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周练测评卷第6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九年级周练测评卷第(6周)
(学习目标:《给巴特勒的信》《茶馆》《陈毅市长》)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戊戌.(xū)沏.茶(qī)嗜.好(shì)奄.奄一息(yǎn)
B.搭讪.(shàn)眼拙.(zhuō)淘汰.(tài)颓垣.断壁(yuán)C.茶盅.(zhōnɡ)脸颊.(jiá)太监.(jiàn)说媒拉纤.(qiàn)D.咂.摸(zā)神龛.(kān)痞.子(pǐ)生行驽.钝(nǔ)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粉墨登场兵荒马乱无缘无故相依为命
B.敲诈勒索自食其力惊慌失措深居减出
C.改头换面金碧辉皇下不违例伤天害理
D.一窍不通天廷饱满老气横秋充耳不闻
3.下列加点词语释义有误的一组是:()(2分)
A.揣.磨(思索)造孽.(罪恶)一文不名.(占有)B.惭怍
...(假借各种名义..(惭愧)阑.珊(暗淡,零乱)打秋风
向别人索取好处)
C.沏茶(用开水冲泡)伊始(开始)礼贤下士(降低身份与人交往)
D.闲在
...(佛、法、僧)..(清闲自在)珍馐
..(珍奇贵重的玉器)三宝殿
4.下列词语中的“疾”与“痛心疾首”中的“疾”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疾言厉色
B、民生疾苦
C、疾恶如仇
D、积劳成疾
5.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一个特色。
下面几句话出自何人之口,选出判断准确的一项()
(1)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2)可是,谁要咱们旗人呢!想起来呀,大清国不一定好呀,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
(3)(接钱,没看,揣在怀里)没关系!
(4)对!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您搜!
A.刘麻子松二爷常四爷王淑芬
B.唐铁嘴松二爷常四爷王利发
C.刘麻子常四爷松二爷王利发
D.唐铁嘴常四爷松二爷王淑芬
6.选出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2分)
A.“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
B.我有登记薄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子”。
C.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您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D.我改抽“白面”啦。
7.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爱新觉罗·溥仪经过政府和人民的改造,终于由一个皇帝变成了一个自.食其力
...的公民。
B.在美国的支持下,台湾一些台独分子又粉墨登场
....了。
C.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特点,不要老气横秋
....,意志消沉。
D.排了一上午的队,终于买到了硕果仅存
....的两张票。
8.选出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2分)
A.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B.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C.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D.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9.写出下面句子的潜台词。
(4分)
(1)王利发: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指头都比我的腿还粗。
(2)一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
二、课内阅读实践(20分)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象有一座语言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
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可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10.说说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是怎样的一种东方艺术?蕴含了作者对东方艺术怎样的感情?(5分)
11.“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中“这”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5分)
12.下列句子中,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2)在中国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中国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13.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艺术匠心?(5分)
三、课外阅读探究(22分)
绝唱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
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
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
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
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
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
..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
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
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
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
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
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4.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亭亭:
15.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第⑤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
(4分)
16.按照要求品读、赏析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分)
(1)从修辞的角度: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
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2)从含义的角度: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17.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4分)
18.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4分)
19.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4分)
四、综合性学习(8分)
20.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3分)
活动内容:
基本思路:
(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3分)
(3)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
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
(要求角度不同)(2分)问题1:
问题2:
五、作文(50分)
21.告别彷徨,是新路的发现;告别苦恼、是心灵的解脱。
小鸟告别母巢,学子告别母校——这告别意味着成熟;飞机告别地面,飞船告别地球——这告别意味着腾飞。
成功是对失败的告别,创新是对陈腐的告别,现实是对历史的告别……告别中有反思,告别中有奋起,告别中有新生。
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600字。
第6周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D
6.C
7.D
8.D
9.(1)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的家底厚实着呢。
(2)我这个知识分子太清高、太固执、甚至看不起人。
10.雨果用了这样一些句子来表达对圆明园的评价:①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②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③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④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⑤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⑥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这些句子蕴含了雨果对东方艺术强烈的赞美之情。
11.圆明园,比喻,从东西方文明的高度评价、赞颂了圆明园的辉煌。
12.(1)句表达效果好。
因为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世界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13.作者采取用墨如泼的浪漫主义手法,宏观地、梦幻般地描绘圆明园巨大、
神奇及富丽堂皇,把这一中西合璧的艺术瑰宝神奇般地显现在世人眼前。
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理应得到世人的珍惜、爱护,理应留给子孙万代观赏、享受。
但是,它却被劫掠、焚毁了。
原来,作者尽情挥洒笔墨以渲染圆明园的美景,显而易见,是为后文强烈谴责英法两个强盗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作好铺垫。
14.示例: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
15.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抒情。
16.(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17.示例: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
18.示例:“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
19.示例: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
20. (1)示例1:“民俗文化”知识竞赛。
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
示例2: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
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角色分工、组织排练,最后班会上依次展示。
(2)示例1:我推荐悬挂中国结。
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在会场,富有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烘托出会场里热烈、喜庆的气氛。
示例2: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
红色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一定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
(3)示例1:现在青少年冷漠传统节日,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示例2: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示例3: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