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热能变、变、变》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热能变、变、变》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能量的角度重新摸索差不多学习过的相关内容(流淌的空气)并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假设性说明。
2、能依照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的问题。
3、依照观看到的现象,结合科技史资料,能总结出关于能量转化的科学结论。
4、能运用探究后的科学结论判定生活中的热能变化情形,并能说出是如何样变化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探究热能变化的隐秘,感受能量世界的奇异。
2、了解科学家发觉热能隐秘的大致历程,明白科学总是在不断被拓展或超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知识
1、明白摩擦能够生热。
2、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
1、搜集关于尤利乌斯·洛塔尔·迈尔、焦耳、赫伦探究热能隐秘的历史资料(文字、图片、影像等);纸风车在燃烧的蜡烛上方转动的演示实验装置。
2、预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一端闭合另一端带有胶塞的钢管、绳子、水等。
学生预备:橡皮筋。
一、教学导入
1、提问:不同形式的能量能够转化吗?
2、演示(燃烧的蜡烛产生的热能使纸风车运动起来),并向学生指出:站在能量的角度,你能从那个变化现象中提出什么问题呢?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学生的问题。
4、过渡:让我们从研究橡皮筋的“热情”开始吧!
二、活动橡皮筋的“热情”
1、布置任务:把橡皮筋先碰一下自己的头顶,快速来回拉几十次橡皮筋,再将它碰一下自己的头顶。
描述橡皮筋前后两次碰头顶的感受,说一说橡皮筋的“热情”是从哪里来的?
要求:每个小组分好工,拉动橡皮筋和感受温度变化的不能是同一个人,以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2、学生实验、汇报交流。
3、教师补充一些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实例(如:磨刀时,刀子发热了;冬天为了取暖,能够用劲摩擦两只手;从高处坐滑梯滑下来时,臀部会有灼热感等等。
)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能量的转化。
三、活动“冲动”的橡皮塞
1、提出问题:热能是否能够转化为机械能?
2、作出假设并说出依据。
3、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想方法使钢管变热同时让封住钢管口的橡皮塞冲出来。
4、实验探究,猎取事实,实验情形交流。
5、提供科技史资料(书中两个指南车信箱的资料),再次猎取事实。
4、得出结论:不同形式的能量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5、判定应用:说说才第58页的图中哪些地点有热能,它是如何样产生和消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