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以反映开国总理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后27年间工作与生活的感人故事为内容的电视
剧《海棠依旧》,目前在央视热播。

下列与周恩来在这27年中相关的两张历史照片,
反映了新中国()
①展开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②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③开始崭露头角并走向国际舞台
④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图片信息判断,是周恩来代表中国参加的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
年万隆亚非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开始崭露头角并走向国际舞台,故③正确;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它没有依据社会制
度意识形态而发展友好关系,是在当时两极格局下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而结盟下探索
新的国际合作关系,故②正确;
中国当时还未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①错误;
这两个会议的国家都不是区域内关系,故④错误。

2.据统计,1978年上半年,共同市场向中国的出口比美国的出口多3倍,日本向中国
的出口比美国的出口多5倍。

美国一些财团发起了一个签名运动,要求卡特下决心实
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这表明()
A. 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发生分化
B. 美国各界呼吁中美关系正常化
C. 美国对华冷战思维日渐消失
D. 经济利益驱动着中美建交进程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了共同市场、日本对华贸易发展迅速,美国的一些财团害怕被挤出中国这个
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强烈要求美国政府尽快实现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即中美建交,说明经济利益的需要加速了中美建交的进程,故 D项正确;
材料只能反映中国与共同市场、日本之间的贸易发展状况,不能直接体现资本主义阵
营发生分化, A项错误;
美国部分财团的呼吁不能代表美国社会各界的要求, B项错误;
中美关系即便实现了正常化,当时的美国也不会放弃对华的“冷战”思维, C项错误。

故选 D。

3.时下,“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名词展现报端。

“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已经改变。

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
A.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 新时期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C.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D. 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答案】D
【解析】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完全形成,经济上全球化进程再进一步发展,政治上多极化还没有完全形成,故A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改变,只是说明他们进行了一些调整,一
些新型的国际关系特征开始出现,但是矛盾冲突也依然存在,故B错误;
材料中没有看出各国共同的追求,说明国际关系的特征发生改变,故C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各国外交关系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改变,主要是因为冷战格局
结束以后,各国力量和实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利益要求有所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4.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 年、1992年和 2001 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D. 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答案】A
【解析】1984年之所以出现企业创业高潮,是因为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
企业经营自主权;而1992年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我国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企业的创业高潮;2001年之所以出现创业高潮,是由于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潮流。

故A项正确。

故选A。

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立以来,中国护照不论在护照种类上,还是在内容格式上,都
经历了多次变革,先后印制了30多种版本的护照。

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
B.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
文对照”可知是由于当时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而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
恶化,新中国为应对这种局面,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故D项符合题意;
当时中国尚未实现与西方外交关系正常化,也没有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A、B两项错误;
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的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故C项错误。

故选D。

6.如图反映了1983-2008年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日益凸显
B. 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C.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卓有成效
D. 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答案】D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1983-200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12月,中
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所以本题选D。

图表中的信息只能看出我国对外贸易的变化,ABC表述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D。

7.有人认为:“60年前,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是将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创造性的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的成功实践。

”文中“这次会议”的主办国是
()
A. 印度
B. 巴基斯坦
C. 中国
D. 印度尼西亚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60年前”、“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
可知,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
为协调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
则,体现了“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故D项正确.
故选D.
8.1961年9月,《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
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他们的互相关系的性质来看,必
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据此,中国应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A. 奉行结盟苏联的“一边倒”的政策
B.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加入不结盟运动,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B
【解析】A项是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方针;
C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方针;
题干材料所指两大军事集团是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
故D项错误;
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应采取的外交政策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9.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leftarrow
\rightarrow ”表示对抗关系)。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B. 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 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D. 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答案】A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50年代中国坚持一边倒,倒向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中
国与苏联是合作关系且均与美国是对抗的关系;到60、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在70
年代的时候,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而美苏仍在对抗,据此分析可知甲是美国、乙是
中国、丙是苏联,故A项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0.“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

”这里的“它”是指()
A.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B.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C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解决国家间领土分歧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体现了国家
外交方针政策的成熟,故C正确;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新中国初期的
重大外交成就,不是外交方针,故A错误;
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旨在解决不同国家社会制度的外交分歧,
之前中国已经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完成了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变,故B错误;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是中国新时期外交关系的重大成就,不是方针,故D错误。

故选C。

11.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截至目前,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

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

这表明中国()
A. 积极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
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D. 重视多边经济领域合作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联合国”。

材料“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
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

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
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

故选A。

12.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答案】B
【解析】抓住题干时间1965年,这一时期,中国并未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后,中国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排除A项;
这一时期,中国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已与法国等欧洲国家改善关系,外交关系
的调整会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
中国推行全方位外交的政策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C项;
1965年还没有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排除D项。

故选B。

13.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外交新局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是()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中日建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①②④符合题意,B正确;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不合题意。

故选B。

14.《百年中美潮》一书中说:……两国的正常关系中断了二十多年。

在此期间,……中
国想要解决台湾问题,被美国冻结的资产;美国劝中国放弃武力统一…….(中美)136
次会谈只达成了一个协议,西方媒体称之为“聋子的对话”。

下列对“聋子的对话”出现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B. 中美之间缺乏沟通的渠道
C.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没有发挥作用
D. 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中美交涉多次但难以达成一致,不能取得实质性效
果其实由于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与社会制度的差异所致,A项正确;
题干反映中美沟通多次,并非缺乏渠道,排除B。

题干未体现联合国是否发挥作用,排除C。

题干与中国不结盟政策无关,排除D。

15.下列重大事件中,体现冷战结束后新中国全方位外交特点的是()
A. 与美日建交
B. 万隆会议
C. 重返联合国
D. 加入世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冷战结束于1991年,加入世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是冷战
结束后新中国全方位外交特点的表现,故D错误;
AC是20世纪70年代,排除;
B是1955年,排除。

16.苏联外交官马立克说:“某些国家的政府,用他们的外交部长的手,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照会上签字,而另一方面,又用他们驻安理会的手,投票支持
也已宣布和他断绝了外交关系的国民党集团的代表。

”这一现象结束于()
A. 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时
B.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时
C. 中国与东欧国家建交时
D.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时
【答案】B
【解析】“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照会上签字”“投票支持也已宣布和他
断绝了外交关系的国民党集团的代表”指的是美国一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边支持国民党,这一现象结束于1971年10月25日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美国孤立中国
政策破产,故B正确;
AD是1972年,排除;
C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7.(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主要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
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促成的?
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遏制共产主义,尤其是越南民主共和国。

【解析】要明确《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是由美国操纵签订的,其目的显然是遏制共
产主义。

【答案】原因:美国经济增长缓慢;陷入越战泥潭;苏联军事实力增长;美国国内反
战运动高涨。

目的:美国的目的没有变,仍然是争夺世界霸权。

【解析】题目中的原因可根据材料归纳,目的则仍然是争夺世界霸权。

18.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18.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怎样理
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解析】(1)根据材料“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

越南战争
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
不利的地位”“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概
括出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
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答案】(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
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解析】(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

第二
小问简要叙述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意义即可。

19.(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

19.(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
的指导意义。

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

【答案】(1)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解析】(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可结合材料“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
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
尊重的。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
干涉”和所学知识回答,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答案】(2)意义: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成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安理会“五常”首脑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WTO)。

【解析】(2)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

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