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社会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家庭影响的研究
➢ 父母态度 ➢ 家庭气氛
父母态度 西蒙兹认为:父母与孩子之
间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接受、 喜欢—拒绝、讨厌,二是支配— 服从。最理想的亲子关系,父母 既不特别娇惯孩子,也不过于严 厉,既不随心所欲支配孩子,也 不完全听凭孩子的支配。
这两种基本要素都程度不同地存 在于父母与孩子的相互作用中, 可以组成二维坐标系统。
三、社会化的条件
• (一)社会化的内在条件
• 1. • 以生物的遗传素质为基础 • 人的大脑及高级神经活动系统
1.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2、人脑的结构
• 人脑包 括大脑、 小脑和 脑干等
3、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及左右半球机能分工
大脑左右半球机能分工图
大脑左右半球机能分工
• 左半球:理性半球,语言、数学运 算和逻辑推理。
2.学校和班级环境
• 哈佛校训 • 让真理与你为友 • 先有哈佛,而后有美利坚。
哈佛教室里的格言
• This moment will nap, you will have a dream; But this moment study,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 I leave uncultivated today, was precisely yesterday perishes tomorrow which person of the body implored.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社会化的外部环境条件之四同龄群体
• 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大 体相同的人所组成的一种关系亲密的非正式群体。
• 特点与功能: • 1、个体可以自由组合和自由选择,易使其成员产生较高
的心理认同感,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的能 力。 • 2、相同的社会背景、社会教育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兴趣 爱好、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方面的相同性,可以自由 地互通消息,交换情报,进而视野开阔,增长知识,了解 社会。 • 3、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语言、交往方式、消 费方式等,构成独特的亚文化群体,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 4、极少带有强制性,可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
第一讲 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人——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内涵
社会化就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通过 这一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 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对其生存于其间的社 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简单与复杂的刺激能 够给予合适、稳定的反应。
简单而言是指个体由自然人成长 、发展 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 社会化是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必需环 节。脱离社会化的人是生理上的人而非社 会意义上的人
(三)生活目标社会化
• 把社会目标内化为个体的生活目标 • 培养和造就社会的劳动者与专门人才,将获得的
知识、技能、才智、创造力能动地外化于社会, 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 (四)角色社会化
• 学习角色的期待与规范,学会扮演各种角色,使 自己的行为符合相应的角色规范 。
• 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学习自己所属文化规定的 性别角色的过程。
• 语言是一个人生命的界限。在某种意义上, 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一种社会的语言,也 就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社会化。
• 一定程度上,语言是 身份的象征:英国的 中产阶级语言
(二)性别角色社会化
• 1.“性”――生物学概念 • 2.性别――人格特征 • 3.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
性与性别角色
•性 是生物学概念(包括第一、二性征).指男性、女
二、社会化的外部环境条件
• (一)家庭
• 个体接受社会影响最早、最为直接、也最长久的 社会化场所,人生旅途的第一站
• 父母: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 功能: • 为身体成长、感情满足提供条件
家庭主要是通过家庭生活的某些方式把社会的规 范和准则等转交给儿童,使之逐渐社会化。 父母对人、对己、对物的态度,往往就是儿童的 行为准则。迈克尔杰克逊的童年
社会化的外部环境条件之二:学校
儿童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对其社会 化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师、同学、校 规校纪以及责任、义务等因素的影响下,促进 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1.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社会行为 规范的体现者。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ROSEHTHAL,R&TACOBSON,L,1968) 以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20%的儿童告诉 各任课教师说,通过智力测验发现,这些儿童具有潜在的 发展可能性。学年末测试,发现其智商明显提高。这一 现象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社会化的外部环境条件之五工作单位
• 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 学会适应职业生活 • 学会扮演职业角色 • 学会处理职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 • 通过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来确立自己的社
会地位,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不断形成 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品格、气质和性格等 心理特征。
三.社会化的目标
• (一)语言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从掌握 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 前提的。
• (五)政治社会化
• 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 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 程,是一个人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形成的过程。
• (六)个性社会化
• 个性是一个人在其内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以及一 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 成的。
• 社会化既是一个人不断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实现 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形成和发展个性,实 现人的个性化过程。


