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歌冬》原文及翻译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德歌冬》原文及翻译赏析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大德歌冬》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德歌冬》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德歌冬》原文及翻译赏析1
原文:
大德歌冬景
元代: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译文: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大雪粉白光华,就像满天飞舞的梨花,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
雪花密密层层的飘洒,值得人们描形写画。
白茫茫的世界中,稀疏的树林里晚归的寒鸦悲啼不止。
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注释: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双调:宫调名,为元曲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
大德歌:曲牌名,入双调。
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共七句七韵。
雪粉华:洁白的雪花。
粉,白色。
或谓粉疑当作纷,纷华,形容雪之大。
华,光彩、
光辉。
堪:值得。
图画:此处用为动词,犹画图。
疏林:稀疏的树林。
噪:鸣叫。
黄芦:枯黄的芦苇。
掩映:半藏半露。
清江:言江水之清,泛指而非实指。
斜缆:斜系着。
艖:木筏,小船。
赏析:
这支小令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傍晚郊野雪景图,勾画了饱含着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的冬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向往安宁闲适稳定生活的感情,也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
全曲用字讲究,境界开阔,层次分明,画面清新淡雅,富于立体感,是描绘景物的好作品,从中可感触戏曲大家智慧的光芒。
大德歌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凡七句七韵,曲题《冬景》是王季思等编辑《元散曲选注》时加上的,这样文眼更加明晓。
雪粉华,舞梨花。
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缤纷的梨花。
古人常用梨花喻雪花,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李渔《闲情偶寄》:花花耐观,雪为天上之雪,此是人间雪。
作者饱蘸着热爱之情,写出了雪
花的形状和神态。
着一舞字,说明北风吹紧。
作者仰视天空,雪花纷飞,弥漫天际,为下文写具体的景物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北风吹扫,扬起雪粉,烟雾笼罩,仍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
此言久久平视之景。
四五家,作者没有确指,说明烟雾之大,难以辨认清楚,联系下句这是傍晚黄昏时的景色。
在此,作者既写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写出了傍晚的特点。
密洒堪图画。
堪,值得。
雪花稠密地飘洒下来,是值得描形写画
的。
此句总结以上二句,远望烟村雪景,银装素裹。
下面三句写近景。
看疏林噪晚鸦。
看,那傍晚归巢的乌鸦,在稀疏的树林中正噪闹着,是准备栖息。
着一看字引起下文。
疏林,稀疏的树林,叶落树疏,冬之景也。
噪,说明乌鸦之多。
乌鸦的叫声,引起作者的注意,引起作者无限情思。
正因为疏林,所以看得清楚乌鸦。
作者在此用景取色是高明的:在白色的底子上只有疏林,再着上黑色的乌鸦,使得景物更醒目,更引人注意。
黑色为冷色,而乌鸦的叫声很凄惨,显得荒凉,这样就给整个画面带来荒凉之感。
黄芦掩映清江下。
清江,泛指而非实指,言江水之清。
暖色的芦花倒映在水里,形成一条黄橙色的彩带,给这荒凉环境带来了几分温馨和一丝快意。
暖色为暖色。
北风的吹拂,江岸边的黄芦在清江白景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摇曳多姿。
斜缆着钓鱼艖。
那岸边泊着一叶钓鱼舟,独览着一清江之景。
作者勾画出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远意境。
船泊在岸边,说明天气太晚,渔夫已归家,这样使环境更显得宁静。
作者摄景钓鱼艖,描绘出了人活动的足迹,给荒凉宁静的环境增加了生机和魅力,同时给人以期待和希望。
小令前四句写大雪漫天飞舞的迷离景色,说明野外的扑朔迷离,依稀难辨,远景的衬托,同时透视出作者赞叹之情,境界开阔,层次分明。
后三句,精心摄取几个近景:晚鸦、黄芦、钓鱼艖一目了然,同时层次清楚:岸上、岸边、水中,三层由高及低,层次清晰,形色鲜明。
前四句朦胧,后三句明晰,把朦胧的远景和明晰的近景紧密配合,使得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鲜明,而近景中又分三层,富有空间层
次感和画面的立体感;白中有寒鸦,一分荒凉;黄芦掩映,色彩富有质量感,给人温馨;渔舟斜缆,安详静谧,给人以想象:雪过天霁,照样下江捕鱼,表达了作者对安闲稳定的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这首小令,作者通过对冬景的描绘,曲折地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
大雪纷飞,是冬季的天气特征,冬是一年之末,雪是雨的回归。
作者虽将雪喻作粉华、梨花,而这是以乐景写哀情,饱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
取景噪晚鸦和钓鱼艖,这种酸楚不觉溢于言表。
自然界里的乌鸦飘泊了一天,正在聚集归巢,准备度过安宁之夜。
而作为人——渔夫,也归家了,唯独作者身在大雪纷飞的茫茫原野中默默地领受这一切,无限凄凉,无限感慨。
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哀号,而是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思想积累的。
由于社会的影响,读书人没有出路,作者长年漂泊在外,生活毫无安宁,自然向往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看到归巢的晚鸦和渔夫归去留下的钓鱼艖,自然而然想到自己它(他)们有归,为何自己无归?这种诘问是对元政府野蛮种族歧视政策的控诉,同时也为一代文人发出带着血泪凄凉的感叹。
作者这种造语取境正如贯么石在《阳春白雪序》中所说:适如少美恰怀,使人不忍对殢。
《大德歌冬》原文及翻译赏析2
原文: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译文
大雪纷飞,掩蔽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落而失去往日之风韵。
抬眼望去,哪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来理睬与慰问?好一个面容憔悴翘首远望的凭栏人!
