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汉字与书法 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汉字与书法
编写人:高祥印审核人:高二历史组使用年级:高二使用时间:2016 .09【学习目标】
概述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进程的史实,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梳理】【预习导航】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起源:早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2)演变:商代,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3)书同文;
①背景: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减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过程:到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
也得到推广。

③意义:文字的改革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二、书艺历程
1、形成条件:
(1)材料:、的单体汉字的出现,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注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动力: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文具:等文具的改进。

2、发展历程:
(1)秦汉时期:和都具有书法的美感,都是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①主要原因:汉末,形成。

②代表:书圣的《》被誉为“”。

(3)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①原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

②特点:既有的草书,也出现了的楷书,日趋成熟。

③代表:草书大家:、怀素;楷书大家:颜真卿、。

(4)宋代:书法艺术各具情态
①特点:推崇书法风范,追求而忽略,倡导“”。

.
②主要原因:宋代重文,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③代表:、、米芾、蔡襄。

(5)明代:
①更加强调的创造。

②主要原因:社会进一步、。

3、书法特点:
(1)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的审美情趣。

(2)通过自由变化的和疏密得宜的,将绘画艺术的和书写的有机融合。

三、印宗秦汉:中国印章的刻制,常用篆体入印。

到思想活跃的
以后,篆刻发展为与、一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

【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一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设问1:史料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有无道理?并说明依据。

史料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
设问2:史料中的说法是否可信?为什么?
设问3:为什么秦统一六国后要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设问4:它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这种措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二设问1为什么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设问2为什么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合作探究三阅读31---32教材内容完成下表
【总结概括】
【作业布置】
1.概括汉字的演进趋势
2.书法艺术发展脉络和各个时期的基本特征及成因?【知识拓展】书法五种字体的特点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笔墨丹青
编写人:高祥印审核人:高二历史组使用年级:高二使用时间:2016 .09【学习目标】(1)梳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
和作品。

(2)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征,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3)运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分析中国古代的绘画与其所产生的时代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航】
一、[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战国、汉代
阅读教材P34第一目
⑴指出新石器时代的代表画种,及这一画种的内容和特点。

⑵战国秦汉的画种及代表作和特点,分析出现这一种画的原因。

二、[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繁荣
....]--------- 从魏晋到隋唐
阅读教材P34第二目
⑴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凸现个性的文人画
背景:(出现的原因)
代表人物——“画祖”作品有《》和《》
开创了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注重
⑵唐朝时期——淋漓尽致描绘和再现雍容华贵盛唐气象
背景:
代表人物——“画圣”(被誉为“”)
三、[古代文人画的兴盛发展
........]----------宋元明清
阅读教材P35第三目
⑴两宋时期文人画兴起的原因:
特点:①北宋
②南宋
代表:
⑵明清时期---文人画继续发展
背景:
特点及代表
(3) [民间风情画
...]------------从北宋到明清
阅读教材P35--36第四目
⑴概括指出北宋出现民间风情画的原因
⑵代表作北宋
明清
四、[总结-----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阅读教材P36第一段完成
风格特点:
作用
【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一结合时代特色探究各个时期的绘画呈现出什么特色?
合作探究二结合中西绘画探究中外绘画有什么不同?
【总结概括】
一、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战国时代绘画
两汉时期绘画
兴起背景
魏晋文人画
二、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繁荣
....特点
背景
唐朝绘画特点
代表
背景
宋代文人山水画
三、古代文人画的兴盛发展
........特点
元代文人画特点
明清文人画特点
背景
宋代民间画兴起
民间风情画
...代表作
明清民间画
四、总结-----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作业布置】完成表格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诗歌与小说
编写人:高祥印审核人:高二历史组使用年级:高二使用时间:2016 .10
【学习目标】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特点。

【预习导航】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1) 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保存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_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分___、____、___三部分。

(3)特点:
①《诗经》以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它的____________倾向和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楚辞:
⑴概念:是战国时期____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______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⑵特点:①楚辞采用_________的句式,更适合表达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

②楚辞以瑰丽
华美、想像奇特著称,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___风格的先河。

⑶代表人物________ 代表作:_______________。

⑷影响:__________与__________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
(1)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2)特点:专重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带韵散文
(3)代表人物:___________。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1)发展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______________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

③汉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也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艺术创作方面提
供了借鉴,韵律更加工整、回还有致。

(2)代表人物:
①李白:放荡不羁,诗风飘逸、豪放,纵横开阖,体现了盛唐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时代精神。

他写下了大量笑傲王侯、抨击社会黑暗和追求理想、歌颂大好河山的千古名篇,人称________。

②杜甫:是一位___________的诗人,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
亡的痛苦。

杜甫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诗风凝重浑厚、沉郁顿挫,人称__________,他的诗作被誉为________。

