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复习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复习特训第1题【单选题】
为推进西欧的联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共同采取的措施是( )
A、组建“欧洲共同体”
B、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C、组建“欧洲联盟”
D、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由于在这一年( )
A、埃及通过“七月革命”赢得了真正的独立
B、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C、非洲大陆上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
D、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漫画所反映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冷战”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22年苏联成立,到苏联解体时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
A、67年
B、68年
C、69年
D、70年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二战后美苏争霸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争霸斗争加重了两国的经济负担
②国家实力消长影响争霸态势
③两国相争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局面
④争霸中美国一直处于攻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强国,最主要是因为( )
A、得到美国的帮助
B、大力发展军工业
C、推行科技立国战略
D、谋求政治大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包括( )
①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持②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③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④采取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表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据此可以说明日本( )
A、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B、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C、成为第二经济大国
D、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有增长
B、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超过美国
C、美国丧失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
D、日本经济增长率居首位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随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苏联退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解体一共维持了多少年( )
A、68年
B、69年
C、70年
D、71年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51年前,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3个组织的理事会及其执行机构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
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B、促进“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C、对抗华约组织
D、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他被西方国家称作结束冷战的“英雄”,1990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许多俄罗斯人则把他视为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他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1964年,日本在东京成功的举办了( )
A、亚运会
B、世界锦标赛
C、奥运会
D、冬季运动会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 )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B、古巴建立人民政权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九年级(1)班同学正在学习“尼赫鲁”“纳赛尔”“卡斯特罗”的相关内容。
他们研讨的主题是( )
A、亚非拉的奋起
B、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动荡的中东地区
D、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国家主权从来都是不容侵犯的。
十五年前,中国和巴拿马分别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回了澳门和巴拿马运河主权( )
A、英国、美国
B、法国、英国
C、葡萄牙、美国
D、英国、葡萄牙
【答案】:
【解析】:
第17题【问答题】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其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被打破。
20世纪世界格局出现过三次大变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1)材料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材料二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宣言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3)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一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答案】:
【解析】:
第18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
不同国家力量的消长,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放眼欧洲】
材料一:苏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
【回眸中国】
材料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巡讲话
材料四:如图所示
【环视全球】
材料五:20世纪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
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标志着哪一世界格局的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走向联合”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组织是什么?
邓小平的这一讲话为我国改革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香港岛被英国割占源于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远在欧洲的葡萄牙人开始窃居澳门开始于哪一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事件后?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综上所述,中国要在当今多变的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最为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无
【解析】:
第19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它的建立有何影响?
材料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中国该如何应对?试举例说明。
【答案】:无
【解析】:
第20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
不同国家力量的消长,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放眼欧洲】
材料一:苏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
【回眸中国】
材料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巡讲话
材料四:如图所示
【环视全球】
材料五:20世纪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
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标志着哪一世界格局的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走向联合”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组织是什么?
邓小平的这一讲话为我国改革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香港岛被英国割占源于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远在欧洲的葡萄牙人开始窃居澳门开始于哪一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事件后?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综上所述,中国要在当今多变的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最为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无
【解析】:
第21题【材料分析题】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结盟,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结盟与对抗
材料二:国际斗争永远都是这样……昨日还是坚定的盟友……现在却完全恢复老样子……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同盟国之间迅速变脸,演化出了冷战。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16年5月12日报道,奥巴马利用此次拜访广岛和平纪念碑——纪念1945年美国投掷原子弹造成的死难者的机会,论述自己的无核世界愿景,但他还将此行当做巩固美日同盟的重要一步。
这两个昔日的敌手如今处于亚洲一个旨在遏制中国的关系网的核心。
——参考消息网
图一对峙的双方是什么性质的集团?图二中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为了对抗“昨日”的“盟友”,美国推行了援助西欧的什么计划?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的目的是什么?为原子弹的研发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是谁?根据材料分析“美日两个昔日的对手如今结成坚固的同盟”的意图。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影响国家结盟与对抗的根本原因。
【答案】:无
【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一位当代西欧史学家
材料二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的图案应该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
简要说明这一国际组织的建立对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7年该组织拥有27个成员国,有人说,该组织的扩大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请简要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什么?
中国应该怎样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答案】:无
【解析】:
第2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祝寿之名开始访华之旅,向乾隆皇帝提出此行的真实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港口。
乾隆皇帝一口回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自《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
材料二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月下滑,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2008年11月4日,在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黑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
执政百日,奥巴马对内大力推行各项“新政”,包括促使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救市措施。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
1957年,日本提出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
1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
六十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
……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
……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
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
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政策。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为什么当前这次金融危机会出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的现象?认为奥巴马与罗斯福在应对危机的“新政”最主要相同点是什么?
材料三中提到“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及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经济改革有何启示。
【答案】:无
【解析】:
第24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编者按: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国家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
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摘编自百度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
西欧国家发挥
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
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新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说明美国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无
【解析】:
第25题【材料分析题】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
也许在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是在什么时候?
“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
“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答案】:无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