乏自信心;后者则是反抗的、
无视 放任
独立的,具有攻击性。
服从
• 按照父母实际管教子女时在上列四个方面所 • 表现的高低程度为标准, • 鲍姆林德将大多数父母区分为三大类型:
父母态度
专断型
这些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并要
孩子遵守规定很死的行动准则。他们要求绝 对服从,惩罚严厉。
这种父母不太容易被孩子接近,孩子常觉不 满、畏缩不前和不信任人,智商低、易怒。
性在遗传、内分泌、解剖及生理的差异.如睾丸与 卵巢,肌肉发达与皮下脂肪丰满等。 • 性别 表示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即男性特质、女性特质. 性别角色
表示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面的期待. 如教科书也有性别角色倾向。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
家庭、学校及社会通过性别期待、认同、 模仿等教化着我们的思想与言行.
•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如果你当了父母会打孩子吗? • 如果你当了老师,你会体罚学生吗? • 如果你当了城管你会掀翻摊贩的油锅吗? • 斯坦福监狱试验和电影《死亡游戏》
个体在生物基础上,并在社会引导下扮 演着不同的性别角色、完成性别角色社会化. 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易性僻,同性恋就是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 中出现的性心理障碍.
舞 蹈 家 金 星
韩国变性人河莉秀
(三)社会角色的社会化
• 一个人从出生到年老,一生中所担负的社会 角色在不断变化,相应地,社会对于他的期 望与要求也随着其社会角色的变化而改变。
社会化的外部环境条件之三大众传播媒 介
• 社会组织为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交流信息、互通情报 所采用的各种传播手段,包括:
• 印刷媒介(报刊、杂志、书籍等) • 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象、网络
等)两大类。 • 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 • 积极作用:使人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学习技能, • 消极作用:暴力、色情等 • 计算机互联网络的新挑战
• 右半球:感性半球,情绪、音乐、 艺术、空间知觉。
2.人有语言能力
• 借助语言:学习社会文化,掌握社会规范 和技能,参与社会生活,迅速、准确地接 受社会现存的生活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和要求。
• 大猩猩技能的局限性
3.人有高度的学习能力
• 人的学习高超:包括模仿、内化和创造三 个互相联系、逐步递进的过程和层次。
父母态度
坐标上的O点是最理想的亲子
关系,
西蒙兹比较了被父母喜欢和不
支配
被父母喜欢的孩子,结果发现,
前者大都表现出符合社会需要 的理想的行为,如情绪稳定,
残忍 溺爱
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后者 拒

则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冷淡, 有反社会倾向。

西蒙兹还比较了被父母支配的 讨
O
受 喜
孩子和支配父母的孩子,结果 发现,前者比较顺从被动,缺
• 作用: • 更迅速、更正确和更深刻地认识事物 • 主动地加强自己的学习动机,使个体的社
会化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 动。
4.
• 依赖生活期: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身心 不健全,不能独立生活,需要在生活上、心 理上依赖父母(或其他养育人)关怀和照顾 的时期。
• 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为个体学习社会文化和技 能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也为个体与社 会建立终生的社会联系和情感联系以及接受 现存的生活方式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 3.Please enjoy the pain which is unable to avoid.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 4.Now drips the saliva, will become tomorrow the tear. 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5.The dog equally study, the gentleman equally plays.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6. Today does not walk, will have to run tomorrow.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菲特烈二世的实验 野孩 在隔离状态下长大的安娜 制度化的儿童:孤儿院长大的孩子 乌克兰狗女孩
狼 孩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生活技能社会化 日常生活技能 自谋生活技能 (二)行为规范社会化 通过模仿、训练和灌输,了解并掌握社 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生活准则、 宗教戒律、政治法律规范以及各种各样 的规章制度、准则、条例、条令等 。
教师的作用
布洛菲和古德(BROPHY,J,E & GOOD,S; 1974)对此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对每 个学生的成绩,教师分别抱有不同的期望。基 于期望,教师以不同的方法和态度对待学生, 学生则以不同的方法对教师做出回应。同时, 学生表现出补充或加强教师对自己期望的行为。 其结果就使学生的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改变。
鲍姆林德
(BAUMRIND)
把父母态度 分为三类
随意型 这些父母对孩子无要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 管理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孩子可依赖的源泉, 但不是标准的传授者和榜样。做决定与孩子 商量,从不惩罚,不控制,较温暖,但对未 成熟的孩子缺乏控制、指导。
威信型(authoritative parent)。 这些父母试图合理指导孩子的行动,注意启发 儿童,有必要时坚决控制。但他们会解释这样 做的理由,鼓励孩子同他们交换意见,多鼓励、 少惩罚。 这些孩子能自立、自控,很自信,有探索精 神并且对生活心满意足,易于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