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生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1.肌肉活动的能量代谢系统的一般特性。
ATP-CP系列乳酸系列需氧系列
氧无氧无氧需氧
速度非常迅速迅速较慢
能源CP,储量有限糖原,产生的乳酸有
致疲劳性糖原,脂肪及蛋白质,不产生致疲劳性副产物
产生ATP 很少有限几乎不受限
劳动类型任何劳动,包括短暂的极重劳动短期重及很重的劳动长期轻及中等劳
动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1)用能消耗量或心率对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分级。
(2)分中等强度、大强度和极大强度作业
①中等强度作业:氧需不超过氧上限,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
②大强度作业:氧需超过了氧上限,氧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
③极大强度作业:氧债几乎等于氧需,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
3.体力劳动过程开始后,机体各系统的的调节和适应性变化?
答:体力劳动开始后,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的调节来实现能量供应和各器官系
统之间的协调,以适应生产劳动的需要。
机体的主要调节和适应性变动如下:(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各器官系统适应作业活动的需要,来维持
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长期从事某作业时,可形成该项作业的动力定型加快劳动
和减少劳动强度。
体力劳动还能影响感觉器官的功能。
(2)心血管系统:在作业开始前后发生适应性变动,表现在心率、血压变化
和血液再分配。
心率在开始作用前及作业开始30~40秒内迅速增加,经4~5分
钟达到与劳动强度相应的稳定水平。
作业时收缩压即上升,作业停止后血压迅
速下降,一般能在5分钟内恢复正常。
体力劳动时,通过神经反射使内脏、皮
肤等处的小动脉收缩,而代谢产物乳酸和 CO₂却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扩张,
使流入骨骼肌和心肌血液量大增,脑则维持不变或稍增多,而内脏、肾、皮肤、骨等都有所减少。
(3)呼吸系统:呼吸次数随体力劳动强度增大而增加,肺通气量增加。
停止劳
动后,呼吸节奏的恢复较心率、血压快。
(4)排泄系统:体力劳动及其后一段时间内尿量均大为减少,汗腺排汗,汗中乳酸含量增多。
(5)体温:体力劳动及其后一段时间内体温有所上升,以利于全身各器官系统活动的进行,但不应超过安静时的1℃。
4.静力作业和动力作业各自有何特点?哪种作业类型容易疲劳?为什么?
答(1)静力作业: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特点:能消耗不高,很易疲劳。
(2)动力作业:依靠肌肉等张性收缩,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特点:血液灌流充分,不易疲劳。
(3)静力作业容易疲劳,原因:因静力作业时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心血管反应无法克服肌张力来满足局部能源供应和代谢产物清除,造成局部肌肉缺氧、乳酸堆积,引起疲劳。
7.疲劳的阶段分期特征。
疲劳的发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疲倦感轻微,作业能力不受影响或稍下降。
第二阶段:作业能力下降趋势明显,但只涉及生产质量,对产量影响不大。
第三阶段:疲倦感强烈,作业能力急剧下降,精疲力竭,无法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