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不同年龄段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硬化检出率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年第34卷第3期
文章编号:10044337(2021)03-0377-03中图分类号:R543.4文献标识码:A•统计分析•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不同年龄段高脂血症
与颈动脉硬化检出率的关系
陈莉萍郭晶晶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不同年龄段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342例在某院行
行健康体检的人员,对其行血脂、生化及颈动脉B超等项目的检测,观察并比较不同年龄段体检人员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颈动脉B超
异常的检出率。

结果:本组342例体检人员中,51例(4415%)出现血脂增高,其中30〜39岁年龄段人群中,男(3443%)多于女(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1例血脂异常的人员,对其行颈动脉B超检查后发现,5例(49.67%)出现颈动脉B超
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伴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等,且<40岁、0〜49岁、50〜59岁、>60岁等年
龄段的颈动脉B超异常人群中,男性均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症是引发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之
一,行健康体检的人员应加强对血脂水平的检测,寸血脂水平异常的人群及时实施进一步的检测及预防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颈动脉硬
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健康体检;年龄;咼脂血症;颈动脉硬化;检出率;B超检查
doi:10.3969/j.issn.1004-4337.2021.03.028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高血脂患者呈现出了逐年升高的状态,并且患者的发病年龄也越发年轻化。

当机体出现血脂异常后,其血管、动脉等均会受到明显的损伤,从而引发机体出现了一系列的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会是引发脑梗死的潜在因素之一,有研究人员发现,尤其是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几率明显升高药。

本次研究选取了342例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我院行行健康体检的人员,详细的分析了健康体检人群中不同年龄段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342名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人员,本组中男185例,女157例,年龄28〜87岁,平均年龄(5852士10.21)岁,根据患者的年龄将本组患者分为30岁以下(66例)、30〜39岁(112例)、40〜49岁(83例)、50〜59岁(57例)、60岁及以上(24例)。

本次研究上报本院伦理委员,并经过了批准。

1.2方法
对其行血脂、生化及颈动脉B超等项目的检测。

血脂项目的检测采用我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IDL-C)等,如以上4项指标中有其中1项结果异常,则可评价为血脂异常。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不同年龄段体检人员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颈动脉B超异常的检出率。

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方面,如IMTC0.9mm则评价为正常,如1.0<IMT<1.2mm 则评价为增厚,如IMT>1.2mm则评价为斑块形成。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血脂增高人员的检出率
本组342例体检人员中,151例(4415%)出现血脂增高,其中30〜39岁年龄段人群中,男性(3443%)多于女性(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年龄段血脂增高人员的检出率
性别30岁以下(”=66)30〜39岁(”=112)40〜4岁(”=83)50〜59岁(”=57)60岁及以上(”=24)合计(”=342)男11/36(30.56)21/61(34.43)23/42(54.76)21/30(0.00)11/16(68.75)87/18547.03)女10/30(33.33)11/51(21.57)19/41(46.34)19/27(0.37)6/8(75.00)6-1/157(40.13) X 1.0347.024 2.21 2.007 1.6871883
P0.0870.0180.0620.0650.0790087
2.2不同性别颈动脉B超检查结果75例(49.67%)出现颈动脉B超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动
151例血脂异常的人员,对其行颈动脉B超检查后发现,脉内中膜增厚、伴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等,男女
收稿日期:2020-04-17
作者简介:陈莉萍(1969-)女,河南洛阳人,本科,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亚健康人群。

・377・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Vol.34No32021
人群颈动脉B超结果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不同性别颈动脉B超检查结果比较
颈动脉B超异常男(=185)女(=157)合计(=342)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19/47(41.43)16/40(4000)35/87(40.23)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伴斑块1446(30.43)11/39(28.21)25/85(29.41)颈动脉粥样硬化8/46(17.39)6/39(15.38)14/85(16.47)颈动脉狭窄1/46(2.17)0/39(0.00)1/85(118)
2.3比较各年龄段颈动脉B超异常的检出率59岁、>60岁等年龄段的颈动脉B超异常人群中,男性均多
75例颈动脉B超异常的人群中,<40岁、40〜49岁、50〜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各年龄段颈动脉B超异常的检出率比较
性别40岁以下(=15)40〜49岁(n=29)50〜59岁(n=30)60岁及以上(=77)合计(=151)
男4/13(30.77)12/20(60.00)8/13(61.54)28/4168.29)52/87(59.77)
女0/2(0.00)1/9(11.11)5/17(29.41)17/3647.22)23/64(35.94)
X12.56123.61716.02210.03412.068
P0.0000.0000.0000.0000.000
3讨论
高血脂也就是脂肪代谢、转运等过程中,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血脂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的症状。

高血脂发病后,大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导致其常常被忽视,待发现时,往往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血脂水平的异常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且随着机体年龄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明显增加,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机体血脂代谢水平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颈动脉硬化则是颈动脉血管的慢性与增生性改变,患者
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血液中脂质在颈动脉内膜中出现了沉积,导致内膜纤维出现了增厚,部分发生了坏死、崩解等,严重的甚至形成了粥样斑块[]。

