺和机器⽣产结合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提倡⼯艺美术和建筑设计向抽象派绘画和雕刻学习
(4)同时培养学⽣的动⼿能⼒和理论素质
(5)把学校教育和社会⽣产挂钩,师⽣的⼯艺设计投⼊实际⽣产
2.由此产⽣的新的⼯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特点:
(1)满⾜实⽤要求
(2)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和美学性能
(3)造型简洁,构图灵活
(4)便于机器⽣产,降低成本
如此,师⽣再设计作品时,注重摈弃繁重装饰,发挥结构本⾝的形式美,讲究材料⾃⾝的质地和⾊彩搭配效果,发展⾮对称的构图⼿法。

3.校舍建筑简介:
(1)位于城市郊区,临近弗⾥德⾥希⼤街的城市共有地
(2)地处开发新区,基地只有⼀些零星的住宅,设计师不必考虑四周,可⾃由发挥
(3)建筑平⾯由两个倒插的“L”形组成
(4)建筑⾯积接近10000平⽅⽶,分为三个部分,即教学⽤房,⽣活⽤房和职业学校(如图)。

除了包豪斯教学楼是框架结构以外,其余都是砖与钢筋混凝⼟混合结构,⼀律采⽤平屋顶,外墙⾯⽤⽩⾊抹⿊。

4.包豪斯建筑设计的特点:
(1)把建筑物的实⽤功能作为建筑的出发点,各部分依据功能决定位置,表现简约透明。

⼯艺车间在临街突出的位置上,采⽤框架结构和⼤
⽚玻璃幕墙便于采光。

学⽣宿舍采⽤多层居住建筑的混合结构和建筑形式,⾯临运动场。

饭厅和礼堂位于教学区和宿舍之间,既分割⼜联通。

⼊⼝位于教学楼,礼堂,办公部分的结合点上。

职业学校⼊⼝与包豪斯⼊⼝相对⽽⽴。

(2)采⽤灵活的不规则构图⼿法寻求整个构图的平衡与灵活性,功能和流线成为空间创造的⾸要条件。

不对称的建筑,多⽅向,多体量,多轴线,多⼊⼝,⽴⾯各有特⾊。

建筑构图充分运⽤对⽐⼿法,⾼低,长短,纵向和横向,且发挥玻璃墙⾯和实墙⾯不同的视觉效果,造成虚实、透明与不透明,轻薄和厚重的对⽐。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

结构上部分采⽤钢筋混凝⼟框架,部分砖墙承重,⽆挑檐,平顶屋顶,双层钢窗,集合没有任何附加装饰,运⽤建筑本⾝取得艺术效果,朴素,简洁。

(4)造价不⾼,每⽴⽅英尺造价只合0.2美元。

勒-柯布西耶
建筑理论:
1.激烈否定19世纪以来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与建筑风格,激烈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

2.极⼒⿎吹⽤⼯业化的⽅法⼤规模建造房屋,降低造价。

3.平⾯由内⽽外设计,赞美简单的⼏何形体
4.强调建筑的艺术性,把建筑看成是纯粹精神的创造
新建筑的五个特点:
1.底层的独⽴⽀柱,房屋主要在⼆层以上,底部架空
2.屋顶花园
3.⾃由平⾯
4.横向长窗
5.⾃由⽴⾯
作品分析:
萨伏伊别墅(平⾯,剖⾯)
特点:
钢筋混凝⼟结构,体现新建筑的五个特点,表现了他的美学观念。

外形轮廓简单,内部空间复杂,室内斜坡道增加上下的连续性。

各种形体均采⽤简单的⼏何形体,室内室外⽆装饰线脚,曲线形的墙体增添变化。

朗⾹教堂:
1.教堂造型奇异,平⾯不规则;
2.墙体⼏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
3.塔楼式的祈祷室的外形象座粮仓;
4.屋顶向上翻卷,与墙体之间留有⼀条40厘⽶⾼的带形空隙;墙⾯上开着⼤⼤⼩⼩的⽅形或矩形的窗洞,嵌有;
5.⼊⼝在卷曲墙⾯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
6.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玻璃的⼤⼤⼩⼩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了⼀种特殊的⽓氛
巴黎瑞⼠学⽣公寓:
特点:
1.主体是长⽅形的五层楼,底层敞开,只有对柱墩。