③白居易: 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

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的深切同情。

2、宋词
(1)特点:起源丰富而复杂,又称________,便于表达情感,并可__________,按特定的
乐调曲谱_____。

(2)背景:①天下分裂、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族矛盾尖锐
②市井生活丰富,市民阶层壮大,商业兴盛,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3)代表人物
豪放派:_______和________。

苏轼创作的__________是豪放派的代表作。

二人被合称为___________。

婉约派:__________他的词作体现市民情趣,委婉含蓄、回还往复,代表作《》。

另一代表人物________。

3、元曲
(1)特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

(2)背景: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三、明清小说
1、背景:
(1)商品经济的发达, 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

(2)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危机,__________ ,__________ ,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3)印刷术不断完善和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的刺激
2、代表作:
(1)通俗文学:明代“四大奇书”
①________的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_________的__________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先河,
③_______堪称神魔小说的典范,
④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则为描摹世态人情、反映社会风尚变迁的世情小说的经典之作。

(2)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三言”、“二拍”)等也广受人们青睐。

(3)批判现实的力作:
①曹雪芹的_______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
②蒲松龄的___________是假借谈狐说鬼,宣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
③吴敬梓的__________则以入木三分的辛辣嘲讽揭露丑恶的世风百态,成为长篇讽刺小说
的开山之作。

3、影响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一材料
小雅·鹿鸣魏风·伐檀《国风·硕鼠》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不稼不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胡取禾三百廛兮?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不狩不猎,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请你从形式、内容、思想、艺术手法上体会《诗经》有哪些特点?
合作探究二材料“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钜;建翠华之旗,树灵鼍(t u o)之鼓。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

千人唱,万人和。

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巴俞宋蔡,淮南于遮,文成颠歌。

”——司马相如《子虚赋》
思考:以此赋为例,分析汉赋具有哪些特点,汉赋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除了这篇赋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汉赋作家及其代表作?
合作探究三唐代诗歌为何如此繁荣?唐诗有哪些特点?
阅读课本P38页,完成下表:
合作探究四请体味每首词(见课件)所展现的时代特色并思考宋词繁荣的原因。

有哪些派别?代表人物?
合作探究五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的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1)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

【总结概括】中国古代诗歌历程
【作业布置】
探究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无论是统一的还是分裂的)在文学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说明文学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10课梨园春秋
编写人:高祥印审核人:高二历史组使用年级:高二使用时间:2016 .10【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说明其艺术成就。

【预习导航】
一、戏曲的起源
1.起源:原始的宗教歌舞——傩(带有巫术色彩)
2.春秋战国: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因素。

3.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

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二、戏曲的形成——南戏(宋)
1.背景: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⑵出现专门娱乐场所——瓦舍
2.地点:浙江温州一带
3.特点:是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三、戏曲的成熟和发展——元杂剧和昆曲
(一)元杂剧
1.特点:⑴多种表演形式结合;⑵有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⑶用演员的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

2.地位及影响
⑴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⑵形成了中国戏曲的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⑴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⑵王实甫《西厢记》
(二)昆曲(明中叶到清中期)
1.艺术特色:⑴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刻;⑵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
⑶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熔诗、乐、歌、舞、戏于一体。

2.代表:汤显祖的《牡丹亭》
3.地位:百戏之祖
四、戏曲的繁荣——京剧
1.京剧形成的背景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提供有利条件。

(2)社会各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统治者大力提倡;下层群众需要)。

(3)四大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

(4)广大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2.形成、繁荣
(1)形成: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融合吸收形成京剧。

(2)繁荣:同光十三绝
3.艺术特色
⑴内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补充)
⑵角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⑶表演艺术: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⑷乐器:用锣鼓和京胡、二胡和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

⑸唱腔“字正腔圆”、念白渗透文学情韵,亮相和定型给人雕塑的美感
4.地位(意义):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问题探究】
探究一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什么是戏曲?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的?
探究二材料一:南戏最初流行于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而得名,这些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

材料二:瓦中多有货药、买卦、饮食、纸画、全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低暮。

什么是南戏?结合材料和课本归纳盛行的原因?
探究三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为是正统的艺术,而戏曲则被视为旁门左道。

故元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多为优伶、艺妓等下层人物为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很难产生高品位的作品。

到元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作品。

使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

为什么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候,中国戏曲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探究四京剧是北京的地方戏吗?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总结概括】
梳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史线索
一、源头(萌芽)—傩戏
二、形成—宋南戏
三、成熟与发展—元杂剧与昆曲
四、繁盛—京剧
【作业布置】
1.概述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发展的历程。

分析京剧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2.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难以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众越来越少,只能日渐衰亡。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但是它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

对以上的不同观点,你比较倾向于哪一种意见,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