机体血脂异常也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也是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彳2例体检人员中,151例(4415%)出现血脂增高,其中30〜39岁年龄段人群中,男性(3443%)多于女性(2157%),这可能是因为处于中青年时期的男性,其工作压力增加,生活压力增加,运动量减少等因素所致。

本次结果还显示,51例血脂异常的人群中75例(49.67%)出现颈动脉B超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伴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等,且各年龄段的颈动脉B超异常人群中,男性均多于女性。

一般情况下,脂质代谢异常时,极易对动脉壁造成损伤,导致血小板聚集,促进了粥样斑块的形成[]。

综上所述,高血脂症是引发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行健康体检的人员应加强对血脂水平的检测,对血脂水平异常的人群及时实施进一步的检测及预防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颈动脉硬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卢宜芳.健康体检人群中不同年龄段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硬化检出率的相关性分析中国社区医师,020,6(12):167〜168.
2杨丽丽,陈春梅,王淑卿.健康体检人群中不同年龄段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硬化检出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017,5(8):110〜112:115.
3武建辉,王海东,王洁,等.钢铁工人职业紧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现况研究中国全科医学,020,3(20):2589〜2593.
4黄文甫.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018,1(21):2更9〜2403.
5邱隆凤.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价值[].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019,():69;71.
6赵正阳.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价值[].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020,(12)77.
7李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保健文汇,018,2:193.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lipidemia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Detection Rat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Healthy People
Chen Liping,Guo Jingj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No.2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471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lipidemia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detection rate in different,age groups in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population.Methods:342peo-・378・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年第34卷第3期
文章编号:1004-4337(2021)03-0379-04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统计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转开胸影响因素分析
陈安格1赵琦峰2
(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胸外科温州325000;
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温州325000)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转开胸发生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3月某院胸腔镜下实
施肺癌根治术患者126例实施研究,根据患者术中是否转开胸分为开胸组和未开胸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可疑危险
因素,探究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转开胸发生危险因素。

‘结果:126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转开胸29例,占23.02%。


因素分析得出,年龄、既往肺结核病史、肿瘤位置、胸膜粘连在开胸组和未开胸组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
析得出,影响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转开胸手术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3.254P<0.05)、肺结核(OR=4134P<0.05)、肿瘤
位置(OR=3.658,P<0.05)和胸膜粘连(OR=5.558,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转开胸临床危险因素较多,针对
性进行预防和干预,寸降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转开胸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肺癌;胸腔镜;开胸;危险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4337.2021.03.029
肺癌为临床中常见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肺癌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质量重要疾病之一[]。

手术切除肺癌病灶组织为临床中治疗肺癌主要方法,随着微创手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药。

肺癌根治术需要切除肺癌病灶组织,同时需要对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手术操作较为复杂,部分胸腔镜手术根治术患者术中需要中转开胸实施手术[]。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转中开胸手术可进一步增加患者手术创伤,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因此,掌握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转开胸手术影响因素,针对性进行预防和干预,对降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转开胸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3月我院胸腔镜下实施肺癌根治术患者126例实施研究。

纳入标准:(1)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病例检查,明确诊断为肺癌;(2)对患者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均有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指征;(3)患者临床资料均收集完整,符合本次研究所需。

排除标准:(1)未能明确诊断为肺癌,实施胸腔镜探查手术患者;(2)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3)心脑血管严重疾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4)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严重疾病患者。

其中男82例,女44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82+10.5)岁。

1.2方法
plewereselectedforhealthexaminationinahospital,andtheirbloodlipids,biochemistryandcarotidBwere detected.The detection rate of dyslipidemia and carotid B hyperalgesia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Of the342check-ups,151(44.15%)had increased blood lipids,of which30〜39years old had more men (34.43%)than women(21.57%),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151people withabnormalbloodlipids underwentcarotid artery B-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found that75cases (49.67%)had carotid artery B-ult.rasound abnormalities,manifested as different degrees of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thickening,plaque,carotidatherosclerosis,andcarotidarterystenosis.Moreover,among<40,40〜49,50,59,>60andotheragegroupsofcarotidarteryabnormalities,menweremorethanwomen,andthe di f erencewasstatistica l 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Hyperlipidemiaisoneofthemainfactorscau-singcarotidarteriosclerosis.Peoplewhoperformhealthexaminationshouldstrengthenthedetectionofblood lipid level and carry out further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treatment in time for people with abnormal blood ipidlevel,whichcane f ectivelyreducetheoccurrenceofcarotidsclerosisevents.
Key words physical examination;age;hyperlipidemia;carotid atherosclerosis;detection rate;B-ult.ra-sound
收稿日期:2020-10-13通讯作者:赵琦峰
作者简介:陈安格(1989-)浙江瑞安人,本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肺部、纵隔、食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3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