2.南⽴⾯全是玻璃,五层部分为⽯墙,开有少量窗孔,北⽴⾯是整齐的⼩窗。

3.北⾯平⾯为不规则的L型
4.建筑处理上的对⽐:玻璃墙⾯与实墙⾯,上部⼤块体同下部⼩墩柱,多层建筑与低层建筑,平直墙⾯与弯曲墙⾯的形体与光影,⽅正规则的空间和不规则空间
⽇内⽡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案:
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式,采⽤钢筋混凝⼟的结构,建筑的形体完全突破传统的格式,具有轻巧、新颖的⾯貌。

现代城市和居住问题的设想:
城市中有适合现代交通⼯具的整齐的铁路⽹,中⼼区有巨⼤的摩天楼,外围是⾼层楼房,楼房之间有⼤⽚绿地,交通⼯具在不同平⾯上⾏驶,交叉⼝采⽤⽴交。

有“阳台花园”。

巴黎市中⼼的改建:关键在于利⽤⾼层建筑和处理快速交通的问题,⾼层建筑和⽴体交叉。

密斯-范-德-罗:
建筑理论:
1.和传统建筑决裂,积极探求新建筑原则和⼿法。

2.主张建筑要符合时代特点,创造新时代的建筑⽽你不能模仿过去。

3.重视建筑结构和建筑⽅法的创新,认为建筑⽅法必须⼯业化。

4.少就是多原则
5.喜⽤流动空间
作品分析: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929):
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新颖的体形构图和简洁的细部处理获得成功。

1.除了建筑本⾝,⽆其他陈列品。

2.墙体位置灵活,形成⼀些即分隔⼜联通的半封闭半开敞空间,室内室外相互穿插,⽆明确分隔。

(流动空间的典型)
3.形体处理⽐较简洁,简单的屋顶和墙⾯,没有线脚,柱⾝上下没有变化,构件交接地⽅直接相遇,同过去建筑上繁琐装饰形成鲜明对⽐,清新明快。

4.去掉附加装饰,突出材料本⾝的美。

图根德哈特住宅:
室内各部分之间只有⼀些钢柱⼦和两三⽚孤⽴的隔断,有⼀⼤⽚外墙是活动的⼤玻璃,形成和巴塞罗那馆类似的流动空间。

范斯沃斯住宅:
1.⼤⽚的玻璃取代了阻隔视线的墙⾯,成为名副其实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2.造型类似于⼀个架空的四边透明的盒⼦,外观简洁明净,⾼雅别致。

袒露于外部的钢结构均被漆成⽩⾊,与周围的树⽊草坪相映成趣。

3.由于玻璃墙⾯的全透明观感,建筑视野开阔,空间构成与周围风景环境⼀⽓呵成。

4.密斯认为这种透明的⽅式使得住宅的空间与空⽓得以⾃由流动,⽽在居
住者看来,这⽆疑是让居住成为⼀种公众性、缺乏隐私的⾏为。

西格拉姆⼤厦:
1.⽤简化的结构体系,精简的结构构件,讲究的结构逻辑表现,使之产⽣没有屏障可供⾃由划分的⼤空间,完美演绎“少即是多”的建筑原理。

2.避开⼤多数塔楼常⽤的台式、⾦字塔式的样式,把⼤厦主体处理成竖⽴的长⽅体,除底层及顶层外,⼤楼的幕墙墙⾯直上直下,整齐划⼀,没有变化。

3.采⽤了隔热玻璃作幕墙,这些占外墙⾯积75%的琥珀⾊玻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格,使西格拉姆⼤厦在纽约众多的⾼层建筑中显得优雅华贵,与众不同。

钢材的使⽤: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业最发达的国家,房屋建筑中⼤量使⽤钢材,密斯到美国后,钻⼼研究钢结构的建筑设计问题,认为结构和构造是建筑的基础。

他的钻研使他的关于钢和玻璃摩天⼤楼的憧憬实现,并使他的钢和玻璃的建筑在空间布局,形体⽐例,结构布置,节点处理上都达到了严谨,精美的效果。

赖特:
建筑理论:
1.对现代⼤城市持批判态度,很少设计⼤城市的摩天楼,对⼯业城市不感兴趣设计别墅和⼩住宅居多。

2.草原是住宅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