注释
双调:宫调名,元望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
大德歌:望牌名,入双调,共七句七韵。
断魂:形容人极度悲伤。
江落:暗用落妃之典。
落妃,唐玄宗的妃子,本姓江,因爱落,玄宗赐名落妃。
韵:风韵。
那里:即哪里。
此句是写思妇遥望远处的景象。
好一个句:意谓思妇在大雪纷飞中倚着楼栏,面容憔悴地翘望远人的归来。
凭阑,即凭栏。
赏析:
这支小令,多半内容反映的是闺中少妇绝望的心情。
开头两句雪纷纷,掩重门,点明季节,说年冬腊月,大雪纷飞。
接着直抒胸臆:不由人不断魂。
第四句瘦损江梅韵,以梅妃的故事作比,表明思妇由于怀念远方丈夫而变得削瘦,失去了往昔的风韵。
第五句清江江上村,是化用辛弃疾词句的意境,进一步表现少妇的孤寂与悲痛之情。
第六句香闺里冷落谁瞅问,是少妇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
重点句则是最后的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在大雪纷飞,家家紧闭重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冒雪凭栏遥望远方归人。
在漫天风雪中,惟有她依栏远望、凝思,表达思念之情的深沉严冬都封杀不了。
此句一扫上文所言绝望的情绪,
显示出一个少妇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性格。
此曲在结构上,采用的是前后矛盾对立的写法。
前面几句极写少妇的绝望心情,经彩笔左涂右抹,色调越来越浓,似乎已经绝望到底,而最后一句,则急转直下,一反常态。
这样,先抑后扬,更富有吸引人的艺术魅力。
《大德歌冬》原文及翻译赏析3
大德歌冬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翻译
大雪纷飞,掩蔽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梅而失去往日之风韵。
抬眼望去,哪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来理睬与慰问?好一个面容憔悴翘首远望的凭栏人!
注释
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
大德歌:曲牌名,入双调,共七句七韵。
断魂:形容人极度悲伤。
江梅:暗用梅妃之典。
梅妃,唐玄宗的妃子,本姓江,因爱梅,玄宗赐名梅妃。
韵:风韵。
那里:即哪里。
此句是写思妇遥望远处的景象。
好一个句:意谓思妇在大雪纷飞中倚着楼栏,面容憔悴地翘望远人的归来。
凭阑,即凭栏。
赏析
这支小令,多半内容反映的是闺中少妇绝望的心情。
开头两句雪纷纷,掩重门,点明季节,说年冬腊月,大雪纷飞,造成交通阻塞的困难,远行人就更不易归来了,少妇不能不为之心碎。
在这个时候,要表露少妇的感情再也容不得半点含蓄,因此第三句接着直抒胸臆,明白写出了不由人不断魂的惨痛句子。
第四句瘦损江梅韵,以梅妃的故事作比,表明思妇由于怀念远方丈夫而变得削瘦,失去了往昔的风韵。
第五句清江江上村,是化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等词句的意境,进一步表现少妇的孤寂与悲痛之情。
第六句香闺里冷落谁瞅问,是少妇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
小令的重点句则是最后的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在大雪纷飞,家家紧闭重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冒雪凭栏遥望远方归人。
在漫天风雪中,惟有她依栏远望、凝思,表达思念之情的深沉严冬都封杀不了。
好字意义双关,下得非常妙,它似是修饰憔悴,用作甚辞,有很太等意,寄寓着作者深厚的同情,但也有更多的赞赏之意。
此句一扫上文所言绝望的情绪,显示出一个少妇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性格。
有此一句,才显出此曲的精妙之所在,它可以使全篇的消沉气氛为之一振。
此曲在结构上,采用的是前后矛盾对立的写法。
前面几句极写少妇的绝望心情,经彩笔左涂右抹,色调越来越浓,似乎已经绝望到底,
而最后一句,则急转直下,一反常态。
这样,先抑后扬,更富有吸引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